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镜下放置鼻肠营养管的方法。方法给23例患者放置鼻肠营养管,20例患者在胃镜下用异物钳钳夹胃腔内鼻肠营养管,推送胃镜将其送至Treitz韧带以下;3例经鼻放管置导丝后,再经导丝放入鼻肠营养管。结果2种鼻肠营养管放置方法成功率均为100%,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胃镜下鼻肠营养管放置方法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小,操作简单,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X线下导丝引导鼻空肠营养管放置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德春  李瑞红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0):1683-1684
目的 评价X线监视下导丝引导鼻空肠营养管放置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在胃肠造影机监视下,将带有金属导丝的营养管自鼻腔经胃、十二指肠置人空肠,拔出导丝,注人造影剂确认营养管前端已进入屈氏韧带后30cm以远。结果 X线监视下经导丝引导可以将营养管放置至屈氏韧带以远30cm以上的空肠部位,置管成功率100%,置管时间10~40min,平均20min;置管后营养管在位良好,喂养过程顺利。结论 X线下经导丝引导放置鼻空肠营养管是一种操作简便快捷、安全可靠的空肠营养管放置技术。  相似文献   

3.
<正>临床上,经电子胃镜(以下简称胃镜)鼻空肠营养管置管法有多种,常用的有三种:经胃镜通道置管法、胃镜导丝置管法、胃镜旁抓持置管法。经胃镜通道置管法需要鼻空肠管能够通过胃镜通道,稍粗一些不能被胃镜通道容纳的鼻空肠管则不符合要求,且鼻空肠管长度至少是胃镜长度(110 cm)的2倍以上,还需硅胶引导管将经口的空肠管近端从鼻腔引出,临床应用受到限制;胃镜导丝法需要用的导丝长度是胃镜长度(110 cm)的2倍以上,也需要引导管,亦不常被采用;胃镜旁抓持置管法,克服了上述二种方法的缺点,不需要空肠营养管的长度至  相似文献   

4.
近两年,我们应用电子胃镜取胃内环形异物2例,均一次成功,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2例患者中,女1例,男1例,异物为戒指1枚,用铁环套在一起的两把电话机小钥匙,均经口误入胃来诊。经咽喉部检查未发现异物。行X线透视后确诊为胃内环形物。异物滞留时间约6~8小时。应用olympus电子胃镜及活检钳取出。术前将一约3cm长的7号手术丝线一端系于活检钳近活检钳头端,游离端打两个结,以便活检头能夹牢。在胃内食物大致排空情况下,常规胃镜插入,吸净胃液。找到异物后,用活检钳头夹住线结后插入胃镜,从观察屏看到活钳头后,调整胃镜及活检钳角度,将活检…  相似文献   

5.
通常我们经鼻向上消化道置管只能放入胃腔,欲放入十二指肠则需用特制的十二指肠管且成功率不高,如遇幽门梗阻或十二指肠瘘等情况,欲向上消化道放置营养管则必须开腹手术才能完成.应用介入技术经鼻向空肠置管,目前国内尚未见报道,我们将此项技术应用于上消化道瘘及恶性梗阻病人鼻饲,取代深静脉营养或空肠造瘘术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男11例,女3例,年龄18~73岁,平均年龄53.2岁.十二指肠外瘘2例,胃外瘘1例,胃十二指肠吻合瘘3例,食管胃吻合口瘘5例,胃癌幽门梗阻3例. 1.2 方法:置管操作除2例恶性幽门梗阻与2例胃十二指肠吻合口瘘在DSA机下进行外,其余病例均在胃肠X线机透视下完成.置管方法:体外将超长泥鳅导丝(0.038~260)插入硅胶胃管,胃管经鼻插向胃腔,反复提插导丝使其尖端自胃管尖端侧孔滑出胃管,保留导丝退出胃管.顺导丝向胃腔内引入6F~Cobra导管,透视下导管导丝配合将导管插入十二指肠,超越十二指肠空肠曲进入空肠15cm.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胃镜引导,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上胃肠插管,解决特殊患的肠内营养(EN)问题。方法 (1)采取胃镜直接引导鼻饲管进入小肠;(2)通过胃镜钳道插入安全导丝,再沿导丝将饲管插入小肠;(3)通过胃镜钳道将硅胶营养管插入小肠。结果 28例患30人次全部插入成功,解决了患EN的难题。结论 胃镜引导的插管术为重症胰腺炎(SAP),上胃肠术后管腔狭窄、变形或深部插管有困难而需要EN的患 ,提供了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可使部分患避免手术或再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胃镜引导下放置空肠营养管治疗晚期食管癌手术进行研究分析,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37例行胃镜引导下放置空肠营养管治疗晚期食管癌手术患者,分析其在晚期食管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手术均获成功,营养管固定良好,未出现扭转及脱落,置管的过程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术中有1例输血,术后恢复良好。术后有2例出现稀便,及时调整营养液流速,患者此症状恢复良好。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未发现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等并发症。结论胃镜引导下放置空肠营养管治疗晚期食管癌手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借鉴,具有临床推广性。  相似文献   

8.
<正>鼻空肠营养是并发症发生率低、操作步骤简便、吸收营养有效的一种为重症患者提供营养的重要方法。有研究显示,采用在胃镜下放置鼻空肠营养管的方法为患者提供营养,患者吸收营养具有良好的效果及一定的研究价值[1]。现将我院收治的90例重症患者实施胃镜下放置鼻空肠营养管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于2013年1月1日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导丝盲视置入鼻空肠管在重症外伤患者中的应用的运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住院患者90例,随机分为盲插组、胃镜组和X线组,盲插组采取三导丝盲视置入鼻空肠管;胃镜组在胃镜的引导下植入鼻空肠管;X线组在X线辅助超滑导丝法;比较各组患者在置管成功率、置管所需时间、管道停留时间、早期肠内营养时间、置管相关费用、置管的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①三组患者在置管时间和管道停留时间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在空肠营养时间方面,盲插组时间明显短语胃镜组和X线组(P<0.05);在因置管产生的费用方面,盲插组产生的费用最低,胃镜组最高,且各组之间均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②各组患者在置管成功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盲插组患者在置管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胃镜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其他各置管相关及远期相关并发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导丝盲视置入鼻空肠管在重症外伤患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早期给予患者进行肠内营养及降低患者的医疗负担,在临床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胃镜下置鼻引流管及支架、空肠管序惯治疗异物性食管穿孔的价值。方法:胃镜直视下经导丝将鼻引流管从食管瘘口放进纵隔的脓腔内,并安置带体外回收线的覆膜可回收支架,然后经导丝安置鼻空肠管进行肠内营养;在置入支架2~3个月,取出换支架后,胃镜下破口愈合或造影无渗漏,拔出支架,开始正常进食。结果:经安放鼻引流管、带膜支架、鼻空肠管等序惯疗法3例病人取得较好效果,痊愈出院。3例均随访2~3个月进食、生活恢复正常。结论:经胃镜置支架及鼻引流管、空肠管序惯治疗法,安全、方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例1.女,64岁。进食鸡翅后,胸部疼痛3h来院。曾自行吞服馒头、醋等食物无缓解,且疼痛加重。钡餐透视示:长约4cm异物卡于食管中段。胃镜可见距门齿25cm处鸡翅骨呈左右横于食管第二狭窄处,右高左低,已扎入食管粘膜,粘膜充血发红,遂退出胃镜,插入活检钳,钳好7号缝合线,退出活检管道约10cm,重新插入胃镜至异物处,缓慢推进活检钳,从异物(翅骨)一侧进入约10cm,打开活检钳,放开缝合线。然后把活检钳退出活检管道,胃镜从异物(翅骨)另一侧进入,找到缝合线,用活检钳钳牢,退出活检钳。把缝合线两端同时抓牢,匀力退镜及拉缝合线,异物(鸡翅骨)松动后随胃镜退出。当刚过食管第一生理狭窄时嘱病人屏住呼吸,退出胃镜,异物掉到弯盘内,成功。术后嘱病人禁食3d后改为流食,常规应用保护粘膜药物。1个月后随访无不适。  相似文献   

12.
目前,放置空肠营养管的方法很多,内镜下置管法以其方便、无创和简单易行而成为目前常规置管方法.但对于幽门梗阻及胃大部切除术后吻合口水肿、胃输出襻入口高度水肿病变时,常规放置肠内营养管十分困难,常限制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使用及推广,而导致被迫实施肠外营养支持.2009年6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对12例幽门梗阻及胃大部切除术后吻合口水肿、胃输出襻入口高度水肿这类复杂患者在内镜辅助下双导丝引导(指引导丝和置管导丝)空肠营养管的放置,取得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管插入困难的重症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以下简称纤支镜)引导下置放胃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三次常规徒手置胃管失败的ICU科重症患者,采用纤支镜直视下经鼻腔进入食管,导丝从活检孔插入,退出纤支镜,导丝留在食管,导丝引导下插入胃管,胃管插入预设距离后,拔出导丝,确定胃管在胃内后,固定胃管于鼻孔处。结果采用纤支镜导丝引导进行置放胃管,28例全部获得成功,成功率为100%,患者均能耐受,意识清醒者易接受,未发现明显不适或其他不良反应。结论纤支镜导线引导下置放胃管操作安全、简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需插胃管但又难以插入的危重病人的较好治疗办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途径的合理选择。方法回顾我院从2008年至2013年6月收住58例食管癌切除术后行肠内营养患者,其中28例食管癌患者术后经鼻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30例经空肠造瘘管行肠内营养,比较二组患者对导管的耐受情况及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经鼻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相对安全,无创伤,拔管时间短。而空肠造瘘管固定可靠,不易堵管,提供营养物质丰富。结论认为对食管癌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低的下段食管癌患者经鼻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而对食管吻合口漏发生率高的胸中上段食管癌采用空肠造瘘管较为安全、合理。  相似文献   

15.
我科自1998年10月-2002年10月行全胃切除术21例术前将空肠营养管捆绑在胃管上一并插入胃内,用此空肠营养管代替空肠造瘘管,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刘杰民  胡浩  刘哲  韩斌  李红灵 《贵州医药》2012,36(5):453-454
危重患者如果不能早期进行肠内营养会引起肠黏膜萎缩,肠屏障功能受损,消化道菌群失调,细菌移位、异位等变化[1],因而,早期肠内营养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危重患者,特别是意识不清并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胃麻痹的发生率高,通常的鼻-胃管途径往往有胃潴留,引起呕吐和误吸等缺点[2],故应选用经空肠途径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我院内镜中心2011年1-12月于ICU床旁应用超细胃镜经鼻放置空肠营养管22例,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杜恒林 《天津医药》1999,27(6):378-379
近年我们对胃大部切除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效果满意,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10例,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50.2±2.87)岁。溃疡病8例,5例行毕氏Ⅱ式胃大部切除术,3例行毕氏Ⅰ式胃大部切除术。胃癌2例,分别行胃癌根治胃空肠吻合术,及近端胃大部切除胃癌根治食道胃吻合术。 2.方法 肠内营养采用术前鼻肠道置管胃管载入法。将1根内径3mm的细管插入胃管前端侧孔。术中胃肠吻合时将导管经吻合口从残胃内取出,分开两管将胃管留在胃内。细管前端系一包有糖球的无菌指套,侧壁剪一小孔。用此作引导将细管送入输出襻吻合口以…  相似文献   

18.
艾梅芳  张小琴  姜清 《江西医药》2008,43(9):993-994
2006年2月1日~2008年4月12日我院在胃镜引导下放置鼻空肠管共32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32例患者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40~70岁:置管时间最长为14d.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医药科学》2017,(11):248-250
目的探讨胃镜引导下经胃放置鼻胃肠营养管在食管恶性狭窄中的应用的优势,为基层医院采用普通胃镜完成经胃放置鼻胃肠营养管提供经验。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食管恶性狭窄患者,采用经胃镜引导下鼻胃肠营养管置入(A组);选取2007年10月~2011年11月我院30例食管恶性狭窄患者,采用盲插法鼻胃肠营养管置入(B组),采集记录两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平均置管操作时间、置管成功率、置管深度。术后随访1个月,记录有无恶心呕吐、咽部不适、心率增快、反流等近期并发症。结果 A组30例均一次性置管成功,成功率100%。B组有22例一次性置管成功,成功率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操作时间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置管深度,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30例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咽部不适、心率增快等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引导下经胃放置鼻胃肠营养管在食管恶性狭窄中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可在基层医院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杨婷 《青岛医药卫生》2014,46(5):379-380
目的探讨鼻胃镜引导下空肠置管患者的护理的重要性。方法对本院收治的因病情需要行鼻胃镜引导下空肠置管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护理,如术前做好对患者病情评估,帮助患者摆好体位及润滑鼻腔,做好内镜及配件准备,术中做好病情监护,配合医生留置导丝,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具体状况,预防营养管移位、阻塞及并发症的出现;观察组在基础护理上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插管一次性成功率,平均放置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放置时间(7.6±4.9)min,并发症发生率为6.67%,高于对照组的(7.7±4.8)min和10.00%,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经鼻胃镜下空肠置管术患者的护理,要求护理人员要熟悉置管术的特点,有针对性做好术前指导和心理护理,是保证置管术顺利进行的关键。而术中熟练配合及术后的肠内营养护理、管道护理是造瘘管长期留置和顺利进行肠内营养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