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女性附件区肿瘤蒂扭转的MRI影像学表现特点,提高MRI的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7年1月以来经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附件区肿瘤蒂扭转的MRI、超声影像资料,结合病理讨论其MRI表现特点。结果本组35例患者中,卵巢囊肿蒂扭转共15例,卵巢囊腺瘤蒂扭转5例,畸胎瘤蒂扭转7例,输卵管系膜囊肿蒂扭转4例,单纯卵巢蒂扭转3例,浆膜下肌瘤蒂扭转1例,畸胎瘤蒂扭转合并妊娠(28周)1例,单纯卵巢蒂扭转合并输卵管血肿1例(孕15周),畸胎瘤蒂扭转伴甲状腺、黄体血肿1例。增强扫描3例。MRI特征性表现:附件区混合信号肿块,与子宫一侧相连(100%,35/35);肿块蒂部显示(91.43%,32/35),肿块蒂部漩涡征(65.71%,23/35),肿块近蒂部三角征(65.71%,23/35);囊肿壁近蒂部新月形、弧形增厚(68.57%,24/35),合并盆腔积液(82.86%,29/35)。核磁诊断符合率(85.71%,30/35)高于超声超声诊断符合率(71.43%,25/35)。结论女性附件区肿瘤蒂扭转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MRI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晚期妊娠合并附件扭转的超声及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2月~2017年6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中晚期妊娠合并附件扭转患者12例,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超声及MRI表现特征。结果:12例中,超声探及母体附件区囊性或囊实性包块11例,卵巢增大伴回声不均1例,合并盆腔积液4例。CDFI示包块内及周边有血供4例,无血供8例。5例行MRI检查,均表现为附件区异常信号团块,卵巢蒂扭转呈典型结节征(或漩涡征)2例,三角征2例,悬挂征1例;肿瘤囊壁或分隔不规则增厚3例;囊壁出血2例。术中示2例肿瘤蒂扭转180°,10例肿瘤蒂扭转360°~900°;病理7例肿瘤表面淤血,8例伴出血及坏死,4例合并盆腔积血。结论:中晚期妊娠合并附件扭转的超声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能够为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盆腔器官扭转的多排螺旋CT表现,探讨多排螺旋CT对盆腔器官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盆腔器官扭转的多排螺旋CT表现,所有病例均行动脉期(30 s)、静脉期(60 s)及延时期(180 s)三期扫描。结果乙状结肠扭转1例,CT表现为乙状结肠转位及"鸟嘴征";回肠扭转伴肠坏死2例,可见"咖啡豆征"及肠壁积气;肠系膜上动脉扭转伴小肠缺血4例,或见"漩涡征";卵巢黏液性囊腺瘤蒂扭转3例,其中左侧2例,右侧1例,见囊性肿块及分隔,分隔增厚,可见软组织样蒂,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右侧卵巢颗粒细胞瘤蒂扭转2例,表现为囊实性肿块;右侧卵巢良性囊性畸胎瘤蒂扭转3例,可见不对称增厚囊壁,扭转轻囊壁轻度增厚,扭转重囊壁明显增厚,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右侧卵巢囊肿扭转5例,其中右侧3例,左侧2例,短期复查见囊肿增大,密度增高,囊肿发生位置移位;右侧输卵管积水伴扭转2例,可见增厚囊壁伴高密度出血;左侧隐睾恶变伴扭转1例,病变未见明显强化,内见积气,同侧精索及睾丸消失;左侧精索扭转1例,见精索增粗、模糊,同侧睾丸强化减弱。结论盆腔器官扭转的CT表现多样,"漩涡征"、"鸟嘴征"是肠扭转的特点;水肿增粗、强化减弱的"蒂"与原发肿瘤形成的囊实性"双肿块"提示卵巢囊腺瘤扭转;良性囊性畸胎瘤囊壁厚薄与扭转程度相关;同侧精索消失提示隐睾。多排螺旋CT对盆腔器官扭转的术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女性附件扭转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治疗证实为卵巢、输卵管或卵巢肿物扭转患者的声像图表现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卵巢、输卵管或卵巢肿物蒂扭转大部分(95.2%)超声可以明确诊断;另外对5例由卵巢囊性病变引起的扭转在第一时间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后疼痛明显减轻,4例经对症治疗后出院。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及时诊断附件扭转,扭转时所致附件水肿增粗及卵巢的病变特征,是诊断的有力依据,而超声引导下对囊性病变进行抽液可作为一种治疗方法供临床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纯性输卵管扭转的超声误诊原因。方法:采用超声检查18例单纯性输卵管扭转患者,依照单纯性输卵管扭转术后病理确诊结果进行超声误诊分析。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对照,术前超声单纯性输卵管扭转诊断准确率为50%(9/18),误诊率50%(9/18),3例误诊为盆腔炎症包块,3例误诊为卵巢肿瘤蒂扭转,3例误诊为卵巢扭转。超声检查示:左侧输卵管峡部12例,右侧输卵管扭转6例;4例输卵管扭转1圈,6例输卵管扭转2圈,6例输卵管扭转3圈,1例输卵管扭转4圈,1例输卵管扭转6圈;9例单纯性输卵管扭转呈漩涡征的超声主要征象,9例超声征象为肿块型;14例血流信号异常,4例血流信号正常。结论:扭转部位呈"漩涡征"是单纯性输卵管扭转的超声主要征象,仔细观察超声征象有利于提高超声诊断符合率,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输卵管扭转并坏死MRI表现特点。方法 选取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等输卵管扭转坏死患者4例,回顾性分析其MR特征。结果 4例均表现输卵管增粗,3例T1WI低信号,T2WI呈低信号伴散在小圆形囊状高信号,DWI低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1例表现为管腔内信号混杂,增强壁强化。3例伴同侧卵巢囊性包块,1例伴同侧阔韧带平滑肌瘤。结论 附件区腊肠形软组织样信号,T2WI低信号并多发小囊性灶,增强无强化,同时伴子宫附件肿块,是输卵管扭转坏死较具特征性的MRI征象。  相似文献   

7.
杨薇  伍海翔  朴雯雯 《海南医学》2011,(18):105-106
目的通过对卵巢冠囊肿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误诊原因的探讨,以提高超声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在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了的90例卵巢冠囊肿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 90例卵巢冠囊肿,术前正确诊断30例,20例诊断为附件区囊肿,另外40例分别误诊为卵巢囊肿26例,合并蒂扭转1例,输卵管积水5例,巧克力囊肿5例,卵巢乳头状囊腺瘤2例,黄体囊肿1例。结论卵巢冠囊肿有其特征性的声像图表现,超声对其有一定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附件扭转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省人民医院妇科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48例经手术证实为附件扭转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患者年龄最小6岁,最大60岁,18岁以下者6例;合并妊娠者6例;行附件切除术29例,卵巢囊肿剥除术16例,输卵管切除3例;术后病理报告,卵巢囊性成熟性畸胎瘤15例,卵巢囊腺瘤9例,卵巢单纯性囊肿7例,卵巢冠囊肿3例,输卵管积水3例,卵巢黄体囊肿3例,黏液性囊腺瘤伴局灶低级别交界性1例,因坏死无法判断病理类型6例,仅为卵巢输卵管广泛出血1例。结论附件扭转多为良性病变,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保留附件有重要意义;儿童及年轻妇女术中即使肉眼判断附件坏死,也可试行复位,尽量保留其卵巢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卵巢囊肿蒂扭转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1例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行蒂扭转复位后的囊肿剥离术、囊液吸引术,如蒂复位后,肉眼卵巢坏疽行患侧附件切除术.结果 除1例因扭转时间长、扭转过紧出现卵巢组织坏死而行附件切除术外,其余40例行保守性手术均获成功.结论 卵巢囊肿蒂扭转急诊开腹手术或腹腔镜下手术时,保留患侧卵巢是安全可行的,卵巢囊肿剥离术、囊液吸引术是有效的保守性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下卵巢囊肿手术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承玲 《海南医学》2009,20(4):92-94
目的探讨腹腔镜卵巢囊肿手术的适应证、手术技巧。方法腹腔镜下行卵巢囊肿或卵巢冠囊肿剥除术、附件切除术、输卵管切除术共58例。结果卵巢囊肿剥除术26例,双侧卵巢囊肿剥除术5例,患侧附件切除术23例,输卵管切除术4例。平均手术时间85.42min,平均术中出血约38.46ml,平均术后住院天数4.5d。术后病理诊断:卵巢巧克力囊肿17例,成熟性囊性畸胎瘤23例,卵巢冠囊肿5例,黄素囊肿1例,浆液性良性瘤4例,粘液性囊腺瘤4例,输卵管积水4例,卵巢交界性粘液性乳头囊腺瘤灶区癌变2例。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良性卵巢囊肿具有微创手术的优点。术前、术中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及准确判断,尽量避免恶性肿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青春期女性附件扭转的临床表现、诊疗情况及病理类型。方法 选取2006年1月—2016年10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18岁附件扭转患者3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疗情况等。结果 患者临床表现以腹痛,恶心呕吐为主,可有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肿瘤标志物等升高,超声及CT检查可发现盆腔包块或提示附件扭转。30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其中12例行腹腔镜患侧附件切除术,10例行腹腔镜下囊肿剔除术,8例行腹腔镜患侧输卵管切除术;2例行传统开腹手术。术后病理类型包括成熟畸胎瘤、卵巢囊肿、卵巢冠囊肿、卵巢黏液性囊腺瘤等。患者首次症状出现到入住本院时间<3 d组与≥3 d组患者年龄、扭转侧别、腹痛发生率、恶心呕吐发生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超声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比例、术后住院时间、术中见扭转部位明显坏死、粘连、扭转圈数、术中包块直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 d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术前诊断扭转率较≥3 d组升高(P<0.05)。结论 青春期附件扭转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不典型,超声和CT有一定的诊断价值,部分患者因误诊或未予重视从而延误治疗。对就诊的青春期女性应进行详细体检,及早对附件扭转做出诊断,尽快治疗,以最大限度降低对患者身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诊断单纯性附件扭转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手术证实为单纯性附件扭转的20例患者的彩超声像图表现。结果彩超诊断单纯性附件扭转的准确率为70%(14/20)。14例卵巢明显增大,可见显著的卵巢周围滤泡;12例可探及卵巢一侧扭转蒂部(血管蒂)形成的不均质中等回声或增强回声团块,卵巢内及蒂部无血流信号。结论彩超对单纯性附件扭转有诊断价值,提高对附件扭转的临床特点及声像图特征的认识是正确诊断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CT平扫判断急性硬膜外血肿"漩涡征"的影像学意义与患者预后。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硬膜外血肿共42例,根据颅脑CT有无漩涡征分为:涡旋征组22例,非涡旋组20例。及时对患者行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经过手术治疗后患者的GCS评分均不同程度的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GC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7);两组病死率、治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31,8.28,P0.05)。结论 CT平扫对于检查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意义重大,若显示"漩涡征"应对患者尽早行急诊手术,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妇科急腹症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3例手术病理证实的妇科急腹症术前急诊CT资料,23例均行腹部平扫及增强检查,手术证实9例输卵管妊娠破裂;6例卵巢肿瘤蒂扭转;5例盆腔脓肿;2例卵巢囊肿破裂;1例输卵管扭转。结果 23例均表现为盆腔内包块,其中合并盆腔积液或积血15例。输卵管妊娠破裂CT表现:附件区不均匀强化的混合密度包块,盆腔积血,伴有轻中度强化的囊性区(6例)或异常强化密度影(2例);卵巢肿瘤蒂扭转:囊壁不同程度水肿增厚、密度升高,可见增粗的蒂(3例),囊壁、蒂、肿瘤实质均不同程度强化减弱或不强化;盆腔脓肿为盆腔内与周边广泛粘连的多发或单发囊性包块,囊壁呈"靶征"或呈环形、网格样强化;卵巢囊肿破裂后囊肿变形、张力下降、囊壁不完整,外漏液与囊液密度相当;输卵管扭转:输卵管积液扩张呈腊肠样并见分隔,管壁及分隔强化减弱。结论64排螺旋CT对妇科急腹症的诊断有十分重要价值,通常能于术前明确妇科急腹症的病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MRI表现和影像特征,以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颅内淋巴瘤MRI影像学表现。结果单发病灶9例,1例为多发病灶,肿瘤常位于脑深部或邻近脑膜,额叶2例,胼胝体2例,脑膜邻近2例,枕叶1例,中线区1例,幕下1例,多发1例。MRI平扫Tl WI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肿瘤占位效应轻,多数轻中度水肿,一例为重度水肿。7例见典型的脐凹征、棘征、分叶征、握拳征、半月征、开环征等。结论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MRI在其定位和定性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卵巢扭转的声像图特征性表现及检查技巧。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15例卵巢扭转患者进行检查,分析其二维超声征象,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卵巢内血流情况,以判断卵巢成活与否。检查结果与手术对比。结果15例患者患侧卵巢均表现不同程度增大,卵巢基质回声增高,回声分布不均质,其中11例卵巢外带可见“串珠状”卵泡结构,12例合并卵巢良性肿瘤病变,6例可显示血管蒂结构;12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卵巢内及血管蒂无血流信号,3例卵巢内有中央静脉血流信号显示。结论超声检查是诊断卵巢扭转的首要影像技术,并能根据卵巢扭转血管蒂及卵巢内血流情况预测卵巢功能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鞍区占位病变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鞍区占位病变的CT、MRI表现,探讨CT及MRI对其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鞍区占位病变的影像及临床手术病理资料。结果垂体大腺瘤20例、颅咽管瘤16例、脑膜瘤4例、胶质瘤4例、Rathke’s囊肿3例、皮样囊肿3例、恶性生殖细胞肿瘤2例、表皮样囊肿1例,不同病变在生长部位、信号或密度上各有特点,大部分病例影像检查能做出正确定性、定位诊断。结论CT能准确显示鞍区肿瘤钙化和骨质破坏程度,MRI能很好显示病变大小、形态及邻近解剖关系,是鞍区病变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螺旋CT对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3年5月至2009年6月间,对经螺旋CT检查及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CT表现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均经CT明确诊断并手术证实,其中16例可见肠系膜根部漩涡征或同心圆征,18例可见十二指肠呈"Z"字走行或呈鹰嘴样改变,13例有肠系膜上动脉、静脉换位征或垂直排列,23例右下腹未见正常回盲部及结肠.结论 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螺旋CT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Retrospective study of 121 cases of adnexal masses which were managed laparoscopically was carried out. The aim of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laparoscopic management of adnexal masses. In 120 cases, procedure was completed safely with minimum morbidity. In one case laparotomy had to be done to complete the procedure. In 76 cases cystectomy was done, 26 required salpingo-oophorectomy and 19 required only salpingectomy. Histologic evaluation revealed 30 functional cysts, 36 endometriotic cysts, 11 dermoids, 9 serous cystadenomas, 3 mucinous cystadenomas, 11 parovarian cysts, 19 cases of hydrosalpinx and 2 cases of tuberculosis.Key Words: Adnexal mass, Laparoscopy, Ovarian cyst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非外伤性多椎体压缩的MRI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MRI在老年人急性非外伤性多椎体压缩骨折病因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非外伤性多椎体压缩 6 8例。每例均同时进行矢状位T1WI,T2WI,T1WI增强及轴位T1WI检查 ,其中 12例加扫了T1WI冠状位 ,2 2例加扫T1WI轴位增强检查。结果 :骨质疏松 31例 ,压缩椎体后缘骨皮质向前折迭成角且骨片向椎管内突出为特异性MRI表现 ,其MRI信号与邻近椎体相等为其特征性表现 ;转移瘤 30例 ,硬膜外肿块、椎弓根骨质破坏为特异性表现 ,而在T1WI增强及T2WI像上 ,病变椎体呈弥漫性高信号或不均匀高信号是与骨质疏松鉴别的特征性表现 ;多发性骨髓瘤 7例 ,T1WI低信号 ,T1WI增强及T2WI像呈均匀高信号为其主要表现。结论 :MRI是老年人多发性椎体压缩病因鉴别诊断的敏感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