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医院内暴力行为对护士的心理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30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医院内暴力事件的发生率及护理人员SCL-90、WHOQOL-100评分的结果.结果 300名护士中在工作场所遭受过暴力的比例高达66.89%,且遭受暴力事件的护士在SCL-90及WHOQOL-100评分方面均差于未受到暴力事件的护士(P<0.05).结论 护理人员院内暴力事件的发生率较高,且暴力事件对其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均造成明显不良影响,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2.
王箭  张敏  杨广清  闫俊辉 《海南医学》2012,23(16):155-156
目的探讨医院内暴力行为对护士的心理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30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医院内暴力事件的发生率及护理人员SCL-90、WHOQOL-100评分的结果。结果 300名护士中在工作场所遭受过暴力的比例高达66.89%,且遭受暴力事件的护士在SCL-90及WHOQOL-100评分方面均差于未受到暴力事件的护士(P<0.05)。结论护理人员院内暴力事件的发生率较高,且暴力事件对其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均造成明显不良影响,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3.
张崴 《中国医疗前沿》2009,4(23):121-122
目的了解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的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原因,为预防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曾遭受过暴力事件的39名护士进行访谈,获得资料。结果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可造成受害者严重的心理伤害。结论应预防和避免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的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原因,为预防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对曾遭受过暴力事件的39名护士进行访谈,获得资料.结果 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可造成受害者严重的心理伤害.结论 应预防和避免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调查河南省某市综合医院医务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情况.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采用医院工作场所暴力量表调查某市2家医院499名医务人员工作场所暴力发生情况.结果:499名调查对象中,1年内各种工作场所暴力事件总发生率为58.1%,其中遭受情感虐待比例最高达到49.7%.结论:医务人员工作场所遭受工作场所暴...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和理解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急诊科护士心理体验,为预防干预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近2年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急诊护士进行深入的沟通将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遭受工作场所暴可引起受暴力者委屈愤怒和恐惧等一般不良心理体验.同时也会产生工作厌倦,离职想法,工作满意度下降.结论: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对急诊科护士造成了严重的心理伤害,应给受暴者人文关怀,并采取措施预防,控制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洛阳市股份制医院护士经历医院场所暴力事件的发生率和医院暴力事件发生时的状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工具为医院场所暴力调查问卷的修订版,调查洛阳市10所股份制医院的669名护士1年内所经历的医院场所暴力事件。结果:l年内护士经历的医院场所暴力事件发生率为70.40%。暴力事件的特点为:二级医院发生率最高,一级医院发生率最低;急诊科发生率最高;暴力多发生在日间,地点是住院病区;施暴者特点是中年人、男性、患者家属;施暴原因主要为要求未被满足;护士的应对方式主要是"解释"和"忍让"。结论:股份制医院护士普遍经历过工作场所的暴力事件,最常见的为辱骂,建议社会舆论要正确引导公众尊重医务工作者,管理部门要增加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防范措施,护士自身更要有防范暴力的意识,多方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医疗环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202例实习护士遭受工作场所心理暴力调查发生原因,如何预防.方法 分析2009-2010年实习护士202人在工作场所发生心理暴力原因.结果 针对发生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方法,防止工作场所心理暴力继续发生.结论 通过对实习护士发生工作场所心理暴力的调查原因,采取预防,达到避免实习护士遭受工作场所心理暴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急诊护理中暴力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探讨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科曾遭遇暴力事件的48名护理人员为调查研究对象,对其遇到暴力事件的类型以及工作情况进行调查,并对暴力风险进行评估预测,以期了解导致急诊护理中暴力事件发生的原因,并针对引起暴力事件的高风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及干预措施,并对预防及干预措施的可行性进行统计学分析及评价.结果 导致急诊护理工作中出现暴力事件的主要原因为护理人员综合能力较低、工作经验缺乏、职业道德欠缺、法律意识淡薄、急救水平较差、患者就诊环境嘈杂、器械熟悉程度较低、系统支持不够等.通过对急诊科护理人员进行系统性的培训后,与培训前相比,导致上述暴力事件发生的因素显著减少.与培训前暴力事件发生788起相比,培训后急诊科暴力事件发生为205起,发生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护理属于高风险性工作,因此护理人员容易遭受暴力事件的威胁,及时发现和恰当处理暴力事件有利于确保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降低暴力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护理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诊护理人员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产生因素并探讨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护理人员遭受暴力事件情况。结果导致急诊护理人员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原因与职业、环境、社会、系统支持、护理人员、患者及家属、人力等因素有关。结论有效预防和恰当处理护理人员工作场所暴力事件,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暴力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医院场所中暴力发生的现况,确定暴力发生的高危因素,为医疗卫生工作场所预防暴力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深圳市一所医院工作人员2005年7月~2006年4月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在接受调查的432名医务工作人员中,有205人曾经遭遇暴力,暴力的发生率为47.45%,各种类型暴力事件中,以语言暴力最为常见,占62.11%,急诊科、妇产科、检验/影像、门诊窗口和儿科是医疗机构中暴力的多发科室.在医院暴力的发生原因方面,认为"传媒的负面导向"、"患者的文化素质低"以及"医疗事故"等为主要原因.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工作场所暴力可以预防,媒体正确宣传导向、加快立法、加强保安是预防暴力的有效措施.结论 建议改革医疗体制,在根本上解决医患对立的情况,希望传媒客观公正专业地报道医疗事件的真相以免加深医患矛盾,保护医务工作者的人身安全,保证正常的医疗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12.
医疗场所暴力事件影响医务工作者的工作和生活,严重妨碍医院正常工作秩序,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有研究表明,医院急诊科护士是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高危人群[2],原因是急诊科接诊的都是急、危、重症及突发事件的患者,患者就诊时间没有规律,亲属、陪护人员及患者求医迫切,而急诊护理工作量大,常处于被动状态,这种情况给护理纠纷和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隐患.本文旨在探讨工作场所暴力现状及应对措施,为防范工作场所暴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的心理状况,旨在保护临床护士的身心健康,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情况调查问卷,对大同市3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500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调查2年内所经历的医院场所暴力事件及其心理感受。结果临床护士59.65%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心理暴力为主的占52.99%。在遭受暴力后,77.70%感到无助及缺乏安全感;38.26%感到压抑,有倦怠感,对职业价值产生怀疑态度;27.51%有身体不适;17.84%有强烈的离职意向;甚至1.49%被调查者曾产生自杀意念。结论综合医院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是普遍现象,给临床护士带来极大的身心伤害,建议加强管理,减少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保护临床护士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4.
医院场所发生暴力行为已成为世界主要公共卫生健康问题,尤其以儿科护士输液时发生率较高,已经严重威胁到护理工作者的健康和安全,严重影响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暴力发生的原因来自于患儿家属、护士本身的素质和技术、医院的制度以及社会媒体的倾向性等多方面。针对以上原因,需加强与家属的沟通、加强护士的培训、加强暴力防范、优化服务流程、完善安保监控制度及加强与媒体的沟通等,以维护护士的合法权益。本文就多年来护士受暴力侵袭的原因及对策进行综述回顾及分析。医院场所发生暴力行为已成一项全球问题,护士在输液过程中造成失败也是暴力事件最直接的原因之一,针对暴力事件在医院的发生、现状和原因,积极加强医院系统应对、干预、控制暴力事件的形成,强化医护人员对工作场所暴力的防范意识,开展远离暴力的宣传教育,以维护护士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急诊护士心理体验,为预防干预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近两年遭受工作场所暴力侵害的急诊护士和对应患者以及家属进行沟通并将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遭受工作场所暴力侵害可引起受暴力者委屈愤怒和恐惧等不良心理体验,同时产生工作厌倦、离职想法工作满意度下降。结论: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对急诊科护士造成了严重的心理伤害,应给受害者人文关怀并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许开云  闫红丽  许苹  孙燕  刘小霞   《成都医学院学报》2024,19(1):121-124+157
目的 调查上海市3所军队教学医院急诊科护士同事间心理暴力现况,分析导致心理暴力的影响因素,为医院管理人员制订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借鉴。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2023年3月4日上海3所军队教学医院急诊科护士共382名,应用一般资料统计表与心理暴力调查量表进行资料统计,并对护士遭受心理暴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急诊科护士心理暴力总分为(70.46±14.85)分,高于全国三甲医院常模(62.29±25.89)分;单因素分析性别、年龄、工作年限、文化程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工作年限和文化程度是护士遭受心理暴力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医院管理工作者要对急诊科护士心理暴力现状予以关注,特别注重高学历、男护士这两大群体,从而降低急诊科护士遭受心理暴力伤害带来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温州地区护理实习生实习期间遭受医院暴力事件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及产生原因。方法:采用整群方便抽样结合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2016-2019学年在温州地区护理实习生医院暴力发生现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护理实习生遭受医院暴力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护理实习生遭受医院暴力事件达65.7%,最主要形式为言语攻击(占64.3%),其次分别为物理攻击(占10.4%)和性骚扰(占2.3%)。3 年之间医院暴力事件发生率均较高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教育水平低(OR =5.788,95%CI =3.368~9.946,P <0.001)与独生子女(OR =3.236,95%CI =1.921~5.452,P =0.008)是暴力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导致物理攻击的最主要原因为沟通问题和对护士操作技术不满意(占79.5%),言语攻击的原因最主要为沟通问题、护士技术问题、治疗效果不满意和等待时间久(占91.4%)。结论:护理 实习生遭遇医院暴力事件的发生率仍然较高并受教育水平和是否独生子女影响,沟通和技术问题是导致暴力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雷敏  鱼小敏  郑伟 《吉林医学》2013,34(17):3450-3451
目的:对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发生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探讨暴力事件的相关因素,探索相应对策。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西安市某二甲综合医院的临床护理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工作场所暴力事件发生率为57.24%,不同部门中以急诊暴力事件发生率最高,在各种类型的暴力事件中言语攻击位居第1位,暴力发生时间夜班发生率最高,病房成为暴力事件的多发地,大部分暴力事件因"不合理的要求未满足"、"对治疗效果不满意"、"收费问题"等导致。结论:有关部门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或减少暴力事件的发生,减少对护士的伤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中导致暴力事件的风险因素,并针对因素研究相关对策。方法将急诊科56名护理人员纳入研究范围,在研究开始初期对其工作调查,了解其工作情况和所遇暴力事件类型,并对暴力风险进行预测,以了解导致暴力风险的因素,对调查中所涉及暴力风险因素进行评估,针对有价值因素提出干预方法用以研究预防措施,最终对预防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职业道德、工作经验、法律意识、抢救水平、器械熟悉度以及患者就诊环境、缺少系统支持等问题都是导致暴力发生的因素,在进行了急诊科室护理人员系统教育后的第二次调查中,由上述问题导致的暴力发生明显减少,其他难以人为单方面改善的因素仍可导致暴力事件发生,对此采取了加大安保力度、增加安保人员等方式来保证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安全。结论急诊科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遭受暴力危害较多,应及时发现导致暴力的因素,积极寻找应对措施能有效降低暴力发生率,改善护患关系,保障护理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医疗场所的暴力事件严重影响了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作为医院护理部和科室的护理管理者在护理人员遭受不良事件创伤时,应积极的给予心理安慰和心理疏导,遭受暴力事件的护士恢复正常工作,护理人员的负性情绪明显缓解,充分说明经验都是从教训中得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