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4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尾加压素Ⅱ(UⅡ)、内皮素(ET)、肾上腺髓质素(ADM)变化与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B组)的关系。方法测定2型老年糖尿病患者(A组)30例、B组30例和正常老年人(C组)30例血浆UⅡ、ET、ADM水平,分析A组血浆UⅡ、ET、ADM水平变化与B组的关系。结果B组血浆UⅡ、ET、ADM水平较A组明显升高(P均<0.01),B组血浆UⅡ、ET、ADM水平与患者平均动脉压呈明显正相关(r=0.517,r=0.498,r=0.553,P均<0.01)。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浆UⅡ、ET、ADM水平升高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浆尾加压素Ⅱ(UⅡ)、内皮素(ET)、肾上腺髓质素(ADM)、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与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测定30例血压正常、46例合并高血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UⅡ、ET、ADM、NO水平,分析患者血浆UⅡ、ET、ADM、NO水平变化与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关系.结果 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浆UⅡ、ET、ADM水平较血压正常老年糖尿病患者明显升高,血浆NO水平明显降低(均P<0.01).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浆UⅡ、ET、ADM水平与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呈明显正相关(r=0.617,r=0.596,r=0.682,均P<0.01),血浆NO水平与MAP呈明显负相关(r=-0.537,P<0.01).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浆UⅡ、ET、ADM水平升高、NO水平降低在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血浆心肌营养素-1(CT-1)的变化及作用.方法应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BSA-ELISA)测定35名正常健康人、25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57例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血浆CT-1水平.结果3组间血浆CT-1水平差异有显著性,糖尿病伴高血压组血浆CT-1水平(269.3±65.3)pg/mL显著高于2型糖尿病组(99.5±27.2)pg/mL及正常对照组(31.5±9.7)pg/mL(P<0.001);2型糖尿病组高于正常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浆CT-1水平与收缩压(r=0.660,P<0.001)、舒张压(r=0.428,P<0.001)、甘油三酯(r=0.403,P<0.001)、载脂蛋白B(r=0.335,P<0.001)、载脂蛋白A(r=0.189,P<0.001)、总胆固醇(r=0.183,P<0.05)、低密度脂蛋白(r=0.171,P<0.05)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影响血浆CT-1水平的最显著因素为收缩压、舒张压及载脂蛋白B.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浆CT-1水平升高表明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已开始有心血管病变的进行,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舒血宁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舒血宁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测定4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前及应用舒血宁治疗后血浆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一氧化氮(NO)、肾上腺髓质素(ADM)水平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变化。结果:糖尿病肾病组ET、AngⅡ、ADM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ET、ADM明显高于糖尿病无肾病组(P均<0.01)。应用舒血宁治疗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ET、AngⅡ、ADM水平明显降低,NO水平明显升高,UAER明显降低(P均<0.01)。结论:早期采用全面的护理干预,应用舒血宁可显著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的变化及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将109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蛋白尿组(A组,42例)、微量蛋白尿组(B组,36例)和大量蛋白尿组(C组,31例)3组,分别检测其血浆tHcy水平,并与对照组(78例)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2DM患者血浆tHcy水平显著升高(P<0.01).B组、C组与A组比较及B组与C组比较,tHcy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2DM患者tHcy水平的升高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呈正相关(r=0.389,P<0.01).结论:T2DM患者的tHcy水平升高,并随着肾脏损害的加重而逐步升高.tHcy水平增高可能是糖尿病肾病的一个新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与血浆C型利钠肽(CNP)浓度的关系.方法观察56例老年Ⅰ~Ⅱ级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和血浆CNP浓度以及服吲哒帕胺后血浆CNP浓度的变化,同时选36例非老年高血压和3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高血压组CNP显著低于正常组(P<0.001),而老年高血压组血浆CNP又显著高于非老年高血压组(P<0.001);血浆CNP与血压呈负相关(疗前SBP,r=-0.634,P<0.1;DBP,r=-0.866,P<0.05.疗后SBP,r=-0.708,P<0.1; DBP,r=-0.886,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浆CNP较正常人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CNP降低较非老年高血压程度低;CNP参与血压的调节;吲哒帕胺有血管肽酶抑制剂的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皮素(ET)与心钠素(ANP)在高血压发病和治疗学中的意义. 方法:60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口服依那普例5~10 mg/d或阿罗洛尔20~30 mg/d,疗程为6周,放免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浆ET和ANP水平. 结果:EH患者血ET、A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Ⅱ期高血压患者血ET水平高于Ⅰ期(P<0.01),ANP的变化与分期无关(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明显下降(P<0.01).依那普利组患者血ET、ANP水平均下降,阿罗洛尔组血ET水平没有变化(P>0.05),而ANP水平升高(P<0.01). 结论:ET、ANP在高血压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二者的变化及相互作用对降压药物作用的发挥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选择40例DR患者,35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42例正常人做对照组,测定的血小板5-HT、血浆NO、血浆ET水平.结果血小板5-HT DR组低于糖尿病组(P<0.05)及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低于正常对照组(P<0 05),血浆NO水平DR组低于糖尿病组(P<0.05)和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低于健康对照(P<0.05)而ET水平DR组高于糖尿病组(P<0.05)和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DR血小板释放5-HT异常增多,血浆NO水平的降低,ET水平的升高,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尾加压素Ⅱ(UⅡ)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经冠状动脉(冠脉)造影证实的20例冠脉正常者(A组)与20例冠脉狭窄患者(冠脉狭窄<50%,B组)53例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50%,C组)动脉血浆UⅡ水平。结果C组及B组的UⅡ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P<0.001),同时C组UⅡ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01),而且C组中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组)UⅡ水平显著低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SAP组,P<0.001),相关分析示血浆UⅡ水平与血管病变支数呈负相关(r=-0.449,P<0.001),与Gensini积分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634,P<0.001)。结论UⅡ水平与冠脉的病变程度呈显著负相关,提示UⅡ可能参与冠脉粥样硬化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尾加压素Ⅱ(urotensin Ⅱ,U Ⅱ)、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浓度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90例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组)治疗前后血浆U Ⅱ、ADM浓度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变化,进行相关分析,并与60名健康人(对照组)对照.结果 心力衰竭组血浆ADM、U Ⅱ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8.22±8.28)ng/L比(17.58±3.43)ng/L,P<0.01;(3.29±0.92)pmol/L比(1.85±0.45)pmol/L,P<0.01];心力衰竭组血浆UⅡ浓度与心功能级别正相关(r=0.765,P<0.01),与LVEF负相关(r=-0.681,P<0.01),与LVMI正相关(r=0.705,P<0.01),与血浆ADM浓度正相关(r=0.718,P<0.01);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后血浆ADM、UⅡ浓度比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61±6.88)ng/L比(38.31±8.11)ng/L,P<0.01; (2.52±0.49)pmol/L比(3.43±1.02)pmol/L,P<0.01].结论 血浆ADM和UⅡ浓度随心力衰竭加重而升高,U Ⅱ、ADM共同参与了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过程;血浆UⅡ浓度可作为判断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和临床评价心力衰竭治疗效果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氨氯地平、苯那普利单独和联合治疗对高血压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选择12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氨氯地平组(A组,41例,接受氨氯地平治疗);苯那普利组(B组,45例,接受苯那普利治疗);联合治疗组(C组,40例,接受氨氯地平和苯那普利治疗)。于治疗前、后行血压及血浆NO、ET测定,并与4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NO、ET水平对照。结果:较之对照组,三组高血压患者NO水平显著降低(P<0.01),ET水平显著升高(P<0.01)。三组治疗后血压、ET水平均有显著下降(P均<0.01),A组及B组下降幅度无显著差异,C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A组和B组的(P<0.05);三组血浆NO水平均有显著升高(P均<0.01);A组及B组血浆NO水平升高无显著差异(P>0.05),C组NO升高幅度明显高于A组和B组的(P<0.05)。结论:氨氯地平和苯那普利单独治疗均可明显降低血压和血浆ET水平,同时升高血浆NO水平,而两药联用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具有不同高血压家族史的健康子女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内皮素(ET)水平,探讨它们在原发性高血压发生中的作用以及在高血压的一级预防中的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具有不同高血压家族史病人的30~40岁健康子女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父母双方只有一方患有高血压的30例为单亲组,父母双方均患有高血压的30例为双亲组,选择双亲均无高血压的30例为对照组,采受试者肘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CGRP、AngⅡ和ET的含量.结果 单亲组血浆中CGRP、AngⅡ浓度分别为(28.3±10.4),(52.5±11.1)pg/mL;双亲组血浆中CGRP、AngⅡ浓度分别为(37.7±14.7),(58.4±9.1)pg/mL,均高于对照组[(CGRP 19.9±10.5,AngⅡ45.3±9.9)pg/mL,P<0.01],血浆中ET浓度单亲组(44.8±9.1)pg/mL、双亲组(45.5±7.3)pg/mL稍高于对照组(42.0±7.4)pg/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亲组与单亲组相比较,血浆中CGRP和AngⅡ的浓度较单亲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T的浓度两组间差异未见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中CGRP与AngⅡ呈正相关(r=0.703,P<0.01).结论 CGRP等血管活性物质的失衡可能是高血压发生的原因,对于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健康子女,发现血浆中血管活性物质升高,可能是高血压的高危对象,应积极采取一级预防措施防止高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2型糖尿病和冠心病患者血浆促酰化蛋白(ASP)水平,探讨血浆ASP与体重指数、血脂的相关关系.方法:实验分3组:正常对照组47例、糖尿病组63例、冠心病组62例,记录每例被试对象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血压,并计算体重指数(BMI).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检测血浆ASP浓度,免疫比浊法检测血脂等生化指标.结果:①糖尿病组、冠心病组AS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ASP与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100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32,P<0.01;r=0.24,P<0.01;r=0.19,P<0.01;r=0.35,P<0.01;r=0.10,P<0.05;r=0.29,P<0.01;r=0.32,P<0.01).③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载脂蛋白B100、体重指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舒张压最终进入方程,它们是影响血浆ASP水平的重要因素,其中载脂蛋白B100的作用最大.结论:ASP参与了糖尿病和冠心病患者脂质代谢紊乱的发生,血浆ASP水平可能作为估价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危险性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心肌营养素-1(CT-1)与心功能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老年冠心病患者54例(NYHAⅠ级11例,NYHA Ⅱ级16例,Ⅲ级16例,Ⅳ级11例)血浆CT-1、脑钠素(BNP)水平,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CT-1水平随心功能下降而升高.其中NYHAⅣ级患者为(249.95±53.529)pg/ml,Ⅲ级患者为(159.67±50.159)pg/ml,Ⅱ级患者为(108.70±39.241)pg/ml,NYHAⅠ级为(70.66±29.021)pg/ml,各组CT-1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5.144,P<0.01),组间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Spearman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CT-1水平与心功能分级相关(r=0.805,P<0.01);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冠心病组血浆CT-1水平与血浆BNP水平相关(r=0.819,P<0.01),与LVEF值负相关(r=-0.678,P<0.01).通过绘制CT-1的ROC曲线,CT-1在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882,95%的可信区间为0.789~0.974,曲线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CT-1水平随心功能下降而升高,且与BNP、NYHA分级、LVEF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联合检测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CT-1、BNP浓度有助于判断冠心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冠心病、糖尿病患者的血栓形成异常状态,探讨凝血、纤溶机能及血管内皮功能变化在冠心病、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检测2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组)、15例Ⅱ型糖尿病患者(B组)和1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C组)的血浆凝血因子Ⅶ (Coagulation factor Ⅶ, FⅦ)、von Willebrand因子(vWF)水平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 PAI-1),与对照组20例健康人比较,A、C组中15例还检测了常规治疗10~14 d后的各指标水平。结果 A组的三项指标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C组FⅦ水平高于B、D组,PAI-1水平与B组相似,明显高于对照组,vWF水平低于A、B组,差别无显著性;B组FⅦ水平近似于对照组,PAI-1和vWF水平升高。在B、C组中,FⅦ与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呈正相关(r=0.63,P<0.001),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52,P<0.001)。在正常对照组中,vWF与FⅦ水平呈负相关(r=-0.56,P<0.05)。A、C两组中15例患者在经治疗后vWF水平显著降低而FⅦ水平略升高(P<0.05),PAI-1活性无变化。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及糖尿病患者具有血栓前状态的特征性改变,血浆FⅦ、PAI-1及vWF水平可能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测因子,并与Ⅱ型糖尿病有一定相关性,常规治疗可改善内皮功能,不影响FⅦ及PAT-1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内皮索-1(ET-1)、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变化,并观察福辛普利对其的影响.方法 测定40名健康者(正常对照组)和90例心力衰竭患者血浆ET-1、AngⅡ和CGRP浓度,随后90例心力衰竭患者被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和福辛普利组(常规治疗+福辛普利10 mg,1次/d),每组45例.治疗14 d后复测血浆ET-1、AngⅡ和CGRP浓度,同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测量正常对照组和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心力衰竭患者血浆ET-1、Ang Ⅱ明显升高(P<0.01),ET-1和AngⅡ与LVEF呈负相关(r=-0.71,r=0.62,P<0.01),ET-1和AngⅡ呈正相关(r=0.69,P<0.01).治疗14 d后,福辛普利组血浆ET-1和AngⅡ明显下降(P<0.01),CGRP显著升高,(P<0.01),LVEF得到改善(P<0.05),而常规治疗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心力衰竭患者血浆ET-1、AngⅡ浓度明显升高,且与LVEF呈负相关,血浆CGRP显著下降.福辛普利具有降低ET-1和Ang I、升高CGRP并改善LVEF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和3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和内皮素(ET-1)水平;同时,用彩色超声心动图测定40例AMI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结果:AMI组血浆ADM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5);AMI患者按心功能分组,各组间血浆ADM差异有显著性(P<0.05)。AMI组血浆ADM水平与ET-1呈显著正相关(γ=0.5743,P<0.01),左室射血分数呈显著负相关(γ=-0.6152,P<0.01)。认为ADM参与了AMI及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过程,血浆ADM升高可能与ET-1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压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检测38例单纯冠心病患者(A组)、52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B组)、12例健康对照组(C组)的肱动脉舒张功能反应性充血后血管舒张(FMD)、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血管舒张(NID)及血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等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FMD、ETA、B组较C组均有显著差异(均P<0.01);(2)NOB组较C组明显降低(P>0.05);(3)A、B组间FMD、ET、NO均有显著差异(均P<0.05);(4)NID在三组间无差异(P<0.05);(5)FMD与NO呈正相关(r=0.43,P<0.01),与SBP、LDL、ET呈负相关(r=-0.52、-0.36和-0.47,均P<0.01);SBP与LDL、ET呈正相关(r=0.25和0.42,P<0.05),与NO呈负相关(r<-0.31,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显著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高血压病加重冠心病患者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FMD与NO、ET均可作为反映冠心病和高血压病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无创指标.  相似文献   

19.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4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组)经阿托伐他汀每日1次10 mg治疗8周后,血脂、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并用超声检测肱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的变化.选择15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做为对照.结果治疗组血浆E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治疗后ET血浆水平明显下降(P<0.01),EDD明显改善(P<0.01),且ET和EDD改善与LDL-C下降程度无相关性.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改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的功能,且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老年肺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 (ET)、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6 酮 前列腺素F1α(6 keto PGF1α)水平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放免法测定 30例健康老人、50例老年肺心病 (CPHD)急性发作期及 44例老年慢阻肺 (COPD)缓解期患者血浆ET、肾素活性 (PRA)、AngⅡ、醛固酮 (ALDO)、6 keto PGF1α的水平。结果 CPHD急发期组ET、PRA、AngⅡ、ALDO明显高于COPD缓解期组及正常组 (P <0 .0 1 ) ,而 6 keto PGF1α明显低于COPD缓解期组及正常组 (P <0 .0 1 )。根据血气分析将CPHD急发期组分为Ⅰ型呼衰组 (A组 )、Ⅱ型呼衰组 (B组 )、非呼衰组 (C组 ) ,其中A组与B组血浆ET、PRA、AngⅡ、ALDO均高于C组 (P <0 .0 5~ 0 .0 1 )。而 6 keto PGF1α则低于C组 (P <0 .0 1 )。ET与AngⅡ、PaCO2 呈正相关 ,与6 keto PGF1α、pH、PaO2 呈负相关。结论 ET在老年肺心病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与呼衰程度呈正比 ,ET升高同时伴有PRA、AngⅡ、ALDO继发性升高及 6 keto PGF1α降低 ,它们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共同参与肺心病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