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靛玉红肟甲醚的合成及构效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靛玉红肟甲醚的合成及构效关系。方法:用靛玉红、NH2OH.HCL、CH3I在乙醇中直接合成靛玉红肟甲醚并得到其晶体;用FT-IR170SX光谱法、JEDL-JNM-FX90Q,HNMR光谱法、Carlo Erba 11C6元素分析法、CAD4衍射法是靛玉红肟甲醚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用美兰试验测抗白血病活性。结果:测定出靛玉红肟甲醚的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并得出靛玉红肟甲醚的抗白血病活性优于靛玉红。结论:肟甲醚结构〉C=N-OCH3对靛玉红类药物抗白血病活性有重要作用。对寻找这类新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靛玉红肟合成粗品中离除靛玉红、靛蓝等杂质,探讨靛玉红肟衍生物晶体的获得实验方法,为实验室以靛玉红为前体合成高效、低毒的靛玉红肟衍生物奠定基础.方法:筛选色谱分离系统,从靛玉红肟粗品混合物中分离出靛玉红肟、靛玉红、靛蓝等成分,重结晶得到靛玉红肟、靛玉红晶体.结果:采用氧化铝-硅胶复合固定相色谱,实现对靛玉红肟混合物中目标成分的离析.结论:实验采用氧化铝-硅胶复合固定相色谱离析能够实现靛玉红、靛蓝等的离除,为进一步探讨靛玉红肟衍生物晶体的结构及其构效关系打下了前期的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靛玉红甲肟对食管癌EC970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分别用0、1、5和10μmol/L靛玉红甲肟处理EC9706细胞12、24和48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用10μmol/L靛玉红甲肟处理EC9706细胞0、24、48和72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法检测凋亡率;分别用0、1、5和10μmol/L靛玉红甲肟处理EC9706细胞48h后,采用RT-PCR法检测细胞Sox-2mRNA的表达。结果:靛玉红甲肟对食管癌EC9706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表现为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F剂量=135.237,F时间=96.488,F交互=189.544,P均<0.001)。靛玉红甲肟作用EC9706细胞后,细胞凋亡率呈时间依赖性上升(F=195.350,P<0.001),Sox-2mRNA的表达呈剂量依赖性下调(F=87.552,P<0.001)。结论:靛玉红甲肟对食管癌EC9706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Sox-2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靛玉红甲肟(Indirubin-3'-monoxime,IRO)对人喉癌Hep-2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IRO对Hep-2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Boyden chamber实验计算各组穿膜的细胞数以比较靛玉红甲肟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明胶酶谱检测不同浓度靛玉红甲肟处理喉癌Hep-2细胞后细胞MMP-9和MMP-2活性的变化。结果 MTT结果发现IRO对Hep-2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且表现为剂量依赖性(P〈0.01)。Boydenchamber体外迁移和侵袭实验结果显示:靛玉红甲肟可以显著抑制人喉癌Hep-2细胞的侵袭能力(P〈0.05)。明胶酶谱检测发现以靛玉红甲肟处理24h后人喉癌Hep-2细胞MMP-9和MMP-2活性明显降低,不同浓度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靛玉红甲肟具有抑制人喉癌Hep-2细胞株增殖和侵袭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显著抑制MMP-9和MMP-2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靛玉红(Indirubin)为我国首创的抗白血病新药,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与马利兰相似,而无一般化疗药的免疫抑制作用;对实验动物肿瘤W_(256)和Lewis肺癌也显示一定的抑制作用。但靛玉红在人和动物消化道吸收均差,药物在胃肠道的持续滞留可能就是临床所见胃肠刺激症状及对实验动物肿瘤抑制率不高的原因。为提高对慢粒的疗效,克服其吸收差和对消化系统的毒副作用,对靛玉红这一二聚吲哚类化合物进行结构改造,可能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为此,我们比较了靛玉红及其衍生物N′-乙基靛玉红(N′_1-ethyl indirubin。79002)和N′-十八烷基靛玉红(N′-octadec-yl indirubin 79005)(图1)胃肠吸收方面的差别,并试图说明三者抗癌活性间的差别。  相似文献   

6.
靛玉红是中药青黛中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有效成分,目前常用半合成品。靛玉红片中靛玉红含量的测定方法有多种,其中比色法操作较繁,不能消除靛蓝的干扰。解联立方程法必须已知或用实验测定。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操作不够迅速。后两种方法回收率均偏低。本文报道的方法简便,测定迅速,准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7.
银屑病(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顽固难治的皮肤病。至今还无一种方法能终止该病的复发。靛玉红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有良好疗效。而白血病和银屑病在病理上有某些类似之处。因此,我们从1979年10月至1980年4月用靛玉红(成都中医学院化学合成)进行了寻常性银屑病26例的治疗观察,现初步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合成新的高效、低毒靛玉红腭衍生物需对对原料靛玉红进行前处理,分离除去干扰性异构体杂质,建立合成靛玉红腭衍生物及其晶体培养的后继工作中有指导意义的常规色谱离析方法.方法:进行色谱筛选研究,用分离度Ks,选择因子a确定色谱离析系统.结果:S、t、Ks,、a、k显示乙酸乙酯/氯仿、乙酸乙酯/石油醚二元组分展开剂,G-CMC-Na、硅胶HCMC-Na的色谱离析可用于对原料的处理,以硅胶H-CMC-Na/乙酸乙酯/氯仿的色谱离析经重结晶可得到靛玉红暗红色细小针状晶体.结论:根据实验确定的Ks,a的色谱离析系统,可以实现合成反应中对原料靛玉红的前处理.  相似文献   

9.
靛玉红是从中药青黛中分离的一种抗癌有效成分,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有肯定的疗效。白血病与牛皮癣在病理上有某些类似之处,为此,我们将靛玉红用来治疗牛皮癣,实践表明确有一定疗效。我院治疗26例,有效率80.0%。因此,目前靛玉红可作为治疗银屑病的有效药物之一,特别适用于有肝肾功能不良和白细胞低下而不能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靛玉红(Indirubin)是从中药青黛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已人工合成)。用靛玉红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良好效果,我们考虑到银屑病较突出的病理变化是表皮细胞增生旺盛,与肿瘤有类似之处。故本协作组一年来,应用靛玉红治疗银屑病207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病例分组病人随机分为靛玉红治疗组和乙亚胺对照组。靛玉红治疗组207例。男,123例;女,84例。年龄4~70岁,一般为20~50岁。型别与分期:除1例为红皮病型外,其余均为寻常型(点滴状95例,钱币状58例,地图状9例,混合状44例);全身性损害203例,局限  相似文献   

11.
我组与血液学研究所、四川省中药研究所等单位协作,经过多年研究,从中药当归芦荟丸中筛选出治疗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以下简称慢粒)的中药青黛,进而从青黛中提取出有效成分靛玉红,并合成了靛玉红。经我组与血液研究所两个单位临床验证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靛玉红肟的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它的单晶属于三方晶系,空间群为(?)~3,晶胞参数 a=22,64(?),b=22.64(?),c=13.93(?),α=90°,β=90°,γ=120°,z=18,v=6183.2(?)~3。由于分子中不含重原子,故用直接法求得了全部原子的坐标,并用全矩陈最小二乘法进行修正.求得偏离因子 R=0.047,RM=0.071。  相似文献   

13.
临床实践证明,靛玉红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较好的疗效,为探讨此疗效原理及靛玉红对慢粒骨髓细胞SCE的影响,本文观察了慢粒的慢性期和靛玉红治疗缓解病人骨髓SCE,并对部分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的跟踪观察和SCE的Denver分析,发现Ph’阳性细胞SCE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4.
我组在用靛玉红治疗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疗效较好的基础上,将靛玉红试用于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自1977年11月至今,共试治了5例,其中1例病情较重,治疗3日后即死亡,其余4例皆治疗2周以上,现将4例报导于下:  相似文献   

15.
靛玉红(Indirubin)是青黛的一种有效成分。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已取得疗效,实验动物模型也显示抑制率①②。文献报导③靛玉红可使豚鼠血中的嗜酸性细胞数下降。本组试用其治疗嗜酸性细胞增多症5例,取得一定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靛玉红治疗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近年已有报告,我组于1978年8月开始应用成都中医学院制取的全合成靛玉红片剂(每片含量25mg),治疗慢粒18例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将临床应用初步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靛玉红(Indirubin)是我国首创的有效抗白血病药物。1977年以来临床应用于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以下简称慢粒)的疗效已得到肯定。单用此药所得的缓解率为59.87%,有效率87.26%。为了提高疗效,我院在1982年4月至1982年12月,8个月内单独试用靛玉红B_2治疗慢粒6例,现将治疗效果小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病例选择:6例慢粒,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16—45岁,平均28.5岁。5例初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靛玉红对动物可移植性肿瘤细胞和正常增殖细胞核酸和蛋白质合成代谢的影响。靛玉红低于3×10~(-5)M浓度即可抑制瓦克氏癌、艾氏腹水癌、肝癌(腹水型)和大鼠再生肝细胞~(3)H-胸腺嘧啶核苷的掺入,其中三种癌细胞的平均掺入抑制率均约20%,再生肝细胞为9.2%。但在相同条件下,~(3)H-尿嘧啶核苷和~(3)H-亮氨酸的掺入没有受到明显的抑制。这说明,靛玉红对上述细胞脱氧核糖核酸合成有抑制作用。而在同样的条件下。靛玉红对小鼠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L_(1210))的核酸和蛋白质合成皆无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固体分散体技术制备难溶性药物靛玉红固体分散体,提高其体外溶出性能。方法采用溶剂法制备靛玉红-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固体分散体;利用扫描电镜(SEM)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鉴别药物在载体中的存在状态;以靛玉红的溶出百分量作为评价指标,研究靛玉红制成固体分散体后对溶出性能的影响。结果扫描电镜和差示扫描量热法结果显示靛玉红在载体中以高度分散形式存在,制成固体分散体后药物的累计溶出度(36.93%)与原料药(4.81%)和物理混合物(11.42%)相比都有明显的提高。结论靛玉红与PVPK30制成固体分散体,靛玉红的分散状态发生了改变,提高了其溶出性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靛玉红磷脂复合物的跨膜转运及其在Beagle犬体内药代动力学过程。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靛玉红的浓度;通过缚管翻转肠囊实验、离体肠黏膜透过实验、Caco-2细胞透过实验考察靛玉红片及其磷脂复合物的跨膜转运作用;同时,考察靛玉红磷脂复合物在Beagle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结果:靛玉红磷脂复合物的转运速度和表观渗透系数均明显高于靛玉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靛玉红市售片为对照,靛玉红磷脂复合物在犬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57.06±10.04)%。结论:磷脂复合物可以促进靛玉红的跨膜转运,并可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