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评价该院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核苷类药物使用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采用DDD数排序分析方法,结合年度销售金额及病历资料,对该院2008-2010年抗HBV核苷类药物的使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HBV核苷类药物销售金额逐年增长.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使用量逐年增加,恩替卡韦用量逐年降低,替比夫定用量有波动.DDDs排序,2009-2010年阿德福韦酯列均第1位,拉米夫定由2008年第1位降至第2位,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分列3、4位.结论该院抗HBV核苷类药物的使用正逐渐规范,但其规范程度有待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并分析我院2011~2013年核苷类抗病毒药物使用情况,为合理应用提供数据。方法统计2011~2013年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一般资料、使用金额、计算DDDs及排序等情况。结果抗HBV核苷类药物品种主要有拉米夫定、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用药金额3年累计增长率为37.09%,DDDs3年累计增长率达32.28%。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已经成为重要的方法,药物的价格因素对患者选药、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中国药房》2015,(17):2324-2327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病毒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武汉地区2011-2013年34家医院抗病毒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和日均费用(DDC)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2011-2013年间武汉地区多数抗病毒药物年销售金额和DDDs逐年上升。销售金额稳居前5位的是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更昔洛韦;DDDs稳居前5位的为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拉米夫定、三氮唑核苷,其中恩替卡韦销售金额在2013年占比最高,达43.33%,且其DDDs增长最快。奥司他韦2013年销售金额猛增,约为2012年的18倍,其DDDs亦增长迅速;而穿琥宁的销售金额、DDDs明显下降。多数药物的DDC趋于稳定,但穿琥宁和奥司他韦的DDC波动较大。结论:武汉地区2011-2013年抗病毒药物的使用相对稳定,抗肝炎病毒的核苷类等西药占据抗病毒药主要市场。恩替卡韦的销售金额和DDDs增长迅速,而穿琥宁注射液的应用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院2008-2010年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使用情况,分析用药趋势。方法:对我院2008-2010年乙肝抗病毒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核苷类似物的销售金额逐年增加,干扰素类逐年减少;三年间阿德福韦酯的销售金额、DDDs排名第一或第二位,且日用药金额(DDC)最低;恩替卡韦仅次于阿德福韦酯,DDC值是核苷类似物中最高;拉米夫定的销售金额、DDDs在三年间没有明显变化;替比夫定占抗乙肝病毒药物年销售金额构成比均低于14.3%,DDDs为4种核苷类似物中最低。结论:核苷类似物在乙肝抗病毒药物临床使用中占绝对优势;临床医师更倾向于选择阿德福韦酯用于抗乙肝病毒的治疗;对于长疗程的核苷类似物,除了要关注药物的疗效、监测乙肝病毒耐药性,还要长期随访病人、监测线粒体毒性相关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2008-2010年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使用情况,分析用药趋势.方法:对我院2008-2010年乙肝抗病毒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核苷类似物的销售金额逐年增加,干扰素类逐年减少;三年间阿德福韦酯的销售金额、DDDs排名第一或第二位,且日用药金额(DDC)最低;恩替卡韦仅次于阿德福韦酯,DDC值是核苷类似物中最高;拉米夫定的销售金额、DDDs在三年间没有明显变化;替比夫定占抗乙肝病毒药物年销售金额构成比均低于14.3%,DDDs为4种核苷类似物中最低.结论:核苷类似物在乙肝抗病毒药物临床使用中占绝对优势;临床医师更倾向于选择阿德福韦酯用于抗乙肝病毒的治疗;对于长疗程的核苷类似物,除了要关注药物的疗效、监测乙肝病毒耐药性,还要长期随访病人、监测线粒体毒性相关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我院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物的应用情况作出客观评价。方法:统计我院2013年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Dc)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物销售金额排序前3位的是阿德福韦酯片、替比夫定片、恩替卡韦片;DDDs排序前3位的是阿德福韦酯片、拉米夫定片、替比夫定片。结论:我院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物使用较合理。  相似文献   

7.
王峰  汪宇  陆敏 《中国医药指南》2013,(18):226-227
目的分析我院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核苷类似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我院计算机管理软件检索2009至2011年口服抗HBV核苷类似物的销售数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D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HBV核苷类似物的销售金额呈快速增长之势;用药频度排序前三位的品种为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及恩替卡韦;恩替卡韦的用药频度增幅最大。结论核苷类似物已成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首选药物,市场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我院2009—2012年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用药情况,总结其用药特点及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DDD)方法,对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消耗金额、日用药金额(DDC)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2009—2012年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消耗总金额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其中,恩替卡韦年平均消耗金额为2601.3万元,约占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56%,远高于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和替比夫定;粒米夫定所占份额呈逐年下降趋势。四个药物的DDC均稳中有降。结论:我院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总消耗量逐年增加,恩替卡韦用量增幅明显,阿德福韦酯和替比夫定相对稳定,拉米夫定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9.
朱晓虹 《中国药房》2009,(35):2734-2736
目的:评价我院住院部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核苷类药的应用情况及趋势。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住院部2005~2007年抗HBV核苷类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HBV核苷类药品种、销售金额及构成比呈逐年增长趋势,以2006年增幅最大,达151.11%;拉米夫定销售金额构成比呈逐年下降趋势,由2005年的100%降至2007年的17.87%;DDDs排序2007年以阿德福韦酯列第1位;DDC以恩替卡韦最高。结论:我院HBV核苷类药应用正逐步规范化,但其程度还有待深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统计武汉地区近6年抗病毒药的使用情况,分析其变化趋势,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统计分析武汉地区32家医院2008~2013年抗病毒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和限定日费用(DDC)。结果:2008~2013年武汉地区抗病毒药年销售总金额和DDDs逐年上升,年销售金额排在前5位的为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替比夫定和更昔洛韦;DDDs排名前5位的是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利巴韦林、替比夫定、拉米夫定。大多数药物的DDC较为稳定,个别药物如奥司他韦、穿琥宁的DDC波动较大。结论:武汉地区32家医院近6年的抗病毒药使用基本稳定,西药占据了主要市场,其中以疗效较好的恩替卡韦、价格低廉的阿德福韦酯等药品增长迅速,而穿琥宁为代表的中药抗病毒药应用较少。  相似文献   

11.
统计并计算我院2011~2013年门诊核苷类抗HBV病毒药的用药金额、构成比、DDDs、DDDc等,分析临床用药情况。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用药金额逐年增长,以2013年增长最多,药物构成比中阿德福韦酯逐年下降,恩替卡韦逐年递增。DDDs中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每年递增,恩替卡韦的日均费用一直是最高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合理应用核苷类抗乙肝病毒药物,在2015年各指南发布之际分析比对某代表性三甲医院近五年该类药物临床用药状况。方法:收集2010至2014年该院核苷类抗乙肝病毒药使用的金额和数量,用限定日剂量排序法分析。结果:五年中核苷类抗乙肝病毒药的年销售金额在334.66万~812.70万元,其中恩替卡韦呈逐年增长趋势,在2013年跃居首位,而拉米夫定呈下降趋势。结论:该院口服核苷类抗乙肝病毒药的应用基本符合相关指南,应优化诊疗对策尤其是在育龄时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我院门诊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对我院2012年门诊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的应用品种、销售金额、限定日剂量(DDD)、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门诊药物销售以抗HBV核苷(酸)类似物为主。药物销售金额和DDDs排名一致,其排序为: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普通干扰素α、聚乙二醇干扰素α。阿德福韦酯DDDc最低,聚乙二醇干扰素αDDDc最高。结论我院2012年门诊用药以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为主,临床效果、药物价格仍然是临床医师治疗选药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分析2011—2015年唐山市传染病医院核苷类抗肝炎病毒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药品采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5年唐山市传染病医院核苷类抗肝炎病毒药物使用信息,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0统计分析方法,计算各类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值及其排序、日均费用(DDC)值及其排序和药品排序比(B/A)值。结果2011—2015年唐山市传染病医院核苷类抗肝炎病毒药物销售金额逐年增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销售额最大,三者销售额之和超过总销售额的90%。但是销售额构成比和 DDDs 排序变化趋势有所不同,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的销售金额构成比和DDDs排序呈下降趋势,而恩替卡韦呈上升趋势。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DDC值较大(DDC>100),阿德福韦酯的DDC值较小(DDC<10),5种药物的DDC均有所下降,其中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的DDC下降最显著,阿德福韦酯的DDC下降最小。各种核苷类抗肝炎病毒药物B/A值大部分接近1。结论唐山市传染病医院核苷类抗肝炎病毒药物的用药金额呈增长趋势,临床使用日趋合理,但也存在个别药品日均费用较高、同步性较差的问题,需进一步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5.
李梅  黄笑夏 《海峡药学》2012,24(8):224-225
目的 比较我院2007~2009年核苷酸类和干扰素类及中药的使用数据,包括用药频度(DDDs)与销售金额等.结果 我院抗病毒药物金额逐年上升,拉米夫定处于弱增长状态,而阿德福韦酯增长势头迅猛,恩替卡韦,替比夫定也在上升状态,聚乙二醇干扰素用量猛增,有取代普通干扰素的超势,中药抗病毒药物也在逐年增加,很有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属于慢性乙型肝炎(CHB)的高发病区,HBV感染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目前治疗乙型肝炎主要包括降酶,调节免疫,抗病毒,抗纤维化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是目前国内外公认有效的抗乙肝病毒药物,在我国常用的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NAs)主要有拉米夫定(LAM)、阿德福韦酯(ADV)、替比夫定(LdT)、恩替卡韦(ETV)。2008年替诺福韦TDF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FDA)  相似文献   

17.
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最根本的治疗方法,目前公认有效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药物主要包括干扰素(IFN)类和核苷(酸)类似物.自1998年拉米夫定在全球上市以来,迄今已有拉米夫定(LAM)、阿德福韦酯(ADV)、恩替卡韦(ETV)和替比夫定(LdT)共4种核苷(酸)类似物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批准用于抗HBV治疗.相对于干扰素,口服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具有方便有效的优点,但该类药物只有长期治疗才有望实现持久应答,使得HBV产生耐药性的风险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18.
王振坤 《家庭药师》2012,(11):54-58
核苷(酸)类药物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抗乙肝病毒(HBV)药物,在抗乙肝病毒方面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我国批准临床应用的共有四种: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另一种替诺福韦正在临床试验中。它们的出现是慢性乙肝在治疗上的重大突破,已使成千上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分析新招标后我院2016年门诊药房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的使用情况并作出客观评估.方法 统计新招标后我院门诊药房2016年5月至10月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的主要品种、用量、构成比及用药频度(DDDs).结果 我院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物销售金额排序前3位的是恩替卡韦(博路定)、恩替卡韦(恩甘定)、阿德福韦(阿甘定);这三种药物的DDDs排序与其销售金额的排序同步,列于前3位.结论 我院口服乙肝病毒药物使用较合理,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的恩替卡韦在临床的运用中占主要优势.  相似文献   

20.
陆华  陈帜莹  彭雪松  廖思琪 《中国药房》2011,(42):3952-3954
目的:调查某院门诊传染病药房抗病毒性肝炎药的临床应用情况并作出客观评估。方法:统计该院门诊传染病药房2007-2010年抗病毒性肝炎药的销售金额、主要品种、用量、构成比及用药频度(DDDs)。结果:从各类药物销售金额的构成比来看,抗病毒类药所占比重最大,每年在75%以上,保肝降酶类药次之;从单品种药来看,销售金额以抗病毒药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酯居前2位;从DDDs排序来看,列前3位的分别为阿德福韦酯、葫芦素和恩替卡韦。结论:该院门诊治疗病毒性肝炎采用以抗病毒药为主,免疫调节、保肝降酶为辅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