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RT-3D-TEE)和二尖瓣立体结构定量(MVQ)分析软件,对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MR)的二尖瓣瓣环及瓣叶功能进行评价,筛选出对IMR机制有意义的参数。方法 25例IMR组患者,其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41~72岁,平均年龄41.7岁。20例正常对照组,其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37~69岁,平均年龄38.6岁。行RT-3D-TEE技术对2组患者进行检查,应用MVQ分析软件测量并分析2组二尖瓣瓣环及瓣叶几何形态学参数变化特点。结果 IMR组反流容积(46±11)m L,有限反流口面积(0.31±0.12)cm2,说明IMR组存在中度反流。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MR组反映二尖瓣瓣环解剖结构参数如瓣环前外侧交界到后内侧交界的距离(DAIPm)、前叶瓣环中点到后叶瓣环中点的距离(DAP)、瓣环三维周长(C3DE)、绕环最小表面面积(A3Dmin)、环的椭圆度(E2D)及二尖瓣帆状区容积(Vtent)均有所增加(P﹤0.05);瓣环最高点所在平面与最低点所在平面的高(H)、环高度与联合直径的比率(H/DAIPm)、前后瓣叶对合的参数投影平面中的结合长度(L2DAIPm)及前后叶关闭时对合线的长度(LC3DLf)均有所减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MR组前小叶角度(θant)、后小叶角度(θpost)及小叶非平面角度(θnpa)未见明显变化。结论通过RT-3D-TEE能够为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患者提供局部二尖瓣瓣环功能或形态异常的量化指标,为临床医生选择个性化治疗方案和疗效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国人心脏表浅静脉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用的材料为防腐固定后在左、右冠状动脉灌注色乳胶的成人离体心脏50例(男47例,女3例)。结果如下:一、冠状窦:1.长度及直径:冠状窦的长度平均为3.8±0.62(2.7~5.0)cm,起始段直径平均为0.46±0.09(0.3~0.7)cm,中段直径平均为0.55±0.12(0.3~0.8)cm,末段直径平均为0.72±0.11(0.5~0.9)cm。2.冠状窦口:窦口为卵园形,窦口长径平均为0.71±0.13(0.5~1.0)cm,窦口横径平均为0.49±0.13(0.3~0.8)cm。3.冠状窦瓣:窦口的后下方有半月形  相似文献   

3.
选用经甲醛固定的成人死体50具(男46、女4)。尸体取仰卧位,头略后仰使颈伸直,气管居正中位,显露喉部。用大头针定点,依次用游标卡尺测量喉高(喉结顶点至环状软骨弓下缘中点距离)、喉宽(环状软骨左右外缘间最大距离)、环甲膜纵径(甲状软骨下缘中点至环状软骨弓上缘中点距离)、环甲膜横径(环甲膜左右侧甲状软骨与环状软骨相交点间距离)。按环甲膜面积=1/2(环甲膜纵径×环甲膜横径),计算出环甲膜面积。并对环甲膜的横径和纵径分别与喉宽、喉高作相关回归分析及自身比例分析。结果如下:1.男性环甲膜横径平均为2.18±0.24(1.62~2.97)cm;纵径0.89±0.18(0.50~1.24)cm;面积0.98±0.25(0.49~1.46)cm~2。女性环甲膜横径平均为1.59±0.25(1.40~1.95)cm;纵径0.66±0.10(0.56~0.78)cm;面积0.53±0.16(0.43~0.76)cm~2。2.环甲膜横径与喉宽之间经相关分析为中度相关(r=0.551,P<0.0005),回归方程式为:环甲膜  相似文献   

4.
<正> 作者于六年内对111例头颈肿瘤患者(多为50~60岁高龄),采用113次胸大肌肌皮瓣进行术后大面积缺损的修复。取瓣面积最大9~10×14~16cm,延伸瓣可长达9cm。因其主供血管胸肩峰动、静脉粗壮,易成活,111例中4例全部坏死,10例部分坏死。作者认为可用自身复合皮瓣修复穿洞性缺损。若平卧位于供区内下取瓣后缝拢供  相似文献   

5.
用50例经福尔马林固定过的正常成人离体心脏(其中男性47例,女性3例),切开主动脉、肺动脉,观察测量主、肺动脉口的周径和主、肺动脉瓣高、游离缘长度、瓣环长度,最后以求积仪测量瓣膜面积。一、主、肺动脉口的周径:主动脉口(平主动脉瓣环的最低点)的周径平均为6.02±0.53(5.0~7.0)cm,肺动脉口(肺动脉瓣环的最低点)的周径平均为6.45±0.85(5.0~8.5)cm,由此可见肺动脉口稍大于主动脉口。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测量风湿性病变的二尖瓣膜的一维拉伸力学性能,探讨二尖瓣膜力学特性变化的原因,进而从力学角度分析风湿性瓣膜病的病理生理.方法用软组织生物材料试验机对病变瓣膜前瓣的径向和环向分别进行一维拉伸试验,了解瓣膜的力学性能.结果病变瓣膜前瓣存在应力滞后现象,其径向和环向特征ε分别为0.109±0.021和0.103±0.015,特征E分别为(456±11.67)×103 N/m2和(418±24.59)×103 N/m2,两者均无显著性差别.结论病变瓣膜前瓣为粘弹性体,结构特性为各向同性, 病变瓣膜力学性能下降是风心病病理生理改变的物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膝关节半月板的形态变异中除盘状半月板的出现率较高外,其他变异仍较少见。这些变异是由于生前发育异常所造成,或是由于创伤或其他原因所形成,目前尚无定论。作者在观察不同年龄的膝半月板时,在近700例标本中(成人330余、儿童180余、胎儿150余)发现4例少见的外侧半月板变异。例1 为一性别不明儿童的右膝外侧半月板,估计年龄接近一岁。半月板呈环状(图1)。环的外径(前后径×左右径)为1.26×1.18厘米,环的内径为0.41×0.56厘米。半  相似文献   

8.
采用双源CT评价正常肺动脉瓣形态学特征及动态特征。对30例正常成人行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右室流出道显影良好者纳入该研究。重建10个心动周期图像,测量肺动脉瓣口面积及肺动脉瓣环直径。肺动脉瓣开放时,瓣口类圆形或近似三角形;关闭时,瓣叶对合呈"Y"字形。10%~30%时相,肺动脉瓣开放,最大瓣膜口面积约为(4.74±0.69)cm2,位于10%时相;40%~90%时相肺动脉瓣关闭。肺动脉瓣环大小随心动周期而变化,肺动脉瓣环最大及最小直径分别为(2.36±0.24)cm和(1.82±0.32)cm,分别出现于0%和40%时相,肺动脉瓣环最大和最小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评价肺动脉瓣最佳时相为70%。双源CT可以评价肺动脉瓣膜的形态学及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9.
箱式快速石蜡切片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材料1 木箱1个。规格46×14×16cm,上方为铝板,铝板上取4个直径2.5cm试管孔和1个直径5cm蜡杯孔,前方为活动门。2 容量75ml试管4根。40ml搪瓷  相似文献   

10.
Ph染色体是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的标记,约90%CML病人可检出Ph染色体(Ph+),10%左右的病例Ph阴性(Ph-),在Ph-/ber+病人,其临床过程通常与典型Ph+CML相似。关于Ph-/ber-CML目前报道尚少,作者在过去5年间对211例CML的诊治过程中,发现13例(6%)Ph-/ber-CML病例,本文介绍这些病人的生物学及临床特点。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38~77岁(平均62)仅1例年龄<55岁,所有病人均有脾肿大,平均WBC计数50×10~9/L,血小板130×10~9/L,6例血红蛋白≤10g/L。外周  相似文献   

11.
<正> 在25具成人尸体上,对左侧背阔肌的形态、血管、神经进行了观测,对以背阔肌作动力性心肌成形术的有关应用解剖学进行了研究。我们设计了以胸背动脉外侧支为蒂的背阔肌瓣,该瓣长374.32±32.08mm,肌瓣包卷心室表面的部份(心脏部)接近梯形,面积约为(260+24)×120÷2mm~2。该肌  相似文献   

12.
以胫前返血管为蒂腓骨上段移植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为胫前返血管蒂腓骨瓣的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30侧经动脉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测胫前返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及分布。结果:胫前返动脉始于胫前动脉,起始点距腓骨头尖下(4.5±0.7)cm(3.0~6.0cm),动脉主干长(0.5±0.2)cm(0.2~1.2cm),外径(2.0±0.4)mm(1.3~3.0mm),伴行静脉2条,外径为(2.1±0.5)mm(1.5~3.0mm)和(2.6±0.4)mm(1.7~3.2mm)。胫前返动脉腓骨头支1~2支,外径(1.7±1.3)mm(0.6~2.1mm),分布于腓骨头的前内侧面骨膜,并与其它来源的腓骨上段骨膜支构成动脉网。腓骨头支起始点至胫前返动脉起始点长度为(1.0±0.4)cm(0.3~1.8cm),其中长度≥1.0cm者占46.7%。腓骨头支起始点以远1.5cm处的胫前返动脉外径为(1.4±0.5)mm(0.8~2.1mm)。结论:胫前返血管蒂腓骨瓣的的设计具有可行性,为临床带血管腓骨上段移植提供一种新的可供选择的血管蒂。  相似文献   

13.
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与肌皮瓣的临床应用与改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报道应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肌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以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不同原因所致软组织缺损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本组男36例,女6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6岁;皮瓣最大面积17.0cm×15.0cm,最小6.0cm×5.0cm,其中12例皮瓣面积在10.0cm×10.0cm以上;6例设计为肌皮瓣(腓肠肌外侧头),肌瓣最大为10.0cm×7.0cm×2.0cm,最小为6.0cm×5.0cm×1.0cm。结果:所有病例术后皆出现不同程度的皮瓣肿胀,暗道较明道者明显。2例大皮瓣经行小隐静脉远端结扎仍出现肿胀、色暗,皮瓣近侧1/3坏死。皮瓣边缘坏死3例,换药治愈。部分坏死需行植皮者3例。36例术后伤口I期愈合,骨外露软件组织缺损覆盖修复满意,6例II期愈合,其中糖尿病,地中海贫血各一例。结论:(1)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位修复小腿下1/3及足踝部缺损创面,极有临床实用价值;(2)设计切取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填充感染创腔是可行的;(3)但对其皮瓣及所携带的肌瓣究竟切取多大面积是安全的、肌瓣的血运机理以及远端蒂筋膜皮瓣中小隐静脉干是否结扎,何处结扎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成人房室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56例成人心脏标本和4例心脏切片对人心房室隔进行了观察和测量.认为房室隔位于右房与左室之间,上界为二尖瓣前瓣环和主动脉后瓣环与右瓣环,下界为三尖瓣隔侧瓣附着缘.前界为室上嵴后缘,后界为冠状窦口.房室隔分为前部与后部,分别与左室流出道和流入道相对应.测量了房室隔的下缘下、前部长和后部长,分别为2.95±0.08,1.62±0.07和1.33±0.07cm;测量后缘宽、中部宽和前部宽,分别为1.61±0.05,1.04±0.04和0.49±0.04cm.描述了各部的组织结构.对房室隔的命名、机能和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32例置换下之风心病二尖瓣用光镜和荧光显微镜检查及测它的不同大小。瓣环、瓣叶和瓣口的大小面积(cm~2)分别为6.65、5.11和1.34。前内瓣宽为1.37 cm,后外瓣为0.56cm。腱索的长和直径为0.95cm和0.195cm;乳头肌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为0.78cm和0.60cm。与正常二尖瓣数据作比较,作者推断风心病二尖瓣之病理改变传统观点基本上是正确的,但应补充:在若干例中、特别在风心病联合闭锁不全中,瓣叶变阔、腱索变长。本文报告光镜和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并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性,38岁,有原发性不孕症史。停经1年后阴道不规则流血半年,因右下腹疼痛伴阵发性加剧就诊.妇检:宫体增大如孕3~+月,子宫右上方可触及一包块约11×12cm,质硬,活动欠佳。手术所见:右侧卵巢肿物如儿头大并扭转,表面光滑呈实质性。子宫增大如孕3~+月,表面凹凸不平,切开宫腔见有一肿物如鸡蛋大。病理检查:子宫大小为10.5×10×7cm,宫腔有一肿物3×2.5×2.5cm,切面呈灰白间暗  相似文献   

17.
广州市儿童医院病理科在肾肿瘤活检病例中共发现 4例肾细胞癌 ,现将资料列表如下。表 1  4例肾细胞癌临床资料序号性别年龄症状病程 体积cm×cm×cm乳头结构 诊断例 1男 5岁左腹肿物  4天 15× 9× 9+肾透明细胞癌例 2女 6岁无痛性血尿 1年 10× 6× 5+肾透明细胞癌例 3男 11月右腹肿物  15天 10× 5× 4 +肾乳头状腺癌例 4男 1岁腹胀消瘦  7月 10× 7× 7+肾透明细胞癌病理检查  4例肾细胞癌大体标本都为红、白相间多彩性 ,见假包膜 ,切面鱼肉状 ,质软 ,易碎。肾透明细胞癌镜下癌细胞体积较大 ,多角形或圆形 ,胞质透亮 ,核小而…  相似文献   

18.
三房心三例     
<正> 中山医科大学心外科,手术中所见三例情况:1)女,10岁,体外循环下横切右房,见双房间隔缺损分别为1.5×1.5cm和3.0×2.0cm,左房内有一个纤维肌膜(无裂孔)将左房分隔为背腹二个腔。2)女,23岁,体外循环下  相似文献   

19.
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女,71岁。右腹部隐痛、不适1个月余于2005年5月19日入院。体格检查:右中下腹可及4cm×4cm×3cm肿物。肠镜见升结肠隆起肿物。病理诊断:中分化管状腺癌。B超示肝脏右叶见约1·0cm低回声肿物,提示肝囊肿。术中见肝右叶表面有淡黄色质硬结节。临床诊断:结肠腺癌伴肝转移。行右半结肠及部分肝切除。病理检查:右半结肠及回盲部标本,升结肠距回盲瓣2cm处见隆起型肿物7·0cm×5·0cm×1·5cm。镜下检查为中分化管状腺癌。另送肝标本一块10cm×7cm×4cm,肝表面见一淡黄色结节,呈瘢痕样;体积1·2cm×1·0cm×1·0cm,切面实性,分叶状,质地中等硬,…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44岁。因自觉下腹胀2个月,下腹部包块10余天就诊。B超示:右卵巢囊实性肿物15.5cm×14.4cm×10.2cm,内有多房隔,房隔密集区范围6.0cm,实性结节状突起5.0cm×4.6cm×4.0cm,内实性中强等回声区8.7cm×7.7cm×6.9cm,提示:右卵巢未成熟畸胎瘤于2004年8月25日收入院。妇科检查:外阴有血性分泌物,宫颈肥大,Ⅲ°糜烂,活动欠佳,子宫上方偏右可触及一肿物,边界清楚,活动欠佳。手术中将右卵巢肿物送冷冻检查:报告为卵巢成熟性畸胎瘤恶性变,恶变成分为印戒细胞癌。遂行全子宫+双附件+大网膜切除+阑尾切除+盆腹腔淋巴结清扫术,腹腔化疗(顺铂)。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