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脐血干细胞移植的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飞  张小芬 《医学综述》2006,12(19):1183-1185
脐血作为干细胞的主要来源,近年来国内外对其进行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和临床探索。已经证实脐血中含有大量造血干细胞、丰富的间充质干细胞。临床干细胞移植治疗采用脐血具有诸多优势,如来源丰富,组织配型时间短,抗原表达弱,加之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及加速造血恢复等影响,脐血的移植成功率高,移植反应弱、移植物抗宿主病少见。目前脐血移植治疗的疾病已经达到80余种,治疗的患者全世界已经超过了6000例。脐血移植已经在恶性肿瘤、免疫缺陷、心脏病、神经系统损伤、组织器官修复、糖尿病、血管疾病等的治疗上显示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干细胞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可分化为神经元或其支持结构,为其移植治疗脑卒中提供了广阔的前景.目前,用于治疗脑卒中的成体干细胞主要包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脐血间充质干细胞(UCBM SCs)、造血干细胞(HSCs)、神经干细胞(NSCs)及人畸胎瘤衍生的细胞(NT2细胞).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研究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缺血性脑卒中、脑损伤等疾病中可替代神经细胞,并具有修复神经系统的功能。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复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神经干细胞的来源,深入认识其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跨胚层分化潜能,可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存活并能分化为神经样细胞,在体外也可通过诱导向神经细胞转化;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材方便、体外扩增迅速,且能以多种途径移植包括静脉移植、脑内移植,对脑缺血、脑外伤等疾病的神经功能的缺损有改善作用;③目前尚存在如何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有功能的神经细胞转化,如何提高其在体内的成活率和向神经细胞定向分化的能力,移植时机、移植途径及移植安全性,寻找和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所特有的细胞表面标志分子,明确其移植后改善缺血性脑损伤功能的机制等问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在体内外分化为神经细胞,易获得、增殖快,能够进行自体移植,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技术平台,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领域的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张辉挺 《医学综述》2012,18(15):2379-2382
肝干细胞按其来源可划分为肝源性干细胞和非肝源性干细胞,而非肝源性肝干细胞主要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和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等,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作为非肝源性肝干细胞的一种,具有低免疫原性、来源丰富、可扩增及多向分化的特点,在诱导剂的作用下可向肝细胞分化,表达肝细胞特异性标志物及相关功能,这为移植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衰竭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存在于骨髓中区别于造血干细胞的一种多潜能干细胞,可作为多种疾病细胞替代治疗和基因治疗的载体。近年研究发现其可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存活并能分化为神经样细胞,在体外也可通过定向诱导向神经细胞转化,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可能取代神经干细胞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细胞治疗和损伤的修复。由于其取材容易,能在体外迅速培养扩增,通过自体移植可避开免疫排斥反应,且能以多种途径包括静脉注射、脑内不同部位进行细胞移植,所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6.
氯化锂联合脐血干细胞移植修复大鼠脊髓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氯化锂联合脐血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的修复效果.方法 成年雌性SD大鼠80只,建立胸9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随机分对照组(A组,n=20)、氯化锂组(B组,n=20)、细胞移植组(C组,n=20)和氯化锂+细胞移植组(D组,n=20).于术后1 d、3 d及每周的最后1天,应用BBB评分评价大鼠脊髓功能的恢复情况;8周后取材,通过Brdu细胞核标记观察移植细胞的存活、迁移;通过荧光金逆行追踪,观察脊髓神经纤维的再生与分布.结果 4只大鼠死亡.术后8周可观察到Brdu标记的脐血干细胞在体内存活并在脊髓内迁移;细胞移植组和氯化锂+细胞移植组可见少量连续性神经纤维通过损伤区.荧光金逆行脊髓追踪显示C组和D组可见被荧光金标记的神经锥体细胞穿越损伤区.术后8周A、B、C、D四组后肢功能运动BBB评分分别为4.11+0.14、4.50+0.15、8.31±0.11、11.15±0.18.结论 氯化锂能促进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在损伤区的存活并向神经细胞分化,氯化锂联合脐血干细胞与脊髓去细胞支架移植能够促进细胞移植修复大鼠脊髓损伤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神经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润秀  袁军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8,40(11):1350-1351
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与再生一直是困扰人类健康的难题,也是科学界致力研究的焦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又称骨髓基质细胞,来源广泛,取材容易,能迅速培养增殖,弥补了神经干细胞取材和来源的困难,可通过体外培养扩增,局部注射;利用自身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移植可避免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因此MSCs作为神经元的另一来源用于神经系统疾病或损伤修复的细胞治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MSCs在神经疾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随着对脐血干细胞的不断认识,研究者们发现脐血中含有丰富的造血干细胞。自1988年Gluckman等首次报道脐血移植治疗范科尼病以来,脐血移植已成为治疗恶性及非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脐血干细胞的研究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世界各地已经建立了许多脐血库。2000年Erices等通过研究发现脐血中还存在有在细胞形态、免疫表型及功能特点方面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似的一类同质细胞群。自此脐血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blood-mesenchyrmal stem cell,UCB-MSC)引起广泛关注。同时关于UBC-MSC分化能力的研究也逐步展开,现对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向肝细胞的分化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细胞及组织移植修复脊髓损伤(SCI)是一种极具前景的治疗方法,目前研究的移植细胞有嗅鞘细胞(0ECs)、雪旺细胞、骨髓问充质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血干细胞等,移植方法从单一细胞发展到多种细胞联合;修复环境和神经营养因子也有可能对受损神经修复起重要作用。本文就自体OECs联合多细胞移植治疗SCI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复杂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典型病理特征为与黑质多巴胺能(DA)神经元丢失有关的运动系统功能受损。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逆转DA神经元的进行性损失阻止PD的恶化。近年来,干细胞移植意逐渐被临床用于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vmal stem ce11s,MSCs)移植治疗,其中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较其他来源的MSCs优势更明显,已广泛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MSC能分化为DA神经元并分泌多种保护因子发挥功能。本文对hUC-MSCs的特性及其应用于PD治疗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分析目前hUC-MSCs治疗研究存在的问题,旨在为干细胞再生医学治疗PD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重度妊高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浮肿等症状 ,严重可以导致母婴死亡。对妊娠足月的重度妊高征 ,可以根据其临产与否及宫颈条件 ,立即决定其为阴道分娩或是剖宫产术。对于妊娠晚期的重度妊高征 ,因其胎龄不足月 ,胎儿生长发育及胎肺成熟度情况需通过一定时间的治疗 ,根据其病情变化来决定其治疗方案或终止妊娠的时机[1,2 ] 。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一阶段的治疗进行监测 ,防止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现将 2 0 0 0年至今我院收治妊娠晚期重度妊高征 30例的监测结果回顾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孕 31~ 36周重度妊高征 30例 ,其中 …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80例局限于小腿或手或足的银屑病。均经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因部位比较特殊。受多种理化因素影响,使皮疹形态发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变化,常看不到典型损害,因而误诊为神经性皮炎,湿疹,慢性皮炎及癣等。作者对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15.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变化率的测定对细菌性肺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细菌性肺炎患者72例,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治疗有效组(有效组)47例和治疗无效组(无效组)25例,对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中的降钙素酶原变化及影响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有效组治疗后3天及治疗后7天的降钙素酶原显著低于无效组的患者(P<0.05);年龄>65岁、心功能≥3级、COPD、糖尿病、肺部双侧受累(X线示)、菌血症、感染性休克和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感染性休克、肺部双侧受累、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及心功能≥3级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测定降钙素原变化率对细菌性肺炎的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放射自显影法及HE染色,观察并分别测定了18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中期,15例增殖晚期的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的标记指数、分裂指数。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殖晚期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之LI均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同时,增殖晚间质细胞之MI也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即此两种细胞在增殖晚期中增生明显,其增生状态初步获得了定位定量测定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