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影响帕金森病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oL)的因素。方法 采用诺丁汉健康量表(Nottingham health profile,NHP)对50例帕金森病患者的HRQoL进行评估,同时选用贝克抑郁自评问卷(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简易精神状态量表、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Hoehn-Yahr分级及Schwab-England量表评估患者抑郁状况、认知功能、运动状况以及患者年龄、病程和睡眠状况等可能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结果 逐步线性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对帕金森病患者HRQoL(NHP评分)影响最大的因素为日常生活能力(UPDRS Ⅱ评分)及抑郁程度(BDI抑郁评分),这两项因素对NHP评分的影响分别占决定作用的62.64%和9.94%;两项因素相加对NHP评分的影响占决定作用的71.41%。结论 日常生活能力及抑郁程度是影响帕金森病患者HRQoL的主要因素,因此,在诊治过程中应重视改善这两方面的症状。  相似文献   

2.
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帕金森病患认知功能障碍及相关因素的评价、分析,探讨帕金森病患发生痴呆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表,对177例帕金森病患进行认知功能初步筛查,对其中可疑认知功能障碍进一步行神经心理学测验。结果:177例患中有33例(18.64%)可疑认知功能障碍,符合痴呆15例(8.47%)。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发病年龄(OR=1.176)与UPDR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OR=1.251)为发生痴呆症的危险因素,而病程和抑郁为非危险因素。结论:帕金森病患常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早期主要表现为言语流畅性障碍、视空间障碍和记忆障碍,晚期则表现为智能改变和痴呆。神经心理学测验可国为全面、客观地反映患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3.
影响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影响帕金森病(PD)患者生活质量(QoL)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PD统一评分量表第2部分(UPDRS—Ⅱ)对97例PD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进行评估,同时选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PD统一评分量表第1及第3部分(UPDRS-Ⅰ,UPDRS-Ⅲ)、Hoehn—Yahr分级作为评估患者的焦虑状况、抑郁状况、认知功能、运动障碍程度的主要指标。结合患者的年龄、起病年龄、性别、病程、左旋多巴累积用量、有无症状波动、有无精神症状等叮能影响QoL的因素评价上述指标对PD患者QoL影响的程度。结果逐步线性多重回归分析显示:对PD患者HRQoL(UPDRS—Ⅰ/分数)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运动症状(UPDRS-Ⅲ)、病程、抑郁程度(HAMD抑郁评分)及有无精神症状(UPDRS—Ⅰ)。上述4项因素相加对UPDRS-Ⅱ分数的影响起决定作用的占78.4%:结论在本次调查的样本中,心理与躯体因素联合作用影响PD患者的QoL。因此,在诊治过程中应联合治疗心理及躯体疾患,加强康复锻炼,完善生活辅助用具,以提高PD患者的QoL。  相似文献   

4.
帕金森病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帕金森病(PD)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的主要因素。方法选用39项PD问卷(PDQ-39)、PD统一评定量表(UPDRS)和相关非运动症状评定量表对99例PD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影响HRQoL的主要因素。结果相关分析显示,PDQ-39综合指数(PDQ-39SI)与病程、每日左旋多巴剂量、UPDRSⅡ、Ⅲ、Ⅳ评分、Hoehn-Yahr分期、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爱泼沃斯嗜睡量表(ESS)评分呈正相关(r为0.42~0.80,P均小于0.01),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评分呈负相关(r为-0.47、-0.68,P均小于0.01),与PD分型呈正相关(r=0.23,P<0.05)。进一步的多元回归结果表明:UPDRSⅡ、HAMD-17、ESS评分是影响PDQ-39SI的主要因素,3因素相加对HRQoL的影响起决定作用的72.1%。结论非运动症状对PD患者HRQoL有着显著的影响,应重视对抑郁和日间过度嗜睡等非运动症状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帕金森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估帕金森病(PD)患者中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发生比例、各症状分布的差异,及其与PD临床特点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SCOPA-AUT量表、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Hamilton抑郁量表和简易智能量表(MMSE)对116例原发性PD患者进行评估。结果:SCOPA-AUT总分和消化系统(GI)症状、排尿(UR)症状、体温调节(TH)症状、性功能(SX)症状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1)。SCOPA-AUT总分与UPDRS评分、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呈正相关(P〈0.001),与生活质量ADL评分呈负相关(P〈0.001)。结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在PD早期就会出现,并随着疾病进展而加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TN-DBS)治疗帕金森病(PD)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术前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2007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脑科中心神经外科行STN-DBS手术的228例PD患者.分析术后24个月内的统一帕金森评估量表(UPDRSⅡ、Ⅲ)、贝克焦虑评分(BAI)、贝克抑郁评分(BDI)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的变化,并根据药物关期Schwab&England日常活动(S&E)评分将术后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70分,122例)和预后不良组(≤70分,106例),分析影响预后的术前因素.结果 与术前比较,术后24个月,药物开、关期的UPDRSⅡ、UPDRSⅢ及S&E评分均降低(均P<0.05),其中药物开期的平均改善率分别为24.2%、29.2%和12.3%,关期的平均改善率分别为43.4%、47.0%和48.1%;MMSE、BAI、BD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预后不良组比较,预后良好组的平均发病年龄、手术年龄、Hoehn-Yahr分期、UPDRSⅡ评分(开期、关期)均降低,S&E评分、MMSE评分均增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年龄(OR=1.200,95% CI:1.079~1.334,P<0.01)、术前MMSE评分(OR=0.598,95% CI:0.423~0.846,P<0.01)及术前关期的S&E评分(OR=0.959,95% CI:0.921 ~0.998,P<0.05)是术后24个月日常生活能力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STN-DBS能明显改善PD患者的临床症状.手术年龄、MMSE评分和药物关期的S&E评分是术后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而发病年龄、Hoehn-Yahr分级、UPDRSⅡ评分、药物开期的S&E评分是可能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脑卒中患者抑郁评分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纳入68例卒中患者及其照顾者。采用贝克抑郁量表(BDI)对患者进行评分,并对患者的一般特征(年龄、性别、病变部位、病因、病程、教育背景、抑郁症用药史和身体功能水平)进行评估。通过照顾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进行间接评估,病前人格采用五大性格因素量表(NEO-PI)进行评估。对影响抑郁评分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再次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患者的HAMD评分与BDI评分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02)。相关分析显示患者BDI评分与NEO—PI中神经质(N)评分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5),HAMD评分与NEO—PI中神经质(N)评分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6)。患者抑郁评分与性别、年龄、卒中状况、病灶部位、病程和功能水平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神经质(N)是卒中患者抑郁的独立相关因素,病前人格评价有助于预测卒中患者的抑郁情绪,从而及早给予干预和支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丘脑底核(STN)-深部脑刺激术(DBS)对帕金森病(PD)病人精神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STN-DBS治疗的65例PD的临床资料。术前、术后1年,采用第三版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Ⅲ)评估PD开关期运动症状;采用H-Y分期评估病情严重度;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焦虑情况;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抑郁情况;采用帕金森睡眠量表(PDSS)评估睡眠障碍情况;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采用帕金森患者生活质量问卷(PDQ39)测评生活质量。结果 术后1年,UPDRS-Ⅲ评分、H-Y分期、ADL评分、HAMA评分、HAMD评分、PDQ39评分、MoCA评分及MMSE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 STN-DBS能够显著改善PD病人运动症状、精神症状、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帕金森病患者的情感淡漠及其与抑郁和认知障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帕金森病患者情感淡漠发生状况,并对情感淡漠与抑郁、认知功能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采用修订的情感淡漠评定量表(MAES)评定56例帕金森病患者的情感淡漠症状,并以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画钟测验(CDT)、词语流畅性测验(VFT)评定患者的病情、抑郁情绪及认知功能。对情感淡漠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56例帕金森病患者中情感淡漠发生率为44.64%(25/56),其中情感淡漠单独发生率为30.35%(17/56),同时伴有抑郁者占14.29%(8/56)。情感淡漠组和非情感淡漠组之间UPDRS的日常生活评分(UPDRS-Ⅱ)、运动评分(UPDRS-Ⅲ)和Yahr评分以及MMSE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情感淡漠组的CDT和VFT成绩也明显低于非情感淡漠组(P0.01)。情感淡漠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中,依次进入方程的是CDT、VFT、Yahr、MMSE、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和UPDRSⅢ。结论帕金森氏病的情感淡漠发生率较高,情感淡漠独立于抑郁症状,并与认知功能损害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维、汉族帕金森病(PD)患者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的特点。方法 226例汉族帕金森患者(汉族组)和389例维族帕金森患者(维族组)采用统一PD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分进行运动症状评估;采用非运动症状筛查问卷(NMSQ)评估非运动症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患者抑郁和焦虑状况,采用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评估患者睡眠状况,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分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维族组UPDRSⅢ评分(28.1±8.3)明显高于汉族组(18.1±2.4)(P0.05)。汉族组NMSQ评分明显高于维族组(P0.05),且汉族组非运动症状以夜尿、便秘、近记忆下降为主,而维族组非运动症状以夜尿、便秘、性欲改变为主。汉族组HAMD、HAMA评分明显高于维族组,PDSS评分明显低于维族组(均P0.05)。两组MMSE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维族PD患者运动症状较重,而汉族PD患者非运动症状较多;汉族PD患者焦虑、抑郁、睡眠状况较维族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生活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脑卒中后抑郁(PSD)状态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运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FDS)和诺丁汉健康问卷(NHP)对31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现状调查。结果 (1)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26.73%;(2)脑卒中后抑郁患者HAMD、NHP和NFDS评分高。结论 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较高,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有明显的影响,不利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早发性和晚发性帕金森病(PD)合并抑郁各自的临床特点及意义。方法本研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211例P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起病年龄分为早发组(起病年龄≤50岁)和晚发组(起病年龄50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Hoehn-Yahr分级、UPDRSⅢ评分、老年抑郁量表(GDS)评分、Beck抑郁量表(BDI)评分。结果早发组与晚发组患者Hoehn-Yahr分级、UPDRSⅢ评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组与晚发组患者的抑郁患病率、BDI评分、GDS评分和抑郁程度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早发组抑郁发生时间要早于晚发组(P0.05)。早发组的抑郁评分与病程、Hoehn-Yahr分级和UPDRSⅢ评分相关(P0.05);晚发性组的抑郁评分与起病年龄、Hoehn-Yahr分级和UPDRSⅢ评分相关(P0.05)。结论早发性PD患者抑郁症状出现时间更早,其抑郁程度与病程、Hoehn-Yahr分级和UPDRSⅢ评分相关。晚发性PD患者抑郁程度与起病年龄、Hoehn-Yahr分级和UPDRSⅢ评分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广泛性焦虑症与抑郁症自杀的关系。方法:对符合入组病倒进行回顾性诊断,判断其是否合并广泛性焦虑症(GAD),检查其自杀观念及行为,完成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问卷(BDI)的评定。结果:①抑郁症合并广泛性焦虑症为27.63%。②自杀组GAD例数及HAMA评分低于非自杀组。③合并GAD组HAMD评分高于对照组,BDI评分两组相当。结论:①抑郁症合并广泛性焦眠症比例很高。②焦虑可以作为自杀的保护因子,抑郁严重程度、病程是自杀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4.
武警部队官兵心理健康相关因素问卷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调查武警部队某部官兵的抑郁状况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贝克抑郁量表 (BDI)、应付方式问卷、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以及自编“一般状况调查表”,在武 警上海某部队整群抽样调查。结果 有效问卷回收率91%(790/868份),其中BDI评分≥14分(提示 有主观上中度抑郁症状)的占22.6%,而≥21分(提示有主观上较严重抑郁症状)的占到9.9%,士兵组 均分显著高于士官组(χ2值4.835,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抑郁与其应对方式、父母养育方式、社 会支持、是否有熟悉以及知心朋友等有一定相关性。结论 武警部队士兵中存在主观抑郁症状的比例 并不少见,并且其严重程度与多因素相关。有必要重视部队官兵心理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马来酸氟伏沙明联合普拉克索对帕金森性抑郁患者非运动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收集2016-01—06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70例帕金森性抑郁病例,依据随机抽签法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普拉克索,观察组给予马来酸氟伏沙明联合普拉克索方案,比较2组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HAMA)评分、帕金森病综合评分(UPDRS)、肢体感觉异常率、用药不良反应状况。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MoCA量表中记忆、抽象与视空间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AMD、HAMA评分、UPDRS量表中精神行为和情绪、日常活动及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肢体痛、不宁腿综合征、肢体痉挛以及嗅觉异常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马来酸氟伏沙明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性抑郁患者,可促进神经认知功能恢复,减少抑郁焦虑情绪,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情,降低肢体感觉异常出现率,且不加重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PD)睡眠障碍发生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和可能的原因。方法:采用帕金森睡眠评分量表(Parkinson’sdiseasesleepscale,PDSS)、改良Weber、Hoehn-Yahr(H-Y)分期、UPDRSⅢ和Hamilton抑郁量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以及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分别对PD患者的睡眠、病情严重程度、运动功能和抑郁程度、生活能力以及认知功能进行评定,并计算每日服用左旋多巴及吡贝地尔的剂量。结果:50例PD患者中48例(96%)发生睡眠障碍,其中白天过度困倦72·9%,失眠62·5%,多恶梦58·3%,睡眠破碎58·3%,早醒50·0%,幻觉18·8%。经分析PD患者睡眠总质量与UPDRSⅢ“关”期评分、H-Y分期、改良Weber、ADL评分,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MMSE评分以及患者年龄、左旋多巴和吡贝地尔每日剂量相关,与病程长短无关。结论:PD患者睡眠障碍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白天过度困倦、失眠、多恶梦、睡眠破碎和早醒等;其程度与年龄、抑郁、病情严重度及多巴胺能药物剂量有关,与病程长短无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初诊未服药的帕金森病(PD)患者抑郁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 性收集 2010 年 10 月至 2019 年 12 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神经内科运动障碍门诊初诊未服药的 218 例 PD 患者(PD 组)和 171 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资料。采用统一 PD 评定量表 (UPDRS)第Ⅱ、Ⅲ、Ⅴ部分评估 PD 患者的运动症状,采用 PD 睡眠量表(PDS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MoCA)和非运动症状问卷(NMSQ)评估 PD 患者的非运动症状。采用 24 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24)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受试者的抑郁、焦虑程度。比较 PD 组和对照组抑郁发作的发病 率、临床资料的差异,比较帕金森病抑郁(dPD)和非帕金森病抑郁(n-dPD)患者临床症状的差异。采用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初诊未服药 PD 患者抑郁的危险因素。结果 PD 组 HAMD-24 评分为 8.0(4.0, 13.0)分,dPD 的发病率为 12.4%(27/218),其中轻度、中度和重度抑郁患者分别为 5 例、18 例和 4 例。对 照组 HAMD-24 评分 2.0(0,2.0)分,抑郁发作的发病率为 6.4%(11/171),其中轻度、中度和重度抑郁患者 分别为 5 名、5 名和 1 名。两组抑郁程度和抑郁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PD 组患 者的 HAMD-24 总分及各因子评分、HAMA 评分、NMSQ 评分高于 n-dPD 组,运动分期为早期、姿势异常 步态不稳(PIGD)亚型的患者比例高于 n-dPD 组,UPDRS-Ⅱ评分和 PDSS 评分低于 n-dPD 组(P< 0.05)。 HAMA 评分高(OR=1.167,95%CI=1.077~1.265)、NMSQ 评分高(OR=1.235,95%CI=1.052~1.449)和 PIGD 运动障碍亚型(OR=2.024,95%CI=1.053~3.891)是 PD 患者发生抑郁的危险因素(P< 0.05),PDSS 评分高 (OR=0.971,95%CI=0.945~0.997)是 PD 患者发生抑郁的保护因素(P< 0.05)。结论 初诊未服药 PD 患 者的抑郁程度以中度抑郁为主,焦虑、非运动症状多、睡眠质量差和 PIGD 型 PD 患者更易患抑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给予丘脑底核(STN)电刺激治疗的帕金森病(PD)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估,以评价治疗的有效性及不同因素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41例接受双侧STN深部电刺激(DBS)治疗的PD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2个月应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Hoehn和Yahr分期、Schwab和England日常生活活动量表、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HADS)评价其临床情况;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39)评价生活质量,并对统计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和Spearman相关性检验。结果UPDRS评分中日常生活活动、运动检查、并发症均有明显改善(P<0.001),而精神、行为和情绪无明显改善。HADS量表结果显示患者的焦虑及抑郁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01)。PDQ-39评分中运动、日常生活活动、情绪状态、身体不适、总评分等项均有明显改善(P<0.001),羞耻感也有改善(P<0.05)。相关性检验的结果提示与PDQ-39总评分变化程度成相关性的因素依次为:UPDRS运动检查“关”期(P<0.001), Schwab和England日常生活活动量表“关”期(P<0.001),UPDRS日常生活活动“关”期(P<0.01),HADS-抑郁(P< 0.05)。结论脑深部电刺激能明显改善PD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帕金森病痴呆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痴呆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英国帕金森病学会脑库帕金森病临床诊断标准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 版痴呆诊断标准,对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评分<24 分且帕金森样症状早于痴呆症状至少> 2 年的帕金森病患者进行社会人口学(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分类)、饮酒、吸烟、饮茶、发病年龄、病程、既往史和帕金森病相关评价量表调查.采用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 逐步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帕金森病痴呆患者年龄、帕金森病统一评价量表第3部分(UPDRSⅢ)评分均高于非痴呆者(P < 0.05);震颤型帕金森病患者发生痴呆的概率较低(OR = 0.364,95%CI:0.139 ~ 0.953);抑郁是帕金森病痴呆较强的危险因素(OR = 2.647,95%CI:0.963 ~ 7.000).多因素分析显示,进入回归方程的因素分别为年龄、受教育程度、UPDRSⅢ评分、震颤型(OR = 1.203,0.790,4.264,0.068).结论 年龄、受教育程度、UPDRSⅢ评分、震颤型、抑郁等是帕金森病痴呆的相关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认知行为+家庭治疗对首发青少年抑郁症(MDD)的临床疗效。方法 入组研究对象是2017年1月~2021年1月我院门诊及住院168例首诊青少年MD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84),对比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比组基础上接受认知行为+家庭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本(HAMD-24)评分、蒙哥马利-阿斯伯格抑郁量表(MADRS)评分、贝克抑郁量表(BDI)评分、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分。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7.62%)高于对比组(83.33%),观察组第四周、第六周、第八周HAMD-24评分、MADRS评分、BDI评分均低于对比组,观察组第四周、第六周、第八周SSRS评分高于对比组(P<0.05)。结论 认知行为+家庭治疗可有效减轻首发青少年MDD患者抑郁症状及心理健康状况,提高社会支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