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探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肾移植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肾移植73例,供者43例,其中本院器官获取组织42例,外院器官获取组织分享1例。分析肾移植术后人/肾存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73例受者随访9~38个月,术后6个月、1年的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7.3%/94.5%、94.5%/91.8%。10例(13.7%)受者发生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15例(20.5%)受者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21例(28.8%)受者发生肺部感染。2例受者移植肾丢失,4例受者移植肾带功死亡。结论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肾移植近期疗效较好,是解决供肾来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分析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肾移植中扩大标准供肾(ECD)和标准供肾(SCD)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4月在我科完成的109例DCD供肾肾移植,其中ECD组36例,SCD组73例。所有供肾均采用单纯低温静态保存。所有患者均采用抗体诱导+他克莫司(FK506)+吗替麦考酚酯(MMF)+泼尼松(Pred)四联免疫抑制方案。分析评价2组患者术后1个月内肺部感染发生率、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以及肾功能恢复情况。结果:ECD组DGF发生率为38.2%,SCD组为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D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20.6%,SCD组为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D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5.8%,SCD组为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3、7、14、21、30天血肌酐值,ECD组要高于SCD组(P0.05)。结论:ECD组术后DGF发生率较SCD组高,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较SCD组明显增加,但是两组肺部感染发生率并无明显差异。SCD组肾功能恢复趋势要明显优于ECD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并比较扩大标准供者(ECD)和标准供者(SCD)供肾移植受者术后1年内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接受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90例肾移植受者临床资料,按供肾来源分为ECD组(31例)和SCD组(59例)。所有受者均应用免疫诱导及三联免疫抑制方案治疗(吗替麦考酚酯或麦考酚钠肠溶片+他克莫司或环孢素+甲泼尼龙)。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受者肾移植术后1年内血清肌酐(Scr)水平,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受者性别比例、受者/移植肾存活率及急性排斥反应(AR)、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ECD组和SCD组肾移植受者术后Scr水平逐步下降。术后1个月内(术后1、3、7、14和21 d)两组受者Scr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76、0.905、0.670、0.893和0.048,P均>0.05);术后1~12个月,除术后9个月两组受者Sc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27,P>0.05),其余各时间点ECD组受者Scr水平均高于SC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受者术后1年受者/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93.1%/80.6%和91.5/84.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34; χ2=0.246,P>0.05)。ECD组和SCD组AR发生率分别为12.9%(4/31)和18.6%(11/59),DGF发生率分别为22.6%(7/31)和22.0%(13/59),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5.8%(8/31)和11.9%(7/59),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1.9%(13/31)和28.8%(17/5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与SCD相比,ECD供肾移植仍可获得相当的临床效果。在目前供器官来源严重缺乏的情况下,ECD的合理选择可以扩大供肾来源。  相似文献   

4.
昌盛  代林睿 《器官移植》2022,(2):195-205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目前已成为我国器官捐献的主要来源,但是由于供者质量的复杂性,扩大标准供者(ECD)供肾占比增加,从而对供肾的可利用性以及肾移植受者术后的长期预后造成很大的影响.加强供肾质量的维护与评估,对于改善供肾质量、增加供肾获取与利用、改善受者和移植肾长期存活具有重要意义.机械灌注保存作为器官保存的重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扩展标准供体(ECD)及标准供体(SCD)肾移植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肾肾移植的85例受体临床资料。根据供体类型,将相应受体分为ECD组(31例)和SCD组(54例)。比较两组受体肾移植术后3个月内血清肌酐(Scr)水平、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 ECD组和SCD组术后1个月内的Sc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ECD组术后60、90 d的Scr水平分别为(189±97)、(175±69)μmol/L,明显高于SCD组的(142±49)、(135±41)μmol/L(P=0.005,0.002)。ECD组和SCD组的急性排斥反应(AR)发生率分别为6%和15%,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分别为23%和19%,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0%和6%,其他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2%和1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ECD组和SCD组人存活率分别为97%和94%,ECD组和SCD组肾存活率分别为84%和9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与SCD相比,ECD肾移植亦可获得相当的早期临床效果。在目前供肾来源严重缺乏的条件下,ECD的使用可以扩大供肾来源。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肾移植后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危险因素,建立供者评估标准及评分系统。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1年12月至2015年7月间367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肾脏移植的临床资料。通过捐献者年龄、原发病、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捐献前血肌酐水平、心肺复苏和低血压过程等与肾移植后DGF及肾功能恢复时间关系的单因素、多因素相关性分析及Cox回归分析,建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者的评估标准及评分系统。结果根据供者的年龄、原发病、高血压病史、捐献前血肌酐水平、心肺复苏和低血压程度等与肾移植后DGF相关的单因素及Cox回归分析结果,建立了供体评分系统,对367例肾移植受者的捐献者进行评分,供者评分5分的肾移植82例,DGF发生率5.4%,肾功能恢复时间4.2d;5~15分190例,DGF发生率6.7%,肾功能恢复时间5.1d;15~30分81例,DGF发生率33.9%,肾功能恢复时间8.2d;30分14例,DGF发生率50%,肾功能恢复时间27.3d。供者评分15分的供肾,DGF发生率显著高于评分低于15分的供肾(P0.05),肾功能恢复时间延长;评分大于30分的供肾,肾功能恢复时间显著延长(P0.05)。结论供者的年龄、原发病、高血压病史、捐献前血肌酐水平、心肺复苏和低血压过程等与肾移植后DGF密切相关。根据DGF高危因素分析建立的供体评分系统及分级标准简单、实用、易行,对捐献者供肾质量可以做到客观的评估。适合我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者供肾质量的评估。  相似文献   

7.
肾移植术后供者特异性抗体对移植肾近期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肾移植术后供者特异性抗体(Ds-Ab)对移植肾近期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02年7月间进行尸肾移植的92例受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受者血清中HLA抗体水平,随访1年。结果 16例(17.4%)受者术后出现供者特异性抗体。抗体阳性组急性排斥发生率(56.3%)高于抗体阴性组(11.9%),P=0.000;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发生率(12.5%)与抗体阴性组(9.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102;供者特异性抗体阳性组受者发生急性排斥后,移植肾肌酐水平高于抗体阴性组或无急性排斥组。结论 供者特异性抗体与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有关,可能影响近期移植肾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和司法途径标准供者(SCD)供肾移植的早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施行的DCD供肾移植74例(DCD组)以及同期施行的SCD供肾移植143例(SCD组)。所有患者均采用抗体诱导和三联免疫抑制方案(吗替麦考酚酯+他克莫司+泼尼松)。随访评价两组受者短期移植肾功能、移植肾和受者短期存活情况,并追踪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急性排斥反应、肺部感染发生率。采用成组t检验比较两组受者年龄、热缺血时间、冷缺血时间等指标。两组移植肾受者存活情况、DGF发生率、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使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截至2015年8月,DCD组随访时间平均(23±13)个月,SCD组随访时间平均(25±17)个月。肾移植术后6个月,DCD组和SCD组受者存活比例分别为93.2%(69/74)和94.4%(135/143),移植肾存活比例分别为90.5%(67/74)和93.0%(133/14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2和0.41,P均0.05)。DCD组和SCD组DGF发生率分别为28.4%(21/74)和7.0%(10/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1,P0.05)。术后6个月内DCD组和SCD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13.5%(10/74)和7.0%(10/143),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4.9%(11/74)和21.0%(30/14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48和1.19,P均0.05)。术后1、3个月DCD组血清肌酐分别为(149±65)、(132±78)μmol/L,均高于SCD组(t=4.74和2.95,P均0.05),术后6个月两组血清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2,P0.05)。结论与SCD供肾移植相比,DCD供肾移植术后DGF发生率较高,急性排斥反应增加,短期内移植肾功能较差,其远期存活效果仍需要继续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体重15kg的儿童DCD(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包括脑死亡捐献和心脏死亡捐献)供者单侧供肾用于成人肾移植的早期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间行体重15kg的儿童供肾成人肾移植18例(儿童供肾组),与同期成人供肾成人肾移植62例(成人供肾组)的临床资料,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移植肾eGFR;术后6个月及1年人、移植肾存活率;儿童供肾组术后移植肾长径、eGFR的变化情况,蛋白尿、血尿发生情况。结果儿童供肾组DGF、AR、血管及泌尿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2.22%、5.56%、5.56%和5.56%,成人供肾组为20.03%、3.26%、0%和0%(P均0.05);所有受者观察期间均未死亡,术后1个月儿童供肾组eGFR明显低于成人供肾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两组eGFR无差异(P0.05)。儿童供肾组术后6个月及1年移植物存活率分别为93.80%和93.80%,而成人供肾组为98.20%和98.20%(P0.05);儿童供肾组移植肾eGFR、长径与术后时间呈正相关增长,观察期内儿童供肾组蛋白尿发生率与成人组相当,血尿发生率高于成人组。结论本组体重15kg的儿童DCD单侧供肾成人肾移植术后并发症、功能(依据eGFR评价)与成人组相当,供肾长径及移植肾eGFR在术后3~6个月可增至成人水平,低体重儿童单侧供肾成人肾移植手术并发症率低,近期效果满意,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肾肾移植术后受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器官移植中心自2010年4月至2014年12月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肾肾移植125例供者与210例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移植术后有否发生肺部感染将受者分为肺部感染组(37例)和无肺部感染组(173例)。了解肺部感染受者的一般情况和预后。对供者因素(性别、年龄、维持治疗时间、感染史)、受者因素[性别、年龄、吸烟史、糖尿病史,术前血红蛋白、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蛋白、血清肌酐等水平,术后有否急性排斥反应、有否使用生物制剂、有否预防性应用更昔洛韦及复方磺胺甲唑(SMZ)]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结论 37例肺部感染患者中,8例发展为重症肺部感染死亡。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肾肾移植术后受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供体维持治疗时间、有感染史,受体吸烟史、糖尿病史、无预防性应用更昔洛韦或SMZ。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供肾脉冲灌注保存转运器(LifePort)保存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肾和扩大标准供体(ECD)供肾对肾移植术后受者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66例器官捐献(DCD+ECD)供者和882例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根据供肾保存方式不同,将309例DCD供者的左右两侧肾脏随机分为LifePort(DCD-LP)组(309例)和DCD冷藏组(309例);132例ECD供者的双侧供肾全部采用LifePort保存并转运,设为ECD-LP组(264例)。分别观察3组受者术后总体情况、术后早期移植肾功能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观察肾移植术前零点穿刺肾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肾移植术后有否发生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受者的供肾LifePort灌注参数。结果与DCD冷藏组比较,DCD-LP组、ECD-LP组受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DCD冷藏组、DCD-LP组、ECD-LP组围手术期的人存活率均为100%,肾存活率分别为99.7%、100%、99.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DCD冷藏组比较,DCD-LP组、ECD-LP组的DGF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组受者的术后早期肾功能,急性排斥反应、感染和外科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采用LifePort灌注能明显减轻肾小管的水肿、变性、坏死。发生DGF者的供肾LifePort灌注阻力指数明显高于未发生DGF者,而供肾LifePort灌注流量则明显低于未发生DGF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LifePort能有效改善离体DCD和ECD供肾质量,降低术后DGF发生率,促进移植肾功能恢复,并可在离体肾脏维护及评估中对术后恢复情况作出预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婴幼儿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成人肾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婴幼儿供肾成人肾移植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免疫抑制剂应用和随访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例男性受者原发病为慢性肾脏病变、肾衰竭,术后移植肾功能恢复良好,移植肾体积逐渐增大,末次随访时(术后10个月)血清肌酐为84μmol/L。另1例女性受者原发病为肾衰竭尿毒症期,术后23 d死于心力衰竭合并严重肺部感染。2例受者均未发生血管并发症。结论婴幼儿捐献成人肾移植术后早期临床效果良好,移植肾增长迅速。术中精细操作,有利于预防供肾动脉血栓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甲基苯丙胺中毒脑死亡器官捐献供肾肾移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1例甲基苯丙胺中毒脑死亡器官捐献供肾用于2例肾移植的临床资料。供者为女性,22岁,因甲基苯丙胺中毒导致脑死亡而捐献器官。受者均为女性,因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接受肾移植。结果 2例受者术后4 d血清肌酐恢复正常,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术后1年随访血清肌酐及尿量均正常。结论甲基苯丙胺中毒脑死亡的患者可以作为器官捐献的供体来源。  相似文献   

14.
薛武军 《器官移植》2015,(3):131-133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正逐渐成为我国器官移植的主要器官来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肾受多种不稳定因素影响,其质量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导致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移植肾术后原发性无功能和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的发生率较高。因此,提高术前评估水平、改善供肾质量、降低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是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肾移植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目前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肾的两种常用评估方法——术前供肾活组织检查和机械灌注,及改善供肾质量的方法——体外膜肺氧合(ECMO)进行述评,介绍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亲属活体供肾动脉轻度狭窄对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肾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供肾动脉轻度狭窄的亲属活体肾移植与50例标准亲属活体肾移植供、受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供者术后血清肌酐(Scr)水平。比较两组受者术后1、3、6个月的Scr水平;比较两组受者移植肾存活率及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急性排斥反应、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两组供者术后Sc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后1、3、6个月Sc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受者移植肾存活率,DGF、急性排斥反应、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亲属活体供肾动脉轻度狭窄对肾移植受者术后肾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不大,可纳入标准供体供肾范围。  相似文献   

16.
前列腺素E1在肾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E1(PGE1)对移植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对96例肾移植受者术中及术后每天给予PGE1 90μg,与同期内83例未使用前列腺素E1的肾移植受者进行对比,比较两组术后尿量、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B型超声波下移植肾血流阻力指数以及两组肾功能恢复延迟和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应用前列腺素E1的患者术后尿量及内生肌酐清除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血肌酐、血流阻力指数和肾功能恢复延迟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前列腺素E1有利于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的恢复,但不降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术前预存供体特异性抗体(DSA)受者的肾移植临床效果,回顾性分析2017~2019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例术前DSA阳性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6例受者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PRA)、DSA均阳性,其中3例为亲属来源受者,围手术期通过利妥昔单抗、血浆置换、丙种球蛋白及大剂量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甲泼尼龙等联合用药方案降低受者体内预存DSA。术后密切关注受者尿量、血肌酐及DSA动态变化。3例亲属肾移植受者中,1例受者术后13 d出现尿量减少,血肌酐升高,怀疑亚临床排斥反应,给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2 d后尿量恢复,血肌酐降至正常水平;其余2例亲属肾移植受者均于术后2周尿量及血肌酐恢复正常水平,DSA降至低危水平。另3例为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来源肾移植(中国Ⅱ类)受者,术前常规激素+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诱导治疗后行肾移植术,术后均发生抗体介导排斥反应(AMR)导致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通过血浆置换、利妥昔单抗、人免疫球蛋白、激素冲击等联合脱敏治疗后,受者体内DSA降低、排斥反应减轻,分别于术后15 d、35 d、27 d移植肾功能恢复。随访至今,6例DSA阳性受者肾功能均恢复良好,中位血肌酐值104(80~131)μmol/L。我中心认为,预存DSA阳性肾移植受者经过有效的术前预处理及围手术期加强免疫抑制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移植效果;预存DSA阳性肾移植具有可行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器官捐献供肾移植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5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完成的15例儿童器官捐献供者,供给28例肾移植受者(其中双肾移植2例)的供、受者临床资料。结果 28例受者手术均获成功。移植肾热缺血时间中位数为12.5 min(0~17.0 min),冷缺血时间中位数为4.3 h(1.5~7.7 h)。术后出现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4例、透析1例、因肺部感染死亡2例、肾吻合口狭窄和供肾血栓形成后切除移植肾各1例。术后随访1~24个月,受者存活26例(93%),带肾存活受者24例(86%),其移植肾功能均正常。结论儿童器官捐献供者双肾整块移植及单肾移植早期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我国自2015年1月1日开始,器官捐献成为我国器官移植唯一的合法来源。而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尸体供肾也带来一些移植术后并发症,特别是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的发生率增加。导致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尸体供肾移植术后DGF的因素主要有:①DCD和ECD供体增多;②供体治疗、维护、获取和术后管理过程中供肾损伤;③传统静态冷保存技术不能满足需求。针对这些问题临床医生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对供体要做全面的评估,利用评估标准合理取舍供体,预测DGF风险;②对供体尽心维护,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高危因素引起供肾的损害;③对获取的供肾精心修复,采用以低温机械灌注保存为主的有效方法修复器官损害;④加强移植术后受者的管理,预见性防治措施降低DGF发生率。总之,依据临床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器官获取和临床移植工作的操作流程,进行供肾评估与修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伴急性肾损伤(AKI)的脑死亡器官捐献(DBD)供者供肾移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成功完成DBD供肾移植的59例供者纳入本研究,根据入重症监护室(ICU)时的血清肌酐(Scr)水平,将DBD供者分为AKI组(14例)与正常组(45例),相应的101例受者根据供者情况分为AKI组(23例)与正常组(78例)。总结59例供者器官捐献情况,比较两组供者获取前的主要指标。比较两组受者术后肾功能、住院情况及临床结局。结果 59例供者中,14例发生AKI(24%),其中2例在其维护期间行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与正常组供者相比,AKI组供者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明显升高(P0.05),中枢性尿崩症的发生率更高(P0.01),入ICU时和获取前的Scr水平更高(均为P0.01),获取前24 h尿量更少(P0.01)。与正常组受者相比,AKI组受者术后2、3 d的Scr水平更高(均为P0.05),住院时间和住院花费亦明显升高(P0.01,P0.05)。两组受者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急性排斥反应、感染、恢复透析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两组受者均好转出院,移植肾存活率为100%。结论伴AKI的DBD供者供肾移植,经过积极的器官维护可纠正AKI,达到与非AKI供肾同样的效果,可以作为扩大供肾来源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