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索损伤肝脏条件培养液体外诱导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肝细胞的可行性及方法。方法培养注射CCl4所致的损伤小鼠肝脏组织块,收集条件培养液,进行MSCs诱导分化。通过形态学观察、RT-PCR、免疫荧光反应和过碘酸Schiff反应鉴定分化细胞。结果诱导组细胞呈肝细胞样变化。RT-PCR检测显示:AFP基因第5天开始表达,第10天表达增强,此后表达减弱;细胞角蛋白18和Alb基因第10天开始表达,持续到第20天;第20天检测到酪氨酸氨基转移酶基因表达。免疫荧光反应显示诱导20 d的细胞AFP、细胞角蛋白18、Alb表达阳性,诱导20 d细胞过碘酸Schiff反应呈阳性。结论MSCs在损伤肝脏条件培养液诱导下可分化为肝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紫外线诱导皮肤光老化模型大鼠皮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15 W UVA和UVB紫外灯,每日照射大鼠背部裸露皮肤区2h,共照射60d.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MSCs治疗组,每组10只.体外分离培养MSCs,在大鼠背部裸露皮肤区多点注射,1次/w,共8 w.取皮肤组织,利用RT-PCR方法检测.结果 治疗组Bax mRNA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但接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Bcl-2 mRNA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MSCs对紫外线诱导的皮肤光老化模型大鼠皮肤细胞有抑制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鼠脊髓匀浆上清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匀浆上清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作用。方法分离得到的MSCs在体外扩增、传代。用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预诱导后加入不同时间的臂丛神经损伤大鼠脊髓匀浆上清液诱导。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以鉴定分化细胞的表型特征。结果细胞诱导后具有神经元或胶质细胞样细胞的形态,相应细胞表面标志NSE或GFAP阳性,以损伤后7d脊髓匀浆上清液诱导组NSE阳性和GFAP阳性率最高(P<0.05)。结论臂丛根性撕脱伤大鼠脊髓匀浆上清液在体外能够有效地诱导骨髓MSCs分化为神经样细胞,伤后1w可以作为MSCs移植的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肝组织匀浆上清液(LHS)体外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定向分化为肝细胞的功能特性进行检测。方法选取第3代hUCMSC,采用LHS作为诱导培养基,实验分为对照组和LHS处理诱导组,每组有3、5、7 d三个时间点;诱导后对细胞进行AFP、CK1 8、TPH2、CYP3A4、Alb、HGF的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并测定诱导前后CYP3A酶活性、Alb、HGF和尿素的分泌量。结果 LHS诱导3 d后细胞表达肝特异性蛋白AFP、CK18、TPH2、CYP3A4、Alb和HGF;对照组hUCMSC不同时间点CYP3A酶特异性代谢底物咪达唑仑的代谢量为0.026~0.03 0ng/mg,LHS诱导3、5和7 d后细胞代谢量分别为(30.14±1.19)、(50.20±6.24)和(120.85±15.52)ng/mg,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对照组细胞3、5和7 d HGF的分泌量分别为(0.24±0.14)、(0.42±0.20)和(0.18±0.15)ng/mg,LHS诱导后细胞HGF的分泌量分别为(4.06±1.35)、(3.35±0.17)和(3.83±0.42)ng/mg,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LHS诱导后各组细胞尿素分泌量增加14倍以上,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对照组3、5和7 d Alb的分泌量分别为(22.66±2.99)、(16.99±2.90)和(15.37±1.86)μg/mg,诱导3、5和7 d后Alb的分泌量分别为(36.40±3.53)、(46.66±2.50)和(54.82±4.28)μg/mg,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在体外经LHS诱导后,hUCMSC能够分化为具有成熟肝细胞功能的肝细胞。  相似文献   

5.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类肝细胞体外诱导分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不同条件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诱导分化为类肝细胞的差异.方法:Wistar大鼠24只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模型组、自拟中药干预组.采用CCl4乳剂皮下注射建立肝纤维化模型.造模成功后中药干预组采用丹金舒肝胶囊药液灌胃治疗.治疗结束后剖杀大鼠,留取大鼠肝脏标本,HE染色观察各组病理改变.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法分离各组大鼠的MSCs,经培养传代获得纯化的MSCs.各组纯化的MSCs采用HGF、FGF-4进行诱导培养.留取15、21、27 d细胞培养液进行白蛋白(Alb)、甲胎蛋白(AFP)检测;于27 d收集细胞爬片,进行糖原染色和CK-18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3组15、21和27 d各MSCs诱导组AFP水平均高于MSCs非诱导组(P<0.01),其中21 d AFP水平最高(肝纤维化模型组:48.94±0.08 vs 9.90±0.09;中药干预组:49.86±0.29vs 8.69±0.62;正常对照组:38.65±0.33 vs9.04±0.11,均P<0.01);3组15 d各MSCs诱导组与MSCs非诱导组白蛋白水平无统计学意义:21 d、27 d各MSCs诱导组白蛋白水平均高于MSCs非诱导组(1.11±0.08 vs 0.32±0.00,1.25±0.04 vs 0.32±0.00,1.06±0.03 vs 0.33±0.00;1.52±0.02 vs 0.33±0.00,1.79±0.01vs 0.31±0.03,1.63±0.04 vs 0.32±0.01,均P<0.01),27 d最高.27 d各MSCs诱导组糖原染色阳性,免疫细胞化学染色CK-18均阳性,而MSCs非诱导组糖原染色、CK-18均阴性.从AFP、Alb水平综合比较,3组诱导效果发现自拟中药干预组优于其他2组.结论:HGF、FGF-4可在体外诱导实验性大鼠的MsCs分化为具有肝细胞样细胞表型和功能的类肝细胞:自体MSCs可以作为治疗临床重症肝病的一种细胞来源,而临床联合中药复方治疗可能会使MSCs体外诱导的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异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应用于移植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时替代免疫抑制剂的可能性.方法 体外分离纯化及培养小鼠MSCs;将小鼠肝组织块埋人大鼠肝脏切口,制备异基因肝移植大鼠模型;制备模型前后经尾静脉注射小鼠MSCs;通过体外淋巴细胞增殖实验检测其对模型大鼠淋巴细胞增殖抑制作用;采用HE染色方法观察小鼠MSCs对异基因肝组织移植大鼠肝组织损伤的修复情况.结果 MSCs治疗15 d大鼠胸腺和脾脏均出现淋巴细胞增殖抑制现象,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MSCs治疗2 d和5 d肝组织染色显示移植区域浸润的炎性细胞减少,可见肝组织结构.结论 小鼠MSCs具有抑制异基因肝移植大鼠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并参与移植区肝脏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实验性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培养、诱导的最优条件,为MSCs治疗临床重症肝病患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法分离大鼠MSCs.经培养传代获得纯化的MSCs.采用析因实验,设不同诱导时间、不同浓度的FBS、不同浓度的细胞因子为3个因素,每个因素设不同水平,对纯化的MSCs进行分组诱导培养.留取15、2l、27 d细胞培养液进行白蛋白(A1b)、甲胎蛋白(AFP)检测;于27 d时收集细胞爬片,采用过碘酸希夫(PAs)实验进行糖原染色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MSCs中CK-18和CK-19.结果:诱导15、21、27 d,各MSCs诱导组AFP水平均高于MSCs非诱导组(P<0.01),21 d诱导组AFP水平最高:15 d各MSCs诱导组与MSCs非诱导组白蛋白水平无统计学意义,21、27d各MSCs诱导组白蛋白水平均高于MSCs非诱导组(P<0.01),27 d诱导组白蛋白水平最高.27d各MSCs诱导组糖原染色阳性,免疫细胞化学染色CK-18、CK-19均阳性,而MSCs非诱导组糖原染色、CK-18、CK-19均阴性.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Mscs体外最佳诱导条件为含200mL/LFBS的DMEM 肝细胞生长因子(HGF)20Ug/L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FGF-4)20UG/L.结论:HGF和FGF-4可在体外诱导实验性大鼠Mscs分化为具有肝细胞样细胞表型和功能的类肝细胞:不同浓度的FBS、HGF和FGF-4影响MSCs的体外分化;MSCs可作为治疗临床重症肝病的一种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正肝方药物血清对甲胎蛋白(AFP)刺激的AFPsiRNA 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正肝方浸膏粉经灌胃给药制备正肝方大鼠血清。体外培养AFPsiRNA HepG2细胞,将细胞分为5%正常大鼠血清组、5%正肝方大鼠血清组、10%正常大鼠血清组、10%正肝方大鼠血清组、5%正常大鼠血清+AFP组、5%正肝方血清+AFP组、10%正常大鼠血清+AFP组、10%正肝方大鼠血清+AFP组共8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无AFP刺激时,正肝方大鼠血清与正常大鼠血清对HepG2细胞凋亡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当有AFP刺激时,正肝方血清与正常大鼠血清对细胞凋亡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正肝方大鼠血清能显著诱导AFPsiRNA HepG2细胞凋亡。其机制是通过影响AFP介导的肝癌细胞凋亡通路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熟地含药血清对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MSCs至第3代,并鉴定;熟地水煎剂分高、中、低3个剂量组对SD大鼠灌胃,10d后取大鼠血清加入培养至第三代的骨髓间质干细胞中诱导其分化,每组分别诱导24h,诱导后的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巢蛋白(Nest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三种蛋白.结果 原代培养鉴定为MSCs;熟地含药血清能诱导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诱导后与对照组比较,高、中、低3个剂量组细胞NSE,Nestin的表达率都较高(P<0.05),且高、低剂量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GFAP表达极低.表明所分化的细胞为神经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 显示,β-巯基乙醇对细胞诱导分化能力强而促细胞增殖能力弱.结论 经典的培养方法,可分离出相对较多、纯度较高、生长状态良好的MSCs细胞;熟地含药血清能够促进MSCs向神经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重型肝病患者血清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诱导分化作用,探讨人MSCs分离培养、体外扩增的条件和方法。方法:从肋骨分离、培养人骨髓MSCs、体外扩增培养、鉴定,并采用重型肝病患者血清诱导培养,分别在诱导培养0、7、14、21、28天时留取细胞,并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肝特异性标志物(AFP、Alb、CK-18)、用PAS进行糖原染色实验。结果:诱导后5天、MSCs表现为肝细胞样细胞,随着诱导培养时间的延长,肝特异性标志物逐渐出现和成熟。AFP在7天时表达水平最高,培养14、21、28天时表达逐渐减弱;Alb、CK- 18和糖原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表达逐渐增强。结论:密度梯度离心,贴壁培养和消化时间控制相结合,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分离纯化方法。重型肝病患者血清能诱导骨髓MSCs表达肝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体外诱导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BMSCs)为肝样细胞,提高分化效率.方法:将第一代BMSCs随机分为诱导组和对照组.诱导组加肝细胞生长因子、成纤维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抑瘤素M等进行诱导培养,观察细胞形态,检测甲胎蛋白(AFP)、白蛋白(A1b)、细胞角蛋白18(CK18)、酪氨酸氨基转移酶(TAT)和细胞色素P450 2b9(CYP2b9)的mRNA表达,A1b合成以及A1b和CK18蛋白标记细胞阳性率.结果:诱导组第3天出现多边形细胞,5—7d上皮样细胞呈岛状分布,14 d呈铺路石状.对照组细胞为长梭形.第7,14,21天,诱导组细胞AFP,A1b,CK18 mRNA和A1b蛋白检测阳性;第14,21天,细胞表达TAT和CYP2b9 mRNA.对照组除AFP mRNA呈弱阳性外,其余均为阴性.第7,14,21天,诱导组CK18阳性率分别为71.4%.75.9%,80.6%:A1b阳性率分别为75.0%,79.7%.81.1%.而对照组第7天CK18和A1b阳性率仅2.3%,1.7%,与诱导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_(CK18)=1.97×10~(-5),P_(A11b)=3.08×10~(-6)).结论:BMSCs在体外可以被诱导分化为肝样细胞,诱导率最高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gr-1)信号通路在大鼠急性肝内胆汁淤积性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α-异硫氰酸萘酯50 mg/kg一次灌胃建立大鼠急性肝内胆汁淤积性肝损伤模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灌胃后24、48、72 h肝组织中Egr-1、细胞因子诱导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1和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 mRNA表达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蛋白表达,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肝组织匀浆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黄嘌呤氧化酶法和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检测肝组织匀浆上清液中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一氧化氮含量,比色法检测肝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含量.结果 24、48、72 h模型组肝组织中,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1和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 mRNA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24、48 h模型组肝组织中Egr-1 mRNA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72 h模型组肝组织Egr-1 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时间点模型组肝组织一氧化氮合酶吸光度值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髓过氧化物酶、丙二醛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一氧化氮、超氧化物歧化酶则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 肝内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存在以Egr-1为起始因子的信号传导通路,从而引起肝细胞损伤.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和一氧化氮在肝内胆汁淤积性肝损伤信号通路中可能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影响.方法 取SD大鼠四肢骨髓,分离培养MSCs,应用2、5、10、15 ng/ml TGF-β1对第2代MSCs定向诱导,依次为A组、B组、C组和D组,不加TGF-β1诱导为对照组.各组培养4周后,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结蛋白、α横纹肌肌动蛋白及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的表达,通过肌钙蛋白Ⅰ表达计算心肌样细胞的转化率.结果 对照组结蛋白、α横纹肌肌动蛋白及p38MAPK均为弱阳性或阴性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其他4组上述各标记物阳性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B组表达呈峰值水平,明显高于A、C和D组(P<0.05,P<0.01).对照组的心肌样细胞转化率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其他4组心肌样细胞转化率均明显升高(P<0.01),B组最高,明显高于A组和D组(P<0.05,P<0.01),但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F-β可诱导MSCs获得心肌分化表型,TGF-β15 ng/ml可能是一种合适的诱导浓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动物实验与临床应用显示,间充质干细胞(MSCs)改善心室重构和心功能,但MSCs这种作用的机制还不清楚.方法 从大鼠自体股骨骨髓抽取并培养MSCs,用灼伤大鼠心室游离壁的方法制作慢性心力衰竭(CHF)模型,心肌损伤坏死5d后分别在坏死边缘区和远隔区植入白体MSCs.结果 10周后与假手术组相比,CHF组大鼠在瘢痕边缘区心肌细胞核分裂指数、毛细血管密度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而在远隔区,以上指标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与CHF组相比,自体MSCs植入(CHF+MSCs组)显著增加了远隔区IGF-1、HGF及VEGF-A的表达,进一步增加了边缘区以上因子的表达(P<0.05或P<0.01),同时这两区的心肌细胞核分裂指数及毛细血管密度显著增加(P<0.05或P<0.01).自体MSCs植入使CHF瘢痕边缘区胶原纤维百分比显著减少而心肌纤维百分比显著增加,心室重构和心功能显著改善.结论 自体MSCs植入促进大鼠衰竭心肌生长因子表达,这种作用部分地促进了心肌和血管的再生,因此改善了心室重构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和比较不同体外条件对大鼠胚胎肝干细胞分化成熟的影响。方法将取自孕14d胎龄F344大鼠胚胎肝组织的肝干细胞分别接种至含10、20、40ng/mLHGF,0.5%、1%、2%二甲基亚砜(DMSO),10ng/mLHGF+0.5%DMSO、20ng/mLHGF+1%DMSO、40ng/mLHGF+2%DMSO以及空白的培养基中进行体外培养15d;诱导15d后,ELISA检测和比较不同组细胞内甲胎蛋白(AFP)和白蛋白(ALB)的浓度,实时定量PCR比较不同组细胞ALB、葡萄糖6-磷酸酶(G-6p)、角蛋白8、18(CK-8、CK-18)的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诱导15d后各实验组肝干细胞ELISA检测AFP明显下降(P0.01),ALB明显升高(P0.01);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各实验组ALB、G-6P、CK-8、CK-18mRNA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其中大鼠胎肝干细胞体外最佳诱导条件为20ng/mLHGF+1%DMSO(P0.05)。结论 HGF和DMSO均可在体外诱导大鼠肝干细胞分化,不同浓度HGF和DMSO影响其分化成熟程度;HGF、DMSO对大鼠胚胎肝干细胞的分化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与肝细胞L02在体外共培养条件下诱导分化为肝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联合贴壁筛选法获取MSCs.将接种于盖玻片上的MSCs和人肝细胞L02共置于培养皿中.在2、4、6、8 d时分别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AFP、细胞角蛋白(CK18),同时检测染色体核型.结果 成功分离培养出MSCs,其表型为CD29阳性,CD34阴性.共培养的MSCs可在2~8 d时,形态变为三角形、多角型或类圆形.第2天时,共培养细胞AFP表现为强阳性表达,以后减弱,第8天AFP的阳性表达很少.第2、4天检测出CK18均为阴性表达,第6、8天CK18为阳性表达.阳性对照组细胞CK18有较强的阳性表达,AFP弱阳性表达.阴性对照组均为阴性表达.共培养细胞染色体核型无融合现象.结论 人肝细胞L02能够诱导MSCs分化为肝样细胞.  相似文献   

17.
孙艳  迟宝荣  孔德霞  孟祥伟 《胃肠病学》2007,12(12):748-751
背景:近年干细胞的研究为肝脏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契机。研究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不仅可分化为与其组织来源一致的细胞.且具有跨系或跨胚层分化为不同组织来源细胞的潜能。目的:探讨骨髓MSCs诱导分化后脾内移植治疗急性肝损伤的可行性。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联合贴壁培养分离、扩增BALB/c小鼠骨髓MSCs。体外诱导向肝系细胞分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肝系细胞的标志。制备BALB/c小鼠ccL急性肝损伤模型.脾内移植DAPI标记的诱导分化21d的MSCs。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迁徙、定位.行血清肝功能指标、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测移植效果。结果:诱导后7、14d,均检测到甲胎蛋白(AFP)mRNA和蛋白的表达,14、21d检测到白蛋白(ALB)mRNA和蛋白的表达。移植后实验组肝脏和脾脏均发现DAPI标记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肝功能显著改善(P〈0.05),肝脏病变程度减轻。结论:脾内移植诱导分化的骨髓MSCs对急性肝损伤具有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分离、纯化脐血间充质干细胞(HUMSCs)的方法,探讨肝衰竭患者血清对HUMSCs的诱导分化作用。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法相结合分离培养HUMSCs并鉴定,以舍重型肝病患者血清的低糖DMEM培养基诱导培养,不同时间点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检测甲胎蛋白(AFP)和白蛋白(Alb)的表达。结果:分离获得高纯度的HUMSCs,HUMSCs高表达CD44和CD29,不表达CD34,可以分化为脂肪细胞;SP结果表明,对照组HUMSCs不表达AFP和Alb,肝衰竭患者血清在培养7天时,大部分细胞呈AFP阳性表达(75.2±7.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诱导培养14天、21天和28天时AFP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0.1±8.2)%、(10.4±3.5)%和(6.8±2.3)%;肝衰竭患者血清培养7天时仅少数细胞内可见Alb表达,表达阳性率为(9.8±2.7)%;培养14天、21天和28天,Alb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5.4±5.2)%、(67.2±7.8)%和(83.4±7.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法相结合是一种较好的分离纯化HUMSCs的方法;肝衰竭患者血清可以诱导HUMSCs表达AFP和Alb。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s)抑制核因子(NF)-κB的活性和抑制亲环素(Cy P)A的表达而缓解急性肺损伤(ALI)的分子机制。方法首先比较脐带和骨髓MSCs的细胞形态、细胞表型、分化能力和免疫能力,并采用全基因组表达芯片比较两者的功能基因表达差异。通过注射脂多糖(LPS)制备SD大鼠ALI模型,研究输注MSCs能否通过抑制Cy PA的表达和抑制NF-κB的活性,进而控制炎症反应的过度激活和抑制氧化应激等,减轻内毒素所致的ALI。结果 CD29在脐带MSCs的阳性表达率低于在骨髓MSCs中的表达率(P<0.01)。聚类分析发现骨髓来源的MSCs中高表达的基因主要集中在免疫相关和骨骼发育相关的基因,而脐带MSCs中高表达的基因主要集中在细胞分化、器官发育和信号转导的相关基因。对SD大鼠ALI损伤模型的研究发现,MSCs干预可减轻LPS对肺组织的损伤程度。LPS组各时间点血浆促炎因子巨噬细胞炎症蛋白(MIP)-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MSCs+LPS组(P<0.05)。MSCs可显著抑制LPS诱发的炎症因子MIP-2的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LPS组在各时间点Cy PA蛋白表达和TNF-α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而MSCs可以抑制Cy PA的蛋白和TNF-α的表达(P<0.05)。肺组织NF-κB在LPS组增高,MSC干预可有效降低NF-κB表达(P均<0.05)。LPS组肺组织丙二醛(MDA)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水平在三个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各相应时间点,MSCs+LPS组肺组织MDA和MPO均明显低于LPS组(P均<0.05)。结论脐带MSCs明显降低了大鼠血浆促炎因子的水平,可显著抑制Cy PA的表达,并通过抑制NF-κB的活性减轻了LPS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减轻了LPS所致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20.
加味复元活血汤防治大鼠肝纤维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加味复元活血汤对实验大鼠肝纤维化预防与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四氯化碳诱导建立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模型,连续11周.造模同时中药组用加味复元活血汤灌胃治疗,西药对照组以秋水仙碱灌胃治疗,空白、模型组则给予等体积0.85%氯化钠液灌胃.于11周末检测大鼠肝功能: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及肝组织匀浆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Ⅳ)、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并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组织C-Ⅳ、L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阳性表达.[结果]加味复元活血汤组与模型组及西药组比较:肝功能TP、Alb明显升高,ALT、AST明显下降,血清HA、C-Ⅳ明显下降,肝组织匀浆HA、LN、PCⅢ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肝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减轻;肝组织内C-Ⅳ、LN、TGF-β1阳性面积显著降低.[结论]加味复元活血汤能有效地改善肝脏微循环,具有防治实验大鼠肝纤维化,保护肝细胞,恢复肝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