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研究从吉林市郊吉林化肥厂外菜田取收获的秋白菜为样品,进行毒理学研究和营养学分析。毒理学研究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LD50)和致突变试验。后者包括鼠伤寒沙门氏菌营养缺陷型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微核试验(MN)、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试验(SCE)和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试验;营养学分析测定了秋白菜的蛋白质、还原糖、蔗糖、维生素C(Vc)、Ca、Mg、Cu、Zn、Fe及P等主要营养成分。上述研究与分析均与取自无污染地块产的秋白菜做了对照实验。毒理学研究评价区与对照区皆为阴性结果,且二者无显著性差异。营养学分析方面,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及贮存后期含量的变化,评价区与对照区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分别用三种不同的诱变剂(MMS、CP和MMC),按不同的剂量对小鼠精子畸形的影响作了研究,对结果作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实际工作中应用该试验进行样品检测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杨俊兰  石廷章 《癌症》1994,13(6):500-502,513
本研究采用体外细胞毒方法(MTT)检测了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rHTNF)和)(或)阿霉素(ADM)对肝癌细胞株S MMC-7721及B MMC7721及Bel-7402的细胞毒效应。结果表明:rHTNF'ADM对两肝癌细胞株的毒性有明显差异,rHTNF与ADM联合应用的体外细胞毒试验显示良好的协同增强效应,在此基础上,选用SMMC-7721细胞株进行棵鼠移植瘤试验,观察rHTNF与ADM联合应用的  相似文献   

4.
胃癌预防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病例对照研究发现酸煎饼、咸鱼、慢性胃炎、家族史及吸烟均是胃癌的危险因素,葱蒜类蔬菜有强保护作用。3400例胃镜检查CAG(慢性萎缩性胃炎)、IM(肠上皮化生)及DYS(不典型增生)的发生率分别为98%、53%及20%。如以最高病变诊断标准计算,则SG(浅表性胃炎)1.7%,CAG44.8%,IM33.0%,DYS20%。各种癌前病变发展至胃癌呈线性进展型,其OR(危险度)分别为:浅表型IM13.8,深度IM34.6,轻度DYS25.8,中或重度DYS103.8。受检人群中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者占72%,与胃粘膜病变的程度相关。PG(胃蛋白酶原)Ⅰ∶Ⅱ随病变的进展而逐步降低,SG9.1,CAG7.2,IM5.7,DYS5.4及GC(胃癌)3.8。基于上述研究结果,1995年秋开展了胃癌前病变的随机化前瞻性干预试验  相似文献   

5.
鱼达  范顺武 《中国癌症杂志》1999,9(4):343-346,348
除以药代动力学和细胞毒理学为基础的大剂量治疗或区域性大剂量及症状解救外,大剂量化疗(Highdosechemotherapy,HDC)和骨髓移植(BMT)或造血细胞解救(Hemalopoieticrescue,HR),即大剂量化疗和解救(HDCHR),是肿瘤治疗学的重要进展。HR包括自体和异体,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peripheralboodstemcells,PBSCs)解救。其中,自体解救统称ASCR(autologousstemcellrescue)。自1966年首次报道HDCBM以…  相似文献   

6.
通过酶谱法对肝细胞癌(HCC)癌组织、癌旁肝组织及血浆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含量进行研究,并与反应HCC侵袭转移性的病理指标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HCC癌组织、癌旁肝组织及血浆中均存在MMP-2;HCC癌组织及血浆中MMP-2含量升高与HCC侵袭转移性有关;HCC癌组织MMP-2含量高于其癌旁肝组织含量可作为通过MMP-2判断HCC侵袭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韩晓凤  王燕婷 《白血病》1999,8(6):326-329
目的 探讨白血病细胞体外药敏试验的临床意义及从敏感性和耐药性两个不同侧面,研究两者内在联系。方法 采用MTT法对27例急性白血病2的白血病进行了Ara-C、DNR、Har、MIT、VP16、VM26、VCR及HC等8种常用化疗药物的体外敏感试验以及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了22例患者多药耐药基因央mdr1的表达情况。结果 回顾性研究显示MTT法体外药敏试验结果与临床疗效的总符  相似文献   

8.
姜黄油抗突变作用机理进一步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进一步探讨姜黄油的抗突变作用机理,采用抗突变和致突变同步快速试验法对其做了四种处理方式的试验:A.姜黄油先与已知致突变剂丝裂霉素C(MMC)接触,再加入遇到致突变剂即发生突变的指示菌;B.姜黄油先与上述指示菌接触,用生理盐水(NS)洗菌,最后加MMC;C.MMC先与指示菌接触,用NS洗菌,最后加姜黄油;D.姜黄油、MMC和指示菌同时混合接触。以上四种方式在37℃下接触20min后分别做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9.
用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与抗CD3单克隆抗体和基因重组的人IL-2,共同培养制备CD3AK细胞,PBMC与rIL-2共同培养制备LAK细胞,用单纯PBMC作为对照细胞。对这三种细胞的增殖及在体外和裸鼠体内的抗人胃癌细胞株MNK45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体外试验结果表明,CD3AK对MNK45有明显杀伤作用,而LAK细胞杀伤率较低,二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用MTT法和台盼蓝  相似文献   

10.
用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与抗CD3单克隆抗体和基因重组的人IL-2,共同培养制备CD3AK细胞(CD3McAbActivatedKillerCells),PBMC与rIL-2共同培养制备LAK细胞,用单纯PBMC作为对照细胞。对这三种细胞的增殖及在体外和裸鼠体内的抗人胃癌细胞株MNK45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体外试验结果表明,CD3AK对MNK45有明显杀伤作用,而LAK细胞杀伤率较低,二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用的MTT法和台盼蓝活细胞计数法测定这三种细胞的增殖能力和细胞数量的增加,表明CD3AK的增殖能力和扩增数量均明显高于LAK细胞(P<0.01)。裸鼠体内试验结果显示,对照组及LAK组全部长出瘤结节,而CD3AK组无一例长出皮下结节,且生存期明显长于前者。  相似文献   

11.
胆汁酸遗传毒性和细胞间隙连接通讯抑制作用的研究梁立新,毕洁,刘建,印木泉(上海军医大学卫生毒理学教研室200433)本文应用Ames试验,CHL细胞株染色体畸变试验检测了脱氧胆酸和石胆酸的遗传毒性,用NIH/3T3细胞恶性转化试验观察了脱氧胆酸和石胆...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三环类抗抑郁药地昔帕明(DM)对脑胶质瘤C6细胞增殖的调控作用,并探讨与临床常用治疗脑瘤的化疗药物替尼泊苷(VM-26)合用的协同效应。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测定大鼠脑胶质瘤C6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和流式细胞术(FCM)进行细胞周期分析。结果:DMI(10-80μmol/L)对C6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浓度时间依赖关系,药物作用24h的IC50(95%置信区间)为20.7(17.3  相似文献   

13.
创伤愈合中肥大细胞的形态变化及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伤愈合过程中,参与或涉及的种类很多,其中肥大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对创伤愈合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实验以雄性北京小型猪为创伤模型,观察了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治疗后肥大细胞(Mastcel,MC)在创伤愈合中的动态变化,并结合图像分析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发现:创伤后MC数量和MC内颗粒数量发生了改变,bFGF也参与了创伤修复过程。本研究的结果提示bFGF和MC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但对于这两者的关系和在其中的作用均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致畸与生殖发育毒性部分C-18-羟基脱氧鸟苷生成与人精子质量关系的研究倪祖尧1刘玉清1Han-MingShen2SinEngChia2ChoonNamOng2(1华西医科大学公共卫共卫生学院毒理学研究室成都6100412DepartmenfofCom...  相似文献   

15.
食管癌APC/MCC,DCC的基因杂合丢失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APC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MCC(mutation in colorectal cancer和DCC(deleted in colorectal cancr)基因在人食管癌组织中的变化。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现象(RFLP)法检测了46例食管癌组织中APC、MCC和DCC基因的杂合缺失。结果 APC、MCC和DCC位点的杂  相似文献   

16.
胡毅玲  高杨 《肿瘤》1998,18(4):269-271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1A1(CYP1A1),2D6(CYP2D6)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M1)基因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及PCR┐RFLP等技术检测原发性肺癌和住院对照各59例,分析CYP1A1基因MspIC型、CYP2D6Ch型(T/T型)和GSTM1缺陷型〔GSTM1(-)〕三种纯合突变型频率分布及其交互作用。结果突变型在病例和对照组的频率分别为(CYP1A1MspIC型25.4%、15.3%(P=0.17),CYP2D6ChT/T型35.6%,47.5%(P=0.26),GSTM1(-)型57.6%、49.2%(P=0.46),无显著性差异。协同分析发现在男性中,11.6%(5/43)肺癌兼有MspIC型和GSTM1(-)型,对照组无1例(0/43),P=0.03。结论结果提示在男性中CYP1A1MspIC型和GSTM1(-)型可能协同增加患肺癌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活体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CA)试验及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微核(MN)试验,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诱变活性进行为期1WK、2WK及4保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经BFGF处理的实验各组微核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是,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提示,其与对照组比较显示出一定的诱变活性。CA及MN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均无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活体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CA)试验及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微核(MN)试验,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诱变活性进行为期lWK、2WK及4WK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经BFGF处理的实验各组微核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揭示,其与对照组比较显示出一定的诱变活性。CA及MN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均无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9.
化疗药物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的药效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MTT法研究经疗药物氟尿嘧啶(5-FU)、阿霉素(ADM)、丝裂霉素(MMC)、甲氨蝶呤(MTX)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的药效动力学特征。方法:MCF-71细胞株在含有不同药物浓度的培养基中孵育不同时间,用MTT法测定的抑制率。结果:MCF-7朱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依次为ADM、5-FU、MMC,对MTX不敏感,低浓度时5-FU+ADM及5-FU+MTX的联合用药表现了很强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大肠癌组织APC/MCC和DCC基因杂合缺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并配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对41例大肠癌组织APC/MCC和DCC基因的杂合缺失(LOH)进行研究。APC基因LOH率为28.0%(7/25),MCC基因LOH率为36.40%(8/22),两者综合分析LOH率为38.9%(14/38)。DCC基因LOH率为55.3%(21/38)。DCC基因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的LOH率(80.0%),显著高于无淋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