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河钢宣钢针对轴承钢产品出现的网状碳化物问题,引进了穿水冷却工艺,并实施了GCr15轴承钢轧后快速冷却。通过优化冷却工艺,GCr15轴承钢Φ22~32 mm产品的网状级别≦2. 0级,小规格轴承钢网状碳化物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2.
针对国内某钢厂大断面轴承钢棒材连铸连轧后(棒材直径≥60 mm)先共析碳化物网状等级超标问题,通过对前期的研究工作进行归纳总结,在保证连铸连轧的基础上设置新型水冷系统并进行超快速冷却工业化试验,检验冷却到室温后棒材微观组织性能和先共析碳化物网状等级。试验结果表明:通过高温终轧后设定合理的超快速冷却工艺参数可以显著提高棒材表层以及芯部的冷却速率,抑制强碳化物形成元素的晶界处偏析。超快冷后棒材的室温微观组织均为片层珠光体。晶界处先共析碳化物的网状析出得到消除,仅在棒材芯部有少量碳化物呈弥散分布,碳化物网状等级符合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3.
郜书忠  李军 《工业炉》2012,34(3):14-16
介绍了南钢利用自炼的优良坯料资源进行轴承钢带钢的开发,以替代棒材轴承钢,简化了下游的制造工艺,降低了加工成本。通过对加热工艺、轧制工艺、冷却工艺的摸索,使产品的碳化物控制水平达到并超过了棒材的水平,实现对棒材成功替代。  相似文献   

4.
大断面轴承钢控温轧制工艺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胜利  王国栋  刘相华  李瑛 《钢铁》2007,42(3):41-43
在分析轴承钢高温奥氏体再结晶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抑制网状碳化物的控温轧制工艺,即大断面轴承钢采用900 ℃终轧,轧后以大于3 ℃/s的冷速冷却到700~550 ℃.利用有限元技术,模拟分析了工艺的可行性.现场实验结果表明,网状碳化物级别合格率大幅提升到77.3%,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特殊钢》2017,(4)
试验研究了终轧905~930℃,空冷,终轧905~930℃,穿水返红至675~707℃,终轧845~870℃,穿水返红至661~698℃对Φ36 mm GCr15轴承钢棒材网状碳化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轧后空冷的GCr15轴承钢棒材的网状碳化物级别较高为3级;轧后棒材经穿水后返红温度为661~707℃时,网状碳化物为1.5~2.5级,能满足冷加工用途GCr15轴承钢的要求(网状碳化物≤2.5级);低温精轧和降低终轧温度能明显改善GCr15轴承钢热轧材的网状碳化物。  相似文献   

6.
直径34—55mm轴承钢棒材轧后控制冷却与快速球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有铭  刘大国 《特殊钢》1993,14(2):10-14
本文对大断面轴承钢的轧后快冷工艺和控制冷却机理及快速球化退火工艺进行了研究,该工艺可降低轴承钢网状碳化物级别、缩短球化退火时间、降低硬度、提高疲劳寿命,为设计快速冷却设备及水冷工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轴承钢GCr15棒材产品低温精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剑恒 《钢铁》2005,40(11):49-52
采用国外引进的可实现低温精轧的生产线,对轴承钢GCr15棒材产品进行了低温精轧,通过低温精轧降低了网状碳化物级别,减少了球化退火时间。研究得到了低温精轧轧制GCr15时以控制网状碳化物级别为目标的轧制温度范围为750~840℃,轧后冷却温度范围为600~680℃,同时也研究得到了低温精轧轧制GCr15时以控制网状碳化物级别及减少球化退火时间为目标的轧制温度范围为750~800℃,轧后冷却温度范围为600~680℃。通过该研究网状碳化物级别达到了2级以下,球化退火时间由原18h减少到了11h。  相似文献   

8.
以Φ35mm GCr15轴承钢为突破口,结合现场工艺条件,分析轴承钢冷却工艺,通过实验测定钢材空冷和快速冷却两种冷却参数,做出冷却曲线对比图,以得到合理的冷却速度,减少、终消除轧材后的网状碳化物组织。  相似文献   

9.
大断面轴承钢由于心部温度下降缓慢,容易引起碳化物成网状析出,破坏其使用性能。传统工艺中必须采用正火热处理加以消除。本文将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相结合,利用计算机模拟给出了轴承圆钢轧后冷却过程中的温度场分布,提出合理的控轧控冷工艺,从而取代正火工艺,达到节能、优化生产工序目的。  相似文献   

10.
提高轴承钢质量关键是提高轴承钢疲劳寿命,轴承钢提高疲劳寿命方法之一就是提高钢材的组织均匀性,降低轴承钢棒材网状是提高组织均匀性关键之一。某钢厂采用235 mm×265 mm连铸坯,通过800连轧机组轧制,采用PCS冷却系统冷却,对GCr15轴承钢Ф50进行水冷试验。通过试验表明,轴承钢棒材轧后不进行水冷网状组织级别较高,单段水冷系统冷却由于最后由心部返温,降低网状效果不明显,采用两段次需要充分考虑水冷段距离,距离较远有充足的返温时间,然后再进行冷却,能够有效降低网状组织。三段水冷全部投入使用能够有效降低网状,最终轴承钢的网状级别可控制在2.5级以内。  相似文献   

11.
王文广  徐芳  李兴波  李东宁 《中国冶金》2022,32(11):115-120
针对热连轧精轧高速钢轧辊重复上机时存在残留磨损辊形和残留热辊形影响初始辊形的问题,分析了残留磨损辊形和残留热辊形对板形控制精度的影响及难点,得出轧辊温度场是高速钢轧辊重复上机初始热辊形最佳表征方式的结论,提出高速钢轧辊下机后空冷过程温度场建模思路,并建立轧辊空冷过程温度场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基于热连轧生产线二级系统框架,研究形成了高速钢轧辊重复上机初始辊形预报技术设计方案,并在首钢京唐公司1 580 mm热连轧生产线应用。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对实现热连轧精轧高速钢轧辊更高效应用和提高板形控制精度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2.
The effects of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on micro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of low cost hot rolled dual-phase steel was researched by design different finish rolling temperature,mid cooling temperature between laminar cooling and UFC (ultra fast cooling) and stable UFC rate on the same gauge strips with the same chemistry composition during the manufacture process.It is the key for controlling coil temperature to control finish rolling temperature and mid cooling temperature between laminar cooling and UFC that based on stable UFC rate precondition.The lower finish rolling temperature,with mid cooling temperature between laminar cooling and UFC,the better to form martensite is.The foundation of developing the similar productions on the similar product line was supplied.It is good to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of developing high affixation value production as hot rolled DP steel,TRIP steel etc.in CSP line.  相似文献   

13.
热轧精轧机换辊、轧制中断、轧制节奏明显变化等工艺条件下,容易出现较大偏差,导致轧制不稳定、板形有质量缺陷等问题。对首钢某热轧1580生产线工作辊冷却方式进行改造,由辊身均匀冷却方式改为中段集中冷却方式,以便降低工作辊中部温度、减小中部与端部的温差,从而获得较好的工作辊热凸度轮廓曲线,轧制出板形和表面质量良好的带钢产品。  相似文献   

14.
控制轧制与控制冷却技术是钢种开发和改善产品质量的重要轧制工艺技术。介绍了热轧板带钢超快冷技术的发展前沿,重点阐述了国内自主研发超快冷工艺装备的技术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以超快冷为核心的新一代TMCP工艺原理以及“轧制-冷却”相结合的“温控-形变”耦合控轧技术研发现状,通过控制轧制与超快冷有效结合,综合利用细晶强化、析出强化、相变强化等多种强化方式,可以充分挖掘钢铁材料的潜力,实现资源节约型、节能减排型的绿色钢铁产品制造过程。  相似文献   

15.
王健  房锦超  张玉文 《中国冶金》2014,24(11):43-45
在热轧双相钢中,终轧温度、卷曲温度、控冷时间和控冷温度对铁素体晶粒的大小和马氏体的形态、分布和含量都有重要影响,直接影响双相钢力学性能。通过对双相钢动态CCT曲线的模拟,制定出了合理的工艺制度,系统分析了热轧双相钢DP600热轧生产过程中终轧温度、卷取温度、控冷时间和控冷温度对双相钢的影响,对热轧双相钢的关键技术参数进行了研究,最终确定了合适的双相钢热轧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6.
热连轧过程中组织性能预报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正东  董瀚  干勇 《钢铁》2003,38(2):68-71
简要回顾和总结了热连轧过程中组织性能预报系统研究和开发的历史。重点论述了组织性能预报系统对可控热连轧生产的重要意义 ,指明了组织性能预报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是新世纪钢铁工业发展的主流趋势之一。在热连轧的过程模拟中 ,层流冷却是决定产品最终力学性能的最关键过程。也指出当前对热连轧组织性能预报的研究已从离线预报向离线预报和在线预测相结合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根据热轧不锈钢工程设计中的经验总结并结合国内已建成的宽幅不锈钢生产厂的工艺设备情况,从轧线布置形式和主要设备技术性能方面分析了不锈钢热轧板带生产工艺及设备选型的主要特点,指出不锈钢热轧生产与碳钢生产在工艺设备选型方面的区别。认为采用R1+F1~F7的工艺布置方式,较为经济、实用。为保证生产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和产品质量,宽幅不锈钢粗轧机轧制力宜选择在42 000 kN以上,主电机功率12 000 kW以上。中间坯保温方式宜采用热卷箱形式。精轧机组前应设置小立辊轧机对带坯进行边部轧制。  相似文献   

18.
控轧控冷及其作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慎宏 《特钢技术》2005,10(4):24-27
对现在轧钢技术中较先进的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技术进行了简单介绍,简述了轴承钢在连轧线中先进的控轧控冷操作方式。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新钢热轧SPA -H耐候钢的轧制工艺研究情况.通过调整精轧终轧温度及卷取温度,使钢材的性能满足了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20.
李成刚  单文超  刘怡私  杨名  王皓  曹光明 《钢铁》2021,56(9):129-135
 针对热轧生产流程实际工况,系统研究了热轧、卷取阶段的三次氧化铁皮演变规律,旨在不增加生产成本的前提下,通过调整热轧生产工艺控制氧化铁皮结构,利用热轧后生成的氧化铁皮作为防护屏障,提高钢材耐蚀性能。结果表明,在不同轧制温度下,三次氧化铁皮结构从外到里分别为Fe2O3、Fe3O4和FeO,由于FeO中的阳离子空位密度大,导致其比例最大,并且随着轧制温度增加,氧化铁皮中的FeO层厚度逐渐增厚,并且其比例也逐渐增加。通过模拟连续冷却试验发现氧化铁皮结构转变关系呈现出“C”曲线的形式。在450~550 ℃温度范围内卷取时,FeO发生共析反应程度达到峰值,同时可以看出在高温下卷取可以有效抑制共析转变的发生。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表明,获得以先共析Fe3O4为主的完整氧化铁皮的结构类型,是有效提高热轧钢材耐蚀性的主要控制方向。因此在国内某钢厂热连轧生产线进行了基于氧化铁皮控制的耐蚀性工艺试轧试验和盐雾试验,结果表明,氧化铁皮完整致密,并且其结构类型主要为先共析Fe3O4,因此利用轧制工艺调整改变钢板表面氧化皮结构,钢材耐蚀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