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医药卫生   42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介绍准分子激光冠脉消融术(ELCA)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大隐静脉桥血管病变、钙化病变、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和支架内再狭窄(ISR)等复杂冠脉病变中的应用和经验分享。方法纳入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北方战区总医院22例复杂冠脉病变的患者共22处病变行准分子激光冠脉消融术(ELCA)。观察终点为手术即刻成功率和临床成功率。结果 22处病变均成功通过激光导管并进行消融,5例(22.7%)急诊STEMI患者,10例(45.5%)大隐静脉桥血管病变,5例(22.7%)支架内再狭窄病变,1例(4.5%)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和1例(4.5%)钙化病变。17例患者最终行球囊扩张并成功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ES),1例患者行药物球囊扩张。手术即刻成功率为100%,临床成功率100%。平均随访(6.6±2.7)个月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事件及ELCA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ELCA应用复杂的冠脉病变具有较高的即刻成功率和临床成功率,未见ELCA相关并发症发生,可以在复杂冠脉疾病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3.
4.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药物支架植入术已成为减少冠心病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再狭窄发生率的一种重要方法。本文通过对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内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术患者28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经股动脉径路PCI进行比较,旨在探讨经桡动脉径路植入药物洗脱支架的成功率、可行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6.
7.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标准及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期“指南论坛”特邀沈阳军区总医院韩雅玲教授撰写了“2005美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评介”。同时还邀请了李悦、荆全民、周玉杰教授对该指南进行解读。目的在于规范PCI适用指征及患者的术后治疗,客观评价PCI治疗的结果,以进一步提高PCI的成功率和安全性,降低PCI术后再狭窄的复发率。“指南论坛”是本刊新的探索、新的实践。“指南”源于循证医学实践,源于大规模多中心试验的结果,同时指南又反过来指导、规范临床实践,并接受实践的验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修正。我们期待中国有更多的大规模、多中心试验,期待更多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指南问世。诚挚地希望广大读者对本栏目提出建议和意见,以使“指南论坛”成为广大内科医生须臾难离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和外周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peripheral intervention,PPI)联合应用的策略、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0年1月~2007年1月接受联合介入治疗的冠心病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住院患者141例,根据患者临床和病变严重程度及耐受程度同次或分次完成PCI和PPI。术前、术后常规用抗血小板药、控制糖尿病药、抗高血压药并常规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结果141例患者中多支冠状动脉病变90例(占63.8%);共对225支靶冠状动脉的264处靶病变行PCI,冠状动脉靶病变狭窄88%±11%,共植入冠状动脉支架289枚,每例1~4枚。PCI即刻成功率100%,术后心绞痛完全缓解率98.6%(139/141,仅2例术后有轻微心绞痛)。合并2~3处外周动脉粥样硬化靶病变45例(占31.9%),外周动脉靶病变狭窄85%±10%。PPI共治疗靶血管189支,共植入189枚外周动脉支架,每例1~2枚。54例与PCI同台完成PPI(占38.3%),PPI即刻成功率为100%,外周动脉病变患者术前存在的相关缺血临床表现完全缓解。介入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2.8%(4/141,PCI术中冠状动脉螺旋撕裂1例、股动脉穿刺局部较大血肿1例、假性动脉瘤1例、肾周围血肿1例,均处理成功);术后一过性肾功能改变3例,经治疗恢复正常。无死亡、急性心肌梗死、肾功能不全等发生。结论冠心病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其病变以多支、多处居多,提示其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性和不良的预后,单行PCI或PPI不能明显改善其生活质量;联合行PCI和PPI安全可行,近期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PCI和PPI可同次或分次完成,但首次介入治疗应完成主要罪犯冠状动脉的PCI,以保证患者安全并提高对PPI治疗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9.
新器械应用对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介入治疗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器械应用对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患者介入治疗的作用。方法选取1999年1至12月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CTO患者52例作为早期组,选取2004年1至12月行PCI治疗的CTO患者174例作为近期组,回顾性比较两组临床、影像学特征及其应用指引导管、首选球囊、首选导丝和特殊导丝技术情况。结果近期组的CTO闭塞时间,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心力衰竭患者比例均大于早期组(29.7±13.0个月比23.9±10.4个月,28.7%比7.7%,59.8%比30.8%,28.7%比9.6%,P均<0.05)。近期组的病例成功率为91.4%(159/174),高于早期组的80.8%(42/52,P<0.05)。早期和近期PCI治疗成功组的CTO靶血管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成功组的刀切状、有桥侧支、闭塞段≥15mmCTO的比例均高于早期成功组(50.3%比31.0%,37.1%比19.0%,73.0%比54.8%,P均<0.05),同时近期成功组亲水涂层导丝、锥形导丝和特殊导丝技术应用的比例均高于早期成功组(20.1%比7.1%,54.1%比0,50.3%比0,P均<0.05)。结论近期组CTO患者临床病情严重程度、病变复杂程度较早期组患者明显增加,但仍保持了较高的病例成功率,提示新器械的应用使CTO病变的PCI适应证范围明显扩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适应证选择、并发症防治及疗效。方法 分析 2 0 0 2 - 0 4~ 2 0 0 3- 0 4完成的 8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微创腔内隔绝术 (即经股动脉或髂动脉将支架 -人造血管复合移植物导入主动脉、封闭夹层裂口 )。移植物长度 97~ 99mm ,直径 34~ 4 2mm。结果  8例均获成功。术后无死亡、截瘫及心、肺、肾等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 (9 5± 4 6 )个月全部存活 ,无迟发内漏。结论 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 ,可作为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