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建设  卢红杰  吴迪  刘平礼  梁栩 《特种油气藏》2012,19(2):101-103,140
为解决巴喀油田致密砂岩气藏酸化时的水锁等地层伤害问题,研制出一种混醇酸液体系,用于改善地层气相渗透率和酸化效果。通过室内实验筛选了醇、酸的类型和浓度,评价了混醇酸液体系的表面张力特性及与添加剂配伍性,并通过岩心流动实验对混醇酸液体系的酸化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实验结果表明,醇具有良好的降低表面张力作用,甲醇与6%多氢酸混合形成多氢酸+醇酸液体系后对致密砂岩气藏岩心溶蚀率达到了14.08%~15.45%;6%多氢酸+甲醇/乙醇酸液体系和黏土稳定剂、缓蚀剂、助排剂等添加剂具有良好的配伍性,并且其表面张力和残酸表面张力均低于25.8 mN/m;经多氢酸+醇体系酸化后岩心最终渗透率为基准渗透率的14.28~21.00倍,解堵效果明显,完全满足巴喀致密砂岩气藏酸化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2.
酸化是低压低渗气井措施增产的重要手段,但部分气井随生产地层压力逐渐降低,酸化作业后返排率低,导致残酸滞留储层形成二次污染。本文针对低压低孔低渗、高温高矿盐储层开展助排研究,分析不同活性剂在酸性介质中表面张力的大小,对两性表面活性剂和氟碳活性剂进行分类筛选,研发形成了一种适用于低压低渗气藏酸化后的助排剂DS-431,实验表明其润湿性能、助排性、耐高温性、耐盐性均能够满足不同低压低渗气井返排要求,具备一定现场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
针对长庆靖安低压、低渗油藏常规酸化返排较困难,易造成油层二次污染的问题,利用泡沫流体在地层的气阻叠加原理效应,封堵高渗层,改善产液剖面,增加低渗层的酸化效果。泡沫酸酸化工艺技术在靖安油田某作业区油藏现场实施4口油井,增产效果100%。泡沫酸酸化工艺实现了分层酸化,具有工艺简单、排酸彻底、处理半径大、对储层损害小、酸液有效距离长等特点。该技术对改造层间矛盾突出的低渗油藏低产液井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低渗气藏采用稠化酸酸化工艺时,稠化酸添加剂的特性,包括稠化酸酸液流变特性和腐蚀速度进行了研究。实践表明,对硫液配伍性的研究,可减少对地层的严重伤害,防止井下作业过程中施工事故的发生,提高酸化改造效果。  相似文献   

5.
谭克明  刘秋菊  曾中强  卢杰  禹强 《钻采工艺》2007,30(6):47-48,87
川中地区主产油层为大安寨,次为凉高山;主产气层为雷一,嘉二,次为香四、香六,均为“低渗薄油气层”,储集空间主要是孔隙型和孔隙裂缝型。通过射孔和酸化技术在现场的应用和不断完善,使射孔工作处于可控的领先状态,采用深穿透射孔弹解除近井地带的“侵入堵塞”;深穿透技术和酸化技术复合措施有效解除裂缝储层的深部堵塞:油层灰岩的乳化酸酸化,气层白云岩低渗层胶凝酸酸化以及射孔测试联作工艺、射孔酸化联作工艺、射孔加砂联作工艺的应用有效地连通了地层孔隙和裂缝,打通了油气运移的通道。  相似文献   

6.
针对低渗低压油层存在的压力系数低,渗透率低、污染严重、返排困难等现象,开发研制了HCT-酸化压裂液,该酸化压裂液集酸化压裂于一体,且使挤入的液体产生热和气,形成多组分泡沫认为中速残液返排,减少对地层的伤害。  相似文献   

7.
油水井在修井、开采过程中造成地层污染,产量下降,为了稳定并提高单井产量,开展了堵塞机理研究、低产原因分析、不同油藏工艺措施优选等研究与应用,近几年主要采取的措施类型主要有土酸酸化、暂堵酸化、乳化酸酸化等措施类型,但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延长,油井含水上升,堵塞类型复杂,并且油井措施次数增加,部分井采取常规酸化已经达不到增油降水的目的,因此引进多氢酸酸化、负压返排工艺、泡沫酸酸化、潜在酸酸化等措施,目的在于减缓酸岩反应速度、提高酸化后残液的返排率,减缓油井含水上升速度。  相似文献   

8.
泡沫酸酸化在川东老井挖潜中的应用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素兵  罗炽臻 《钻采工艺》2003,26(5):85-85,100
介绍了泡沫酸的基本特点、增产机理、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施工工艺技术,为低压气井酸化解除储层伤害和残液返排提供了行之有效的途径。通过5口井泡沫酸酸化施工,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CT5-4压裂酸化工艺助排剂的现场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压裂酸化作业中,压入地层的酸液或压裂液.返排是否及时彻底是影响施工效果和油气增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压裂酸化液中加人CT5-4压裂酸化工艺助排剂,产生极低的表面张力和增大接触角,从而降低毛细管阻力,是促进残液及时彻底返排的有效途径。本文综述了17口井现场应用情况,结果表明,CT5-4的加入,促进了残液的返排,返排率达100%,减轻了因液体滞留地层造成的伤害和污染.缩短了压裂酸化排液周期,提高了试油时效,降低了试油成本,提高了酸化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莫里清油田双二段储藏常规酸化液不能到达储层深部问题,优选乳化剂、水相及油相,调节油酸比,研制了一种新型的乳化酸,利用体视显微镜和岩心驱替仪等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乳化酸反应动力学方程为:J=1.370 3×10~(-6)·C~(1.1304),从该方程可知,该乳化酸体系具有明显缓速性能。研制的乳化酸表面张力较小,为22.40mN/m,它的黏度比未乳化土酸略大;乳化酸乳液中绝大部分微粒粒径分布比较均匀,乳液体系较稳定;乳化酸酸化后岩心渗透率约为酸化前的10倍,乳化酸酸化后渗透率比土酸酸化后的渗透率增加了3倍多;残酸的黏度值和表面张力值较低,易于返排。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酸液浓度、用酸强度和注酸速度等可控制因素对酸化效果的影响 ,进行了高浓度土酸与地层岩芯适应性的研究 ,开发了高浓度土酸酸化工艺。经过冀东油田老爷庙地区庙北断块 7井层的现场酸化施工 ,均获得工业油气流。施工中使用的土酸氢氟酸浓度为 5%~ 10 % ,用酸强度集中在 1.5~ 3m3 / m,分别使用了气化水、水力泵和射流泵返排残酸。实践证明由高浓度土酸酸液技术和射流泵返排残酸技术组成的高浓度土酸酸化工艺可提高试油的准确度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12.
在压裂酸化作业中,压入地层的酸液或压裂液,返排是否及时彻底是影响施工效果和油气增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压裂酸化液中加入CT5-4压裂酸化工艺助排剂,产生极低的表面张力和增大接触角,从而降低毛细管阻力,是促进残液及时彻底返排的有效途径。本文综述了17口井现场应用情况,结果表明,CT5-4的加入,促进了残液的返排,返排率达100%,减轻了因液体滞留地层造成的伤害和污染,缩短了压裂酸化排液周期,提高了试油  相似文献   

13.
基质酸化和酸化压裂措施已广泛应用于油气增产过程中。成功的酸化增产需要将酸液均匀分布到各个层段,特别是对于处理裸眼完井的直井、水平井、延伸井及多分支井尤为重要。黏弹性表面活性剂体系的特殊性质可以阻塞高渗透率层段的流动,使处理液转向进入低渗储层。据最新的SPE文献报道,作为转向酸的清洁处理液在基质酸化和酸化压裂过程中,特别是在处理低渗储层及衰竭式开采的气藏中,由于需要更长的回流时间,产生了地层伤害。在水力压裂和压裂充填过程中发展了内部破胶技术,内部破胶剂能控制黏弹性胶体的破胶时间和地点,使其易于返排。本文介绍了一种含有破胶剂的清洁转向酸来处理碳酸盐岩储层。这种酸液体系很独特,酸岩反应之前黏度很小。当酸液耗尽或者鲜酸到达新的位置时,体系中的表面活性剂黏度达到最大。酸化处理过后,内部破胶剂活化使黏弹性表面活性剂破胶,体系黏度降低,同时残酸酸液在生产过程中返排,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可能存在的伤害。实验结果证实,酸化过程中的黏弹性胶体溶液在低剪切速率下产生了很高的黏度,且其在接触烃类物质后才加速破胶。进一步研究了在控制内部破胶剂降低残酸黏度的可行性。碳酸盐岩岩心流动实验表明,在矿物油清洗过程中,使用不含破胶剂的清洁处理液在蚓孔中产生的压降要高于使用含破胶剂的清洁处理液产生的压降。  相似文献   

14.
低渗储层由于孔喉细小,开发过程中入井液进入储层后容易造成严重的水锁伤害。在分析水锁原因的基础上,开展了水锁伤害评价实验,研究了水锁伤害变化规律,并首次应用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表面活性剂解除水锁伤害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外来液侵入岩心后初期水锁伤害率高达85%以上,经返排后水锁伤害有较大幅度降低,水锁伤害程度与小孔隙中外来液的滞留量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通过降低表面张力可以大幅度降低岩心水锁伤害率。通过实验认为可以通过核磁共振技术测得小孔隙中外来液的滞留量计算水锁伤害程度;提高返排量和降低入井流体的表面张力可以降低储层的水锁伤害。  相似文献   

15.
砂岩地层酸化解堵一般采用12%HCl+3%HF+添加剂的标准土酸体系,但对特殊储层,如伤害半径小、油层能量低等储层,为达到特殊的酸化目的,可以采用高浓度土酸进行酸化。文中在分析探井储层特征、探井地层伤害主要因素,通过对高浓度土酸酸化液浓度及添加剂以及酸液与储层的适应性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现场11口井近20井次的高浓度土酸酸化试油实践,证明高浓度土酸酸化试油工艺具有用液程序简单、用液量少、返排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濮城油田油藏埋藏深,地层高温、高压、低渗,特别是储层非均质性严重,泥质含量高,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地层中的粘土矿物膨胀,使注水压力不断升高,造成注水井欠注,地层能量下降,严重影响了油田的正常开发和整体经济效益。针对该油田注水状况,开展连续酸不排残酸增注工艺技术的研究,并在现场11口井中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践证明,连续酸不排残酸酸化工艺具有施工简单,费用低,效果显著等特点,能够满足泥质含量高、碳酸盐岩含量高、低渗透油藏开发的需要,目前已在中原油田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克拉玛依二区石炭系油藏是基质孔和裂缝双重介质储集层的火成岩油气藏。油气藏非均质性强,孔隙、裂缝系统复杂,储层总体为低孔、低渗特征。在总结以前常规酸化改造技术特点的基础上,提出SXS-1清洁稠化酸酸化工艺技术。该酸液粘度为25~35mPa·s,可有效控制酸液的反应速度、增加酸蚀长度、降低对钢材的腐蚀率,这对于老井的酸化增产尤为重要。酸液稠化剂为一低表界张力的表面活性剂,利于残酸的快速返排,增加酸化效果。通过11次现场试验,增油2000多吨,达到较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8.
多元复合酸酸化工艺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卫城油田是典型的高压、低渗断块砂岩油藏,历年来酸化效果较差。从卫城油田的油藏物性等方面出发,分析了制约其酸化效果的因素:酸渣的影响、铁离子二次沉淀的影响,残酸返排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研究应用了多元复合酸酸化工艺技术,该工艺采用了独特的挤酸排酸一体化管柱。室内试验表明:该酸液具有缓速性能好、能有效防止铁离子二次沉淀、有效防止酸渣生成、与地层水配伍性好、防膨能力强、排残酸迅速等特点。现场应用高压注水井7口,平均降低注水压力12.8MPa,累计增加注水量27652m3,取得了较好的降压、增注效果。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滨南、临盘等多家采油厂 ,针对复杂小断块油田所特有的低产、低渗透、低压、低孔隙度等特征 ,及解堵效果差的状况 ,引进了冲击波解堵新技术 ,取得明显增注效果 ,一般提高日注水量 2~ 4倍。此前 ,这几家采油厂对低渗透、低孔隙 ,泥质、灰质含量高的地层 ,曾先后采用过高频强磁震荡、浓缩酸酸化、土酸酸化、氢氟酸酸化、热化解堵等技术解堵 ,但效果均不理想 ,且有效期短 ,施工费用高 ,施工后井底残酸、杂质、污物排不干净 ,甚至还存在一些堵塞物反应等问题。为此 ,在滨南、临盘采油厂应用冲击波解堵新工艺改造油层 ,…  相似文献   

20.
肃宁构造带油气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但是沙一下亚段储集层试油普遍为低产油层,导致勘探工作一直未获突破。通过研究可知,沙一下亚段主要为低孔低渗、特低孔特低渗储集层,是限制产量的主要因素。前期勘探普遍采用酸化改造措施,但效果不明显,通过XRD矿物含量分析对比可知,该区储集层方解石+白云石含量较低,而黏土+杂基含量较高,被酸化后残留在地层中,随着地层流体的流动发生运移,堵塞孔隙通道,反而使渗透率降低。该区储集层的矿物含量与适合压裂地区相近,因此适合进行压裂改造。实钻结果显示,新钻井初期试油产液量较低,证实物性较差;经压裂改造后获工业油流,压裂效果较好,说明研究结果准确,可以此为新思路推动该构造带的勘探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