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梅钢新建一座3200m3高炉,炉顶装料设备为国产串罐无料种炉顶,为了解在本厂原燃料条件下这种设备的性能及布料规律,开炉装料时采用了激光网格测量了料流轨迹,,用激光扫描仪测量了不同料线的料面形状,测量得出了溜槽不同角度时的料流轨迹曲线,推算出不同料线时的溜槽各档位对应的角度;通过分析料面形状曲线了解该料罐设备布料不存在偏料现象。本次测量得到的无料种布料的基本规律可以指导高炉生产操作。整个装料和测量料面历时22h,实现了快速装料,保证了按时开炉点火。  相似文献   

2.
济钢3200m3高炉采用激光网格法进行了开炉装料实测,确定了料罐最大容积为66m3,中心加焦角度为14.5°,同时找出了排料速度和料流调节阀开度的关系,测定了料流轨迹和宽度、料面形状等,根据测量结果确定了开炉和正常生产时的布料参数。实践证明,开炉后料面形状合理,实现了高炉快速达产达效,煤气利用达到50.5%,燃料比510kg/t。  相似文献   

3.
《炼铁》2016,(2)
宝钢4号高炉在开炉前的炉料填充过程中,采取了激光网格方式测量料流轨迹和料面形状,采用机械杆方式测量不同角度下炉料与炉墙碰撞点,得出了高炉各角度的布料规律,制订了开炉的布料角度、挡位和料线。开炉后半年多时间的生产中,在不同的产量和煤比条件下,4号高炉均能保证充沛的中心煤气流和一定强度的边缘煤气流,月均煤气利用率基本保持在51.5%~52.0%,月均煤比也保持在180~200kg/t之间,表明4号高炉开炉的布料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4.
长江钢铁新建3号高炉开炉装料过程中,采用了激光检测技术,根据料流宽度、料流轨迹、料面形状、FCG曲线等重要布料参数,制定了较合理的开炉布料矩阵;高炉点火后,随着风量、批重及焦炭负荷的增加,依据实际炉况变化及布料仿真数学模型的计算结果,通过定量化的布料数据分析,实时有效地对布料矩阵进行了调整。与传统的借鉴经验及定性摸索方式开炉相比,数字化布料技术更有助于操作人员定量化掌握布料规律,实现高炉顺利达产。  相似文献   

5.
对济钢3号1750m~3高炉激光在线测量料面技术的应用进行总结。激光在线测量料面技术在简便完成开炉装料测量,提供精准实时数据;直观监测炉顶中心煤气流变化,指导装料制度调整;特殊炉况下提供准确信息,指导操作制度调整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上钢一厂2500 m3高炉开炉装料实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音  李震宙  张振伟 《炼铁》2000,19(6):1-4
上钢一厂2500m^3高炉采用十字测量网架并用摄影与摄像的方法进行了开炉装料实测,标定了料罐最大容积、测量了矿焦的FCG(不同料流阀开度所对应的排料速度)曲线,料流轨迹和料面形状,与传统测量方法相比,该方法提高了测量准确性,缩短了测量时间,了省了人力和费用,为顺利开炉和达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鞍钢股份有限公司鲅鱼圈钢铁分公司4038 m~3高炉开炉测试过程及装料制度,通过激光网格法对高炉的装料过程进行了测试,重点测试了排料流量与物料调节阀开度关系、料流轨迹和最后三批料的料面形状,取得了满意的测量结果,对指导高炉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沙钢5800m~3高炉在开炉装料过程中,用激光网格技术测量了料流轨迹,用激光扫描仪测量了料面形状,得到了PW新型并罐无钟装料设备的布料规律。并采用了一系列炉内监测技术:用料面摄像仪和红外热图像仪,在线观察监测炉内气流分布与设备运行状况;在40个风口全部应用风口摄像仪,实时在线观察各个风口的工作状况和喷煤情况。  相似文献   

9.
对安钢2号高炉开炉生产实践进行了总结分析。通过采取严格地控制烘炉过程参数,炉缸填充枕木,分段进行合理的炉料配比计算,对料面及料流轨迹进行测量,选择合适的布料模式,带风装料技术等措施实现了高炉开炉达产。  相似文献   

10.
激光技术在无钟炉顶布料和料面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高炉布料操作,使用现有技术、难以准确分析高炉冶炼过程。激光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高精度、快速有效测试手段,越来越被冶金行业重视。结合对多座无钟炉顶高炉布料过程的实际测试,开发了激光在高炉受料罐内料面测量,气密箱的监视,溜槽倾角的测量,以及料流轨迹和料面形状的测量方面的应用技术,为激光技术在高炉布料上的应用推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公司4号高炉采用中冶赛迪研发的新型并罐无料钟装料设备,为探索水钢4高炉装料设备及原料条件下的布料规律,在投产前进行了开炉装料的实际测量,得出了焦炭及矿石的料流轨迹及料面形状,为开炉及日后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马全强  高胜  赵高峰 《山西冶金》2023,(11):136-138
通才2号1 860 m3高炉于2022年11月15日停炉中修,停炉后进行热风炉检修、矿槽衬板改造、风口浇筑、铁口修复、炉体喷涂等工作。中修结束后,开炉采用炉缸全木柴开炉,通过科学配料计算、开炉装料校核、料流轨迹测量、合理选择操作制度、快速富氧喷煤、加强炉前渣铁排放等措施,实现了送风1 h快速引煤气、7 h出铁、40 h全风操作和4 d达产,高炉利用系数、煤比、燃料比等指标稳步优化,实现了高炉安全开炉和快速达产。  相似文献   

13.
张建 《炼铁》2010,29(6)
对首钢京唐5500m~3高炉炉顶1:1布料试验进行了总结。采用激光网格和图像采集的方法,得到了料流轨迹的实测数据。试验结果验证了首钢炉顶技术的可靠性,有力支撑了高炉实际生产操作。  相似文献   

14.
高征铠  高泰 《中国冶金》2013,23(2):8-14
高炉可视化与仿真技术是监测高炉内装料和冶炼状况并用以指导高炉操作的新技术。高炉炉顶摄像仪和 热图像仪可在线观察炉内料面和炉顶设备的运行情况;激光探测仪可在线观察高炉生产时的料面形状;高炉风口 摄像仪实时观察高炉各个风口的工作状况与喷煤情况。利用激光技术进行开炉装料测量,得到装料设备的布料规 律;布料仿真模型可模拟高炉的布料和料面下降过程,用以检查和调整布料操作。高炉可视化技术已经在沙钢 5 800 m 3 高炉和中国大陆钢铁企业的500余座高炉以及中国台湾和国外钢铁企业的20多座高炉上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5.
《炼铁》2016,(3)
兴澄特钢新1号高炉在开炉装料过程中,首次应用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高炉料面进行测量。实践表明,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得的高炉圆周三维料面信息,比二维料面轮廓得到的料面数据更多,不仅弥补了国内高炉开炉二维测量方法的缺陷,尤其是判断十字测温对料面煤气流分布的影响,而且可以轻松实现实时量取各个位置的距离和角度,分析出圆周料层全部位置的炉料负荷和料面形状,更能真实地反映料面的实际形状,更准确、直观地确定料面的矿焦厚度和炉料的透气性,并可以任意实时获取需求数据,满足分析高炉炉况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韶钢750 m3高炉空料线停炉后,由于开炉工作准备充分精心部署,通过充分应用高炉开炉操作技术,合理控制高炉煤气流的分布,运用陡升爬坡式加风方法,成功地实践了高炉空料线封炉后开炉快速高产技术.  相似文献   

17.
武钢1号高炉开炉装料实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钢1号高炉扩容大修后,在开炉装料过程中,对无料钟顶设备的功能进行了校核,对焦炭和矿石的料流轨迹和料面形状进行了测定。通过测定,选择了合适的开炉布料矩阵。  相似文献   

18.
武钢4号高炉料面形状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令坤  蔡敬民 《炼铁》1998,17(4):13-16
武钢4号高炉(2516m~3)第二次大修后采用了串罐无料钟炉顶设备。在高炉开炉装料过程中,对下料罐的最大装料能力、料流调节阀开度与料流量之间的关系、焦炭和矿石的布料轨迹以及料面形状等进行了测定,并观察了十字测温装置对高炉布料的影响。通过料面形状的测定,选择了合适的布料矩阵,初步掌握了无钟布料的规律,为4号高炉顺利开炉和达产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无钟炉顶布料协同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无钟炉顶布料过程中炉料的运动过程分析了料流宽度数学模型,指出了等面积法多环划分档位的不足,即档位宽度从高炉中心到边缘逐渐减小,这和实测料流宽度变化趋势相反。提出了按料流宽度进行多环划分的新方法、档位布料圈数与料层宽度协同性原则、料层宽度分布与料面形状的协同性原则,并将协同性原则应用于某2 500 m3高炉的开炉,为高炉的高效、合理操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袁方 《炼铁》2004,23(2):31-33
通过对马钢9号高炉料流轨迹的测定,找到了料线、布料挡位和溜槽倾角的关系,为高炉开炉后实现多环布料提供了理论依据。9号高炉的生产实践表明,350m^3级高炉无料钟炉顶,同样可以实现多环布料,并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