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肌细胞保护作用及Rho A/ROCK活化机制。方法选取生理状况相近的SD大鼠40只,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瑞舒伐他汀组、AMI组、假手术组、正常组四组,平均每组10只;使用ELISA法对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等水平进行检测;使用试剂盒法对各组大鼠肌酸激酶(CK)和丙二醛(MDA)、超氧化物转化酶(SOD)以及乳酸脱氢酶(LDH)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利用HE染色对大鼠心脏组织病理变化进行检测,使用TUNEL法检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情况;使用TTC/伊文思蓝染色测定大鼠的心肌相应梗死面积;使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大鼠体内NF-κBp65、ROCK1、ROCK2、Bcl-2、Bax等表达水平。结果瑞舒伐他汀组大鼠梗死面积下降至(30.00±7.00)%,显著低于AMI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43.00±5.00)%(P0.05);且瑞舒伐他汀组大鼠血清中心肌损伤标记分子LDH和CK水平均显著低于AMI组大鼠(均P0.05)。AMI组大鼠心肌组织和血清中的抗氧化分子SOD水平较假手术组大鼠急剧下降,同时AMI组大鼠氧化损伤标致分子MDA水平则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大鼠(均P0.01);而瑞舒伐他汀组大鼠MDA水平则显著低于AMI组水平(P0.05)。AMI组大鼠血清中的IL-6、TNF-α、CRP等水平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大鼠(均P0.01);而瑞舒伐他汀组大鼠的IL-6、TNF-α、CRP等水平则显著低于AMI组大鼠(均P0.05)。AMI组大鼠的ROCK1和ROCK2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07±0.06)和(1.49±0.04)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大鼠,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瑞舒伐他汀组大鼠的ROCK1和ROCK2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AMI组大鼠(均P0.05)。结论对于大鼠急性缺血导致心肌细胞凋亡现象瑞舒伐他汀能够起到较好地缓解效果,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对Rho A/ROCK活化和介导的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进行有效的抑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放射性心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X线照射组、阿托伐他汀组,每组15只,其中X线照射组、阿托伐他汀组予以10Gy/d X线照射,共3d。大鼠照射完毕处死后,测定血清肌钙蛋白I(cTnI)水平,心肌组织TNF-α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X线照射组和阿托伐他汀组血清cTnI[(2.14±0.14)ng/ml,(1.85±0.12)ng/ml vs(0.59±0.06)ng/ml]、心肌组织TNF-α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X线照射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血清cTnI、心肌组织TNF-α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使心肌组织TNF-αmRNA及蛋白的表达下调,从而有效减轻大鼠放射后心脏炎性反应,减轻心脏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缺血心肌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完全随机化分为3组:假手术组(20只),仅给予开、关胸处理,术前1周开始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持续1周;瑞舒伐他汀组(20只),制备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术前1周瑞舒伐他汀(5 mg/kg)灌胃,每天1次,持续1周;模型组(20只)处理同瑞舒伐他汀组,但术前1周开始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持续1周。统计大鼠死亡(术后1 h内死亡)数量;术后8 h取腹主动脉血,采用ELISA法定量检测血清中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心肌肌钙蛋白T(c Tn T)的表达情况。结果 60只SD大鼠共存活56只,死亡4只:模型组1只死于呼吸衰竭,2只死于心律失常,瑞舒伐他汀组1只死于麻醉意外。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瑞舒伐他汀组大鼠IL-8、TNF-α和c Tn T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瑞舒伐他汀组干预后IL-8[(552.91±35.61)μl/ml vs.(264.00±39.25)μl/ml]、TNF-α[(767.99±33.58)μl/ml vs.(370.14±32.31)μl/ml]和c Tn T[(562.58±33.17)μl/ml vs.(161.56±31.43)μl/ml]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4周,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瑞舒伐他汀组大鼠左心室重量、左心室/全心百分比和全心重量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瑞舒伐他汀组干预后左心室/全心百分比[(88.20±3.17)%vs.(73.45±2.31)%]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瑞舒伐他汀对改善左心室肥厚有一定作用。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改善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炎症反应和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清CRP、TNF-α、IL-6及IL-10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高脂血症患者127例,按照在治疗过程中是否加入阿托伐他汀分为两组,未加入阿托伐他汀的组别为对照组,观察组为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次口服,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的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的ALT、AST、TBIL相比,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的ALT、AST、TBIL均出现下降趋势,而观察组的ALT、AST、TBIL均出现上升趋势,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ALT、AST、TBI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RP、TNF-α、IL-6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IL-10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6均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IL-10升高更为显著(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有助于降低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清CRP、TNF-α、IL-6水平,提高IL-10水平,但能升高ALT、AST、TBIL水平,临床上对于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高脂血症应用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的同时,对肝脏损伤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调脂药物瑞舒伐他汀和非诺贝特对高脂模型大鼠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及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10只、高脂模型对照组10只、瑞舒伐他汀药物干预组10只和非诺贝特药物干预组10只,正常对照组给予正常饮食,高脂模型对照组和药物干预组给予高脂饮食,8 w末高脂模型建立,第9周开始高脂模型对照组和药物干预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瑞舒伐他汀、非诺贝特灌胃,第18周末处死大鼠,检测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的水平,并观察主动脉血管内皮病理形态学的变化.结果第8周成功建立高脂模型,第18周与高脂模型对照组比较,瑞舒伐他汀干预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hs-CRP、TNF-α、IL-8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非诺贝特组干预后可中度降低甘油三酯(TG),明显降低hs-CRP的水平(P<0.05). 病理形态学变化:瑞舒伐他汀药物干预组与高脂模型对照组比较内膜增生不明显,泡沫细胞减少.结论瑞舒伐他汀对AS有抑制作用,在降低血脂的同时,可能与抑制炎症有关.非诺贝特组可降低TG,有轻度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кB(NF-кB)、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中的表达及阿托伐他汀对其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组),糖尿病组(D组)和阿托伐他汀处理组(A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及心肌TNF-α.采用RT-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NF-кB、TNF-α及MMP-9的mRNA表达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其蛋白表达.结果:D组大鼠血和心肌中TNF-α浓度较N组明显升高(P<0.01),大鼠心肌组织中NF-кB及TNF-α、MMP-9 mRNA及蛋白表达较N组明显增加(P<0.01).A组用阿托伐他汀处理12周后,NF-кB及TNF-α、MMP-9 mRNA及蛋白表达较D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抑制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中NF-кB及TNF-α、MMP-9的表达,对大鼠2型糖尿病性心肌病的炎症有一定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m RNA表达及血清TNF-α、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取大鼠60只,其中20只为假手术组,余40只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制作心肌梗死模型后24 h随机分为心肌梗死组和依达拉奉组各20只。依达拉奉组术后每天静脉注射依达拉奉10 mg/kg,其他两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4周后检测各组血清TNF-α、IL-6水平及左心室非梗死区心肌组织中caspase-3 m RNA的表达,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结果血清TNF-α、IL-6水平及非梗死区心肌组织caspase-3 m RNA表达心肌梗死组、依达拉奉组均高于假手术组,依达拉奉组低于心肌梗死组(P均<0.05)。心肌梗死组、依达拉奉组与假手术组比较,LVEDD增大,LVEF、FS降低(P均<0.05);依达拉奉组较心肌梗死组LVEDD缩小,LVEF、FS升高(P均<0.05)。结论依达拉奉可能通过降低心肌梗死大鼠血清TNF-α、IL-6水平及非梗死区心肌组织caspase-3 m RNA表达发挥心肌保护作用,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及阿托伐他汀三种降血脂药物应用于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脂患者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石家庄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80例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脂患者,患者起病后24 h内入院。根据就诊顺序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辛伐他汀组及阿托伐他汀组,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瑞舒伐他汀组口服瑞舒伐他汀片,辛伐他汀组口服辛伐他汀片,阿托伐他汀组口服阿托伐他汀片,三组患者共接受2周治疗。检测治疗前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血清肌酸激酶(CK)、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评分。结果治疗2周后,三组患者的TG、TC、HDL-C、LDL-C、CRP、IL-6、TNF-ɑ水平较本组入院时均显著的改善(P0.05),瑞舒伐他汀患者的TG、TC、LDL-C、CRP、IL-6、TNF-ɑ水平显著的低于辛伐他汀组及阿托伐他汀组、HDL-C水平显著的高于辛伐他汀组及阿托伐他汀组(P0.05);阿托伐他汀组患者的CRP、TNF-ɑ水平显著的低于辛伐他汀组患者(P0.05)。治疗1个月后,三组患者的NIHSS评分较入院时均显著的降低(P0.05),瑞舒伐他汀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的低于辛伐他汀组及阿托伐他汀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及阿托伐他汀均具有较好的降血脂效果,安全性均较高,但是瑞舒伐他汀具有更好的改善患者急性期炎症反应,同时降血脂效果及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更显著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CHD)患者对其血清腹腔脂肪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Rho激酶(ROCK)活性、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MD)的影响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诊治的120例CHD患者,采用前瞻性随机研究方法分为瑞舒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一致的基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8周后的血清Vaspin、ROCK活性、FMD等指标。结果 治疗后,瑞舒伐他汀组的TG、TC、LDL-C、HDL-C水平与阿托伐他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瑞舒伐他汀组的ROCK活性低于与阿托伐他汀组(P<0.05),瑞舒伐他汀组的FMD、血清Vaspin水平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瑞舒伐他汀组的血清IL-6、IL-10、TNF-α水平低于与阿托伐他汀组(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治疗CHD患者能抑制ROCK活性、提高FMD及Vaspin水平、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钙对老年脓毒症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将72只老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瑞舒伐他汀钙干预组,每组24只。干预组及模型组采用改良盲肠结扎穿孔术方法建立老年脓毒症ALI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建立假手术模型。术前1 w干预组开始每日给予瑞舒伐他汀钙,剂量2.5 mg·kg~(-1)·d~(-1)。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同一时间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实验前24 h灌注药物后禁食,自由饮水。每组大鼠平均分为3个亚组,分别于术后6、12和24 h取材。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检测动脉血氧分压(PaO_2)并观察肺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模型组PaO_2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和干预组(P<0.05),且随时间延长而降低。模型组血清细胞因子IL-2、IL-6、TNF-α水平高于假手术组和干预组(P<0.05),与模型组比,干预组肺损伤程度较轻。结论瑞舒伐他汀钙能抑制老年脓毒症大鼠ALI的炎症反应、改善氧分压,进而减轻ALI。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rosuvastatin,ROS)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肌组织炎症的影响。方法: 结扎20只雄性Wistar大鼠冠状动脉的左前降支(LAD)建立心梗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AMI组和ROS干预组,每组10只大鼠。另取10只大鼠作为假手术(Sham)组(仅穿线不结扎)。ROS干预组给予ROS 10 mg/(kg·d)灌胃;其他两组每只大鼠每天给予2 ml生理盐水灌胃。持续4周后,处死动物,取部分心肌非梗死边缘区组织做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其余心肌组织分别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及RT-PCR,检测NF-κB、IL-6及二者mRNA的表达。结果: 心肌组织HE染色显示,与AMI组比较,ROS干预组心肌排列较整齐,心肌纤维断裂较少,心肌纤维样变减少,炎性细胞浸润减轻。Sham组NF-κB和IL-6均无明显表达。AMI组NF-κB和IL-6的mRNA和两种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高于Sham组(P<0.05)。同AMI组相比较,ROS干预组NF-κB、IL-6 mRAN和两种蛋白的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NF-κB和IL-6的表达呈正相关(r=0.85,0.75)。结论: ROS对AMI大鼠进行干预可调控NF-κB的活性,减少IL-6炎性因子的表达,可改善心肌重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阻滞剂3-氨基苯甲酰胺(3-AB)对心力衰竭(HF)大鼠心肌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对PARP和凋亡诱导因子(AI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结扎135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6周制备HF模型,随机分为HF组、3-AB治疗组(3-AB组)和Sham组。治疗组应用3-AB治疗(30 mg/kg)。治疗2、4、6周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心肌IL-10、TNF-α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心肌PARP和AIF蛋白表达变化。结果:IL-10水平变化:与Sham组相比,HF组各时间点明显增高(P<0.05),3-AB组较HF组各相同时间点明显降低(P<0.05);TNF-α水平:HF组各时间点均较Sham组明显增高(P<0.05),而3-AB组较HF组各相同时间点明显降低(P<0.05)。PARP蛋白表达:HF组各时间点均较Sham组增加(P<0.05),3-AB组各时间点均较HF组明显减少(P<0.05)。AIF蛋白表达:HF组各时间点较Sham组增加,3-AB组各时间点较HF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3-AB可抑制IL-10、TNF-α的释放;抑制PARP和AIF蛋白表达,从而抑制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对HF大鼠心肌细胞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间歇低氧(intermittent hypoxia,IH)模式下和抗氧化干预后大鼠心肌组织炎症标志物白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心血管疾病的联系和影响机制,以及抗氧化剂4-羟基-2,2,6,6-四甲基哌啶(Tempol)的干预作用.方法 48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采用随机排列表法分为6组,包括4个不同频率IH组(IH1组、IH2组、IH3组、IH4组)、1个持续常氧对照组(SC组)及1个Tempol干预组(IH3T组),每组8只大鼠.各组分别给予相应的低氧暴露,暴露6周后处死大鼠,立即分离心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心肌组织匀浆CRP、IL-6、IL-8及TNF-α水平.结果 ①所有IH组大鼠的心肌组织炎症标志物CRP、TNF-α、IL-8水平均高于SC组(P<0.05).各IH组组间比较显示,低氧频率较高的IH3和IH4组的IL-6、CRP、TNF-α、IL-8水平高于低氧频率较低的IH1和IH2组(P<0.05),提示随着低氧程度的加重,这4种炎症标志物水平也不断升高.②IH3T组的IL-6、IL-8、TNF-α及CRP水平仍然高于SC组(P<0.05),但是与IH3组相比,其IL-8、TNF-α及CRP水平降低(P<0.05).结论 ①慢性IH程度是影响大鼠心肌组织炎症标志物IL-6、IL-8、TNF-α及CRP水平的重要因素,其水平可随低氧程度的加重而升高,提示OSAHS可能是一个慢性炎症过程,炎症因子在OSAHS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②经Tempol干预后,IH大鼠心肌组织炎症标志物IL-6、IL-8、TNF-α及CRP水平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表明抗氧化干预能缓解IH所致氧化应激对大鼠心肌组织带来的损害,但并不能完全逆转这种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血浆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87例ACS患者分为瑞舒伐他汀组44例和阿托伐他汀组43例,其中根据瑞舒伐他汀剂量又分为瑞舒伐他汀20 mg组22例和瑞舒伐他汀10 mg组22例,治疗6月;另选35例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比各组血浆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检测斑块的形状和回声情况、大小、数量和厚度,同时测量分叉内膜厚度(IMT)。结果瑞舒伐他汀20 mg组、瑞舒伐他汀10 mg组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明显低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瑞舒伐他汀20 mg组、瑞舒伐他汀10 mg组在斑块厚度、IMT减少方面,明显优于阿托伐他汀组,但瑞舒伐他汀20 mg组与瑞舒伐他汀10 mg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ACS患者早期服用小剂量瑞舒伐他汀可降低血浆细胞因子水平,减轻反应炎症,稳定动脉粥样斑块,从而降低严重心血管病发生率,改善ACS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调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方法 24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只,饲喂正常饲料,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16只,饲喂高胆固醇饲料以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12周后模型建成,将16只大鼠再随机分为模型组、药物组,每组各8只.药物组大鼠给予10 mg/(kg·d)阿托伐他汀进行灌胃治疗,对照组和模型组以蒸馏水灌胃,治疗共持续8周.测定治疗前后血清血脂、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含量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心肌NF-κB的激活情况.结果 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ox-LDL、TNF-α、hs-CRP水平,及心肌NF-κB的活化程度,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除具有调脂作用外,还具有抗炎、抗氧化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 Wistar大鼠主动脉组织Bel-2甲基化水平及其表达的影响,探讨瑞舒伐他汀逆转Hhcy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方法 实验选用33只健康雄性5周龄Wistar大鼠,体重150±10 9,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1只,Hhey组11只,瑞舒伐他汀组11只;对照组给予正常饮食,Hhcy组给予正常饮食和蛋氨酸1 g/(kg·d)灌胃,瑞舒伐他汀组给予正常饮食和蛋氨酸1g/(kg·d)加瑞舒伐他汀10 mg/(kg·d)灌胃.16周末处死大鼠,心脏取血,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提取主动脉组织DNA,甲基化特异性PCR(MSP)联合巢式PCR(nested PCR)检测Bcl-2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cl-2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16周蛋氨酸灌胃1 g/(kg·d)可以诱导Hhcy(P <0.01);瑞舒伐他汀可以降低升高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P<0.05);与对照组比较,Hhcy组主动脉组织中Bcl-2启动子区域发生去甲基化,Bcl-2 mRNA、蛋白表达上调(均P<0.05);瑞舒伐他汀组主动脉组织中Bcl-2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的水平高于Hhcy组,Bcl-2 mRNA、蛋白的表达低于Hhcy组(均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拮抗Hhcy大鼠主动脉组织的去甲基化,下调Bel-2的表达,这可能是瑞舒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发展过程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SIRT3)/β-连环蛋白(β-catenin)/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信号通路的变化,探讨积雪草酸(AA)对AMI模型大鼠血管新生及心室重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SD大鼠按照体重均衡的原则随机分组,其中12只为空白对照组,剩余的大鼠制备AMI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AA高剂量组、AA中剂量组和AA低剂量组,每组12只。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药物干预组给予不同剂量的AA。28天后采用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各组大鼠的血管新生和心室重构情况。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大鼠心肌SIRT3、β-catenin和PPARγmRNA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大鼠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因子κB(NF-κB)等炎症因子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心脏功能变差,微血管密度(MVD)增加,心肌SIRT3、β-catenin、PPARγmRNA表达和血清IL-6、TNF-α、NF-κB水平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的心脏功能明显改善,MVD增加,心肌SIRT3、β-catenin、PPARγmRNA表达均增加,血清IL-6、TNF-α、NF-κB水平降低(P0.05);与阳性对照组相比,AA高、中、低剂量组大鼠的心脏功能改善,MVD增加,心肌SIRT3、β-catenin、PPARγmRNA表达均升高,血清IL-6、TNF-α、NF-κB水平降低(P0.05)。结论积雪草酸抑制大鼠梗死心肌SIRT3/β-catenin/PPARγ信号通路,对AMI大鼠心肌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大鼠心脏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mRNA表达和蛋白质产生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36只分3组:(1)假手术(Sham)组;(2)心肌梗死对照(MI-C)组;(3)辛伐他汀(MI-S)组。动物笼养4周取出心脏,沿乳头肌等分为二,一半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心脏细胞因子mRNA表达,另一半用Western blot测定细胞因子蛋白质生成量。结果Sham组上述细胞因子均无明显表达,MI-C组TNF-α,IL-1β,IL-6和IL-10 mRNA和蛋白产生均显著高于Sham组;同MI-C组比较,MI-S组的TNF-α,IL-1β,IL-6 mRNA和蛋白生成均显著下降,而IL-10的mRNA和蛋白明显升高。结论辛伐他汀明显降低AMI后大鼠心脏的致炎症细胞因子,而升高炎症保护因子IL-10。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建立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探讨宁心解毒汤、血塞通、瑞舒伐他汀对小鼠血脂、炎性因子和斑块结构的影响。方法高脂喂养80只8周龄ApoE~(-/-)小鼠4周后,随机分为宁心解毒汤组、血塞通组、瑞舒伐他汀组和对照组。药物灌胃8周后处死。处死前测量体重、尾动脉血压,小鼠尾静脉取血,检测小鼠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分离主动脉,观察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结果对照组ApoE~(-/-)小鼠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其他3组差异有显著性,且瑞舒伐他汀组与宁心解毒汤组、血塞通组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ApoE~(-/-)小鼠体重、血压较其他3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ApoE~(-/-)小鼠IL-6、IL-1β、TNF-α的血清浓度,明显高于较其他3组(P0.05);而宁心解毒汤组、血塞通组、瑞舒伐他汀组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动脉斑块分布弥漫,而其他3组的整个动脉也有斑块,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ApoE~(-/-)小鼠+高脂饮食能够理想构建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宁心解毒汤、血塞通、瑞舒伐他汀可以通过调脂、减低炎性因子的表达来发挥抗As作用。瑞舒伐他汀控制斑块发展的效果更好,考虑与其调脂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细胞介素-l(IL-1)、心肌细胞内Caspases-3和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的心肌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等分为4组:假手术组(A组,0.9%氯化钠溶液5ml/d),缺血再灌注组(B组,0.9%氯化钠溶液5ml/d)、阿托伐他汀标准剂量预处理组(C组,阿托伐他汀20mg/d)和阿托伐他汀强化剂量预处理组(D组,阿托伐他汀40mg/d)。灌胃7d后,第8天制作大鼠在体心肌I/R模型,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再灌注120min后,用ELISA法检测心肌中TNF-α和IL-1β水平,Western blot检测活化Caspase-3和NF-κB的表达。结果:与B组比较,C组TNF-α、IL-1β、Caspases-3、NF-κB水平均明显减少(均P0.05);与C组比较,D组TNF-α、IL-1β、Caspases-3及NF-κB表达减少更为明显(均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预处理明显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细胞凋亡,减轻MIRI损伤,呈现较强的心肌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心肌NF-κB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