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了38例二尖瓣狭窄(MS)患者经皮球囊二尖瓣扩张术(PBMV)前后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并与二尖瓣面积(MVA),左房内径(LAD)及血液动力学参数作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浆ET-1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术后显著降低(与术前比P<0.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02)。血浆ET-1水平与平均肺动脉压、平均左房压和LAD呈显著正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前后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采用放免法测定30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PBMV前后的血浆CGRP和内皮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并与左房内径、二尖瓣口面积和血液动力学参数作相关分析,旨在探讨血浆CGRP水平与二尖瓣狭窄和PBMV的关系。结果显示:术前血浆CG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63±1.01和22.29±6.42ng/L,P<0.001),术后第1天明显升高(12.15±3.32ng/L,P<0.001),以后继续升高,而血浆内皮素水平则呈相反变化(P<0.001);CGRP与内皮素的血浆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427,P<0.01);血浆CGRP水平与心脏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703,P<0.001),与平均肺动脉压、平均右房压和平均左房压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601、-0.535和-0.598,P均<0.001);心功能越差,血浆CGRP水平越低(P<0.001)。提示CGRP在二尖瓣狭窄的病理生理改变中起着重要作用,其血浆水平可作为判断二尖瓣狭窄病情和PBMV疗效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3.
应用二维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68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左室重构(LVR)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心肌梗塞后LVR早期(3~6周)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舒张末容积(EDV)、左室收缩末容积(ESV)、左室收缩期最大室壁应力(Edb)、左室收缩末期室壁应力(Esb)、平均室壁应力(meanb)、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PVA)、左房张力(LAT)、左房射血力(LAF)及峰值充盈速度(PFR)显著增大(P<0.01-0.001),射血分数(EF)、心输出量(CO)、左室收缩期圆周指数(LVSCI)、平均周边纤维缩短速率(MVCF)、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PVE)及PVA/PVE显著降低(P<0.01-0.001)。LVR晚期(6-12个月),EDV、ESV增加,EF、CO及LVSCI降低(P<0.001);与LVR早期比较,PVE、PVA及LAF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AMI后LVR的主要病因是梗塞区膨展、左室扩张、容量负荷及室壁应力增加,从而导致心肌梗塞并发症;ESV、EDV及EF可作为了解远期AMI患者预后的最佳指标。  相似文献   

4.
对105例行经皮球囊二尖瓣扩张术(PBMV)患者的血液动力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二尖瓣平均跨瓣压差的公式,即MVPG=MLAP-LVEDP/2。结果表明,本方法与标准方法计算的二尖瓣平均跨瓣压差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二者间有高度相关性(r=0.975,P<0.001)。我们认为该方法简便、可靠、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26例患者二尖瓣球囊分离术前后血浆心钠素(ANP)、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II(ATII)和醛固酮(ALD)水平的变化,并与血液动力学参数的变化作相关分析。结果发现:术前ANP、PRA和AL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01),术后ANP水平显著下降(P<0.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01),而术后PRA、ALD以及术前后ATII水平均无明显变化。ANP水平与心率、平均右房压、平均左房压和平均二尖瓣跨瓣压差呈显著正相关,与心输出量和二尖瓣口面积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0.001),与PRA、ATII和ALD水平无显著相关关系(P>0.1)。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不同体质对心脏结构、血流、功能及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体重对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623例老年人根据体质指数(BMI)分为肥胖、超重、正常及消瘦4组,检测血压、空腹血糖(BS)、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超声心动图。结果肥胖及超重组较正常体重及消瘦组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均增高(均为P<0.05),主动脉径(AoD)、左房径(LAD)、左室舒张及收缩末径(EDD及ESD)及心肌质量(LVM)增加(均为P<0.05)。SBP、DBP均与体重、BMI、TC、LVM及心房收缩期与舒张早期充盈峰值流速(APFV与EPFV)之比值(A/E)呈明显正相关(P<0.05、0.01或0.001),DBP与年龄呈明显负相关(P<0.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证实LVM、APFV及LAD均与BMI呈正相关(均为P<0.01),EPFV与BMI呈负相关(P<0.05);射血分数(EF)、年龄、BS与SBP呈正相关(P<0.05、0.001及0.01),与DBP呈负相关(P<0.05或0.001)。结论体重是影响心脏结构、血流、功能及血压的重要因素;EF、年龄、BS是分别影响SBP及DBP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7.
二尖瓣分离术后再狭窄的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治疗的二尖瓣闭式分离术后再狭窄患者10例(A组),与无二尖瓣分离手术史的患者10例(B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表明,A组二尖瓣瓣口面积(MVA)由1.17±0.24cm2增至1.88±0.28cm2(P<0.001),B组中MVA由1.51±0.27cm2增至2.53±0.67cm2(P<0.001);血液动力学改善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10)。PBMV治疗二尖瓣分离术后再狭窄安全、有效,可避免或推迟开胸术,可作为二尖瓣分离术后再狭窄外科手术的一种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塞后内皮素的变化及其内分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放射免疫法,对18例急性心肌梗塞(AMI)后血浆平均内皮素(ET)、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Ⅱ)、心钠素(ANP)浓度变化进行动态观察,并以同期健康成人作对照。结果显示,AMI后血浆平均ET值明显升高(P<0.001),24小时内升高最显著(74.23pg/ml,P<0.001),2周后逐渐恢复正常。Killip分级Ⅰ~Ⅳ中ET值均有明显升高(37.38pg/ml,P<0.002;49.1pg/ml,P<0.001;55.85pg/ml,P<0.001;204pg/ml,P<0.001)。ET与PRA、AⅡ、ANP的变化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86、0.84、0.67。说明AMI后血浆ET浓度升高,其升高幅度与心功能状态有关,ET与其它内分泌激素的相关关系证实了ET的内分泌功能及心脑-内皮反馈机制在AMI发病机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塞后左室重构的超声心动图随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对9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左室重构(LVR)进行随访研究,以探讨LVR衍变规律。方法:分别于LVR早期(3~6周)及后期(6~12个月)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测定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收缩期圆周指数(LVSCI)、左室舒张末及收缩末容积(EDV,ESV)、射血分数(EF)、心输出量(CO)、室壁应力指数(Edb,Esb,mean服b)、平均周边纤维缩短速率(MVCF)、二尖瓣舒张早期及晚期血流速度峰值(PVE,PVA)、左房张力(LAT)、左房射血为(LAF)及峰值充盈速度(PFR)进行分析。结果:AMI后LVR早期可出现LVDd、EDV、ESV、Edb、Esb、meanb、PVA、PVA/PVE、LAT、LAF显著增大(P<0.01-0.001),PFR、EF、CO、LVSCI、MVCF、PVE显著降低(P<0.01—0.001);后期上述在室功能指标进一步减退,左房增力泵失代偿,左室畸形增加。结论:AMI后LVR的主要原因是梗塞区膨展、左室扩张、容量负荷及室壁应力增加,从而导致二尖瓣返流等并发症的出现。ESV、EDV及EF可作为了解远期预后的最佳指标。  相似文献   

10.
开展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的经验和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Inoue法对50例风心二尖瓣狭窄(MS)患者施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治疗。单纯MS者14例,伴二尖瓣返流(MR,1-2/4度)及轻度主动脉瓣病变36例。房颤21例,外科闭式分离术后再狭窄4例,术后血液动力学显著改善:左房平均压从23.7±7.7降至11.0±4.9mmHg(P<0.001),跨二尖瓣压差(MVPG)由20.2±8.3降至4.1±3.2mmHg(P<0.001)。二尖瓣瓣口面积从0.91±0.20扩大到2.03±0.2cm2(P<0.001),左房径从4.96±0.82缩小至4.1±0.51cm(P<0.01),主功能从3±0.46提高到1.37±0.51(P<0.001)。本组病例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掌握好房间隔穿刺技术,选择无明显瓣膜钙化和瓣下严重融合的病例,对房颤病人进行抗凝准备和正确掌握扩张终点是PBMV成功和减少严重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1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30例健康人和36例慢性肺心病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并与血气分析指标做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肺心病组ET-1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治疗后ET-1水平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P<0.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02)。直线相关分析表明,血浆ET-1与PaO2和pH值呈显著负相关,与PaCO2呈显著正相关。提示血浆ET-1可能参与肺  相似文献   

12.
研究62例高血压病(EH)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TⅡ)、醛固酮(ALD)水平及其与左室肥厚(LVH)的关系,并与2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根据左室重量指数(LVMI)将EH伴LVH者47例随机分为两组,投以培哚普利或美托洛尔治疗8周。结果显示,EH患者血浆ATⅡ及ALD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LVH组高于非LVH组(P<0.005),LVH组的LVMI与ATⅡ和ALD正相关(r分别为0.342和0.356,P<0.01),用药后两组LVMI、ATⅡ和ALD水平均显著降低,且8周后两组LVMI差异有显著性(P<0.05),LVMI下降值与血浆ATⅡ、ALD浓度下降值呈正相关(r分别为0.612和0.647,P<0.001),提示ATⅡ、ALD是引起EH心肌肥厚重要的体液因素,培哚普利及美托洛尔短期治疗均可使LVH逆转,培哚普利对LVH的逆转可能优于美托洛尔。  相似文献   

13.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D-二聚体的水平测定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用单克隆抗体乳胶凝集试验法测定59例SLE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 (1)SLE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增高(P〈0.001);(2)SLE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SLAM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554,P〈0.001);(3)D-二聚体阳性组SLAM得分、发生血管炎、狼疮性肾炎均明显高于阴性组(P〈0.  相似文献   

14.
肾上腺紧张素与高血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实验性高血压大鼠及原发性高血压病(EH)患者的血浆肾上腺紧张素(ADT)水平变化。方法用特异性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ADT含量。结果两组实验性高血压大鼠平均动脉压(MAP)及左室指数(LVI)明显高于对照大鼠,而血浆ADT水平则低于对照大鼠;59例EH患者血浆ADT水平(101.43±4.18ng/L)亦明显低于对照组(166.93±5.07ng/L,P<0.001),随着病期的加重,降低更显著,组间有显著差异(F=74.29,P<0.001),两两比较P值均<0.01。结论ADT的这种变化是维持机体自稳态调节的一种代偿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抗氧化剂在糖尿病血管病变中的作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ASA法),测定了60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病人及3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OXLDL水平。结果显示:(1)NIDDM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浆OXLDL水平显著增高(P<0.01)。NIDDM有血管病变组与无血管病变组比较,血浆OXLDL水平显著增高(P<0.05)。(2)20例NIDDM病人用维生素C及维生素E治疗后,血浆OXLDL水平显著下降(P<0.05)。(3)血浆OXLDL水平与LDL-C、HDL、TG、TC、ApoA1及ApoB均无显著相关性。提示OXLDL可能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有关。抗氧化治疗可能对预防血管病变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30例健康人和36例慢性肺心病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并与血气分析指标做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肺心病组ET-1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治疗后ET-1平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P<0.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02)。直线相关分析表明,血浆ET-1与PaO_2和pH值呈显著负相关,与PaCO_2呈显著正相关。提示血浆ET-1可能参与肺心病的病理生理改变,抗ET-1作用的治疗,有可能成为肺心病治疗的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观察42例维持性稳定透析患者透析前后血浆ET1,ANP,PRA,AT-1Ⅰ,AT-Ⅱ和ALD的浓度变化,透析后ET1和ANP水平显著下降(P<0.005),AT-Ⅱ水平下降(P<0.05),CRF患者血浆ET1,ANP,PRA,AT-Ⅰ,AT-Ⅱ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浆ALD透析前后浓度与对照组无差异。结合文献讨论血浆ET1和ANP浓度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观察了犬冠脉内灌注N-单甲基左旋精氨酸(L-NMMA)后再灌注L-精氨酸(L-Arg)和单独灌注L-NMMA前后冠脉血流动力学、冠脉血流储备以及冠脉对不同浓度的乙酰胆碱(Ach)反应的变化,同时用放免法测定冠脉前降支(LAD)伴行静脉血中内皮素-1(ET-1)含量。结果发现,L-Arg完全逆转了灌注L-NMMA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使心率回升,下降的基础冠脉流量(CBF),从20±8ml/min回升至28±7ml/min,P<0.05),降低的冠脉储备恢复,从51±10ml/min升至94±15ml/min,P〈0.01),ET-1的含量不再升高,从15.5±3.0ng/L下降至5.0±2.0ng/L,P〈0.01),Ach介导的CBF增加不再受到抑制(P〈0.01)。结果提示提供外源性L-Arg可增加一氧化氮(NO)的产生,使由于NO抑制而产生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和ET-1升高发生逆转。  相似文献   

19.
肾上腺髓质素抑制内皮素的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李田昌  田青 《高血压杂志》1996,4(3):171-178
目的观察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odulin,AM)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内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MAPK)活性和VSMC增殖的作用。方法测定培养的VSMC内MAPK活性和3H-TdR参入。结果10-8ET-1可明显增加培养的VSMCs内3H-TdR参入(增加67%,P<0.01)和APK激活(活性增高11倍,P<0.01),而10-10~10-7mol/L肾上腺髓质素(13-52)[AM(13-52)]与ET-1(10-8mol/L)同时孵育,则可显著抑制ET-1的上述作用,与10-8mol/LET-1单独应用时相比,3H-TdR参入和MAPK活性分别减低22%~52%(P值均<0.01)和8.1~29.4%(P值分别<0.05或0.01)。而单用AM(13-52)对培养的VSMC3H-TdR参入和MAPK活性无明显影响(P值>0.05)。结论AM(13-52)具有抑制ET所致的MAPK激活和VSMC增殖的作用。AM与ET相互作用,参与内皮源的细胞旁分泌调节体系的构成,共同维持循环系统功能的稳态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病患者心房除极向量与左室舒张功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索高血压病患者心房除极向量与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向量图技术对10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分析。结果高血压左室肥厚和非左室肥厚组心房除极向量最大向量振幅(MVA)、最大下向量振幅(MDVA)、最大后向量振幅(MBVA)、最大左向量振幅(MLVA)及总运行时间(TMT)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01);超声心动图A/E与MBVA、MLVA、TMT、MVA及MDVA呈高度线性相关(r=0.78~0.41,P<0.01~0.001)。结论结果提示心房除极向量定量分析有助于评价高血压病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并且早于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指标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