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了解血脂康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对46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成单纯降糖治疗组(降糖组)和降糖治疗加血脂康组(血脂康组),并以20例人作正常对照(对照组)观察各组血糖、血脂、循环内皮细胞(CEC)、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等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血脂康组和降糖组之间各指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血脂康组CEC、ET-1、TC,TG,LDL-C明显降低,NO,HDL-C明显升高,与降糖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血脂康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具有调节脂代谢及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和机制。方法测定40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10mg/d)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血浆hsCRP浓度、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经彩色多普勒技术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常规治疗组40例为对照组。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6个月后颈动脉IMT值缩小,血中TC、TG、LDL-C、hsCRP水平降低(P〈0.05),另一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改善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并有稳定斑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脂康与罗格列酮联合用药对2型糖尿病合并混合型高脂血症的影响。方法56例门诊厦住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28例,应用血脂康胶囊0.6g/2)L/d,罗格列酮片4ms/1次/d;对照组28例,单独使用血脂康胶囊0.6昏/2挺/d。治疗16周,抽血查治疗前与治疗后血清胆固醇(代)、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脂(TG)厦前脂蛋白-a(IjP—a)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TC、HDL—C、LDL—C、LP—a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1),两组间TG下降幅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TG下降幅度明显增大。蛄论血脂康与罗格列酮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混合型高脂血症效果较好,尤其是合并有高甘油三脂血症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A-SAA)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60例随即分为阿托伐他汀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治疗4周,治疗前后均检测血生化及A-SAA、hs-CRP等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观察组中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A-SAA、hs-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较治疗前降低,较对照组同期水平也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通过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A-SAA和hs-CRP水平来发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S)患者血脂、血糖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60例中重度OSA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另选1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给予CPAP,连续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时测定两组患者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及与正常组上述各项指标差异。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TG、TC、LDL、hsCRP、空腹血糖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实验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TG和hsCRP明显下降(P〈0.01),HDL明显升高(P〈0.01),TC、LDL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重度OSAS患者存在血脂、血糖代谢紊乱,CPAP治疗可以降低TG、空腹血糖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提高HDL水平,对降低TG及LDL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脂康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4月在天津市红桥区咸阳北路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患者65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33例,给予安慰剂治疗;治疗组32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脂康胶囊口服,疗程为2个月,之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血脂康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amynoidproteinA,SAA)和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hs-CRP)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瑞舒伐他汀)和对照组,每组33例,治疗6周,治疗前后检测血生化及SAA、hs-CRP等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SAA、hs-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较对照组水平明显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SAA和hs-CRP水平,对其抗动脉粥样硬化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术前口服血脂康对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纳入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74例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血脂康组(n=35例)和对照组(n=39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相似,具有可比性.血脂康组患者术前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血脂康1200 mg/d,共1周,对照组除未服血脂康外其他治疗均与血脂康组相同.2组患者分别于术前至术后5 d每d采集空腹静脉血3 mL,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定量分析高敏C反应蛋白,并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PCI术后2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均显著升高,血脂康组高敏C反应蛋白升高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前预服血脂康可显著减少术后高敏C反应蛋白的升高幅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2型糖尿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AS)中的监测效果.方法 选取80例2型糖尿病并发AS患者分为观察组(TG≥1.7 mmol/L、TC≥5.17 mmol/L、HDL-C<1.03 mmol/L高危因素患者归为观察组A组,剩余患者为观察B组),收集同期收治80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hsCRP、空腹血糖(FPG)、体质量指数(IBM)、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 观察组hsCRP、TC、TG、LDL-C及2hPG均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A组hsCRP水平高于观察组B组(P<0.05).结论 hsCRP可作为临床诊断2型糖尿病并AS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血脂康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分析血脂康胶囊对高脂血症患者的调脂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入选68例高脂血症患者按照治疗药物不同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给予口服血脂康0.6g,2次/d,8周为一疗程;对照组34例给予口服鱼油降脂丸1.0g,3次/d,8周为一个疗程,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血脂康有明显的降低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作用,其疗效明显优于鱼油降脂丸。结论:血脂康是治疗高脂血症的良好药物。  相似文献   

11.
【】 目的 评价血脂康联合非诺贝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将8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每晚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10mg口服, qd;治疗组40例,给予血脂康0.6g,bid,早晚饭后服用,在此基础上给予非诺贝特胶囊(II)200 mg,qd,每天早晨与餐同服,疗程8周。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脂和血糖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其中TC、TG和LDL-C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而HDL-C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 0.01);治疗组在TC和TG的降幅上要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在LDL-C的降幅上大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血糖控制方面,治疗组能降低患者FPG和2hPG的水平(P < 0.05),尤其是显著降低患者的HbA1c水平(P < 0.01);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前后血糖基本没有影响(P > 0.05)。 结论 血脂康联合非诺贝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血脂和血糖水平,同时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脂康对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两种血管内皮功能评价指标的影响。方法:120例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口服降压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血脂康胶囊,2次/d,每次0.6 g,疗程8周。检测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血脂、一氧化氮(NO)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结果:治疗8周末,治疗组在血脂改善的同时,vWF水平下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NO水平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脂康可改善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血浆vWF及NO水平,提示该药对此类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血脂康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98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口服血脂康胶囊,每天1.2g,连用8周;对照组口服普伐他汀片,每天20mg,连用8周.测定治疗前后两组血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TG、TC、LDL-C、ET降低,HDL-C、NO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TG、TC、LDL-C降低及HDL-C升高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但ET降低和NO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血脂康在改善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异常同时可降低血内皮素、升高血一氧化氮水平,对血管内皮功能有改善作用.血脂康每天1.2g调脂程度与普伐他汀每天20mg相同,但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作用强于普伐他汀每天20mg.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素(visfatin)水平的变化,探讨visfatin与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血脂康对其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无颈动脉斑块患者40例为对照组;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80例随机分为血脂康治疗组40例,辛伐他汀治疗组40例。检测血脂康组和辛伐他汀组与对照组治疗84d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血清visfatin等指标的改变,并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的visfatin水平高于无颈动脉斑块对照组(P<0.05),但三组间血清TC、TG、LDL-C、HDL-C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84d后两治疗组血清TC、TG、LDL-C和visfatin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HDL-C也高于治疗前水平(P<0.05),但两治疗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visfatin可作为检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指标;②在调节血脂水平的同时,血脂康具有与辛伐他汀相似的降低visfatin作用,血脂康可能通过减低visfa...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脂康治疗高脂血症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到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高脂血症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治疗组采用口服血脂康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烟酸缓释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上述方案治疗前,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三项血脂检测指标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述三项检测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两组治疗前后,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三项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利用血脂康治疗高脂血症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使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Meta分析评价血脂康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Knowledg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hinese Scientifc Journal Database, VIP)、万方数据库中的文献,检索年限为2000年1月—2019年9月,筛选所有血脂康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应用改良Jadad评分法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RCT,均为低质量研究。血脂康试验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的改善均较常规治疗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在常规降糖治疗基础上加用血脂康对于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及血糖均优于常规降糖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肝加欣联合血脂康治疗高脂血症脂肪肝肝功能异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口服血脂康0.6g,每日2次;治疗组32例加服肝加欣,每次4片,每日3次,疗程为3个月。治疗前、治疗后30d、600d、90d检测血脂、肝功能和肝脏B超。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血脂(TC、TG、LDL-C及HDL-C)、肝功能(ALT、AST)、B超脂肪肝图像及临床症状等项目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降酶调脂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54%,对照组为10.00%(P〈0.01)。B超图像好转率治疗组为80.77%,对照组为44.00%(P〈0.01)。结论对高脂血症脂肪肝并肝功能异常患者,肝加欣片与血脂康联用疗效显著高于单用血脂康,且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脂康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48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在原降糖措施的基础上加服血脂康,检测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16周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HPG)含量,并测定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纤维蛋白原等血流变指标。结果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总胆固醇(TC)(6.81±1.52)vs(4.46±1.05)mmol/L(P<0.05),甘油三酯(TG)(4.68±1.16)vs(2.31±0.74)mmol/L(P<0.01),空腹血糖(9.63±1.54)vs(7.34±1.44)mmol/L(P<0.05),餐后2 h血糖(12.86±1.96)vs(9.57±1.34)mmol/L(P<0.05),血浆比黏度(1.78±0.18)vs(1.27±0.56)mPa.s(P<0.05),红细胞刚性指数(4.89±0.71)vs(3.48±0.62)(P<0.05)、纤维蛋白原(4.14±0.52)vs(3.25±0.36)g/L(P<0.05),且8周、16周各项指标无反复,均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血脂康可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降低血糖及血黏度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辛伐他汀(理舒达)与普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104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6例,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治疗8周,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后血脂、CRP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有下降,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高密度脂蛋白(HDL)均有升高,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辛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血脂作用与普伐他汀相比更为显著,同时还能明显降低血清CRP水平,提示其有明显的抗炎作用,有利于糖尿病终点事件发生的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对尿白蛋白水平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检测单纯高脂血症患者1464例(HL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469例(T2DM组)、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703例(T2DML组)和正常对照人群1301例(C组)的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 h血糖(2 hBG)、血脂和尿蛋白肌酐比值测定(ACR).结果 T2DML组ACR明显高于HL组及T2DM组,此3组ACR均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ACR与FBG(r=0.177,P<0.05)、2hBG(r=0.167,P<0.05)、体质指数(BMI)(r=0.087,P<0.05)、收缩压(SBP)(r=0.212,P<0.05)、舒张压(DBP)(r=0.133,P<0.05)、总胆固醇(TC)(r=0.084,P<0.05)、三酰甘油(TG)(r=0.133,P<0.05)呈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ACR与年龄、FBG、SBP、性别呈独立正相关(P<0.05).结论 单纯高脂血症及单纯糖尿病引起尿蛋白排泄率增高,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尿蛋白排泄增高更明显,脂代谢紊乱可能加重尿蛋白排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