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各种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比周围神经损伤发生率高。本文就体育运动中神经系统损伤的流行病学、以及在一些运动项目中与体育运动相关的损害性疾病和发生率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人的气质类型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的气质类型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2151名大学生和中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具有抑郁质和胆汁质的人群是易于发生心理障碍的高敏感人群;具有多血质的人群是易于出现心理极健康状态的人群;情绪稳定性是影响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结论心理障碍的发生与抑郁质、胆汁质气质类型关系密切;气质类型封人的心理健康具有较强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似肿瘤的脑梗塞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塞误诊为脑肿瘤的经验教训。方法;回顾分析4例误诊为脑肿瘤的脑梗塞病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对一些有特征性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进行总结。结果:不典型脑梗塞的发病缓慢、病程长,影像学上CT密度、MR信号不均,有不规则增强,有明显占位等特征极似脑肿瘤的表现。结论:对难与肿瘤鉴别的脑梗塞,要详细询问病史,全面检查,综合分析,必要时行病理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4.
头晕是神经科常见的临床症状,临床诊断的常见病因包括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前庭神经元炎、梅尼埃氏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而其他一些头晕或眩晕的病因,包括慢性主观性头晕、周围前庭阵发症、特发性双侧前庭功能减退症、偏头痛性眩晕、及雌激素相关性头晕等,由于临床重视不够或相对少见,因此较少诊断。  相似文献   

5.
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病理生理过程包括炎症因子的浸润、神经纤维及细胞外基质的破坏及血脑屏障的破坏等各个环节,而以上过程可产生大量的血液或脑脊液生物标记物。近年来的一些小样本研究发现有些生物标记物对VCI及阿尔茨海默病(AD)的鉴别具有一定作用,逐渐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对VCI的多种类型脑脊液生物标记物进行了总结,以进一步了解VCI病理生理机制,并期望对未来相关研究方向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合并恶性肿瘤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点,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20年6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合并恶性肿瘤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出院90 d时mR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mRS 0~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2分).采用多因素...  相似文献   

7.
首先回顾了心理学界存在已久的有关行为的人格特质决定论和情境决定论,然后在对以往相关研究和文献资料回顾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下观点:行为是由人格和情境以交互作用的方式共同决定的,并且具体的交互作用模式是以个体行为的适应性为标准的。还从以往相关研究和文献资料中找到了反驳既往观点以及支持新观点的证据。并依据新观点,提出了有关人事选拔中行为测量应用方面的建议。最后,对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方向做了适当展望。  相似文献   

8.
1 线粒体与卒中的渊源 1984年Pavlakis等将线粒体异常所引起的疾病,依其临床表现分成3型,而命名其中第2型为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综合征(mitochondrial encephalomyopathy with lacticacidosis and strokelike episodes,MELAS)症候群,以综述患者出现的线粒体肌、脑病变并乳酸血及类卒中等症状。因使用“类卒中”的描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problem base-learning,PBL)在血管性痴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首都医科大学7年制临床医学专业28名学生作为教学对象,在血管性痴呆的教学中,随机分为PBL教学组或传统教学组,教学后以问卷调查方式对2组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提出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临床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各方面均显著提高。结论在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教学中,PBL教学法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培养学生科学的临床思维,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具有良好的前景,值得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10.
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了解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症。方法对81例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100例不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及6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具有每次发病时间长、易复发的特点,临床表现以罪恶妄想、疑病妄想、虚无妄想、贫穷妄想多见,抑郁症状以无助、无望感及精神运动性迟滞突出;加用与不加用抗抑郁剂比较,在治疗起效时间、症状改善时间方面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对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适当的社会支持、治疗上加用抗抑郁剂是缩短疗程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脑淀粉样血管病(CAA)是造成血压正常的老年人自发性皮质.皮质下脑内出血的重要原因。由于很多病例无症状,对共诊断及预防受到很大限制。研究显示,脑微出血(CMB)和CAA的发生与预后密切相关,本研究仅对CAA与CMB的相关性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无症状性脑梗塞患者脑血流灌注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脑梗塞(Slient Cerebral lnfarction,SCl)患者的脑血流灌注状况,确定监测病情变化的有效手段。方法:采用Diamox药物负荷,99mTc-ECD SPECT核素显像技术,对20例SCI患者及15例正常对照组进行静态时及负荷后脑血流定量测定。结果:1、静态显像时,SCI组大脑平均脑血流量、额、颞、顶叶皮质及基底节区局部脑血流较对照组轻度降低(P<0.05),负荷后与对照组相比血流降低更加明显(P<0.01);2、危险因素种类个数与SCI患者平均脑血流变化呈有意义的负相关(r=-0.5648,P<0.05)。结论:SCI患者脑血流灌注处于低下状态,脑血管代偿能力降低;2、危险因素的累积作用进一步降低SCI患者的血流灌注;负荷脑血流定量检测技术能客观地反映SCI的脑循环动态情况,可作为有效的病情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动脉支架成形术后高灌注综合征(cerebral hyperperfusion syndrome,CHS)的发病机制及 临床表现。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4例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发生CHS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本组4例CHS中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43~77岁。2例行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1例行CAS及椎动脉支架置入术,1例行基底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发生CHS症状时间 在术后1 h~3 d。症状为头痛3例,右侧肢体偏瘫1例,视物不清1例,意识障碍1例,头计算机断层扫描 (computed tomography,CT)提示脑实质出血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脑水肿1例。经降压、脱水等治 疗后,3例均恢复良好,1例死亡。 结论 脑动脉支架成形术后CHS是一种少见及严重的疾病,需提高认识,尽早诊断,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14.
15.
Cerebral paragonimiasi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Cerebral abscess     
From 1935–1976 a total of 200 patients with cerebral abscesses were referred to the University Clinic of Neurosurgery, Rigshospitalet, Copenhagen. The primary source of infection could be established in 169 cases (85 %). Bacteria could be cultured in 58% of the cases. From 1935–1957 nearly all patients were subjected to ventriculography (107/129). Cerebral angiography was the dominating diagnostic method from 1958–1974. Since then, 30 patients with a suspected intracranial abscess have been examined by computed tomography. The overall mortality has been 40%, but for the period 1958–1976 17%.  相似文献   

17.
18.
19.
Cerebral sparganosi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K J Fan  G H Pezeshkpour 《Neurology》1986,36(9):1249-1251
Cerebral sparganosis is caused by the migrating larva of Spirometra mansonoides. Only seven cases have been reported worldwide. We here report the second known case in the United States. Including our case, ages ranged from 24 to 46 years. Men and women were equally affected. Headache, convulsions, focal neurologic signs, and peripheral eosinophilia were common. CT often revealed an enhancing mass. Surgical resection of the parasitic granuloma gave excellent results. often revealed an enhancing mass. Surgical resection of the parasitic granuloma gave excellent results.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