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寻求一种高效、经济、安全可靠的新型食品中有机污染物降解方法。方法:通过比较三种光敏剂(姜黄素、核黄素、金丝桃素)对牡蛎肉外观品质的影响以及光动力对水溶液中多环芳烃的降解效果,对其进行工艺优化,在最优条件下探究光动力对牡蛎中多环芳烃的降解作用。结果:当光敏剂浓度为10 μmol/L时,富集量高达89.68%~92.22%,且牡蛎肉为正常的奶白色,并未发生变化。而当浓度为20 μmol/L时,富集量仅为71.90%~78.62%,牡蛎肉颜色发生肉眼可见的由白色到黄色的变化。与核黄素和金丝桃素相比,姜黄素介导的光动力降解效果最佳,光照15 min时降解率高达91.08%。因此,确定的最佳条件为:光敏剂为姜黄素,浓度10 μmol/L,光照时间15 min。在最优条件下,相比于空白对照组,光动力对牡蛎中多环芳烃的降解率达到21.92%~88.46%。结论:光动力方法可有效降解牡蛎中的多环芳烃,该技术对于水产品中残留多环芳烃的降解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以叶绿素镁钠盐为光敏剂,研究了其对几种液体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光动力杀菌效果。结果表明,叶绿素镁钠盐对几种液态食品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很强的杀菌效果,其中以10-5mol/L的叶绿素镁钠盐杀菌效果最佳,10 min金黄色葡萄球菌减少了4.5个对数;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液态食品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死率明显增加,特别是在起始10 min内;一般透光性好的食品包装材料对液态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光动力杀菌效率没有影响,但液态食品的pH对其杀菌效率有一定的影响。对于不同的液态食品,在澄清或酸性的食品中叶绿色镁钠盐的光动力杀菌效果较好,但当食品中含固体颗粒或较浑浊时,其杀菌效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3.
针对真空包装的鲜莲在冷藏过程中产生的胀袋问题,探究以姜黄素为光敏剂、LED灯为光源的光动力技术对真空包装鲜莲胀袋现象的控制效果及抑菌作用。结果显示,光照45 min、姜黄素浓度为1.5 mmol/L的光动力处理能有效抑制鲜莲的酸败胀袋现象。同时,光动力技术对胀袋鲜莲的灭菌效果达到99%,并且理化性质与质构特性分析显示光动力技术处理后对鲜莲的品质特性影响不大。文章采用新型冷杀菌技术,有效解决鲜莲胀袋问题,为莲子及其副产品的开发、包装和储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微生物减菌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中心组合设计法,研究NaCl质量浓度、处理温度、处理时间,以及料液比对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单增细胞李斯特菌的鲜切苹果杀菌效果的影响。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鲜切苹果减菌工艺最优条件为:NaCl质量浓度4.5 g/L,处理温度25℃,处理时间6.45 min,液料比6∶1(m L/g),在此条件下经处理后细菌总数由1.14×105CFU/g降为9.3×103CFU/g,减菌率可达91.84%。同时,该处理对鲜切苹果的p H值和可溶性固形物影响不大,且能较好地抑制维生素C的降解及其表面的褐变。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壳聚糖为原料,利用离子相互作用增强姜黄素光动力抑菌效果,并从形态特征、细胞膜功能、能量代谢和DNA结构等方面入手阐释该涂膜在细胞水平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壳聚糖显著提高了抑菌效果,含姜黄素质量浓度15 mg/L的涂膜溶液经波长为420 nm蓝光光照5 min后,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总数下降6.89(lg(CFU/mL)),并且姜黄素质量浓度和光照时间是影响该技术抑菌效果的主要因素。光动力灭活处理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活性氧从而破坏细胞膜,促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进而出现细胞内容物泄漏以及细胞皱缩的现象。同时也导致细胞内活性氧含量上升,破坏内源酶结构,引发细菌防御系统崩溃,D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被氧化分解,从而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死亡。由此可见,壳聚糖/姜黄素光动力涂膜有应用于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食源性污染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该文探究了姜黄素介导的光动力技术(photodynamic technology, PDT)协同柠檬酸处理对副溶血性弧菌的灭活效果和机理。通过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光动力技术对副溶血性弧菌的灭活效果、扫描电镜观察细菌形态变化,酶标仪检测PDT处理后菌体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水平以及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腺苷三磷酸酶(adenosine triphosphatase, ATPase)、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KP)的活性变化,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基因损伤程度。结果表明,PDT杀菌效果随姜黄素浓度增加、光照时间延长和柠檬酸(0.5 mg/mL)的添加而显著增强(在最高浓度姜黄素条件下P<0.05)。当姜黄素浓度为2μmol/L,柠檬酸质量浓度为0.5 mg/mL,光照2 min后,PBS中的副溶血性弧菌菌落总数从7.43 lg CFU/mL降至0。光敏剂姜黄素被蓝光激活后通过电子转移和能量转移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ROS,菌体内...  相似文献   

7.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是广泛污染玉米、小麦、大米等谷物的真菌毒素之一,主要由镰刀菌属产生。该研究选择姜黄素为光敏剂构建光动力技术(Photodynamic Inactivation,PDI),探究姜黄素浓度、光照能量和溶液pH对PDI抑制禾谷镰刀菌生长及其在玉米中产ZEN的影响。同时,从ZEN毒素含量变化和禾谷镰刀菌失活两个角度分析PDI抑制禾谷镰刀菌产ZEN的机制。结果表明,在50.00 μmol/L姜黄素和43.0 J/cm2光照能量作用下,ZEN含量从空白对照玉米中的1.15 mg/kg降低至光动力处理组中的0.58 mg/kg,降幅达49.56%,且继续增加姜黄素浓度能够完全抑制ZEN的生成。深入分析表明,PDI对禾谷镰刀菌的灭活作用是其抑制玉米中ZEN产生的主要原因,尤其当姜黄素浓度≥70.00 μmol/L,光照能量为43.0 J/cm2时,禾谷镰刀菌被完全灭活。因此,该研究证实光动力技术能够有效地杀灭禾谷镰刀菌,抑制ZEN的产生,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姜黄素对荧光假单胞菌的光动力灭活(photodynamic inactivation,PDI)作用,提高光动力杀菌效果,本研究以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EDTA)为协同剂,对PDI的应用条件进行优化,探讨姜黄素联合EDTA对荧光假单胞菌生物膜的PDI作用,并进一步将姜黄素联合EDTA应用于新鲜猪肉的保鲜。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0.5%(质量分数,下同)EDTA与75 μmol/L 姜黄素经光照(功率密度200 mW/cm2、波长460 nm、光照时间20 min),荧光假单胞菌的菌落数对数值减小了6.40(lg(CFU/mL)),玻璃及丙烯腈二乙烯丁二烯树脂(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ABS)板表面生物膜中荧光假单胞菌菌落数对数值分别减小4.57、6.60(lg(CFU/mL)),均显著高于单独使用姜黄素组的灭活效果(P<0.05)。新鲜猪肉经75 μmol/L姜黄素和0.5% EDTA处理并光照后(功率密度100 mW/cm2、波长460 nm、光照时间20 min),与空白组相比,保存到第10天其表面荧光假单胞菌菌落数对数值减小3.05(lg(CFU/mL)),质量损失率为2.14%,色差ΔE随姜黄素浓度增加而增大;且处理后的猪肉随贮藏时间的延长pH值变化缓慢。说明PDI处理对猪肉的感官品质影响较小,能较好地维持猪肉pH值,对猪肉表面荧光假单胞菌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姜黄素联合EDTA的PDI处理显著延长了猪肉的保鲜期,本研究可为光动力技术在食品杀菌及贮藏保鲜中的应用提供新的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王耀峰  宫智勇  方敏  刘良忠 《食品科学》2009,30(23):150-153
研究二氧化氯(ClO2)与超声波协同作用对鲜蛋表面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杀灭效果。二氧化氯浓度为0、30、40、50、60mg/L,单独作用及在59kHz 超声波协同作用下分别处理1、5、10min。结果表明:二氧化氯与超声波协同作用与二氧化氯单独作用相比,处理时间10min,对3 个菌种的杀菌量> 4.00(lg(CFU/ml)),二氧化氯浓度从60mg/L 降低为50mg/L;协同作条件下二氧化氯浓度50mg/L,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量> 4.00(lg(CFU/ml)),处理时间与单独作用相比从10min 缩短为5min。  相似文献   

10.
以致死率为考察指标研究显著影响微波加热杀灭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效果的因子,探讨微波功率、pH和NaCl浓度对微波加热杀菌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900 W和100 W微波功率对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死率影响不大,主要还是由温度决定其杀菌效果;低pH显著增强微波对两者的致死率;NaCl浓度为2 g/L时微波杀菌效果最强,而此后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体系介电损失常数的增加,减少了体系对微波能的吸收且影响微波加热的均匀性,进而降低了微波加热杀菌的效果.因此.pH和NaCl浓度是影响微波加热杀菌效果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以新鲜羊乳为原料,研究了超声处理对新鲜羊乳中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效果,为羊乳的非热杀菌方法及产品开发提供参考。基于单因素实验,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研究了超声功率、温度及时间对羊乳中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杀菌效果的影响,并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灭菌对数值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分析对超声处理条件进行了优化,并研究了超声处理和巴氏杀菌处理对两种菌株菌体的破坏情况以及贮藏期内菌落数的变化。结果表明,超声处理羊乳的最佳条件为超声功率530 W,超声温度60 ℃,超声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灭菌对数值可到达7.55和6.53。与巴氏杀菌处理相比,超声处理能更大程度地破坏菌体细胞表面结构,杀菌效果更好,并能将羊乳贮藏期从巴氏杀菌处理后的14 d延长至21 d,品质要求仍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对鲜参切片表面微生物的杀菌效果,以及对鲜参切片表面色泽的影响,获得优化杀菌工艺条件,为鲜人参的保鲜贮藏提供新方法。方法 首先,以鲜参切片表面微生物的杀菌率为指标,考察放电电源功率(W)、等离子体处理时间(min)、气体流速(cm3/min)三个因素的杀菌效果,然后根据单因素试验的结果,应用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优化试验设计,获得最佳杀菌工艺,并测定低温等离子体处理鲜参切片的色泽变化。结果 低温等离子体处理鲜参切片的最佳杀菌工艺条件为:放电电源功率340 W、等离子体处理时间4.7 min、气体流速10 cm3/min,在此条件下的杀菌率为99.89%;影响因素的显著性大小顺序为: 等离子体处理时间>放电电源功率>气体流速,且鲜切参片经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后色泽无明显变化。与酸性氧化电位水杀菌相比,低温等离子体处理的杀菌率提高了5.3%, 杀菌时间缩短了57%, 杀菌效果更好。结论: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对鲜参切片表面微生物的杀菌效果显著,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可以作为一种更高效、更省时的非热杀菌方法。  相似文献   

13.
王思达  王兰  吕都  董楠  王梅 《中国酿造》2022,41(6):200-206
为解决泡椒鲜切马铃薯片贮藏和流通过程中出现的褐变、胀袋、质地软化等问题,采用蒸汽、微波和辐照杀菌方式对泡椒鲜切马铃薯片进行处理,通过测定L*值、硬度和感官评分,筛选各杀菌方式最优工艺参数。通过贮藏实验,对比不同杀菌方式对泡椒鲜切马铃薯片色泽、质构特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及菌落总数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杀菌方式的最优工艺参数为蒸汽杀菌时间为3 min,微波杀菌功率为700 W,辐照杀菌剂量为8 kGy。贮藏实验结果表明,辐照和微波杀菌灭酶活效果优于蒸汽杀菌,但蒸汽杀菌能更好地保持产品色泽,减缓L*值的降低,维持产品硬度、弹性和咀嚼性,菌落总数和PPO活性虽比辐照处理组和微波处理组高,但整体控制在较低水平,综合感官评分以蒸汽处理组最高。综合对比,蒸汽杀菌更适合于泡椒鲜切马铃薯片的加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酸性氧化电位水处理对鲜参切片微生物的杀菌效果,以及对鲜参切片色泽的影响,获得优化杀菌工艺条件,为鲜人参的保鲜贮藏提供新方法。方法:首先,以鲜参切片微生物的杀菌率为指标,考察料液比、浸泡时间、浸泡温度和pH四个因素对杀菌效果的影响,然后采用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优化试验设计优化杀菌工艺,并测定酸性氧化电位水处理鲜参切片的色泽。结果:酸性氧化电位水处理鲜参切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0 g/mL、浸泡温度25 ℃、浸泡时间11 min,此条件下的杀菌率为94.40%±0.61%,影响因素的显著性大小顺序为浸泡时间>料液比>浸泡温度,酸性氧化电位水处理前后的鲜参切片色泽无明显变化。与其他常用杀菌剂相比,酸性氧化电位水的杀菌率提高了24.5%~30.7%。结论:酸性氧化电位水处理技术对鲜参切片微生物的杀菌效果显著,可以为人参的保鲜贮藏和加工提供一种更有效、更安全和高品质的非热杀菌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电生功能水联合超声波清洗对马铃薯净菜中农药残留的去除效果,对采用不同切割方式的马铃薯净菜进行腐霉利、甲拌磷、百菌清和毒死蜱混合模拟污染,通过QuEChERS前处理方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进行检测,得到酸性电生功能水(AcEW)-超声波清洗处理对马铃薯净菜中4种农药残留的去除率,探讨不同清洗液、样...  相似文献   

16.
采用冷电弧技术杀灭连续流动的液体中的细菌和酵母菌。实验中采用自制的冷电弧杀菌装置(外观尺寸为80cm×17cm×1.3cm,放电面积为414cm2)杀灭菌液中的大肠杆菌987P(E.coli987P)、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和白色念珠菌(C.albicans),结果表明,在液体流量为100mL/min的条件下,电压为20kV时杀灭E.coli987P和电压为25kV时杀灭S.aureus所需的时间均少于4s;电压为30kV时杀灭B.subtilis和C.albicans所需的时间也分别不超过12s和19s,相应的能耗仅分别为0.64、1.31、8.0和12.67kwh/m3。研究了电压、循环次数和空气流量等实验参数对杀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杀菌效果随着电压和循环次数的增加、空气流量的减少变得越来越好。通过对比处理前后E.coli987P及B.subtilis的透射电镜图,初步推测杀菌机理。该技术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食品工业冷杀菌技术。  相似文献   

17.
酸性电解水对鲜切马铃薯酶促褐变抑制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酸性电解水对鲜切马铃薯酶促褐变的抑制效果,并进一步探究了影响酸性电解水抑制酶促褐变效果的外因。通过比较几种方式处理的马铃薯切片在不同贮藏期的褐变度,结果表明,与无处理相比,3种指标的酸性电解水均能够显著(P<0.05)抑制鲜切马铃薯的酶促褐变,其抑制效果与草酸(20mg/L)、柠檬酸(20mg/L)相当。同时研究发现,处理时间、酸性电解水的温度、处理方式(静止浸泡、流水冲洗、振荡)对酸性电解水的褐变抑制效果均产生影响,而料液比变化对酸性电解水的褐变抑制效果影响不大。处理时间为15min,酸性电解水温度为40℃,振荡处理酸性电解水的褐变抑制效果好,且振荡速度越大,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8.
姜黄素介导的光动力冷杀菌方法对牡蛎杀菌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对牡蛎肉匀浆及牡蛎肠道中的细菌进行杀灭处理,探究PDT可否杀灭牡蛎中的细菌。结果表明,以姜黄素为光敏剂的光动力冷杀菌处理对牡蛎中细菌具有非常好的灭活效果,3、6 h光敏剂富集组对牡蛎的杀菌率可达90%以上。同时该方法处理简便,且具有广谱杀菌特性。  相似文献   

19.
鲜切果蔬中4 种病原微生物多重PCR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发可同时检测鲜切果蔬中的单核细胞性李斯特菌、鼠伤寒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O157:H7的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方法。根据单核细胞性李斯特菌inlA基因、鼠伤寒沙门菌invA基因、大肠杆菌O157:H7 wzy基因、金黄色葡萄球菌nuc基因设计及筛选出4?对引物。对多重PCR体系及条件进行优化。该方法对单核细胞性李斯特菌、鼠伤寒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O157:H7的检出限分别为3.5×106、1.6×105、2.4×105、4.8×105?CFU/mL。将优化的多重PCR方法对不同接种量富集后验证,结果表明,经过9?h富集后,该方法检出限为1?CFU/mL。该方法在鲜切莴苣、鲜切黄瓜、鲜切木瓜、鲜切哈密瓜中应用同样可扩增出4?条目标菌。因此,利用所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对鲜切果蔬中侵染的病原菌检出限可达到1?CFU/g。该方法相较于传统的培养检测方法具有节约大量的劳力、试剂、时间等优点,检测时间也由原来的5~7?d缩短至9~11?h,对于企业或分析检验中心大批量样品的监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