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AV)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巨细胞病毒(CM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血压(BP)肝细胞癌(HCC)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白蛋白(ALB)总蛋白(TP)血红蛋白(Hb)免疫球蛋白(Ig)甲胎蛋白(AFP)白细胞介素(IL)  相似文献   

2.
正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药物洗脱支架(DES)金属裸支架(BMS)心肌灌注分级(TIMI)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动脉血氧分压(PaO2)  相似文献   

3.
正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AV)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西地那非(Sildenafil)对肺动脉高压(PA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7月~2010年6月住院的PAH患者74例(轻度4例,中度8例,重度62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西地那非组(38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西地那非50~100 mg/d,B组对照组(36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用药前与用药后3个月、6个月的心功能、超声心动图(TTE)和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用药前与用药后6个月右心导管检查;随访6~12个月。结果 (1)A组经西地那非治疗6个月后右心房压(RAP)自(7.74±3.78)mm Hg(1 mm Hg=0.133 kPa)下降至(6.55±2.82)mm Hg(P<0.05),右心室收缩压(SRVP)自(102.74±25.85)mm Hg下降至(92.45±22.48)mm Hg(P<0.05)、舒张末压(DRVP)自(9.29±4.40)mm Hg下降至(6.16±4.77)mm Hg(P<0.05),肺动脉收缩压(SPAP)自(105.03±24.84)mm Hg下降至(92.58±22.38)mm Hg(P<0.05)、舒张压(DPAP)自(53.61±17.13)mm Hg下降至(45.11±12.58)mm Hg(P<0.05)、平均压(mPAP)自(73.97±18.60)mm Hg下降至(64.05±16.39)mm Hg(P<0.05),心输出量(CO)自(2.7558±0.729)mm Hg上升至(2.963±0.490)L/min(P<0.05),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自用药前为(390.82±22.52)m,用药3个月后为(408.55±20.46)m,用药6个月后(418.42±22.80)m,三者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心功能自用药前的(2.292±0.565)级改善到用药后的(1.50±0.565)级(P<0.05)。(2)A组患者TTE所测肺动脉收缩压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右房、右室内径变化不明显(P>0.05)。(3)A组中25例早期艾森曼格综合症的先心病合并PAH患者中,20例在经西地那非治疗6~9个月后,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3例行介入治疗而治愈,7例行外科手术治疗(1例术后死亡),19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4)B组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SPAP)自(95.03±31.07)mmHg下降至(90.22±34.43)mm Hg(P>0.05)、舒张压(DPAP)自(50.17±19.12)mm Hg下降至(47.92±15.62)mm Hg(P>0.05)、平均肺动脉压(MPAP)自(68.08±22.77)mm Hg下降至(64.08±22.70)mm Hg(P>0.0  相似文献   

5.
《临床肺科杂志》2014,(12):2316-2316
<正>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AECOPD)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BiP AP)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秒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一秒率(FEV1/FVC)用力肺活量(FVC)重症监护病房(ICU)最低抑菌浓度(MIC)无创正压通气(NIPPV)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动脉的氧分压(Pa O2)聚合酶链反应(PCR)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动脉血氧饱和度(Sa O2)纤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性阑尾炎胃肠电图数据,了解其胃肠电活动情况。方法 3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前行胃肠电图检查,观察胃肠电图波形平均幅值(P)、波形平均频率(f)、胃肠电节律紊乱百分比(RD)、波形反应面积(RA)、正常慢波百分比(PSW)。结果胃肠电图1、2、3、4导联P在(183.44±100.98)~(212.44±109.9)μV,f在(3.33±0.64)~(3.47±0.74)cpm,RD在(26.16±6.88)%~(27.8±7.23)%,RA在(67.84±35.55)~(73.00±40.51)μV.s;PSW在(50.84±8.59)%~(52.86±7.76)%。5、6、7、8导联P在(127.06±73.97)~(135.00±77.74)μV,f在(11.18±3.07)~(12.35±5.12)cpm,RD在(26.66±4.85)%~(28.06±5.23)%,RA在(46.16±27.21)~(50.16±29.75)μV.s,PSW在(45.05±7.35)%~(47.68±7.06)%。结论急性阑尾炎的胃肠电节律处于紊乱状态。  相似文献   

7.
程静  徐路  彭素琼 《肝脏》2020,(3):260-263
目的探究肝血流超声参数联合外周血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对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出血(EVH)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重庆市东南医院收治的80例肝硬化患者为肝硬化组,同期收治的80例肝硬化合并EVH患者为肝硬化合并EVH组,健康体检者80名为对照组,比较3组肝血流超声参数门静脉内径(PVD)、门静脉充血指数(PV-CI)、门静脉到达时间(PVAT)、门静脉流速(PVV)、肝静脉到达时间(HVAT)、肝内循环时间(IHCT)、肝静脉减振指数(HV-DI)及血清vWF-Ag水平,以及EVH严重程度不同的肝硬化患者PVD、PV-CI、PVAT、PVV、HVAT、IHCT、HV-DI及血清vWF-Ag水平;分析肝硬化合并EVH患者血清vWF-Ag水平与肝血流超声参数的相关性,以及超声参数联合外周血vWF-Ag对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的诊断效能。结果肝硬化组、肝硬化合并EVH组、对照组PVD分别为(1.25±0.20)、(1.52±0.25)、(0.78±0.15)cm,PV-CI分别为(0.08±0.03)、(0.13±0.03)、(0.05±0.01)cm/s,PVAT分别为(19.88±4.59)、(23.34±3.68)、(13.19±3.02)s,PVV分别为(18.13±4.38)、(15.88±4.23)、(20.20±4.16)cm/s,HVAT分别为(20.35±5.19)、(16.77±2.66)、(23.96±5.56)s,IHCT分别为(9.53±2.55)、(6.48±1.90)、(11.12±2.93)s,HV-DI分别为(0.62±0.12)、(0.75±0.13)、(0.51±0.11)及血清vWF-Ag水平分别为(150.15±19.61)、(211.09±50.83)、(90.33±10.28)有显著差异(P<0.05);肝硬化患者轻度、中度、重度EVH的PVD分别为(1.38±0.08)、(1.50±0.16)、(1.61±0.23)s,PV-CI分别为(0.12±0.04)、(0.14±0.03)、(0.16±0.05)cm/s,HV-DI分别为(0.72±0.09)、(0.78±0.12)、(0.84±0.15),PVAT分别为(21.11±3.01)、(23.45±4.23)、(25.67±4.92)s及血清vWF-Ag分别为(206.45±35.43)、(225.32±50.67)、(256.30±59.62)水平随EVH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肝硬化患者轻度、中度、重度EVH的PVV分别为(16.88±3.48)、(14.33±2.12)、(12.56±1.87)cm/s、HVAT分别为(18.45±2.68)、(16.34±2.22)、(13.26±1.08)s,IHCT分别为(6.29±1.76)、(6.01±1.46)、(5.91±1.03)s,随EVH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减少(P<0.05);肝硬化合并EVH患者血清vWF-Ag水平与PVD(r=0.752)、PV-CI(r=0.750)、HV-DI(r=0.761)、PVAT(r=0.738)呈正相关(P<0.05,与PVV(r=-0.438)、HVAT(r=-0.441)、IHCT(r=-0.435)呈负相关(P<0.05);PVD、PV-CI、PVAT、PVV、HVAT、IHCT、HV-DI联合vWF-Ag对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的诊断效能明显优于各指标单项检测(P<0.05)。结论肝血流超声参数PVD、PV-CI、PVAT、PVV、HVAT、IHCT、HV-DI联合外周血vWF-Ag对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出血一定预测价值,可作为肝硬化前期预防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必需微量元素与肝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必需微量元素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元素,为人体内构成组织和细胞的特殊成分,并发挥其特定的生理功能.目前已确定的必需微量元素有铁(Fe)、铜(Cu)、锌(Zn)、锰(Mn)、铬(Cr)、钴(Co)、钼(Mo)、镍(Ni)、锡(Sn)、硅(Si)、氟(F)、碘(I)、硒(Se)、钒(V)等14种.这些微量元素缺乏或过多则可引起特征性生化紊乱、病理变化及疾病.多数微量元素为金属或半金属.  相似文献   

9.
Yang CG  Yu YC  Chen JJ  Sun J  Guo YB  Luo KX  Zhu YF  Hou JL 《中华内科杂志》2005,44(9):648-651
目的通过大样本横断面回顾性调查,了解HBeAg(-)和HBeAg( )两类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临床相关因素的异同。方法对1686例CHB患者的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HBeAg(-)和HBeAg( )CHB患者ALT、HBV DNA定量、肝组织病理(炎症及纤维化)等指标的组内和组间差异。结果HBeAg(-)CHB628例,占37·3%;HBeAg( )CHB1058例,占62·7%。HBeAg( )组ALT、HBV DNA总体上均高于HBeAg(-)组。HBeAg( )组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总体上均轻于HBeAg(-)组。结论目前我国CHB病例以HBeAg( )者占多数。无论HBeAg(-)或HBeAg( )CHB,肝炎活动在病毒复制活跃时均重于病毒复制水平较低时。HBeAg(-)CHB肝组织学损害重于HBeAg( )CHB。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化痰法对肾虚精亏、痰瘀内阻型颈动脉粥样硬化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医科就诊的失眠患者138例,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者32例、未能按规定服药者5例、自行退出者4例,最终纳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伴失眠患者97例进行研究,按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与对照组(48例)。观察组给予补肾活血化痰中药治疗,对照组给予地西泮治疗,疗程均为4周。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患者的睡眠质量,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价药物干预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紊乱、安眠药物、日间功能及总分分别为(0.97±0.31)、(1.09±0.44)、(1.2±0.6)、(0.8±0.3)、(1.5±0.5)、(0.0±0.0)、(0.39±0.15)、(3.2±0.9)分,治疗前分别为(2.25±0.31)、(2.17±0.67)、(1.7±0.5)、(1.7±0.4)、(1.6±0.3)、(1.8±0.5)、(1.77±0.72)、(10.0±1.2)分,治疗前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安眠药物、日间功能及总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余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紊乱、安眠药物、日间功能及总分分别为(1.51±0.21)、(1.11±0.33)、(1.4±0.6)、(1.4±0.5)、(1.5±0.5)、(1.1±0.4)、(1.98±0.59)、(8.0±1.3)分,治疗前分别为(1.98±0.51)、(2.20±0.27)、(1.5±0.6)、(1.4±0.6)、(1.6±0.7)、(1.1±0.4)、(2.11±0.61)、(10.8±2.3)分,治疗前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及总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睡眠质量、睡眠效率、安眠药物、日间功能及总分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观察组行为毒性、植物神经系统、其他及总分分别为(0.11±0.08)、(0.05±0.03)、(0.05±0.03)、(0.19±0.03)分,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48±0.17)、(0.48±0.18)、(0.49±0.19)、(1.42±0.35)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补肾活血化痰法可改善肾虚精亏、痰瘀内阻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睡眠质量,且药物不良反应较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28 d生存的影响因素及预后预测因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成都三六三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00例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28 d生存情况分为预后良好(存活,n=45)、预后不良组(死亡,n=55)。收集2组患者基础资料信息;对比2组基础资料信息差异;将有差异信息纳入logistic模型,行量化赋值,以预后为因变量(Y,不良=1),以年龄、是否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是否使用免疫抑制药物、发病至受治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氧合指数(OI)、每搏输出量变异度(SVV)为自变量(X),明确ARDS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最后通过一致性分析探讨各项危险因素预测ARDS患者预后的准确率。结果预后不良组年龄≥65岁、合并下呼吸道感染、使用免疫抑制药物、SVV<15%患者占比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发病至受治时间显著长于预后良好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预后良好组,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OI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证实,年龄≥65岁、下呼吸道感染、使用免疫抑制药物、发病至受治时间>7 d、有创机械通气时间<100 h、APACHEⅡ评分≥20分、OI<130 mmHg(1 mmHg=0.133 kPa)、SVV<15%为ARDS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经一致性分析,年龄、下呼吸道感染、使用免疫抑制药物、发病至受治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OI、SVV均可用于ARDS患者预后的预测(Kappa=0.543、0.544、0.607、0.548、0.545、0.606、0.661、0.573)。结论重症监护病房ARDS患者28 d死亡的影响因素较多,如年龄、是否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是否使用免疫抑制药物、发病至受治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OI、SVV,临床医师应当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动态监测血清胆碱酯酶(CHE)、降钙素原(PCT)水平对ICU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ICU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92例,按照转出ICU或出院时病情转归分为好转组(53例)与恶化组(39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与血清CHE、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等指标,采用Spersman等级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血清CHE、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CU重症肺炎患者病情恶化的危险因素。结果:入院时,好转组患者MODS评分、C反应蛋白(CRP)以及空腹血糖均明显低于恶化组(P均0. 05);好转组住ICU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机械通气及留置导尿管患者比例均明显低于恶化组(P均0. 05)。入院后3、7 d以及转归前,好转组CHE水平明显高于入院时,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入院时(P均0. 05);恶化组CHE水平明显低于入院时,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入院时(P均0. 05);入院时、入院后(24 h、3 d、7 d)及转归前,好转组CHE水平明显高于恶化组,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恶化组(P均0. 05)。血清CHE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0. 531,P 0. 05),血清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 725,P 0. 05),血清CHE水平与PCT水平呈负相关(r=-0. 564,P 0. 05)。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血清CHE、PCT、CRP、空腹血糖以及机械通气为ICU重症肺炎患者病情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 05)。结论:ICU重症肺炎患者血清CHE水平明显降低、PCT水平明显升高,动态监测血清CHE、PCT水平有助于ICU重症肺炎患者的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ARDS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0例健康志愿者,65例ARDS患者进行血清PCT检测,同时病患组均进行APACHEⅡ评分,并对结果进行统计。结果①ARDS组较正常组均明显增高(P〈0.01),不同病因引起的ARD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45例应用呼吸机治疗的患者,第3天、第7天复查PCT均较治疗前明显减低(P〈O.05),且脱机治疗后第7天与第3天相比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③所有患者经APAcHE评分分级并与其PCT值进行相关分析,发现两者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697,P〈0.01)。结论血清PCT水平检测对于ARDS患者病因分析、制订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PRV)联合俯卧位通气对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呼吸功能及预后的改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中重度ARDS患者临床病历资料,均采用APRV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24、48、72h后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气道平均压(Pmean)、气道峰压(Ppeak)、肺动态顺应性(Cydn)、氧合指数(PaO2/Fi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2DO2)的改变;统计患者的28d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住院时间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PaCO2、Pmean、Ppeak、P2-aDO2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而PaO2、Cydn、PaO2/FiO2水平呈升高趋势(P均<0.05);治疗72h后,患者PaO2、Ppeak、Cydn、PA-aDO2、PaO2/FiO2水平趋于稳定状态。患者28d病死率为25.00%,机械通气时间(9.87±2.01)d,重症肺炎与脓毒症患者病死率较高;入住ICU时间(11.36±3.65)d,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3%。结论:APRV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重度ARDS效果较明显,可改善患者通气状态及氧合指数,有效避免肺损伤,对改善患者预后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TREM-1、PCT分别联合CPIS在VAP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5月我院ICU收治的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住院患者156例,根据病情分为VAP组(66例)和非VAP组(90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机械通气后第1 d、3 d、7 d的血清TREM-1、PCT及CPIS间的差异。绘制ROC曲线评估血清TREM-1、PCT分别联合CPIS诊断VAP的应用价值。结果对两组患者TREM-1、PCT、CPIS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①TREM-1的时间效应、处理效应和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135.684,P<0.001;F处理=577.117,P<0.001;F交互=62.408,P<0.001);②PCT的时间效应、处理效应和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35.129,P<0.001;F处理=158.284,P<0.001;F交互=31.220,P<0.001);③CPIS的时间效应、处理效应和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14.445,P<0.001;F处理=148.629,P<0.001;F交互=4.968,P=0.008)。血清TREM-1、PCT和CPIS诊断VAP的AUC分别为0.977、0.907和0.922。而TREM-1+CPIS评分和PCT+CPIS评分联合诊断VAP的AUC分别为0.976和0.944,均明显高于3项指标的单独应用。结论TREM-1尤其是TREM-1+CPIS评分对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诊断VAP具有优势,TREM-1+CPIS评分对评估VAP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常用炎症指标[白介素6 (IL-6)、C反应蛋白(CRP)]与老年脓毒症的相关性,以及它们联合重症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简化急性生理评分(SAPS-Ⅱ)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价值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和呼吸危重症医学科(PCCM)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24h内测定PCT、IL-6、CRP,脓毒症组进一步测乳酸并评估APACHE-Ⅱ、SAPS-Ⅱ评分,统计患者30 d预后。分析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PCT、IL-6、CRP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PCT、IL-6、CRP诊断脓毒症的效能。根据预后,分析非休克组和休克组、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 PCT、IL-6、CRP、APACHE-Ⅱ、SAPS-Ⅱ评分的差异,绘制 ROC 曲线,评价 PCT、IL-6、CRP 与 APACHE-Ⅱ、SAPS-Ⅱ评分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共纳入脓毒症组患者117例,非脓毒症组58例。与非脓毒症组比较,脓毒症组PCT、IL-6、CRP均升高(P<0.001),PCT、CRP的AUC值相同,高于IL-6。非休克组77例,休克组40例,休克组APACHE-Ⅱ、SAPS-Ⅱ评分高于非休克组(P<0.001),PCT的AUC值高于IL-6、CRP及乳酸,低于两种重症评分标准,SAPS-Ⅱ评分的AUC值高于APACHE-Ⅱ评分。死亡组61例,存活组56例,死亡组PCT高于存活组,APACHE-Ⅱ、SAPS-Ⅱ评分高于存活组(P<0.001),PCT的AUC值高于CRP,但低于IL-6及乳酸,SAPS-Ⅱ评分的AUC值高于APACHE-Ⅱ评分,PCT联合SAPS-Ⅱ评分的AUC则进一步升高,达0.958。结论 PCT是老年感染患者脓毒症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SAPS-Ⅱ评分对老年脓毒症预后评价能力优于APACHEⅡ评分,PCT结合SAPS-Ⅱ评分更有利于对老年脓毒症的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7.
李华 《肝脏》2017,22(3)
目的探讨MELD评分联合血清降钙素原(PCT)预测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乙型肝炎相关ACLF患者331例,分为生存组(208例)和死亡组(12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TBil、肌酐(Cr)、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清钠(Na~+)、MELD评分和血清PCT。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Mann-Whitney U检验或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比较采用正态Z检验。结果死亡组患者的TBil(330.9±81.9)μmol/L比(245.5±67.7)μmol/L、Cr(94.9±23.8)μmol/L比(71.2±29.3)μmol/L、INR(2.5±1.0)μmol/L比(2.1±0.6)μmol/L、MELD评分(26.2±6.5)比(22.0±5.8)、血清PCT浓度(1.3±0.3)μg/L比(0.5±0.2)μg/L均高于生存组,血清Na~+水平(128.9±14.1)mmol/L比(133.8±9.3)mmol/L低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MELD评分、血清PCT预测乙型肝炎相关ACLF患者近期死亡危险性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4.8、0.65μg/L。MELD评分联合血清PCT判断乙型肝炎相关ACLF短期预后的AUC为0.880,高于单独MELD评分的AUC0.820和PCT的AUC0.8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MELD评分联合血清PCT对乙型肝炎相关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良好。  相似文献   

18.
背景目前,为了改善机械通气患者人机协调、保护患者脏器功能,临床上主要采取镇痛、镇静治疗。瑞芬太尼和布托啡诺联用可以减少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但二者用于机械通气患者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联合布托啡诺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呼吸动力学的影响,以期为机械通气患者选取镇痛、镇静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2020年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江北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拟行机械通气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100)和对照组(n=100)。对照组患者给予布托啡诺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瑞芬太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用药10 min、用药2 h呼吸动力学指标[气道阻力、动态肺顺应性(Cdyn)、平均气道压(Pmean)、吸气峰压(Ppeak)、自主呼吸频率、每分钟通气量(MV)、呼气潮气量(Vexp)、吸气潮气量(Vins)],用药6、12、18、24 h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POT)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术后苏醒时间(包括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呼吸恢复时间)。结果用药前及用药2 h,两组患者气道阻力、Cdyn、Pmean、Ppeak、自主呼吸频率、MV、Vexp及Vin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10 min,研究组患者气道阻力、Pmean、Ppeak、自主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Cdyn、MV、Vexp及Vins高于对照组(P<0.05)。用药6、12、18、24 h,研究组患者CPOT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及呼吸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布托啡诺能有效提高机械通气患者的镇痛、镇静效果,对呼吸动力学指标的影响小,且未延长患者术后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19.
李欢  王帅  李楠 《心脏杂志》2022,34(2):187
目的 分析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及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在老年心力衰竭(HF)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中的变化情况,探究其对预后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海军第971医院2017年1月~2020年5月老年HF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87例,根据住院期间生存状况分为生存组(66例)与死亡组(21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液体复苏前后GEDI与ELWI、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价系统Ⅱ(APACHEⅡ)、序贯脏器衰竭(SOFA)评分,采用Perason相关性分析GEDI、ELWI与APACHEⅡ、SOFA评分关联性,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HF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GEDI、ELWI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结果 两组年龄、心功能分级、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液体复苏后6 h、24 h APACHEⅡ、SOFA评分、ELWI较液体复苏前降低,且显著低于死亡组,GEDI较液体复苏前升高,且显著高于死亡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液体复苏后6 h、24 h GEDI与APACHEⅡ、SOFA评分呈负相关,液体复苏后6 h、24 h ELWI与APACHEⅡ、SOFA评分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心功能分级、合并ARDS、液体复苏后6 h、24 h GEDI、ELWI是老年HF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液体复苏后6 h、24 h GEDI、ELWI联合预测预后AUC分别为0.853(95%CI为0.761~0.920)、0.885(0.798~0.943),敏感度分别为71%、81%,特异度分别为82%、86%,优于同时间点两者单独预测(P<0.05)。 结论 GEDI与ELWI可作为老年HF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评估病情变化与预测预后的敏感因子。  相似文献   

20.
在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各种手段中,呼吸机机械通气是至关重要的.各种机械通气方式及参数的设置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极为重要.从现有的研究资料来看,小潮气量机械通气(<6 ml/kg预计体质量,并使平台压小于30 cm H_2O)能减少死亡率,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标准疗法.而个体化的呼气末正压通气也是一个有前途的值得研究的方向.其他一些方法例如俯卧位通气、肺复张等不能作为常规的一线治疗,而只能作为严重情况下低氧血症的挽救治疗.另外本文也就机械通气在2009年甲型H1N1流感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方面做了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