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比较经皮椎板间入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与经皮椎间孔入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60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PEID组与PETD组,各30例,分别采用PEID与PET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年龄、突出类型、手术时间、术中C型臂X线透视次数、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及手术效果。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进行Oswestry残障指数(ODI)评定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比、年龄、突出类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PEID组的手术时间为65.0±14.9min,术中C型臂X线透视次数为3.0±1.1次,术后卧床时间为6.5±1.1h,住院时间为4.8±1.1d;PETD组分别为86.0±15.4min,37.5±7.5次,5.0±1.1h,4.6±1.2d,PEID组的手术时间、术中C型臂透视次数均明显低于PETD组(P0.01),两组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PEID组术后并发神经根痛2例,复发1例;PETD组术后并发神经根痛1例,无复发病例;两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PEID组随访27.2±3.7个月,PETD组随访28.2±3.9个月,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EID组术前VAS、ODI分别为7.90±1.42分、(59.0±16.0)%,末次随访分别为2.20±1.37分、(20.4±7.7)%;PETD组术前VAS、ODI分别为7.60±1.40分、(60.1±13.7)%,末次随访分别为2.30±1.02分、(22.0±9.1)%。每组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和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两组间术前、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和ODI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按照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定,PEID组优22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93.3%;PETD组优20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90.0%,两组优良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EI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近期疗效与PETD相当,但PEID具有穿刺定位快、手术时间短、术中放射线暴露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椎间孔入路和椎板间入路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8月-2017年8月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手术治疗了62例L5-S1节段LDH患者,其中椎间孔入路27例,作为PETD组;椎板间入路35例,作为PEID组。对两组患者术后随访1年以上,比较其相关指标。结果①PEID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PETD组,术中X线透视次数亦显著少于PET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1年时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术后1年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PEID组的总优良率为91.43%,略高于PETD组的88.89%,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治疗L5-S1节段LDH均可取得良好疗效,但PEID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透视次数更少;临床应依据实际情况酌情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与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6—2020-06诊治的50例L_5S_1椎间盘突出症,25例采用PEID治疗(PEID组),25例采用PETD治疗(PETD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VAS评分、ODI指数。结果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6~17个月,平均9.8个月。PEID组出现1例神经根性疼痛,PETD组出现2例神经根性疼痛,经止痛、消肿等非手术治疗后症状均缓解。PEID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较PETD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ID与PETD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均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PEID手术时间与术中透视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椎板间入路(PEID)和经椎间孔入路(PETD)行脊柱内镜手术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行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手术治疗的114例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PEID手术56例,PETD手术58例),对比两种手术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PEID组手术时间和透视次数均显著少于PET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MacNab标准,PEID组优良率为85.7%,PETD组优良率为86.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ID组出现3例硬脊膜撕裂(无脑脊液漏),2例神经根损伤(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6例短暂性下肢症状加重,2例术后复发; PETD组未出现硬脊膜撕裂,2例神经根损伤(1例经保守治疗后恢复,1例永久性损伤),3例出现短暂的下肢症状加重,3例术后复发。结论 PEID与PETD均可以用于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二者相互补充,其中PEID手术时间短,透视次数少,但硬脊膜和神经根损伤风险较PETD高。临床应用中应根据解剖特点,并结合操作者的熟练程度选择手术合适的入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比较经椎板间或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L_5-S_1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自2016年1月-2017年6月,将60例L_5-S_1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椎板间入路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另一组接受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每组3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次数、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根据ODI指数、VAS评分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完成随访,平均25.3个月(22~34个月)。PEID组平均手术时间为(59.3±16.8)min,术中X线照射次数为(6.5±1.7)次;PETD组平均手术时间为(73.6±18.2)min,术中X线照射次数为(21.8±3.9)次。PEID组的手术时间、X线透视次数均显著短于PETD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ODI指数和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改良MacNab标准,两组手术满意率分别为PEID组93.3%和PETD组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L_5-S_1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取得满意效果,但PEID技术可以避免髂嵴的遮挡,穿刺定位更快,手术时间更短,术中X线照射更少;而PETD技术则要求更高的穿刺定位技巧和更多的术中放射暴露。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BEIS(broad easy immediate surgery)技术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和传统椎板间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旁中央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中央型LDH患者78例,接受BEIS技术PETD治疗40例(A组),接受椎板间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38例(B组)。比较2组的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住院时间、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患者随访1222个月。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在切口长度、出血量及住院时间上均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术后ODI、VAS评分及JOA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JOA评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各有3例出现并发症,各有1例于术后随访时复发。结论 2种术式治疗旁中央型LDH效果相当,与传统的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相比,BEIS技术行PETD具有手术切口小、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椎板间入路与经椎间盘镜椎间盘切除治疗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随机分为经皮椎间孔镜椎板间入路组(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和经椎间盘镜组(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每组各25例。对两组患者术中透视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手术前后Oswestry残障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术后优良率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症状、体征、腰椎间盘突出节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透视时间分别为(5.0±1.1)次、(5.0±0.9)次(P0.05);PEID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MED组(P0.05),但手术时间长于MED组(P0.05);各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ODI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PEID组术后1周VAS评分及ODI评分较MED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之间VAS评分及OD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按照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定PEID组优良率88%,MED组为8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ID及MED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术中透视少、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的优点,但PEID较MED术中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8.
罗霄  全娅群  余波  肖艳  刘娟  何刘婷  贺俊源  田莹 《骨科》2022,13(1):62-65, 70
目的探讨经椎板间入路(PEID)和经椎间孔入路(PETD)行脊柱内镜治疗L;/S;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配合的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行脊柱内镜治疗L;/S;椎间盘突出症的67例病人的病例资料,按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PEID组(35例)和PETD组(32例)。观察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手术前后住院时间及术者满意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PEID组的手术时间明显较PETD组短[(57.50±12.19)min vs.(82.06±15.84)min],术中透视次数明显较PETD组少[(5.47±1.46)次vs.(8.54±2.70)次];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住院时间及术者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士应充分掌握PEID和PETD两种术式配合的要点,熟练的手术配合是治疗L;/S;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保证,让病人在安全有效的环境下得到最优化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经椎间孔入路与经椎板间入路内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1月,采用内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LDH患者66例。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33例采用经椎间孔入路,33例采用经椎板间入路。比较两组围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椎间孔组手术时间和术中透视次数均显著高于椎板间组(P0.05);但是两组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率椎间孔组为6.06%(2/33),椎板间组为3.03%(1/3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6.82±7.12)个月。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VAS和ODI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椎管占位率均显著下降(P0.05),但是,椎间隙高均无显著变化(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椎管占位率和椎间隙高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椎间孔入路相比,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时间短、术中伤椎透视次数少,但两种脊柱内镜术治疗LDH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椎间孔入路经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2—2019-03间郏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1例L_5~S_1 LDH患者资料。全部患者均采取椎间孔入路PELD治疗。记录手术时间、C形臂X线机透视次数、住院时间,以及术前、术后3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 4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椎间孔入路PELD手术。手术时间(65.14±14.73)min,术中C形臂X线机透视次数(6.16±1.28)次,住院时间(4.72±1.35)d。术前的VAS、ODI评分分别为(6.93±1.37)分、(34.74±3.08)分,术后3个月分别为(2.24±0.98)分、(15.61±1.7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入路PELD治疗L_5~S_1 LDH,手术时间短,术中c形臂X线机透视次数少,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和腰椎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侧后路椎间孔镜(PTED)与后路椎间孔镜(PEI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08—2018-08间陆军第83集团军医院收治的66例LDH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PTED组和PEID组,各33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PEID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显著少于PTED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显著多于PTE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PTED组总有效率高于PEI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手术前后2组患者组间VAS、ODI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VAS、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D与PEID手术均为微创、有效、安全的LDH治疗方法。PTED术中出血量更少,更符合微创手术理念,有助于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2.
刘晶  彭川 《浙江创伤外科》2023,(6):1105-1108
目的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实施经皮椎间孔镜椎板间入路(PEID)手术治疗,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LDH患者106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53例与对照组53例,观察组实施PEID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椎间孔入路(PETD)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临床疗效、疼痛评分及腰椎功能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围术期指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4.3%与对照组治疗优良率84.9%比较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VAS评分、 ODI评分比较差异均为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 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术后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方面,观察组总发生率5.7%与对照组总发生率22.6%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LDH患者实施PEID手术治疗能够取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椎板间入路皮内镜经椎间盘摘除术(PEID)治疗L5~S1腋下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7—2020-06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信阳医疗区骨科收治的72例L5~S1腋下型LDH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椎板间入路PEID组(PEID组,31例)和传统后路开放椎间盘摘除术组(传统开放组,41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临床指标及各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PEID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卧床时间和拆线时间均短(少)于传统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9~12个月,2组患者各时间点的VAS、ODI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PEID组患者术后第3天的VAS评分优于传统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时间点2组患者的VAS、ODI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板间入路PEID与传统后路开放椎间盘摘除术治疗L5~S1腋下型LDH,在改善患者的VAS、ODI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椎板间入路PEID具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早期痛苦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不高等优势,故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5):1355-1359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3月~2017年6月120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行手术治疗,其中60例行侧路椎间孔镜术,60例行后路椎间盘镜术。比较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Nakai分级。[结果] 1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椎间孔镜组手术时间和透视时间显著长于椎间盘镜组(P0.05),椎间孔镜组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少于椎间盘镜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和ODI评分较术前均显著减少(P0.05)。术后1周时椎间孔镜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椎间盘镜组(P0.05)。术后3个月时椎间孔镜组的ODI评分显著低于椎间盘镜组(P0.05)。120例中88例(73.33%)患者获得随访6~12个月,其中椎间孔镜组52例,椎间盘镜组36例。随访过程中,椎间孔镜组有4例术后1~6个月复发,行翻修术,椎间盘镜组2例发生神经根牵拉伤,术后背伸无力,3个月后恢复。两组随访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孔镜组优良率为90.38%(47/52),椎间盘镜组优良率为80.56%(29/3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较椎间盘镜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3):2119-2124
[目的]分析比较椎间孔入路与椎板间入路两种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本院2016年7月~2018年1月采用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单间隙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5例,12例采用椎间孔入路,其余为椎板间入路。记录两组围手术期资料,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影像检查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25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术中无血管、内脏及硬膜损伤,经椎板间组1例术后出现肌力下降,经处理后恢复。经椎间孔组在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方面明显大于经椎板间组(P0.05),两组切口长度和术后下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等并发症。随访6~16个月,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和ODI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但相同时间点两组间VAS和ODI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板间组1例男性患者术后2年因腰部外伤导致L5/S1椎间盘突出症复发,行椎间孔入路翻修手术。影像方面,术后两组患者椎管占位率和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腰椎前凸角与腰椎Pfirrmann分级均无显著改变(P0.05)。相同时间点,两组在椎管占位率、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和腰椎Pfirrmann分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入路治疗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应依据具体情况选择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的两种经皮穿刺椎间孔镜技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9年8月,采用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cecromy,PELD)治疗的32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和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PETD组19例,男10例,女9例;年龄30~65(44.70±12.08)岁;L_(1,2)节段5例,L_(2,3)节段6例,L_(3,4)节段8例;中央型突出6例,旁中央型突出8例,突出移位5例。PEID组13例,男4例,女9例;年龄25~55(42.23±12.09)岁;L_(1,2)节段3例,L_(2,3)节段4例,L_(3,4)节段6例;中央型2例,旁中央型4例,突出移位3例,脱垂游离型4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3天,术后3和6个月时VAS、ODI,并于术后1年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PETD组随访12~24(15.80±3.48)个月,PEID组随访12~30(16.70±4.66)个月,但两组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神经损伤及椎间隙感染的病例。PETD组中1例患者术中出现硬膜囊撕裂,术后无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腰痛和腿痛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1年根据改良Macnab标准,PETD组优11例,良6例,可1例,差1例;PEID组优7例,良4例,可2例。结论:经两种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均能取得满意疗效,PETD技术更适合于中央型、旁中央型及轻度移位的患者,PEID技术对于脱垂游离型有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腰椎椎间盘切除术(PETD)治疗高原地区高/低位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3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高原地区LDH患者88例,按椎间盘突出节段分为高位组(L1~4,A组,42例)和低位组(L4~S1,B组,46例),均采用PETD治疗。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前和术后3个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前和术后3周空腹状态下静脉血炎性因子水平。采用MacNab标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A组术前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率、感觉障碍发生率、腰痛VAS评分及炎性因子水平显著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住院时间显著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组VAS评分、JOA评分、ODI及炎性因子水平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疗效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硬膜撕裂、深静脉血栓、感染、马尾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TD治疗高原地区高/低位LDH总体疗效相当;高位LDH患者术前腰痛症状较低位患者更重,股神经牵拉试验多呈阳性,住院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联合三维导航技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6月接受PETD治疗的46例单节段LDH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2例采用三维打印模板导航技术穿刺(导航组),其余24例采用常规C形臂X线机透视引导穿刺(透视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穿刺时间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等指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疼痛缓解程度及腰椎功能改善情况,术后1年采用MacNab标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导航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穿刺时间显著低于透视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透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术后3、12个月ODI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2个月MacNab疗效评定,导航组优良率为95.45%(21/22),透视组优良率为91.67%(22/2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PETD联合三维导航技术治疗LDH手术和穿刺均用时减少,而且能减少透视次数、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入路与经皮椎板间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15-10—2019-03间于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行PTED治疗的125例LDH患者。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经椎间孔入路组(椎间孔组)和经椎板间入路组(椎板间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围术期相关指标,以及术前和术后第1天、3个月、12个月的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共纳入125例患者,椎间孔组68例,椎板间组57例。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板间组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均低于椎间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及ODI指数均较术前显著性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板间入路和经皮椎间孔入路PTED治疗LDH,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VAS评分及ODI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需更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可视化环锯椎板间开窗CT定位内镜椎间盘切除术(CT guided endoscopic discectomy, CTED)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采用经椎板间入路CTED治疗的L_5S_1椎间盘突出症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采用直接穿刺突破黄韧带,30例采用可视化环锯椎板间开窗。记录两组围手术期指标,采用VAS、ODI评分和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CT测量手术前、后椎间盘突出最大层面的椎管面积和突出物侵占比。[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直接穿刺组有3例(10.00%)发生硬膜囊损伤,而可视环锯组均未发生硬膜囊损伤。可视化环锯组CT扫描次数和术中VAS评分均显著低于直接穿刺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47个月,术后两组的VAS、ODI评分均随时间推移显著减少(P0.05),相同时间点,两组间VAS、ODI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优良率,可视环锯组为93.33%,直接穿刺为90.00%。影像方面,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椎管面积均显著增大,而突出物占比明显缩小(P0.05)。[结论]可视化环锯椎板间开窗CTED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能减少术中CT扫描次数、减轻术中疼痛,扩大了后路椎板间入路CTED的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