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人类膜受体中有1 000多种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GPCRs),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1型(AT1)和2型(AT2)即是其中成员.GPCRs有独立于兴奋剂激动的信号转导,即固有活性;并存在某些可降低固有活性的物质,即反相激动剂.近年来,一些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在试验中也显示出了反相激动作用,这些发现可能是ARB类治疗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2.
在人类膜受体中有1000多种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GPCRs),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1型(AT1)和2型(AT2)即是其中成员。GPCRs有独立于兴奋剂激动的信号转导,即固有活性;并存在某些可降低固有活性的物质,即反相激动剂。近年来,一些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在试验中也显示出了反相激动作用,这些发现可能是ARB类治疗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文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苯那普利(benazeprilat)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氯沙坦(losartan)对肾脏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的作用.观察benazeprilat及ARB缬沙坦(valsartan)能否抑制由AngⅡ、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引起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与肥大.同时观察benazeprilat对负鼠肾小管OK细胞(OK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1) SHR和正常血压大鼠(WKY)服用benazeprilat及losartan后,用RT-PCR方法测定大鼠肾皮质AT1 mRNA表达,并用同位素125Ⅰ-AngⅡ测定AT1受体密度.(2)采用经典SHR系膜细胞以及OK细胞培养技术,细胞中加入各种因子和(或)药物,以3H-leucine或3H-thymidine掺入后的cpm值反映蛋白或DNA合成.结果(1)SHR喂服benazeprilat后肾脏AT1mRNA和AT1受体密度无明显变化,而喂服losartan后肾脏AT1mRNA和AT1受体密度则明显降低.(2)系膜细胞在AngⅡ刺激后引起的增殖与肥大,均可被valsartan及benazeprilat抑制.在同一浓度下,valsartan的作用较benazeprilat强.同时benazeprilat能够抑制OK细胞的增殖.结论(1)ARB能够下调AngⅡ受体密度而ACEI则无此作用.(2)ARB在抗系膜细胞增殖与肥大作用稍强于ACEI.而ACEI同时能够抑制负鼠肾小管OK细胞的增殖.ACEI与ARB均对肾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心血管效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ngiotensin Ⅱ type 2 receptor,AT2受体)是近年的研究热点,其主要发挥拮抗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受体)的作用,如调控血压、抑制心肌肥厚及纤维化、抑制血管重建、保护心功能等心血管效应。但尚存在一些研究不支持以上结论,这可能与AT2受体数量及功能在不同个体、组织类型、病理生理状态下存在差别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剂量联合应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阻滞剂(ARB)缬沙坦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雷米普利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体内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和2型受体(AT2R)基因表达的影响及该方法治疗高血压的可行性。方法7~8周龄雄性SHR大鼠24只,WKY大鼠8只。SHR大鼠分成4组,每组6只。其中3组分别用缬沙坦30mg/(kg.d),雷米普利1mg/(kg.d)和缬沙坦15mg/(kg.d)+雷米普利0.5mg/(kg.d)灌胃。3月后,分别测定血压、心质量与体质量比值、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值,血清一氧化氮(NO)值及心肌组织NO值。应用心肌胶原纤维特殊染色法及图像分析评估大鼠心肌纤维化程度。用RT-PCR方法测定各组大鼠左室心肌,主动脉及脑组织ACEmRNA、AT1RmRNA和AT2RmRNA表达情况。结果联合应用半量的缬沙坦和雷米普利比单用组更全面抑制了SHR心肌、主动脉和脑组织中AT1RmRNA和ACEmRNA的表达(AT1RmRNA:P<0.01vs雷米普利组;ACEmRNA:P<0.01vs缬沙坦组)。联合组明显提升了AT2RmRNA与AT1RmRNA比值(约为SHR组、WKY组或雷米普利组3~4倍),增高了局部心肌组织NO的含量[联合组(7.2±1.2)vsSHR组(4.7±1.2),P<0.05]。结论小剂量联合应用缬沙坦和雷米普利比单用组在高血压治疗方面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剂量联合应用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阻滞剂(ARB)缬沙坦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雷米普利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体内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AT1R)和2型受体(AT2R)基因表达的影响及该方法治疗高血压的可行性.方法 7~8周龄雄性SHR大鼠24只,WKY大鼠8只.SHR大鼠分成4组,每组6只.其中3组分别用缬沙坦30 mg/(kg·d),雷米普利1 mg/(kg·d)和缬沙坦15 mg/(kg·d) 雷米普利0.5 mg/(kg·d)灌胃.3月后,分别测定血压、心质量与体质量比值、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值,血清一氧化氮(NO)值及心肌组织NO值.应用心肌胶原纤维特殊染色法及图像分析评估大鼠心肌纤维化程度.用RT-PCR方法测定各组大鼠左室心肌,主动脉及脑组织ACE mRNA、AT1R mRNA和AT2R mRNA表达情况.结果 联合应用半量的缬沙坦和雷米普利比单用组更全面抑制了SHR心肌、主动脉和脑组织中AT1R mRNA和ACE mRNA的表达(AT1R mRNA:P<0.01 vs雷米普利组;ACE mRNA:P<0.01 vs 缬沙坦组).联合组明显提升了AT2R mRNA与AT1R mRNA比值(约为SHR组、WKY组或雷米普利组3~4倍),增高了局部心肌组织NO的含量[联合组(7.2±1.2) vs SHR组(4.7±1.2),P<0.05].结论 小剂量联合应用缬沙坦和雷米普利比单用组在高血压治疗方面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R)、血管紧张素Ⅱ受体2(AT2R)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人脐带动脉平滑肌细胞体外原代培养,AngⅡ干预后RT-PCR测定VSMC的AT1R、AT2R mRNA的表达,并观察AT1R阻滞剂氯沙坦、AT2R阻滞剂PD123319对AngⅡ上述诱导作用的影响。结果:1AngⅡ作用于VSMC后,AT1R mRNA表达增强(P0.01),氯沙坦阻断AT1R后,AT1R 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1),PD123319阻断AT2R后,AT1R mRNA表达无显著性变化;2AngⅡ作用于VSMC后,AT2R mRNA表达无显著性增强,氯沙坦及PD123319作用后,AT2R mRNA表达也未见显著性变化。结论:1AngⅡ可诱导VSMC AT1R mRNA表达,AT1R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介导作用,AT1R阻滞剂氯沙坦可有效抑制AngⅡ的这种诱导作用;2相对于AT1R,AngⅡ不能诱导VSMC AT2R mRNA表达增加。所以推测AngⅡ差异化诱导VSMC AT1R、AT2R mRNA表达,导致AT1R、AT2R失衡。  相似文献   

8.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血压是促使肾小球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能降低全身血压及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压力,保护肾脏,延缓肾衰进展.多种药物能在不同环节阻断RAS,其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能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而减少血管紧张素Ⅱ(ATⅡ)的产生,ATⅡ受体拮抗剂(ARA)则通过阻断ATⅡ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而发挥降压作用.由于ACEI和ARA阻断RAS的机制不同,这二类药物在降低血压、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方面是否存在差异[1],二者联合应用是否更为合理?本文从ACEI、ARA作用机制及特点等方面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9.
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主要作用于血管紧张素 1型受体和 2型受体 (AT1、AT2 )而发挥作用 ,AngⅡ与受体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在其生理效应的发挥中担当重要角色。本文重点讨论AT1与AT2 间的交互作用及与缓激肽 /NO/cGMP之间的关系 ,有助于对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 (RSA)病理生理机制的理解及拮抗RAS疗法新策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在心脏保护方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紧张素Ⅱ的大部分心血管效应(如收缩血管、升血压、刺激醛固酮分泌、促进心肌和血管细胞增殖等)是由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介导,但是越来越多的实验结果显示: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具有拮抗AT1的功能,起着对抗细胞生长和心肌肥厚及促细胞分化、凋亡,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等作用,并认为其可能是一种潜在的心脏、血管保护性受体。现就近年来对AT在心脏保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近10年来又有一类新型降压药问世,即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ngiotensionreceptorblocker,ARB)。这类制剂亦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阻滞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的最后部位——AnSⅡ受体,它对RAS的阻滞更完全。本就ARB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及其拮抗剂研究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Losartan问世以来,AngⅡ受体及其拮抗剂(ARB)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就最新研究的有关资料作如下概述。 1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基础研究 血管紧张素Ⅱ有多种受体亚型,目前,研究较多的有四种,即AT1、AT2、AT3、AT4。对人体的病理生理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主要为AT1和AT2。AngⅡ对心血管系统的主要作用如血管收缩、细胞生长、细胞迁移、抗利尿钠等均通过AT1表达。AT2受体则具有与AT1的活化功能相反的调节功能,它的激活能使血管舒张、抑制细胞生长、促进细胞分化、凋亡,并能产生一氧化氮(NO)。ARB通过与AT1竞争或非竞争地结合,抑制AngⅡ的作用,而不影响AT2。Senbonmatsu等[1]取去除AT2的家鼠和未去除AT2的野生鼠各分为两组。一组结扎腹主动脉以提高收缩压,使心脏超负荷;另一组不予结扎。结扎后使动脉收缩压上升的幅度两组大致相等。四组进行对照观察。结果发现,经动脉结扎的去除AT2组鼠的左室重量与体重之比(LVM/BW)的升高显著受抑而与未结扎的去除AT2组的LVM/BW相当(2.72±0.08mg/g比2.84±0.12mg/g)。结扎的野生鼠组的LVM/BW比未结扎组显著提高(4.69±2.22比3.10mg/g±0.11mg/g,p<0.05)。野生鼠的心房肽心室表达随LVM/BW的变化呈平行变化,但去除AT2组无此现象。去除AT2组鼠心室提取的Calcineurin活性只有野生鼠组的62%。此实验证实,在压力超负荷致心室肥大机制中,AT2起了必不可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主要活性肽物质,AngⅡ通过与其受体-AngⅡ1型(AT1)受体结合介导其主要的生理作用。AngⅡ受体是一系列横跨膜的G蛋白耦联受体(GPCR)〔1〕,根据不同的药理和生化特性,AngⅡ受体主要包括AT1受体和AT2受体,其中AT1受体又有AT1a和AT1b两种亚型,AT1受体的两种亚型分子结构的区别多位  相似文献   

14.
常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与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选择性结合,从而阻止多途径源性的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在高血压、心肌肥厚、心力衰竭、糖尿病肾病等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现综述了该类药物在药物代谢、临床应用、禁忌证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不同时期氯沙坦短暂治疗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血压变化及心脏AT1受体、AT2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AT1R)、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R)在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早预防、早治疗高血压开辟新的途径.方法 选用4周龄SHR及京都Wistar大鼠(WKY),分成4组:氯沙坦4周...  相似文献   

16.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能阻断血管紧张素Ⅱ(AⅡ)生成,血管紧张素AT,受体拮抗剂(ARB)能阻断AⅡ与ATl受体结合,故均能抑制AⅡ的致病作用。这两类药除能有效降低系统高血压外,还能减少尿蛋白排泄及延缓肾损害进展,发挥肾脏保护作用,因此,这两类药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的表达与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方法肝组织HE染色检测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血管紧张素Ⅱ AT1受体在肝组织的表达,应用计算机进行灰度扫描,采用德国Leica公司生产的Qwiuv图像分析软件测定每一样本的灰度值,根据纤维化不同分期的灰度值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随着大鼠肝纤维化加重,血管紧张素Ⅱ AT1受体在肝组织的表达增多,经统计学处理各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纤维化分期与大鼠肝组织血管紧张素Ⅱ AT1受体的表达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新成员,新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通过作用于心血管、肾脏、肾上腺,控制体液、电解质平衡以及动脉压,是机体重要的调控系统。经典的RAS主要成分有肾素、血管紧张素原(AGT)、血管紧张素Ⅰ(AngⅠ)、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受体1(AT1)、血管紧张素受体2(AT2R)。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大鼠盲肠结扎穿孔(CLP)脓毒症模型中心肌损伤的发生情况,应用血管紧张素1受体(AT1R)拮抗剂缬沙坦进行干预,观察其对心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包括血浆、心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心肌组织AT1R/AT2RmRNA表达的影响及对脓毒症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73只Wistar大鼠制成CLP模型,随机分为手术组和手术 缬沙坦组,每组3,24,72h3个时间点,另8只为假手术对照组,观察心肌损伤指标、RAS和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等指标,观察各组各个时间点检测指标的变化。结果CLP术后,手术组血浆肌钙蛋白T(TnT)、脑钠素(BNP)、血浆和组织AngⅡ和NO、MDA浓度在3,24,72h3个时间点均明显升高,而缬沙坦组上述指标较手术未干预组明显好转。结论大鼠发生脓毒症后可出现明显的心肌损伤,表现为TnT和BNP升高。缬沙坦可通过拮抗AT1R抑制RAS过度激活及抑制NO、自由基介导的组织损伤而改善脓毒症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硬骨鱼紧张素Ⅱ(UTS2)、血管紧张素Ⅱ(AngⅡ)Ⅰ型受体(AT1)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东乡族和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关系.方法 应用聚和酶链反应(PCR)检测汉族、东乡族高血压患者以及正常对照者的AT1、ACE和UTS2受体基因多态性.结果 SS、AA和ID基因型在东乡族高血压组明显高于汉族高血压组(P<0.05);NS、AC和Ⅱ基因型在汉族高血压组明显高于东乡族高血压组(P<0.05),N等位基因在汉族高血压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1)高血压患者UTS2、AT1和ACE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民族有关;(2)SS、AA和ID基因型与东乡族高血压可能有关;NS、Ⅱ和AC基因型与汉族高血压可能有关;(3)N等位基因与汉族高血压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