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隔离症发病机理,病理分型,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我院自1983年-2000年手术治疗15例肺隔离症患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中,叶内型12例(占80%),叶外型3例(20%),肺部感染9例(均为叶内型),洛血6例(均为叶内型),无症状5例,X线表现为肺内肿块9例(60%),囊肿6例(40%),CT表现为肿块或囊肿,发现异常滋养动脉供血6例,15例病人纤支镜检与痰细胞学检查未发现肿瘤性病变。结论:肺隔离症并非罕见性疾病,其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CT明显优于常规X线及支气管碘油造影检查,对于症状明显应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叶内型肺隔离症的影像学特征及其解剖病理学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DSA造影确诊的叶内型肺隔离症22例,所有病例均行X线胸片及CT检查,9例行DSA检查,将影像学资料与介入、手术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2例肺隔离症中,病变位于左下肺18例,右下肺4例.在X线胸片及CT表现中,单发或多发囊性肿块型12例,实变肿块型5例,肺多血征型5例.4例病灶周围伴有局限性肺气肿.CT显示异常主动脉血供15例.9例DSA表现为主动脉发出异常血管供应隔离肺段,均引流至同侧下肺静脉.15例术后病理大体切面多表现为单囊或多囊腔形成,其内为黏液或脓液;镜下显示隔离肺段结构不良,见不同程度纤维组织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叶内型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表现较具特征性,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后处理技术是叶内型肺隔离症最主要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在诊断肺隔离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肺隔离症的诊断能力。方法 15例经病理(14例)和血管造影(1例)证实的叶内型肺隔离症患者均经多层螺旋CT平扫与增强扫描,并采用容积再现技术,最大密度投影及多平面重建显示异常血管与病灶的关系。结果 15例肺隔离症患者中,14例的病灶位于左下叶,1例的病灶位于右下叶,异常体动脉供血全部来自胸主动脉,其平均直径1.6cm。CT平扫表现为肿块形7例,圆形或卵圆形5例,不规则形3例。增强后15例均显示异常体动脉供血。结论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能准确诊断肺隔离症,并可取代其他有创性检查,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叶内型肺段隔离症栓塞治疗前后的影像学特征变化,客观评价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价值及肺内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叶内型肺段隔离症患者,其中6例经介入栓塞治疗,3例经肺叶手术切除治疗,手术前后均行胸部双源CT扫描并对比影像学特征变化。结果 9例叶内型肺段隔离症患者清晰显示了影像学特征,6例经介入栓塞治疗后的肺段隔离症患者无明显并发症,如感染、肺不张及缺血等。结论 CT血管造影可以清晰显示叶内型肺段隔离症的影像学特征,对其术前诊断及术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价值;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是治疗叶内型肺段隔离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先天性支气管闭锁(CBA)的影像学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CBA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并结合文献复习。5例均行X线及CT检查,1例行普通X线断层摄影,2例行MRI检查。结果X线胸片示3例肺门区肿块样阴影.1例局部肺野多发结节阴影,1例囊肿周围肺野过度透亮。胸部CT示5例黏液囊肿显示为多发分支状和棍棒状肿块或结节样阴影及周围肺野的过度充气改变。2例显示周围肺野支气管扩张改变。2例胸部MRI示囊肿T1、T2均为高信号。结论黏液囊肿和周围肺野的过度充气是CBA典型表现,CT对CBA的诊断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隔离症的多层螺旋CT(MSCT)征象,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及临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患者13例,包括临床表现,多层螺旋CT扫描资料,并复习文献;所有患者均行胸部平扫及双期增强容积扫描。结果13例肺隔离症患者中,12例为叶内型,1例为叶外型。12例叶内型均位于肺下叶内后基底段,9例位于左下肺,3例位于右下肺;1例叶外型位于左膈与下叶之间。13例中1例为增多增粗的异常血管结构,4例为实质性肿块,5例为囊实性肿块,3例为囊性肿块。6例病灶周围可见局限性肺气肿,4例病灶周围见渗出性阴影。13例隔离肺的供血动脉均发自体动脉。结论肺隔离症CT征象典型,容积扫描能对其作出准确诊断,并能为外科手术治疗提供重要参考,多层螺旋CT可以作为诊断肺隔离症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CT增强扫描及CTA诊断肺隔离症的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CT增强、CTA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经手术、主动脉造影证实的23例肺隔离症患者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含气体或液体的囊肿或软组织肿块18例.病变为肺气肿所包裹5例.18例结节或肿块平扫密度均匀,增强扫描8例表现为无增强,5例为薄壁增强,5例为厚壁增强.螺旋CT显示异常主动脉供血血管比率(83%)高于普通CT(59%),4例CTA清楚显示供血动脉.结论肺隔离症的主要CT表现是囊肿、结节和肿块,增强CT扫描有助于显示结节和肿块内部的囊性成分及主动脉异常供血血管.CTA能立体显示供血动脉的起源、行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肺真菌病X线及CT影像表现特征,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肺真菌病43例.全部病例均行X线平片及胸部CT检查.结果 左肺14例,右肺21例,双肺多发8例.病灶呈单/多发结节或肿块12例(27.9%);呈单/多发斑片状浸润29例(67.4%);斑片与结节影混合者2例(4.7%).总误诊15例(34.9%),X线平片误诊14例(32.6%),CT误诊5例(11.6%),有4例同时误诊.结论 X线平片及CT对有特征性表现的肺真菌病可做出正确诊断,对于表现不典型者,密切结合临床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肺隔离症的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表现及介入治疗的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对5例肺隔离症患者的X线平片、CT、MRI表现进行分析,并对隔离的肺组织的供血动脉进行栓塞. 结果 X线平片主要表现为囊状或团状高密度影及支气管扩张样改变,CT、MRI可发现部分异常供血动脉,血管造影均能发现供血动脉,经异常供血动脉采用不锈钢圈栓塞后临床症状逐渐减轻、消失,随访6个月~1年,症状未再复发. 结论在影像诊断方面,X线平片难以确诊,CT、MRI可部分确诊,而DSA检查是肺隔离症诊断的金标准.经异常供血动脉栓塞治疗肺隔离症安全,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叶内型肺隔离症的双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总结叶内型肺隔离症的多层螺旋CT表现 ,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价值及扫描方法。方法 :6例肺隔离症患者行多层螺旋CT双期扫描。对比剂注射流率 2 .5ml/s ,扫描延时 2 5s ,层厚 3mm ,螺距 1.0。原始图像经 1.5mm薄层重建后再交工作站行三维图像后处理。结果 :本组中全部病灶均位于左肺下叶后基底段 ,表现为局部不规则肿块 ,其中 3例边缘光整 ,1例边缘不清 ,2例病灶周围血管纹理增粗。 6例均见异常供血动脉 ,发自降主动脉 4例 ,胸主动脉 2例。 6例中仅 4例显示引流静脉。其中多层螺旋CT三维图像后处理能清楚显示异常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 ,与术中所见完全一致。结论 :多层螺旋CT是肺隔离症定性诊断最为理想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其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能较好地显示肺隔离症的异常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 ,有利于确诊此病和制订手术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MSCT血管成像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价值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孟瑜  陈爱华  胡道予   《放射学实践》2011,26(3):298-301
目的:探讨MSCT血管成像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患者23例,均行X线平片、MSCT平扫及CTA检查,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MPR、MIP、VR),分析本病在MSCT检查中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结果:肺隔离症位于左肺下叶16例,右肺下叶7例。表现为肺野内实性肿块者11例;囊性病灶者8例,其中1例为单囊;表现为团片状病灶者3例;表现为单纯主动脉分支与下肺静脉吻合1例。23例隔离肺的供血动脉均发自体动脉,其中19例发自胸主动脉,4例发自腹主动脉。结论:MSCTA各种后处理技术的有机结合可准确、直观地显示隔离肺组织的供血动脉,MSCTA可以作为目前诊断肺隔离症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CT扫描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CT扫描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主动脉造影证实的 2 1例肺隔离症。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 ,其中 5例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16例CT表现为含气体或液体的囊肿和 /或软组织肿块 ,5例肿块周围可见肺气肿。 16例非含气囊肿平扫密度均匀 ,增强扫描 7例无明显强化、5例为薄壁环形强化、4例为厚壁周围性强化。无强化区的病理成分为粘液、脓液或胶样液体。CT显示出 14支异常供血血管 ( 14 / 2 1) ,螺旋CT显示率 ( 4 / 5 )高于普通CT( 10 / 16)。结论 :肺隔离症的主要CT表现是囊肿、结节或肿块 ,增强CT扫描、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能发现平扫所不易显示的结节和肿块内部的囊性成分 ,有助于隔离肺异常供血血管的显示 ,后者对发现细小的异常供血血管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小儿先天性肺囊肿的X线确诊率,降低其误诊率,提出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对11例小儿先天性肺囊肿患者作回顾性分析,阐述X线特征。结果:11例中囊肿出现在右肺者9例,左肺2例,单发性囊肿9例,多发性囊肿2例。以囊肿的内容物分为三型:液囊肿(1例),气液囊肿(7例),气囊肿(3例),术前确诊7例,误诊4例。结论:肺囊肿的诊断应综合临床、X线片或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后及早手术。  相似文献   

14.
叶内型肺隔离症致咯血的栓塞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叶内型肺隔离症患者咯血的栓塞治疗效果。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回顾性分析6例叶内型肺隔离症患者血管造影表现,并对畸形动脉行栓塞治疗。结果6例叶内型肺隔离症患者血管造影显示畸形动脉7支,表现为粗大、迂曲的体循环血管影;在毛细血管期可见隔离肺叶染色及引流静脉早显;静脉期显示引流静脉(肺静脉)。6例患者均进行畸形血管栓塞治疗,临床止血总有效率100%,随访1a均未复发。结论畸形血管栓塞术对叶内型肺隔离症致咯血的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男性乳腺癌的X线表现,以增强对本病的认识,提高其临床检出率.方法 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影像数据库2006-2010年行乳腺X线摄影检查,并根据BI-RADS分类标准诊断为乳腺癌的病例13例,回顾分析本病的X线表现及临床特点,并与男性乳腺的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总结男性乳腺癌的X线诊断要点.结果 X线表现为无钙化的肿物9例(69.2%),表现为伴有微钙化灶的肿物4例(30.8%).肿块在乳晕下8例(61.5%),分布于周围象限5例(38.5%).13例均表现为肿块,其中形状不规则9例(69.2%),呈分叶状2例(15.4%),类圆形1例(7.7%),圆形1例(7.7%).9例肿块呈高密度影(69.2%),4例呈等密度影(30.8%).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11例恶性,其中乳腺癌1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另2例诊断为单纯囊肿伴慢性炎症1例和男性乳腺发育症1例.结论 男性乳腺癌X线摄影检查具有诊断价值,其通常表现为乳晕下无钙化的肿物,与男性乳腺发育症X线表现类似,容易误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肉瘤样癌各亚型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肺肉瘤样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X线胸片和CT表现.术前14例行胸部CT检查,其中10例行CT增强扣描,9例行胸部X线平片检查.结果 15例中周围型肿瘤14例,中央型1例;肿瘤直径2.5~9.5 cm,病变位于右肺上叶5例、中叶3例、下叶4例、左肺上叶3例.X线胸片和CT均表现为肺内实质性肿块,3例肿瘤内可见偏心性不规则空洞,肿块边界光整6例、模糊2例、分叶4例、毛刺3例,另1例因中央型肿块伴阻塞性肺炎致边界不清.10例CT增强扫描患者均显示肿块周边厚薄不均的环形强化,肿块中央强化不明显或呈不均匀强化.7例侵及胸膜或胸壁组织,4例可见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2例有远处转移.手术病理诊断为多形性癌8例,梭形细胞癌2例,巨细胞癌3例,肺母细胞瘤2例.结论 肺肉瘤样癌的X线胸片和CT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各亚型的病理组织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是确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肉瘤样癌各亚型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肺肉瘤样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X线胸片和CT表现.术前14例行胸部CT检查,其中10例行CT增强扣描,9例行胸部X线平片检查.结果 15例中周围型肿瘤14例,中央型1例;肿瘤直径2.5~9.5 cm,病变位于右肺上叶5例、中叶3例、下叶4例、左肺上叶3例.X线胸片和CT均表现为肺内实质性肿块,3例肿瘤内可见偏心性不规则空洞,肿块边界光整6例、模糊2例、分叶4例、毛刺3例,另1例因中央型肿块伴阻塞性肺炎致边界不清.10例CT增强扫描患者均显示肿块周边厚薄不均的环形强化,肿块中央强化不明显或呈不均匀强化.7例侵及胸膜或胸壁组织,4例可见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2例有远处转移.手术病理诊断为多形性癌8例,梭形细胞癌2例,巨细胞癌3例,肺母细胞瘤2例.结论 肺肉瘤样癌的X线胸片和CT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各亚型的病理组织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是确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表现、治疗和飞行员的医学鉴定原则. 方法 回顾分析两例确诊为肺隔离症的飞行员的临床诊治过程及医学鉴定,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结果 肺隔离症临床症状不典型,1例叶外型肺隔离症无任何临床症状,在体检过程中发现;另1例叶内型肺隔离症反复咯血,多次按肺炎等诊治,存在误诊、漏诊.影像学检查对诊断有重要意义,其中胸部X线片多作为初筛,薄层CT、CT增强及血管重建对发现异常动脉有意义,但最可靠的方法为主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对诊断明确者多主张积极治疗,本文中1例叶内型肺隔症者采用先进的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最终恢复飞行;另1例叶外型肺隔离症者已恢复飞行至最高年限. 结论 肺隔离症临床少见,飞行员更是罕见,易误诊、漏诊,应重视年度体检中胸部X线检查.肺隔离症在无临床症状的非战斗机飞行员可个别评定,有临床症状者采用微创介入治疗对肺功能影响小,有望恢复飞行.同时提示航空医师加强对少见先天性疾病的诊断意识,治疗时综合考虑各种治疗手段对飞行能力的影响,一些先进的治疗方法能最大限度地挽救飞行员的职业生涯.  相似文献   

19.
X线、CT和MRI对小肠Crohn病诊断价值的评价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目的:探讨X线、CT和MRI对小肠Crohn病的诊断价值及其限度.材料和方法:分析经肠镜、手术和病理诊断的26例小肠Crohn病的X线、CT和MRI表现,其中X线小肠灌肠13例,CT小肠造影15例,MRI检查13例(其中小肠MRI水成像和注气小肠灌肠分别为7例和6例),同时行X线小肠灌肠和CT检查7例,行X线小肠灌肠和MRI检查8例,行CT和MRI检查2例.结果:13例小肠Crohn病的X线表现为多个节段性病变12例(92%),线形溃疡11例(85%),卵石征11例(85%),瘘管形成4例,不对称性病变伴假憩室样改变3例,误诊为肠管外炎性肿块和脓肿3例.15例CT小肠造影表现为肠壁增厚15例(100%),强化增加13例(87%),多节段性病变13例(87%),肠管周围蜂窝织炎11例(73%),脓肿和炎性肿块5例,瘘管形成3例.13例MRI表现为肠壁强化增加13例(100%),肠壁增厚12例(92%),多节段性病变11例(85%),肠管周围蜂窝织炎9例(69%),炎性肿块6例,瘘管2例.CT和MRI均未显示肠壁线形溃疡和卵石征.结论:X线小肠灌肠易于显示小肠Crohn病线形溃疡和卵石征的特征性改变,对小肠Crohn病的初次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但难以明确显示肠管外炎性肿块和脓肿;CT和MRI均难以显示肠壁线形溃疡和卵石征,但可明确显示病变肠壁及其周围并发症,对于指导临床治疗以及评价临床疗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引起男性乳腺肿块常见疾病的X线表现特点及诊断,以提高对其认识.方法:收集因乳腺肿块进行乳腺X线检查的男性49例,回顾性分析上述患者的乳腺X线表现及临床特点,归纳可引起男性乳腺肿块的常见疾病种类.结果:49例男性患者,经乳腺X线检查诊断为男性乳腺发育症45例,其中结节型31例(68.9%),树枝型6例(13.3%),弥漫型8例(17.8%).另外4例经X线检查发现乳腺肿块归为BI-RADS 4类,最终手术病理证实为浸润性乳腺癌1例,转移性腺癌1例,囊内乳头状癌1例,脂肪坏死1例.结论:男性乳腺发育症和男性乳腺癌是引起男性乳腺肿块的常见病因,前者一般通过典型X线表现就可做出正确诊断,男性乳腺癌、脂肪坏死等少见疾病的确诊仍有赖于最终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