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鼻咽癌中p53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鼻咽癌中p53基因突变情况。方法:用非同位素不对称PCR-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aPCR-SSCP),分析了鼻咽癌活检组织、细胞株和裸鼠移植瘤中p53基因第5、6、7和8外显子(exon)的基因突变,并对其中exon8突变的SUNE-1和SUNT-1进行DNA测序。结果:在20例鼻咽癌活检组织中没有发现突变;但在鼻咽癌细胞株CNE1、CNE2、SUNE-1和瘤株SUNT-1中存在第8外显子突变,而HK1为第5外显子突变。DNA测序发现SUNE-1和SUNT-1的突变点在exon8的密码子(codon)280上,由AGA(精氨酸)→ACA(苏氨酸)。结论:p53基因突变热点的exon5、6、7和8可能在鼻咽癌变过程中没有重要意义,而在裸鼠移植瘤和细胞株建立过程中起重要作用。EBV由于和鼻咽癌的关系密切,在鼻咽癌中可能存在EBV编码蛋白与p53结合或蛋白表达被EBV抑制等其他途径使p53失活。  相似文献   

2.
鼻咽癌裸鼠移植瘤及其相应体外细胞株的建立与特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12  
吴荫棠  汪慧民 《癌症》1995,14(2):83-86
从新鲜鼻咽活检组织建立了一株鼻咽癌(NPC)裸鼠移植瘤株(SUNT一1)及其相应的体外传代上皮细胞株(SUNE一1)。证实SUNT一1和SUNE一1为典型低分化鳞癌细胞,染色体分析二者均为人类肿瘤核型。以PCR技术检测SUNT一1的P1~P18和SUNE一1直到第61代培养的细胞中的EBV一DNA均为阳性。用原位溶细胞电泳技术(Insitulyinggel)EBV探针Southernblot分析,亦显示相应的EBVDNA区带。EBV基因组为线性特征,且在SUNT一1P18和SUNE一1P53细胞的电镜检查中均发现直径为96一100nm的EBV样颗粒。用不对称PCR一SSCP检测,显示有P53第8外显子突变。带EBV基因的NPC瘤株及相应的上皮细胞株建立,为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上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治疗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和更切合人体肿瘤的材料和模型。  相似文献   

3.
鼻咽癌中EB病毒基因组状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汪慧民  陈军 《癌症》1997,16(2):85-89
用多聚酶链反应扩增Epstin-Barr病毒的Bam HI W片段,在20例低分化鼻咽癌活检组织中,检测出EBV DNA片段;裸鼠低分化NPC移植瘤株SUNT-1从第34代持续存在EBV DNA,其相应体外细胞株SUNE-1第1至62代仍阳性。  相似文献   

4.
肺癌组织抑癌基因P53异常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P53基因5-8外显子PCR产物的DNA序列分析及石蜡包埋组织P53鼠抗人单克隆抗体(Do-1)免疫组化分析发现:57例原发性肺癌中37例有P53蛋白积累。DNA/PCR产物直接测序发现:9/12例小细胞肺癌(SCLC),8/15非小细胞肺癌(NSCLC)P53基因突变,错义突变为12/17,G→T突变为6/17。免疫组化发现:11/19例SCLC,19/37例NSCLC P53蛋白染色阳性。4/  相似文献   

5.
采用改进的aPCR-SSCP银染技术和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6例卵巢上皮癌,12例卵巢上皮交界瘤和15例良性卵巢上皮肿瘤的P53基因的突变和突变蛋白的表达。结果卵巢上皮癌P53基因突变率为30.6%,突变蛋白表达为58.4%。P53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外显子5~8上,以第7外显子突变率最高。交界性肿瘤个别出现P53基因突变和突变蛋白表达,而在良性肿瘤无一例出现。提示P53基因突变是卵巢癌形成过程中的晚期事件。P53基因突变可作为肿瘤标记物判定卵巢癌的预后。aPCR-SSCP非同位素基因突变技术克服了常规PCR-SSCP检测方法的缺陷,可提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p53基因突变表达产物与卵巢恶性肿瘤临床生物学行为以及p53第七外显子突变情况之间的关系。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对50例卵巢恶性肿瘤中的23例病人新鲜组织标本进行p53基因突变蛋白表达检测。结果显示:卵巢恶性肿瘤免疫组化p53阳性表达率24%。23例新鲜组织标本中4例PCR-SSCP检测第七外显子异常。提示p53阳性表达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P=0.038);卵巢恶性肿瘤第七外显子突变可出现p53蛋白高表达;第七外显子突变可出现于不同临床分期及组织分型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p53基因突变表达产物与卵巢恶性肿瘤临床生物学行为以及p53第七外显子突变情况之间的关系,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对50例卵巢恶性肿瘤中的23例病人新鲜组织标本进行了p53基因突变蛋白表达检测,结果显示:卵巢恶性肿瘤免疫组化p53阳性表达率24%,23例新鲜组织标本中4例PCR-SSCP检测第七外显子异常。提示p53阳性表达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P=0.038),  相似文献   

8.
应用PCR-SSCP银染技术检测了4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P53基因第5、6、7和第8外显子的突变情况。结果显示:13例(32.5%)有P53基因突变,突变主要发生在第5和第8外显子,与癌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但伴淋巴结癌转移病例中的P53基因的突变频率明显高无转移者(P〈0.05)。本研究提示,P53基因突变存在于中,晚期食管癌中,并可能与食管鳞癌的进展与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中国人胃癌P53基因突变情况,应用银染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PCR-SSCP)技术对P53基因第5、6、7、8外显子进行检测。对来自癌组织DNA和癌旁正常组织DNA的PCR-SSCP电泳带迁移作对比分析,发现37例胃癌中,11例胃癌样品电泳带迁移异常,依据DNA单链构象与分子电泳迁移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胃癌P53基因5-8外显子的突变率为30%。微波处理ABC法检测突变型P53蛋白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XRCC1基因399位点多态性以及吸烟对p53基因突变发生的影响。方法:运用不对称PCR技术扩增p53基因的第5~8外显子,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法(PCR-SSCP)检测p53基因突变,并对有差异的结果测序验证;运用PCR技术扩增XRCC1基因的第10外显子,从正反两个方向对扩增片段进行DNA测序分析其多态性;同时了解吸烟与它们的关系。结果:38例可手术的NSCLC患者中发现16例有p53基因的突变,发生突变的16例中6例至少携带1个XRCC1-399Gln等位基因,10例为野生基因型XRCC1-399Arg/Arg,用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XRCC1-399Gln多态性与p53基因突变两者的关系,优势比(OR)为1.536(95%CI:0.376~6.280);该模型中吸烟与p53基因突变的OR为1.524(95%CI:0.250~9.295)。结论:NSCLC患者中,XRCC1基因399位点多态性和吸烟情况对p53基因突变发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人乳腺癌组织p53基因突变及过度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PCR-SSCP)分析和流式细胞术(FCM),研究30例患者乳膛癌组织P53基因5 ̄8外显子的突变情况、P53蛋白免疫组化检出情况、DNA倍体及雌激素受体(ER)含量;并与各生物学参数进行了相关研究,以探讨P53基因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提示:1.全组14例(46.7%)发现P53基因突变,其中1例为原位导管癌。2.P53蛋白检出阳性率为53.3%(16/3  相似文献   

12.
肺癌患者癌组织和痰液细胞中p53和K-ras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 Q  Wu X  Hu K  Ding X  Yang J 《中国肺癌杂志》2000,3(5):366-368
目的 检测肺癌组织和肺癌患者痰液脱落细胞中p53、K-ras基因突变情况,比较联合检测p53、K-ras和单一检测p53或K-ras基因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PCR-SSCP-银染法检测了59例肺癌组织、癌旁肺组织、14全肺部良性病变肺组织及患者痰液脱落细胞中p53基因第5~8外显子、K-ras基因第1外显子突变。结果 肺癌组织中p53基因突变率为37.3%(22/59),痰液脱落细胞为3  相似文献   

13.
非小细胞肺癌中p53基因突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非小细胞肺癌中p53基因突变的情况,应用改良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PCR-SSCP)银染技术检测17例非小细胞肺癌中p53基因第5~8外显子的突变情况,有8例存在p53基因突变,突变率为47.00%(8/17),其中鳞癌为55.56%(5/9),腺癌为37.50%(3/8)。本研究结果表明:非小细胞肺癌中p53基因突变较为常见;改良后的PCR-SSCP银染技术对非小细胞肺癌的基因诊断具有潜在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非小细胞肺癌(NSCLC)p16基因突变的情况,本研究应用PCR-SSCP银染技术检测了24例NSCLC肿瘤组织中p16基因外显子2的突变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24例NSCLC肿瘤组织及同一病例非肿瘤肺组织均为住院病例手术切除标本,并经病理证实。按常规方法提取DNA。PCR反应在PE9600热循环仪中进行,扩增p16基因第2外显子,引物序列:  PS1:5′-ACAAGCTTCCCTTCCGTCATGC-3′PS2:5′-TCTGAGCTTTGGAAGCTCTCAG-3′循…  相似文献   

15.
p53基因突变与EB病毒相关性鼻咽部T细胞淋巴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P53基因突变与埃伯斯坦-巴尔病毒相关性鼻咽部T细胞淋巴瘤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原位杂交(ISH),PCR-SSCP对26例确诊为鼻咽部T细胞淋巴瘤的病例进行P53蛋白及基因的检测。结果:EBV编码的小RNA探讨(EBER)17/26例阳性;P53蛋白13/26例阳性;对其中12例进行P53外显子5,7,8的PCR-SSCP检测,发现P53突变7/12例阳性,EBV阳性组5  相似文献   

16.
鼻咽癌细胞株裸鼠移植瘤中癌细胞的凋亡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李智  傅茂福  宗永生 《癌症》1999,18(2):172-175
观察鼻咽癌细胞株CNE-1和CNE-2裸鼠移植瘤组织中肿瘤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并探讨p53,bcl-2和bax在瘤细胞凋亡中所起的作用。方法:CNE-1和CNE-2鼻咽癌细胞株接种于裸鼠并在裸鼠体内连续传3代。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p53基因突变规律及其预后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p53基因突变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演变规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方法检测55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p53基因5~8外显子的突变情况。结果 p53基因突变发生的频率为36.4%(20/55),I~Ⅱ期和Ⅲ~Ⅳ期乳腺癌中p53基因突变阳性率分别为47.2%(17/36)和15.8%(3/19),而且突变多发生在5~6外显子。突变阳性患者其无病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16 和18 型及抑癌基因p53 突变对宫颈的致癌作用以及 H P V 感染与p53 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 C R) 技术和限制性酶切片段多态性分析( R F L P) 技术对34 例原发性宫颈癌组织及30 例正常宫颈组织 H P V16 ,18 型 D N A 及抑癌基因p53 的突变进行了检测。结果: H P V16 ,18 D N A 在宫颈癌的总阳性率为647 % (22/34) ,正常宫颈组织只有67 % 阳性,8例宫颈癌组织出现p53 基因第6 外显子突变,其中2 例为 H P V16 D N A 阳性、1 例 H P V18 D N A 阳性。结论:宫颈癌的发病与 H P V 感染及p53 基因突变有关,宫颈癌组织中p53 基因突变与 H P V 感染无关。  相似文献   

19.
鼻咽癌中p53蛋白积聚对瘤细胞有丝分裂和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钟碧玲  宗永生 《癌症》2000,19(5):432-435,445
目的:观察疗前鼻咽癌组织中P53蛋白的积聚及其对瘤细胞有丝分裂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随机收集1997年疗前鼻咽癌活检标本43例,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DO-7一抗检测P53蛋白的表达。在H&E染色切片上位细胞死亡试剂盒检测瘤细胞凋亡,平均每个高倍视野下的凋亡瘤细胞数为凋亡指数(TUNEL index,T1)。比较高于位细胞死亡试剂盒检测瘤细胞凋亡,平均每个高倍视野下的细胞瘤细胞数为凋亡指数(TUNEL  相似文献   

20.
食管鳞癌自发细胞凋亡和核增殖抗原p53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Cheng J  Li C  Shen Z 《中华肿瘤杂志》1998,20(6):415-417
目的通过对食管鳞癌组织中凋亡细胞的原位观察和核增殖抗原(PCNA)的表达状态的研究,探讨不同增殖情况的食管鳞癌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同时研究p53基因的突变和p53蛋白的表达对食管鳞癌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30例术前未经任何治疗的食管鳞癌手术标本,分别进行凋亡细胞的原位检测(TUNEL)、PCNA、p53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和p53基因5,6,7,8外显子PCR-SSCP检测。结果不同增殖能力的癌组织中,细胞凋亡的程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p53基因突变组中,增殖程度高与增殖程度低者之间癌细胞凋亡的程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p53基因突变组与非突变组、p53蛋白表达阳性组与非阳性组癌细胞凋亡的程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食管鳞癌组织中,细胞增殖活跃则自发性凋亡也相应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