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0 毫秒
1.
目的比较采用右腋下切口完成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及二尖瓣替换术与经胸骨正中切口完成相似手术的减创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了23例经右腋下切口进行的房间隔缺损修补、室间隔缺损修补及二尖瓣替换术,及同期经胸骨正中切口进行的26例同类手术。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胸液量、术后血红蛋白水平、术后切口并发症及胸腔出血再手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胸骨正中切口组相比,右腋下切口组术中止血时间,术中术后红细胞及血浆输入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右腋下切口可顺利完成上述心内直视手术,安全有效,与胸骨正中切口相比,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右腋下侧切口径路施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手术效果、适应证及美学效果.方法:对63例心脏疾病患者(侧切口组)采用右腋下侧切口径路经第4肋间入胸,施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选择59例同期经胸骨正中切口施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心脏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和术后胸液引流量及术后住院天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全组术后无死亡,发生并发症4例(6.3%).采用右腋下侧切口径路施行手术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和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与同期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径路手术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胸液引流量及术后住院天数较胸骨正中切口径路少(P<0.05).术后随访45例,随访时间1~12个月,除2例患者术后早期心功能稍差(射血分数<0.5)和2例室间隔缺损(VSD)患者术后发生轻度残余分流外,其余均恢复良好.结论:经右腋下侧切口径路施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有操作简便、易行、安全可靠、术中术后出血少和切口隐蔽、美观等优点,但对严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和侧支循环丰富的病例、合并大血管疾病及主动脉瓣上狭窄的患者应慎用本术式.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心脏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成熟,体外循环技术安全性的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微创性、切口的美容性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常规心内直视手术需经胸正中切口纵形劈开胸骨,创伤大、出血多,术后会遗留胸正中皮肤瘢痕,可能出现胸骨畸形愈合等,这些缺陷会对患者尤其是女性产生负面的心理影响。右腋下切口具有创伤小,切口隐蔽等优点,2005年10月至2010年10月我们采取该术式对儿童房(室)间隔缺损行矫治手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心内直视手术,多采用胸骨正中切口,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手术中如何减少手术创伤和保持美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小切口入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本研究对右腋下小切口与常规的胸骨正中切口在心脏直视手术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比较,以评价两种切口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吕建 《中外医疗》2012,31(3):81-81
目的探讨右腋下小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在心脏直视手术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心脏直视手术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I组(右腋下小切口手术组)30例和治疗II组(胸骨正中切口手术组)30例。结果治疗I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辅助通气时间、24h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治疗II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右腋下小切口进行心脏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CHD)的效果。方法选取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8例CHD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胸骨正中切口心内直视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输血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心脏疾病儿童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输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69%)低于对照组(3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脏疾病儿童生活质量量表中心脏疾病和治疗问题、对身体外貌感受、认知问题、交流、生活质量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治疗CH D患儿,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输血量和术后引流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胸骨劈开正中入路心脏外科手术创伤较大,术后胸部正中皮肤瘢痕明显,影响美观,易对患者心理造成不良影响,随着心脏外科手术安全性的不断提高,手术微创及术后美观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经右腋下直切口行心脏手术,则有切口隐蔽性好,美容效果好等优点。我院于2006年10月至2008年1月,共行右腋下直切口心内直视术33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阻断升主动脉下 3种小切口心脏手术的效果比较。方法 对 112 8例施行心内直视手术患者 ,分别应用胸骨下段小切口、右前外侧小切口和右腋下小切口的手术方法。结果 全组病例无手术死亡 ,无气栓及各种脑部并发症发生。结论 胸骨下段小切口术后胸骨稳定性提高 ,愈合加快 ,摩擦减轻 ,多数患者术后反应轻 ,很少需要使用镇痛药。与其他两种切口比较 ,优点是可根据手术需要随时扩大成为标准切口 ,以完成各种心内直视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介绍右腋下和胸骨下段小切口在心内直观手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选择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5例,其中膜周部室缺4例、房间隔缺损6例采用右腋下切口,三尖瓣关闭不全、部分心内膜垫缺损、房间隔缺损各1例和室间隔缺损2例,经胸骨下段小切口行心内直视矫治术。结果 除右腋下切口发生一过性右下肺不张3例外,无其它并发症和死亡。结论 微创切口进行心内直视手术是安全的,创伤小,美观。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右腋下垂直切口手术与胸骨正中切口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探讨两种手术方法的优劣,从而提高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两组:右腋下切口组27例,胸骨正中切口组30例,对两组手术方法在手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ACC)、体外循环(CPB)时间、术中出血、手术时间、监护室(ICU)滞留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管拨管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抗生素使用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右腋下切口组比胸骨正中切口组手术时间长,在ICU滞留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引流管拨管时间短、引流量少、术后抗生素使用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手术中ACC、CPB、术中出血、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腋下切口组,术后切口创伤小,美观,对于手术患儿成长过程的心理影响少,优于胸骨正中切口组治疗简单的儿童先天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骨正中小切口在心脏直视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4 0例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在常规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其中行二尖瓣置换术 18例 ,主动脉瓣置换术 12例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10例。分别采用胸骨正中上段或下段部分胸骨劈开切口 ,切口长约 7~ 9cm。结果 :本组 4 0例无围术期死亡者。术后恢复快 ,无严重的并发症 ,术后纵隔引流量少 ,输血量少 ,无切口感染、裂开。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胸骨正中小切口可安全用于多种心脏直视手术 ,具有创伤小、胸骨完整性破坏小、疗效好及美观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经右腋下小切口和胸骨正中切口行二尖瓣成形术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0年11月两种切口行二尖瓣成形术的93例病例资料,右腋下小切口组36例,胸骨正中切口组57例。两组病例皆在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二尖瓣修复。结果: 术后右腋下小切口组死亡1例(2.8%),胸骨正中切口组无死亡病例,两组远期均无死亡病例。右腋下小切口体外循环建立时间明显比胸骨正中切口组长(P <0.05);右腋下小切口组术后24 h引流量、输血量均比胸骨正中切口组少(P均<0.05);机械通气时间右腋下小切口组也比胸骨正中切口组短(P <0.05)。两组主动脉阻断时间、转流时间、总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右腋下小切口行二尖瓣成形术具有良好的美观和临床效果,其微创和美观的优势给二尖瓣成形术提供了另一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应用和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5月-2009年8月42例采用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1例死亡,均治愈,随访1~20个月,患者恢复良好,切口瘢痕小且隐蔽,无胸骨畸形。结论: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显露好,恢复快,瘢痕小,切口美观,适用于大多数小儿心内直视手术,是安全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4.
李俊  李庄  李爱民  杨利杰 《重庆医学》2012,41(26):2683-2684,2688
目的探讨右腋下微创小切口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大理学院附属医院外科2001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及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患者112例,均采用腋下第3或第4肋间微创小切口进行心内直视手术。结果本组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胸腔积液8例,余无其他并发症发生。心肌阻断时间为(21.0±5.5)min,术后住院时间为(8.0±2.3)d。随访3~16个月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采用右腋下微创小切口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心内直视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以及切口隐蔽、美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介绍胸骨正中小切口在心外科手术中应用体会以及该方法的优点.方法 2005年1月~2006年5月,大庆油田龙南医院胸外科开展了胸骨正中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其中房间隔缺损12例.室间隔缺损8例,法鲁氏三联症1例.结果体外循环时间24.5±7.8分钟,皮肤切口5.5±1.1 cm,无手术死亡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胸骨正中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可以完成常规胸部正中全部劈开切口所能完成的大部分心内直视手术,而且损伤小,安全.并具有美观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胸部正中小切口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优缺点。方法 :68例患者作皮肤切口起自 3~ 5肋间 ,下至剑突下 1~ 2 cm。部分劈开胸骨 ,常规建立体外循环行心内直视手术。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治愈。术后经过平稳 ,切口甲级愈合 ,无任何并发症。结论 :胸部正中小切口手术具有创伤轻、缩短手术时间以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适用于绝大多数心内直视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经"Y"型或"I"型部分胸骨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的体会。方法取下1/2~2/3胸部正中皮肤切口,纵行劈下2/3胸骨使呈"Y"型或"I"型,体外循环直视下行心内直视手术30例,其中二尖瓣置换9例,二尖瓣成形2例,法乐四联症矫治11例,室间隔缺损修补8例。结果全部病例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疤痕长度仅为胸骨正中切口的60%左右。结论"Y"型或"I"型部分胸骨切口可安全有效地完成大部分心脏疾病的手术,创伤的程度及术后美容效果明显优于胸骨正中切口,手术适应症的范围明显大于右胸小切口。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胸骨正中小切口在心外科手术中应用体会以及该方法的优点。方法:2003年1月~2004年5月,我们开展了胸骨正中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其中房间隔缺损12例。室间隔缺损8例,法鲁氏三联症1例。结果:体外循环时间24.5±7.8分钟,皮肤切口5.5±1.1cm,无手术死亡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胸骨正中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可以完成常规胸部正中全部劈开切口所能完成的大部分心内直视手术,而且损伤小,安全,并具有美观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高原地区采用经右腋下小直切口施行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早期效果.方法:选择2001年6月至2001年9月在海拔3 700 m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18例,根据手术径路,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右腋下切口组(n=9), 采用右腋下小直切口;正中切口组(n=9),采用传统的胸骨正中切口.观察右腋下小直切口对关胸时间、术后辅助呼吸时间、24 h胸腔引流液量以及监护病房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的影响.结果:均无早期死亡.右腋下切口组体外循环结束后关胸所需时间、监护病房停留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正中切口组(P<0.05);右腋下切口组术后24 h的胸腔引流液量亦显著少于正中切口组(P<0.05);术后拔除气管插管的时间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出院时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未发现残余漏.结论:高原地区采用经右腋下小直切口,施行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心内直视修补手术,能避免或减少胸骨正中切口的弊端,明显缩短术后的愈合周期,而且切口隐蔽、美观,可取得满意的早期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正中小切口手术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效果.方法 取胸骨正中切口从胸骨角下方1 cm 至剑突水平切开皮肤,长约5~10 cm.纵劈胸骨至第2肋间、向右侧横断胸骨.常规建立体外循环,行先天性心脏病直视手术52例.并与同期采用常规正中切口矫治的同类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55例进行比较.结果 正中小切口组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与常规正中切口组相比无显著延长(P>0. 05),但小切口组术后引流量较常规切口组明显减少 (P<0.05).术后循环稳定,切口小、疼痛反应轻,无切口感染和胸骨畸形愈合等并发症.结论 胸骨正中小切口可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矫治,该术式创伤小、切口美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