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谷胱苷肽转硫酶M1、T1、P1(GSTM1、GSTT1和GSTP1)基因多态性和吸烟饮酒习惯与直肠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以直肠癌患者210例,人群对照439例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对象的生活习惯,以多重PCR技术检测GSTM1和GSTT1基因缺失,PCR-RFLP技术检测GSTP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第105密码子A→G).结果:GSTM1和GSTT1基因缺失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GSTP1 A/A、A/G和G/G基因型频率分布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与GSTP1 A/A基因型携带者相比,G/G基因型者发生直肠癌的危险性无显著升高,调整OR值为1.11(95%CI:0.77~1.60).结论:GSTM1、GSTT1和GSTP1基因多态性与直肠癌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甘肃省围孕期女性环境毒物代谢相关基因位点多态性分布特征,筛选基因突变高危人群,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方法 纳入1 389例于2018年6月-2019年7月行孕前咨询或孕早期初次孕检的女性,对环境毒物代谢酶基因CYP1A1、GSTM1、GSTT1、GSTP1的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分析甘肃省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上述环境毒物代谢相关基因的分布情况。结果 CYP1A1 Ile462Val基因位点杂合突变基因型AG频率为34.0%,纯合突变基因型GG频率为5.2%;GSTP1 A313G基因位点杂合突变基因型AG频率为34.1%,纯合突变GG基因型频率为4.6%;GSTM1和GSTT1缺失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56.5%、43.3%;同时携带GSTM1和GSTT1缺失基因型频率为23.7%。汉族和少数民族的GSTM1、GSTT1、GSTP1基因型频率分布相似(P> 0.05),甘肃省不同地区围孕期女性的GSTM1、GSTT1、GSTP1基因型频率分布相似(P>0.05)。结论 甘肃省围孕期女性细胞色素P450基因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系相关基因位点突变型或缺失型略高于其他地域研究报道...  相似文献   

3.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GST基因遗传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T1(GSTT1)和M1(GSTM1)基因多态性与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52例IM患儿和60名健康儿童进行多重PCR技术检测GSTT1和GSTM1基因多态性.分析不同基因型与儿童IM发病的关系.结果 IM组和对照组GSTT1纯合缺失基因型[GSTT1(-/-)]的分布频率分别为59.62%和43.33%,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7.231,P<0.05);携带GSTT1(-/-)基因型儿童发生IM的风险是携带GSTT1非纯合缺失基因型[GSTT1(+/+)或(+/-)]儿童的1.931倍[比值比(OR)=1.931,95%可信区间(CI):1.038~2.894].GSTM1纯合缺失基因型[GSTM1(-/-)]的分布频率在IM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基因型联合分析显示:携带GSTT1(-/-)与GSTM1(-/-)联合基因型的儿童,其IM的发病风险显著增加(OR=2.691,95%CI:0.902~6.127).结论 GSTT1纯合缺失基因型可能是儿童IM发生的重要危险内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应用多重PCR技术同时分析GSTM 1,GSTT 1,GSTP 1基因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同时分析GSTM1,GSTT1,GSTP1基因分型的简捷、快速且准确的方法,[方法]利用GSTM1,GSTT1基因扩增产物无BsmA Ⅰ酶切位点,GSTP1基因具有BsmA Ⅰ酶切位点的特点,采用多重PCR方法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同时对GSTM1,GSTT1,GSTP1基因进行分型,并分别与普通PCR技术的分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多重PCR技术基因分型结果与普通PCR方法完全一致,300名韩国大学生的血样分型结果示GSTM1基因缺失型占53.3%,GSTT1基因缺失型占54.7%,GSTP1基因型为lie/Ile型占62.0%,Iie/Val型占34.3%,Val/Val型占3.7%,I1e基因出现频率为79.2%,Val为20.8%。[结论]多重PCR技术可用于N时分析GSTM1,GSTT1,GSTP1基因分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肺结核患者的GSTs(rs1045642)基因多态性与结核标准治疗方案治疗后抗结核药物诱导肝损伤(AT-DILI)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诊断为肺结核的住院治疗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芯片杂交技术测定GSTs基因GSTM1、GSTT1、GSTP1的基因型.依据是否发生肝损伤,分为试验组(肝损伤组)27例和对照组(未发生肝损伤组)67例,收集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GSTM1、GSTT1、GSTM1&GSTT1、GSTP1基因多态性与AT-DILI的相关性.结果 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在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STP1的AA型、AG型、GG型基因多态性在试验组和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型与AG+GG型在试验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STP1(rs1695)基因多态性是AT-DILI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基因型和活性分布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生的联系.[方法]用多重PCR分析健康对照和SLE病人的GSTT1和GSTT1基因多态性,PCR-RFLP检测GSTP1 Ile105Val基因多态性.参照报道的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红细胞GSTs活性.[结果]对照组与SLE病人之间GSTM1、GSTT1与GSTP1的基因型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LE病人的平均GSTs活性为(5.35±1.49)U/g Hb,比健康人的GSTs活性(3.89±1.44)U/g Hb显著性增高(t=48.057,P=0.000).在对照组,以GSTM1基因型分组,GSTM1(-)组GSTs活性与GSTM1( )组GSTs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5);以GSTP1三种基因型分组,杂合I/V基因型组的平均GSTs活性比野生I/I基因型的GSTs活性低(P=0.000),比突变V/V基因型的GSTs活性高(P=0.004).而在SLE病人中,GSTM1基因型或GSTP1基因型之间GSTs活性差异均不大.[结论]GSTs基因多态性在成人SLE发生中的作用并不明显,而GSTs活性增高对SLE病人可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刘新兰  赵艳姣  黄英  姜敏 《宁夏医学杂志》2014,(4):301-304,I0001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谷胱甘肽转硫酶M1 (GSTM1)、谷胱甘肽转硫酶T1(GSTT1)和谷胱甘肽转硫酶P1(GSTP1 rs1695)的基因多态性分布,并分析其与乳腺癌分子分型的关系.方法 应用多重PCR技术(M-PCR)和高分辨融解曲线技术(HRM)分析252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GSTM1、GSTT1和GSTP1 (rs 1 695)的基因多态性.结果 252例乳腺癌患者中,108例(42.9%)为GSTM1(+),144例(57.1%)为GSTM1(-);178例(70.6%)为GSTT1(+),74例(29.4%)为GSTT1(-);143例(56.7%)为GSTP1(rs1695) AA基因型,102例(40.5%)为GSTP1(rs1695) AG基因型,7例(2.8%)为GSTP1(rs1695) GG基因型.经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检验,证实本研究入组病例GSTP1(rs1695)基因具有群体代表性(P>0.05);8例Cerb-B-2(2+)和(2+→3+)者未行FJSH检测予以剔除,其中Luminal型占63.1% (154/244),三阴型占22.1% (54/244),Her-2过表达型占14.8% (36/244);GSTT1(-)在不同分子分型的乳腺癌人群中的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GSTM1和GSTP1(rs1695)基因多态性在各分子分型的乳腺癌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STT1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的分子分型有关,GSTT1(-)在三阴型乳腺癌中缺失率较低,其基因多态性可为分子分型下乳腺癌的异质性提供合理补充.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中国北方汉族人口谷胱甘肽 -S -转移酶M1、T1 (GSTM1、GSTT1 )的基因多态性分布。方法 样本为 60名唐山地区汉族人口 ,采用多重等位基因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分析GSTM1和GSTT1基因多态性。结果 GSTM 1缺失型和GSTT1缺失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33 .3 %和 1 1 .7% ,同时具有GSTM 1缺失型和GSTT1缺失型的个体频率为 1 .7%。结论 唐山地区GSTM1、GSTT1基因呈多态性分布 ,其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不同于其他种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甘肃省武威市食管癌组织中生物代谢酶Ⅰ相酶细胞色素(CYPIA1)和Ⅱ相酶谷胱甘肽转硫酶MI(GSTM1)、谷胱甘肽硫转移酶TI(GSTT1)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multiplex—PCR方法检测216例正常对照f血液)和189例食管癌组织中代谢酶基因CYPIA1和GSTM1、GSTT1的多态性。结果食管癌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中:CYP1A1基因MspⅠ酶切位点多态性的频率分别为74.1%和6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STM1纯合缺失基因型分别占58.7%和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基因型可能与食管癌易感性的增高有关(OR1.956);GSTT1纯合缺失基因型分别占51.9%和4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该基因未明显增加对食管癌的易感性(OR1.169);GSTM1、GSTT1联合缺失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频率分别为38.6%和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携带CYPIA1MspⅠ多态突变基因型与GSTM1、GSTT1缺失基因型的个体患食管癌的风险增加(OR2.385,95%CI1.094-3.495)。结论单独的CYP1A1MspI多态突变基因型或者GSTT1缺失基因型与食管癌的易感性不相关;GSTM1纯合缺失基因型及其与GSTT1缺失基因型、CYP1A1MspⅠ多态突变基因型同时存在可增加个体患食管癌的风险,提示GSTM1纯合缺失基因型可能为食管癌发病的易感因素之一,且与其他缺陷基因型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GSTT1、GSTP1基因多态性与宁夏回族贲门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110例贲门癌患者和220例健康个体为对照,以PCR技术检测GSTT1基因缺失,PCR-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技术检测GSTP1基因105位密码子基因多态.结果 GSTT1(-)基因型和GSTP1基因的GG基因型在病例组及对照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同时携带GSTT1(-)、GSTP1* GG基因型的个体在病例组及对照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GSTT1(-)基因型及GSTP1*GG基因型是宁夏回族贲门癌发生的危险因素.GSTT1及GSTP1基因105位密码子基因多态在宁夏回族贲门癌的发生过程中存在协同效应,对贲门癌的发病可能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谷胱甘肽S-转移酶系(GSTs)是由多个基因编码,具有多种功能的超家族酶,是多种生物体内的主要解毒系统,它催化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与多种亲电子化合物结合,使其还原、功能失活,最终排出体外。近年来研究发现,GSTs酶系以多种毒性物质、活性氧(ROS)及其产物作为底物,进行生物转化代谢,在肺部的抗氧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参与哮喘发作过程中的氧化/抗氧化调节,与哮喘的发病密切相关。由于GSTs的基因多态性改变了酶蛋白活性而与哮喘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GSTs分型、结构、底物及其与哮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SLE患儿谷胱甘肽转移酶μ(GSTμ)基因缺失程度及血中一氧化氮(NO)、脂质过氧化物(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分析其与SLE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用PCR法检测22例SLE患儿和23例健康对照儿童的GSTμ基因,用化学分析法测上述5项指标.结果SLE患儿GSTμ基因缺失率达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52%.SLE活动期NO(77.43±15.19)μmol/L、LPO(9.95±1.84)μmol/L,明显高于稳定期和对照组的水平.SLE活动期SOD(1220.76±302.81)μU/L、GSH-px(80.04±24.45)U/mg、GSH(0.41±0.05)mg/g,明显低于稳定期及对照组水平.在SLE稳定期GSH(0.95±0.20)mg/g,仍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血清NO水平与LPO呈直线正相关,与SOD、GSH-Px、GSH呈直线负相关.抗ds-DNA与NO、LPO呈直线正相关.结论GSTμ基因缺失可能是SLE发病的遗传因素之一,SLE活动期患者存在氧化损伤及抗氧化能力下降,且NO、LPO、SOD、GSH-px可作为判断SLE病情变化的一组重要指标,提示对SLE患儿应给予抗氧化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牛带绦虫成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基因结构并预测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网站如NCBI和ExPASY系统中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并结合其它分析软件,分析该基因的结构并预测其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结果:该基因全长908bp,编码区为135~771bp,编码212个氨基酸,无各种亚细胞定位序列;与猪带绦虫GST的一致性为93%,相似性为96%;预测3个主要的抗原表位33~53aa,62~68aa,179~184aa位于空间结构上相距较远的分子表面.结论:从牛带绦虫成虫Cdna文库中筛选出GST基因,预测为胞浆型蛋白,可能具有较好的免疫学诊断抗原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牛带绦虫成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基因结构并预测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网站如NCBI和ExPASY系统中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并结合其它分析软件,分析该基因的结构并预测其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结果:该基因全长908 bp,编码区为135~771 bp,编码212个氨基酸,无各种亚细胞定位序列;与猪带绦虫GST的一致性为93%,相似性为96%;预测3个主要的抗原表位33~53 aa,62~68 aa,179~184 aa位于空间结构上相距较远的分子表面。结论:从牛带绦虫成虫cDNA文库中筛选出GST基因,预测为胞浆型蛋白,可能具有较好的免疫学诊断抗原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16.
对43例肝细胞癌、5例胆管细胞癌、4例混合型肝癌,共52例肝癌和17例正常肝标本用抗GST-π抗体的ABC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GST-π活性。17例正常肝组织全部呈GST-π阴性。52例肝癌GST-π阳性率为88.5%(46/52),其中肝细胞癌GST-π阳性率为86.0%(37/43),5例胆管细胞癌和4例混合性肝癌均呈阳性。从肝细胞癌的分化程度与GST-π阳性表达率的关系来看,分化型肝细胞癌阳性率为90.9%(10/11),低分化型为85.7%(24/28),未分化型为75.0%(3/4)。可见,GST-π可作人肝癌的标志酶,为肿瘤防治工作提供了一项新的酶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为了在细胞水平上研究谷胱甘肽S-转移酶pi(GST-pi)基因的表达活性对化学致癌物诱导细胞转化作用的影响及探讨肿瘤基因预防的可能性,作为第一步,本实验构建了GST-picDNA与逆转录病毒载体pXT_1的重组体。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本室建立的方法平行检测了192例各类肝脏疾病及721例非肝脏疾病患者血清谷胱甘酞-S转移酶(EC2.5.1.18,GST)及GPT水平。结果表明,血清GST活性测定是一项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好的肝功能指标,诊断急性肝损害的敏感性与GPT相似,诊断慢性肝损害的敏感性明显优于GPT;对重型肝炎的预后判断也有重要意义,“GST/GPT分离”是预后不良的标志。血清GST活性变化与肝脏的病理改变一致,动态观察血清GST活性变化可能是一项间接了解肝脏病理改变的可靠指标。此外,血清GST活性测定还有助于肝细胞性黄疸与其他性质黄疸的鉴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检测谷胱甘肽 S转移酶 (GST) M1基因 ,并探讨 GST M1基因缺失 (无效基因型 )与喉癌易患性的相关性。方法 :观察组选择确诊的喉癌 4 2例 ,正常对照组 10 8例 ;取被检者外周静脉血白细胞 ,抽提制备脱氧核糖核苷酸 (DNA) ;选择优化后的 PCR反应体系和循环参数扩增 GSTM1,扩增后的基因产物用 2 %琼脂糖凝胶电泳 ,紫外线灯下观察并记录结果。结果 :(1)成功建立聚合酶链反应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检测 GSTM1基因的方法。(2 )喉癌组 GST M1基因缺失率 (71.4 %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48.1% )显示两组之间差异存在显著性 (χ2 =6 .6 1,P<0 .0 5 )。结论 :(1)聚合酶链反应是一种简单敏感 ,准确可靠的分析 GST M1基因多态性的方法。 (2 )该地区 GST M1基因缺失与喉癌的易患性相关联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