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淑贤 《北方药学》2014,(9):191-191
目的:临床探讨分析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笔者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34例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参与临床研究,通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评估临床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经临床治疗及护理,疗效评估结果显示干预组的总有效率达到88.24%,而常规组仅为60%;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干预组(97.06%)明显优于常规组(83.33%)。结论:通过给予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不仅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巩固了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慢性心力衰竭焦虑状态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出现焦虑症状的慢性心力衰竭疾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2例。采用常规心力衰竭疾病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对慢性心力衰竭疾病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理状态恢复正常时间和临床护理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焦虑状态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的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3.
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东伟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6):126-12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49例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49例采用护理干预的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体力限制、社会限制、情绪、症状等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病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和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其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的病情复发,提高治愈率,患者住院时间短且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方法将2017年2月至2017年12月的78例患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本次调查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39例/组。两组患者在治疗基础上介入不同护理模式,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则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各项指标。结果两种护理模式干预后,分析和比较患者的护理后社会功能、生理功能、精神健康及情感职能等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观察组明显均优于常规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树立患者健康的疾病认识,促进患者的治疗认识得到提升,有效的改善了患者临床不适症状,对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中医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心血管内科进行诊治的86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中医护理干预的方法。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肺功能状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内容评分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间在左心室射血分数上、左心室舒张末期的内劲以及左心室后壁的厚度上指标上与护理前比都有显著的提高(P<0.05)。经过治疗后的MVV和FEV1/FVC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 中医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8年6月到2011年7月收治的92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心衰的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观察干预后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3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根据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延续性护理干预的优越性。结果两组患者SAS、SDS、护理满意度、生存质量对比,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根据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的效果来看,延续性护理干预不仅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还能有效的提升患者生存质量与预后疗效,临床应用于推广价值极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历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延续性的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并分析患者干预前后6 min步行试验、再次住院以及生活完全自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为98%,远远高于对照组的80%(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之后6 min步行试验、再次住院以及生活完全自理明显高于干预前,经过1年的随访,患者的再次住院患者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之后6 min步行试验,再次住院及生活完全自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不仅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同时也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并减轻患者的痛苦,有着一定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强化护理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8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34例,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病房护理,观察组患者均采用强化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观察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SA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和SD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SAS评分与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比较存在均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慢性心力衰竭采用强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护理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隋林 《中国实用医药》2013,8(19):243-244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09年10月至2012年3月期间接受诊治的1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观察组80例,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对照组70例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80例通过护理干预,只有7例患者出现再次衰竭,复发率8.75%;对照组70例中,37例患者出现再次衰竭,复发率3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系统的护理干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理能力明显提高,再次衰竭的复发率降低,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最近几年来收治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的护理干预,根据有关的生活质量评价标准比较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并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评定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生活质量,其差异性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降低,采用综合的护理功能与,能够有效地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规范化健康教育护理的运用效果,总结相关的经验和体会,为临床提供借鉴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4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14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而干预组则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实施规范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在采用两种不同的护理方式后,患者在疾病知识的了解、心理以及满意度等方面的情况。结果对比显示,在对干预组患者采用规范化健康教育后,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以及满意度等方面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常规护理模式相比,规范化健康教育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具有积极作用,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对保证患者治疗、缩短住院日、减少复发提供了较好条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88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到观察组(n=44例)和对照组(n=44例),观察组患者予以舒适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水肿消退时间、气喘缓解时间、心律恢复正常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水肿消退时间、气喘缓解时间、心律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有P <0.05。结论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施以舒适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霞 《现代医药卫生》2014,(19):2990-2992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配合胺碘酮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7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掷骰子方法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胺碘酮及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心功能改善情况、药物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功能改善、药物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给予综合护理干预配合胺碘酮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总结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以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方法将中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护理疗程为14d,比较两组患者SDS评分变化、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及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SDS评分均较前下降,干预后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及满意度均好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科学精心的整体护理有助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孙然 《中国医药指南》2014,(33):357-358
目的分析研究慢性心力衰竭中强化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数字取样8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划分为两组,甲组46例采用传统护理模式,乙组40例在传统护理基础上结合强化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总住院时间以及病死率。结果观察可见乙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总住院时间以及病死率明显少于甲组,P<0.05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强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命质量,有利于患者身体健康早日恢复,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1月间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在进行治疗的同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应用明尼苏达标准对两组患者的心力衰竭生存质量进行调查,调查得分越低则生存质量越高。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个性化护理干预后症状、情绪、体力限制、社会限制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说明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的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个性化护理干预可增加患者机体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减少患者负面情绪,改善心功能,可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的效果观察。方法将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心内科治疗的10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我院心内科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常规)的方法,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心理状况、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躯体功能改善、睡眠质量、日常生活能力等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效果显著,能够满足老年人护理需求,提升护理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12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根据1:1的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则从疾病的早期评估、心理护理和饮食指导等各方面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心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均得到了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改善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强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住院部于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7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强化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影响因素评分、治疗依从性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总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因素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症状的改善迅速有效,且预后情况良好,可在临床开展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