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目的 探讨乳腺癌同时型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sISLM)患者锁骨上淋巴结的最佳局部治疗模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2015年间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 128例sISLM乳腺癌患者,其中锁骨上淋巴结清扫联合放疗组 68例,单纯放疗组 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LRFS)、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结果 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联合组和单纯放疗组 5年LRFS、DMFS、PFS、OS均相近(均 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锁骨上淋巴结局部治疗模式是影响 5年DMFS、PFS、OS的独立预后因素(均 P<0.05)。亚组分析显示接受单纯放疗时锁骨上区放疗剂量>50Gy组患者 5年OS好于50Gy组(P=0.047)。接受清扫联合放疗时,清扫淋巴结<10个、>50Gy组患者 5年LRFS、DMFS、PFS、OS似乎均好于50Gy组,但均 P>0.05;清扫淋巴结≥10个、50Gy组患者 5年LRFS、DMFS、PFS、OS均似乎好于>50Gy组,但只有 5年DM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结论 手术清扫联合放疗可能是锁骨上淋巴结较好的局部治疗模式。接受单纯放疗时锁骨上区局部补量可能提高总生存;接受锁骨上淋巴结清扫联合放疗时,若清扫程度较低则锁骨上区局部补量可能获益,若清扫程度较高则锁骨上区局部补量可能获益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ⅣB期血道转移宫颈鳞癌的预后因素及盆腔根治性放疗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2016年间在浙江省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ⅣB期血道转移宫颈鳞癌患者80例,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Cox模型预后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1、2、5年总生存(OS)率和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52.5%、26.3%、16.8%和25%、13.8%、8.8%,中位OS和PFS期分别为13.0和5.6个月。最常见转移部位为骨(51.3%),其次为肺(36.3%)和肝(26.3%)。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化疗联合盆腔根治性治疗、化疗≥6个周期与OS及PFS呈正相关,而ECOG体能状态评分3~4分、肝转移与OS及PFS呈负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肝转移(HR=2.23,95%CI为1.01~4.91,P=0.048)及体能状态评分3~4(HR=2.01,95%CI为1.03~3.91,P=0.040)为OS不利因素。亚组多因素分析显示化疗+盆腔根治性放疗比化疗±姑息放疗能改善患者OS (HR=0.39,95%CI为0.18~0.84,P=0.016),接受≥4个周期比<4个周期双药联合化疗能改善患者OS (HR=0.32,95%CI为0.15~0.68,P=0.003)。结论 体能状态不佳及肝转移患者预后不佳。在化疗基础上联合盆腔根治性放疗可改善ⅣB期血道转移宫颈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胸部3DCRT在广泛期SCLC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04—2009年间收治的171例广泛期SCLC患者纳入研究,其中86例接受胸部3DCRT和全身化疗,85例只接受全身化疗。放疗采用超分割(1.5 Gy/次,2 次/d)或常规分割(2.0 Gy/次,1 次/d)方式,总量40~62 Gy。化疗方案为铂类联合依托泊甙。生存计算采用Kaplan-Meier法并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随访率为100%。全组中位OS期、2年OS率、5年OS率全组分别为15个月、31.5%、2.4%,放疗组的分别为18个月、35.3%、2.4%,化疗组的分别为12个月、14.5%、2.4%(P=0.023)。全组中位PFS期、1年PFS率、2年PFS率全组分别为8个月、27.5%、2.4%,放疗组的分别为9个月、35.4%、6.0%,化疗组的分别为6个月、20.5%、6.0%(P=0.004)。放疗组中超分割总量45 Gy的22例患者中位PFS期11个月,常规分割总量60 Gy的26例患者中位PFS期9个月(P=0.037)。多因素分析显示3DCRT、4周期以上化疗是预后有利因素(P=0.008、0.001)。结论 胸部放疗能改善广泛期SCLC患者OS和PFS,总量45 Gy超分割放疗较佳。胸部放疗和4周期以上化疗对OS是独立的预后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乳腺癌保乳术后1~3个腋窝淋巴结阳性患者锁骨上淋巴结复发率(SCFR)及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1—2014年本院收治的保乳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乳腺癌患者,病理证实1~3个腋窝淋巴结阳性,无内乳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256例均行全乳腺放疗,剂量46~50 Gy (2 Gy/次)或43.5 Gy (2.9 Gy/次),瘤床总剂量50~70 Gy。245例接受了辅助化疗,45例Her-2受体阳性者18例接受曲妥珠单抗治疗。Kaplan-Meier法计算同侧SCFR、LRR、DM及OS,并Logrank法检验。结果 随访时间满5年的样本量为101例。全组5年SCFR、LRR、DM、OS分别为2.1%、2.1%、5.0%、98.0%,2~3个腋窝淋巴结阳性(P= 0.010)、脉管瘤栓(P= 0.030)、LuminalB型(P= 0.006)为锁骨上淋巴结复发的高危因素。腋窝淋巴结阳性数为2~3个和1个者的5年SCFR分别为5.3%和2.8%(P=0.010);脉管瘤栓阳性和阴性的5年SCFR分别为5.3%和1.8%(P=0.030);Luminal B型、三阴性、Luminal A型和Her-2阳性型的5年SCFR分别为7.1%、3.2%、1.2%和0%(P=0.006)。有0、1、2~3个高危因素患者的5年SCFR分别为0%、3.0%、10.6%(P=0.000)。结论 在接受现代化疗前提下,乳腺癌保乳术后1~3个腋窝淋巴结阳性者SCFR较低,不需要全部行锁骨上区预防照射。有高危因素患者是否行预防性锁骨上区照射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局限期SCLC放化疗中放疗时机选择对预后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08—2014年行根治性胸部序贯放化疗的80例老年局限期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从治疗开始至放疗结束时间(SER)、诱导化疗周期数与OS及PFS的关系,进而比较早放疗组(诱导化疗周期数≤3个37例)与晚放疗组(诱导化疗周期数>3个43例)疗效的差别。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全组中位OS、PFS分别为23.5、13.3个月;SER与OS、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1);2、3、4、5、6周期诱导化疗后接受放疗病例的中位OS分别为33.2、26.7、20.6、16.9、17.9(P=0.000);中位OS及1、2、5年OS早放疗组分别为27.8个月及87%、62%、34%,晚放疗组分别为17.9个月、74%、37%、15%(P=0.017);中位PFS及1、2、5年PFS早放疗组分别为17.1个月及65%、43%、28%,晚放疗组分别为11.9个月及49%、21%、14%(P=0.022)。结论 老年局限期SCLC序贯放化疗患者SER越短疗效越好,早放疗可使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颅外转移性乳腺癌的放疗疗效,探讨全病变放疗意义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2019年间接受放疗的 85例颅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全病变放疗 36例,非全病变放疗 49例。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全组中位随访时间26.7个月,2年局控(LC)、无进展生存(PFS)、总生存(OS)率分别为77%、26%、77%。全病变放疗预后显著优于非全病变放疗,2年LC率分别为91%和67%(P=0.001),2年PFS率分别为47%和8%(P<0.001),2年OS率分别为84%和71%(P=0.010)。多因素分析显示全病变放疗是LC、PFS、OS的独立预后因素。此外,接受放疗时是否仅有骨转移是LC的影响因素,激素受体状态是OS的影响因素。结论 全病变放疗可以延长颅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存。仅有骨转移的患者接受放疗后LC更佳,激素受体阴性的患者长期生存较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超分割或大分割放疗同步化疗对局限期SCLC的生存影响。方法 超分割和大分割组分别入组患者92、96例。超分割组采用45 Gy分30次,2 次/d。大分割组采用55 Gy分22次,1 次/d。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超分割和大分割组患者1、2、5年PFS率分别为82%、61%、59%和85%、69%、69%(P=0.27),OS率分别为85%、41%、27%和77%、34%、27%(P=0.37)。多因素分析显示化疗开始到放疗开始时间≤43 d是PFS的有利因素(P=0.005),化疗开始到放疗结束时间≤63 d、PCI是OS有利因素(P=0.044、0.000)。超分割组和大分割组2、3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28%、9%和16%、2%(P=0.009)。结论 采用加速超分割或大分割方案联合同步化疗的PFS及OS均显著提高。控制化疗开始至放疗开始、结束时间≤43 d、≤63 d有利于提高PFS和OS。但2、3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超分割组显著高于大分割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初诊寡转移鼻咽癌患者原发灶根治性放疗预后因素分析。方法 2008—2011年39例初诊寡转移鼻咽癌患者接受1~6周期化疗及原发灶根治性放疗,其中10例常规放疗,26例IMRT。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38个月,1、2、3年OS和PFS分别为97%及87%、87%及65%、70%及59%。年龄、转移灶数目、诱导化疗方案、是否同步化疗均是影响生存的因素,其中≤3个转移灶患者生存率更高(P=0.023),诱导化疗包含比不含多西他赛方案生存率明显提高(P=0.041)。结论 初治寡转移鼻咽癌患者接受诱导化疗及原发灶根治性放疗后仍可获得长期生存,尤其是年龄小及转移灶数目≤3个患者。含多西紫杉醇的方案或能使患者得到更大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PS)在鼻咽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2013年间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根治性放疗的129例鼻咽癌患者,收集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包括性别、年龄、TNM分期、病理分型、治疗方案等,计算患者放疗前及放疗结束后3个月GPS。生存率计算采用Kaplan-Meier法,Cox模型预后因素分析。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临床指标对预后的预测能力。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89.0个月(5.1~104.6个月),129例患者5年无进展生存率(PFS)79.8%,5年总生存率(OS)84.5%。放疗后3个月GPS 0、1、2分组5年PFS率分别为85.6%、61.1%、33.3%,5年OS率分别为90.4%、66.7%、33.3%(P<0.01)。放疗后3个月GPS、临床分期(Ⅰ-Ⅲ期∶ⅣA期)及是否同步化疗均与患者PFS、OS相关(均P<0.01)。ROC曲线显示放疗后3个月GPS及临床分期预测OS的AUC值分别为0.694和0.815,两者联合AUC值达0.860。结论 放疗后3个月,高GPS是鼻咽癌患者独立预后不良因子,GPS联合临床分期可更加准确预测鼻咽癌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接受根治性调强放疗(IMRT)±化疗对颈、胸上段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并探讨选择性淋巴结照射(ENI)在其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放疗科接受IMRT±化疗的颈段和胸上段食管鳞癌患者 309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并对接受不同照射方式患者进行分组,分析其疗效、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全组患者1、3、5年总生存(OS)率和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76.7%、37.4%、19.3%和59.7%、27.4%、14.4%,中位数分别为26.8个月和15.5个月。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cTNM分期、化疗为影响全组患者OS的因素(P=0.003、P<0.001、P=0.022);性别、cTNM分期、照射方式为影响全组患者PFS的因素(P=0.016、P<0.001、P=0.008)。倾向得分匹配后患者1、3、5年OS和PFS分别为77.2%、39.3%、20.0%和62.0%、29.3%、15.4%,中位数分别为27.1个月和18.2个月。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cTNM分期和化疗为影响其OS的因素(P=0.026、P<0.001、P=0.017);cTNM分期和照射方式为影响其PFS独立性预后因素(P<0.001、P=0.008)。化疗亚组分析显示患者接受 3~4周期化疗为佳。患者不良反应均以 0-2级为主且可以耐受。结论 IMRT±化疗对颈段和胸上段食管鳞癌患者治疗有效;ENI可以提高患者的PFS。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食管癌首次治疗后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挽救性放疗的价值。方法 收集2006—2012年符合入组条件的117例患者,应用3DRT方式,1.8~2.0 Gy/次,5 次/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随访率100%。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后的1、3年OS率分别为38.5%、14.1%。挽救放疗或放化疗(100例)与未挽救治疗(17例)的1、3年OS率分别为42%、17%与18%、0%(P=0.008);放化疗(32例)的1、3年OS率分别为59%、36%,高于单纯放疗(68例,34%、11%)和未挽救者(17例,18%、0%)(P=0.002);未合并内脏转移(80例)和合并内脏转移(37例)患者1、3年OS率分别为44%、22%和27%、0%(P=0.002);锁骨上挽救放疗剂量<60 Gy (25例)和≥60 Gy (75例)的1、3年OS率分别为25%、8%%和75%、24%(P=0.000)。Cox模型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锁骨上挽救放疗剂量≥60 Gy、合并纵隔失败、合并内脏转移、挽救方式为影响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后生存因素(P=0.001、0.015、0.009、0.025)。结论 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挽救性放疗可使患者生存获益,单纯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患者建议积极行挽救性放疗或放化疗,挽救性放疗剂量≥60 Gy者可延长生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同步放化疗是否提高根治术后伴有盆腹腔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的生存。方法 收集2008-2011年间188例行宫颈癌根治术且术后病理伴有盆腹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同步放化疗的疗效。结果 全组46例患者出现复发转移,单纯放疗组后腹膜、髂总及盆腔非髂总转移者的复发转移分别为4、5、11例(57.1%、55.6%、28.2%);同步放化疗组相应的复发转移分别为5、5、16例(62.5%、25%、15.2%)。与单纯放疗相比,同步放化疗能够明显改善盆腔非髂总、髂总淋巴结转移者的5年生存率(非髂总88.6%∶76.9%,P=0.003;髂总80.0%∶44.4%,P=0.041),而不能改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者的5年生存率(50.0%∶42.9%,P=0.973)。淋巴结转移的部位及同步放化疗是总生存率的影响因素(后腹膜比盆腔非髂总HR=4.259,95%CI=1.700~10.671,P=0.002;髂总比盆腔非髂总HR=2.985,95%CI=1.290~6.907,P=0.011;同步放化疗比放疗:HR=0.439,95%CI=0.218~0.885,P=0.021)。结论 同步放化疗能改善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生存,但不能改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生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原发韦氏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和预后因素。方法 2000—2013年收治 200例确诊为原发韦氏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Ⅰ期 50例,Ⅱ期 125例,Ⅲ+Ⅳ期 25例。大部分患者接受 4~6周期CHOP或CHOP为主方案化疗以及受累野放疗(韦氏环+颈部淋巴结区域)。Kaplan-Meier法计算OS、PFS、LRC,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分析,Cox多因素分析。结果 5年样本数量 71例,全组 5年OS、PFS和LRC分别为78%、72%和87%。放化疗组的OS、PFS、LRC均高于单纯化疗组,分别为86%∶70%、84%∶58%和97%∶66%(P=0.001、0.000、0.00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大小、分期、LDH和IPI是OS、PFS和LRC共同预后因素(P=0.000~0.036),PFS预后因素还包括ECOG评分(P=0.018)。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和分期是OS和LRC的预后因素(P=0.003~0.022),PFS的预后因素是年龄(P=000)。结论 韦氏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和疗效好的特点。早期患者加入放疗可以显著提高OS、PFS和LRC。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进一步分析Ⅳ期NSCLC化疗同期三维放疗的预后因素。方法 对2003—2010年前瞻性入组201例Ⅳ期NSCLC患者重新进行预后评价,包括依据放疗剂量>36 Gy的159例OS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及120例PFS的影响因素分析。化疗以铂类为基础的两药联合方案,中位周期数4个。原发肿瘤中位放疗剂量63 Gy。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检验,Cox模型预后多因素分析时间从最长的3年延长至5年。结果 全组201例1、2、3、5年OS及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0.1%、17.3%、10.2%、5.1%及10个月。近期疗效中CR、PR、SD、PD分别为7.5%、66.0%、19.5%、6.9%,其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9、13、8、6个月(P=0.000)。化疗4~5周期同期≥63 Gy与<63 Gy患者1、2、3、5年PFS和中位生存期分别为77.4%、36.2%、27.2%、15.9%和20个月与32.6%、21.7%、0%、0%和9个月(P=0.002)。4~5周期化疗、疗后KPS稳定或增加、GTV<175 cm3为OS影响因素(P=0.035、0.000、0.008)。原发肿瘤三维放疗≥63 Gy对PFS的影响接近有统计学意义(P=0.051)。结论 Ⅳ期NSCLC 4~5个周期化疗同期三维放疗≥63 Gy三维放疗使PFS、OS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早期韦氏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接受利妥昔单抗加CHOP为主方案化疗后放疗的作用价值。方法 2000—2013年收治83例确诊为原发韦氏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其中Ⅰ期25例、Ⅱ期58例。全组接受了利妥昔单抗加CHOP为主方案化疗,62例接受了受累野放疗(韦氏环+颈部淋巴结区域),21例未接受放疗。Kaplan-Meier法计算OS、PFS、LRC并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5年样本数18例,5年OS、PFS和LRC率分别为89%、84%和9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LDH升高、ECOG≥2分和IPI≥2分是OS的预后不良因素。年龄>60岁、肿瘤≥5 cm、ECOG≥2分和IPI≥2分是PFS和LRC的影响因素。在利妥昔单抗治疗基础上加入巩固性放疗比未放疗者提高了5年PFS、LRC,分别为94%比58%(P=0.003)、100%比61%(P=0.000),OS有增加趋势(94%比71%,P=0.063)。结论 早期韦氏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利妥昔单抗加CHOP为主方化疗后巩固性放疗显著改善了PFS、LRC率,并可能改善OS率,需大样本和前瞻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放化疗组合方案对广泛期SCLC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1—2015年收治的322例广泛期SCLC患者,均接受依托泊苷+顺铂或卡铂标准方案化疗;根据RECIST标准将化疗后疗效分为CR、PR、SD、PD,排除化疗后进展的90例,共入组232例。根据化疗有效后是否行放疗将患者分为放疗组(187例)和无放疗组(45例)。根据放疗的早晚分为早放疗组(化疗≤3个周期接受放疗,65例)和晚放疗组(化疗>3个周期接受放疗,122例)。根据放疗和化疗顺序分为同步放化疗组(45例)和序贯放化疗组(142例)。Kaplan-Meier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差异,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中位OS、PFS、LRFS全组分别为13.2、 8.7、14.6个月;无放疗组分别为 8.7、5.6、5.9个月,有放疗组分别为15.0、9.8、19.2个月(P=0.00、0.00、0.00);早放疗组分别15.4、8.0、19.2个月,晚放疗组分别为14.6、10.8、18.1个月(P=0.720、0.426、0.981);同步放化疗组分别为19.4、10.8、19.8个月,序贯放化疗组分别为13.8、9.8、17.8个月(P=0.036、0.656、0.768)。接受放疗患者不良反应较无放疗患者增加(P=0.038),但≥3级严重不良反应相似(P=0.126)。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IMRT同期化疗对Ⅲ期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和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2008年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单纯IMRT和IMRT同期铂类药物化疗的 251例Ⅲ期鼻咽癌患者,分析相关预后因子和探讨IMRT同期化疗作用。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组间差异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Cox模型预后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 10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LRFS)、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88.6%、81.1%、68.8%和75.1%。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N分期和鼻咽肿瘤体积是最重要的预后影响因素,同期化疗有助于改善患者PFS和OS (均 P<0.05)。T3N0-1期患者单纯放疗组和同期放化疗组各生存指标均相近(10年LRFS为93.8%∶93.2%,P=0.933;10年DMFS为80.9%∶86.8%,P=0.385;10年PFS为70.6%∶77.7%,P=0.513;10年OS为71.8%∶83.6%,P=0.207);T1-3N2期患者同期放化疗的LRFS、PFS和OS优于单纯放疗(10年LRFS为87.3%∶66.7%,P=0.016;10年PFS为70.2%∶41.0%,P=0.003;10年OS为78.5%∶51.7%,P=0.008),DMFS有提高趋势(10年DMFS为80.3%∶66.4%,P=0.103)。结论 IMRT中同期化疗的加入有助于改善Ⅲ期鼻咽癌患者预后,在N2期组获益较为明显,需要根据患者治疗失败风险予以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更好地完善食管癌非手术N分期。方法 回顾分析2009—2013年本院接受放疗的501例初治食管鳞癌患者,分析锁骨上淋巴结、纵隔淋巴结等对OS影响,完善原非手术N分期并对推荐N分期进行评价。Kaplan-Meier法计算OS率等并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3、5年样本数分别为404和205例。1、3、5年OS率分别为64.9%、26.5%、18.3%,DMF率分别为86.2%、68.9%、67.3%,LC率分别为72.7%、53.1%、43.6%。单因素分析显示颈段和胸上段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明显高于胸中、下段,分别为25.7%∶14.2%(P=0.034),颈段和胸上段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3年OS率和DMF率明显高于胸中、下段,分别为24.2%∶11.5%(P=0.016) 和84.8%∶69.2%(P=0.007)。多因素分析也显示淋巴结转移个数是影响患者OS、DMF的因素(P=0.000、0.007)。结论 食管胸上段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归为N1期是比较合理的;在N分期中加入淋巴结转移个数这个因素后推荐的N分期更加科学客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