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期养育理念与行为干预对婴幼儿喂养及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医疗机构向家长普及养育照护知识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8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儿童保健科健康体检的1月龄健康儿12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定期进行常规体检及健康指导,干预组在常规体检及健康指导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养育理念与行为干预;12月龄时比较两组儿童家庭养育环境、婴幼儿喂养指数、辅食喂养行为、体格及智能发育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儿童具有良好的家庭养育环境(χ2=34.48,P<0.001)、较高喂养指数评分(t=5.23,P<0.001)及喂养行为水平(χ2=18.23, P<0.001);干预组儿童的体重(男:Z=-2.12;女:Z=-2.11)、身长(男:Z=-2.50;女:Z=-2.13)及头围(男:t=2.19;女:Z=-2.16)的测量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大运动(Z=-2.49)、精细动作(t=3.02)、适应能力(Z=-4.75)、语言(Z=-2.81)、社交能力(Z=-3.06)及总发育商(DQ)(Z=-4.2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养育理念与行为干预能为婴儿创造良好的家庭养育环境及喂养条件,有利于婴幼儿体格生长,促进其智能发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2002-2015年浦东新区老年人意外跌落死亡的流行特征及其趋势,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2-2015年浦东新区老年人意外跌落死亡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采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不同年龄组间变化百分比(PC)等指标对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浦东新区2002-2015年期间60岁以上老年人意外跌落粗死亡率为54.95/10万,标化死亡率为36.70/10万,是浦东新区老年人首位意外伤害死因,占45.74%。14年间老年人意外跌落死亡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APC=-3.87, Z=-6.41, P<0.001),随年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PC=18.57%, Z=13.45, P<0.001);老年女性意外跌落死亡率高于男性(Z=-10.94, P<0.001),男女意外跌落死亡率均呈下降的趋势(APC男性=-2.26%, Z男性=-4.07, P=0.002; APC女性=-4.70%, Z女性=-5.68, P<0.001);郊区老年人意外跌落死亡率高于城区(Z=2.32, P=0.022),城郊老年人口意外跌落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APC城区=-3.14%, Z城区=-4.72, P<0.001; APC郊区=-6.14%, Z郊区=-5.94, P<0.001)。结论 2002-2015年浦东新区老年人意外跌落死亡呈现逐年降低趋势,郊区老年人意外跌落死亡值得关注,应采取进一步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掌握湖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遏制疫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2月8日全省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 结果 疫情覆盖全省76.9%的县市区,输入性病例为总体第一来源,占49.4%(χ2=701.61,P<0.01),但2020年2月份以来疫情明显下降,聚集性病例成为第一来源(Z=-2.10,P=0.04)。感染者中位年龄为确诊病例44岁、无症状感染者35岁,后者相对多发3~18岁人群(χ2=65.52,P<0.01)。发病至首次就诊平均间隔2.6 d,发病至诊断平均间隔为5.3 d,医院隔离至诊断平均间隔为2.1 d;随着时间后移,发病至首次就诊间隔、发病至诊断间隔明显缩短(前者Z=-5.74, P<0.01;后者Z=-7.72, P<0.01)。既往有疾病史的比例越高,病情越严重(Z=2.71, P<0.01)。 结论 湖南新冠肺炎疫情已由输入为主转变为以本地感染为主阶段,需坚持防止疫情蔓延、扩散和避免人群接触为主的防控策略,强化密切接触者的排查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适应性领导策略对改善青年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社会参与水平的效果。 方法 将85例青年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43)和对照组(n=42),实验组实施适应性领导策略干预方案,对照组接受卒中患者必要的护理常规,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后3个月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自我管理行为及社会参与水平的得分。 结果 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组别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445,P<0.001),时间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46,P<0.001),组别效应与时间效应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87,P<0.001);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得分组别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52,P<0.001),时间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359,P<0.001),组别效应与时间效应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394,P<0.001);两组患者的社会参与水平得分组别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57,P<0.001),时间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48,P<0.001),组别效应与时间效应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12,P<0.001)。 结论 适应性领导策略可提升青年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自我管理行为及社会参与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住院费用和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分析影响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住院费用的因素。方法 利用2020年成都市综合性医院糖尿病住院患者的病案首页信息,对成都市276家综合医院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住院费用进行分析,并建立多水平模型分析糖尿病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纳入62 436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34 919人(55.93%)患有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糖尿病患者住院费用中位数为7 569.51元。诊断类和西药类费用为住院费用的主要贡献者,分别占38.96%和15.96%。多水平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总费用的因素除了并发症数量(β=0.003, P<0.001)以外,还有年龄40~59岁(β=0.030, P<0.001)、年龄≥60岁(β=0.054, P<0.001)、丧偶(β=-0.025, P=0.001)、离婚(β=-0.014, P=0.044)、其他婚姻状态(β=-0.023, P=0.048)、无业人员(β=0.027, P<0.001)、少数民族(β=-0.019, P=0.011)、住院天数9~14天(β=0.209, P<0.001)、住院天数15~21天(β=0.378, P<0.001)、住院天数≥22天(β=0.591, P<0.001)、医保支付(β=0.095, P<0.001)、公费医疗(β=0.079, P<0.001)、其他付费方式(β=0.089, P<0.001)、二级医院(β=0.193, P<0.001)、三级医院(β=0.392, P<0.001)、病情危重(β=0.106, P<0.001)。结论 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患有并发症,并发症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随着并发症数量增加而增加。建议科学有效地预防和干预并发症,从而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观察儿童肥胖伴或不伴胰岛素抵抗临床指标及炎症因子的变化, 探讨补体C5a及TNF-α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4年9月-2016年9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小儿内分泌门诊就诊的7~14岁未成年人, 分为肥胖伴胰岛素抵抗组(n=60), 肥胖不伴胰岛素抵抗组(n=46)和正常对照组(n=40)。测量体格数据、血脂、血糖、胰岛素、TNF-α和补体C5a, 并分析临床指标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相关性。结果 BMI及腰围在肥胖两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胰岛素抵抗组高于非胰岛素抵抗组(P<0.001)。甘油三酯、空腹血糖、胰岛素在胰岛素抵抗组高于无胰岛素抵抗组, HDL-C在胰岛素抵抗组低于无胰岛素抵抗组(P<0.001), 而总胆固醇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TNF-α、C5a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 TNF-α在肥胖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6)。C5a在肥胖伴胰岛素抵抗组高于肥胖不伴胰岛素抵抗组(P=0.034)。多元线性回归显示BMI(β=0.413)、腰围(β=0.234)、空腹血糖(β=0.268)、TNF-α(β=0.318)和C5a(β=0.400)与胰岛素抵抗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结论 炎性指标TNF-α、C5a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密切相关。BMI、甘油三酯、空腹血糖、TNF-α和C5a是胰岛素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三水平Meta分析法系统回顾以往父母控制与儿童青少年抑郁的研究,为抑郁的干预治疗提供思路。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英文论文数据库,对父母控制与儿童青少年抑郁相关的文章进行检索。使用R语言进行数据分析,选取转换后的相关系数Fisher's Z作为效应量计算整体模型。I2分布用以评价研究异质性,“Funnel plot”计算法用以评价发表偏差,Meta回归进行亚组与调节检验。结果 共纳入18篇文献,结果表明父母控制与学生抑郁呈正相关(Fisher's Z=0.278,P<0.001),I2=87.36%。Meta回归的结果表明,不同控制类型的调节效应显著。父母行为控制与学生抑郁无关(Fisher's Z=-0.067,P>0.1),其余方式的控制不仅与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状有关(Fisher's Z=0.279,P<0.001),甚至有可能是诱发儿童青少年出现抑郁性人格的原因(Fisher's Z=0.272,P<0.05),并且这种相关性在多个国家被检出。结论 父母控制与子女抑郁有关,对儿童青少年抑郁进行干预治疗时应该考虑学生家庭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稳定表达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的小鼠巨噬细胞系(RAW-ASC)构建巨噬细胞焦亡体外模型,深入探讨不同粒径二氧化硅(SiO2)粉尘诱导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依赖的巨噬细胞焦亡机制及其在矽肺发病中的潜在作用。方法 以脂多糖(LPS,1 μg/ml)预处理RAW-ASC巨噬细胞6 h,纳米(100 μg/ml)或微米(750 μg/ml)SiO2粉尘暴露4 h,构建巨噬细胞焦亡体外模型,同时匹配空白对照组、LPS预处理组和焦亡阳性对照组(1 μg/ml LPS预处理6 h后,3 mmol/L ATP处理4 h),检测各组细胞活性、增殖能力、破裂状况和焦亡相关蛋白表达情况。针对离子通道和焦亡通路相关靶点,分别加入NLRP3抑制剂和嘌呤能P2X7受体(P2X7)拮抗剂,评估SiO2诱发焦亡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纳米和微米SiO2粉尘均可减弱巨噬细胞活力并抑制细胞增殖,还可促进细胞裂解,使细胞外乳酸脱氢酶(LDH)(纳米组:t=78.906,P<0.001; 微米组:t=8.123,P<0.001)、细胞内活性氧(ROS)(纳米组:t=5.662,P<0.001; 微米组:t=11.761,P<0.001)和钙离子(Ca2+)(纳米组:t=13.224,P<0.001; 微米组:t =40.733,P<0.001)水平升高,加速ATP耗竭(纳米组:t =4.898,P<0.001; 微米组:t =6.029,P<0.001),上调焦亡相关蛋白NLRP3、ASC、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Gasdermin D(GSDMD)和白介素-1β(IL-1β)表达(纳米SiO2组:t=5.476,P =0.008; t=5.846,P=0.017; t=8.078,P=0.006; t=8.420,P=0.004; t=5.361,P=0.003; 微米SiO2组:t=4.411,P=0.013; t=6.154,P=0.015; t=7.188,P=0.002; t=14.265,P<0.001; t=8.574,P<0.001)。加入NLRP3抑制剂或P2X7拮抗剂后,NLRP3蛋白表达水平下调(纳米组:t=3.894,P=0.007; t=13.954,P<0.001; 微米组:t=2.470,P=0.034; t=13.263,P<0.001)。结论 纳米和微米级SiO2粉尘暴露均可抑制巨噬细胞活性和增殖能力,扰乱P2X7离子通道对ATP的传递能力,诱发NLRP3依赖巨噬细胞焦亡,相关过程可能是矽肺发病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对婴儿痉挛模型应激蛋白表达的影响,为婴儿痉挛症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60只新生幼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甲基-D-天冬氨酸(NMDA)组和ACTH组,每组20只。幼鼠出生第11天,ACTH组腹腔注射10 mg/(kg·d) ACTH,其他两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幼鼠出生的第15天,NMDA组和ACTH组腹腔注射15 mg/(kg·d) NMDA,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对三组幼鼠痉挛症状进行评分,采用q-PCR法测海马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和ACTH的mRNA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法测海马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1型受体(CRHR1)蛋白表达。结果 NMDA组中幼鼠的痉挛症状评分高于对照组(t=11.236,P<0.001); ACTH组幼鼠的痉挛症状评分低于NMDA组(t=-6.347,P<0.001)。与对照组相比,NMDA组海马IL-1β和IL-6的mRNA转录水平升高(IL-1β: t=6.237,P<0.001;IL-6: t=6.553,P<0.001),ACTH组海马中IL-1β和IL-6的mRNA转录水平低于NMDA组(IL-1β:t=-7.669,P<0.001;IL-6:t=-8.125,P<0.001)。ACTH组海马中ACTH mRNA转录水平高于NMDA组(t=7.758,P<0.001)。与对照组相比,NMDA组海马体CRH和CRHR1蛋白表达上调(CRH: t=7.517,P<0.001;CRHR1: t=7.745,P<0.001),ACTH组海马CRH和CRHR1蛋白表达低于NMDA组(CRH: t=-6.120,P=0.003;CRHR1: t=-6.050,P=0.005)。结论 ACTH可缓解幼鼠的痉挛症状,推测与降低海马体中IL-1β和IL-6的mRNA转录水平,上调ACTH的mRNA转录水平,抑制CRH和CRHR1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健走对职业人群身体成分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其对慢病防控的有效性。 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法,选取南昌市东湖区机关、事业单位95人参加2015年中国职业人群“健步走激励”健康干预项目,以健走有氧运动形式进行运动干预。采用清华同方体测仪(BCA-1C)和血压计,于健走前、健走3个月、健走6个月完成3次体测,收集3次体测数据,同时完成健康评估问卷调查,并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健走前和健走3个月、6个月的人体成分变化中,基础代谢量有所增加(F=5.334,P<0.05),体重(F=8.921,P<0.001)、腰围(F=8.883,P<0.001)、脂肪含量(F=5.193,P<0.05)、肌肉量(F=3.162,P<0.05)均有所降低,且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BMI(F=2.707,P>0.05)、臀围(F=0.731,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食物摄入量中,大米(F=11.305,P<0.001)、杂粮(F=7.724,P<0.001)、肉类(F=16.043,P<0.001)、鱼类(F=10.194,P<0.001)、蛋类(F=7.055,P<0.001)、奶类(F=6.192,P<0.01)、大豆(F=6.961,P<0.001)、豆浆(F=10.495,P<0.001)、蔬菜(F=10.370,P<0.001)、水果(F=10.377,P<0.001)等指标均有所增加,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身体活动及睡眠变化情况中,重体力活动(F=7.759,P<0.001)、中等体力活动(F=4.258,P<0.05)、轻体力活动(F=6.566,P<0.05)、静坐等(F=3.442,P<0.05)及睡眠时间(F=4.238,P<0.05)指标比较均有所增加,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持续健走运动对基础代谢量、体重、腰围、脂肪含量、肌肉量等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效果,对膳食结构和质量有较大改善,对正确的生活方式(重、中等和轻强度活动、静坐、睡眠)有较大改善,是有效的慢性病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于研究型心理咨询模式的心理资本团体心理辅导对留守初中生心理资本的干预效果,帮助留守初中生提升心理资本水平并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方法选取广西百色某初级中学39名留守初中生,随机分为实验组(n=19)和控制组(n=20),对实验组留守初中生进行8周的心理干预,控制组不采取任何措施。采用自编的心理资本量表(初中生版)进行干预效果的评估。结果多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时间主效应(F=15.71,P0.001)与组别主效应(F=4.79,P0.05),时间与组别的交互作用(F=7.493,P0.001)均显著。实验组后测心理资本得分(4.17±0.41)显著高于前测(3.73±0.45),但与追踪测试(4.18±0.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研究型心理咨询模式为基准的团体辅导方案能有效提升留守初中生心理资本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情景式运动训练对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的干预效果,分析其对运动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医院康复科2018年2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95例运动发育迟缓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n=48)和对照组(n=47);对照组给予低频脉冲电刺激、运动疗法等早期综合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情景式运动训练。比较治疗前、治疗2个月和治疗4个月,两组体格、智力和运动能力、平衡能力等,并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54.17% vs.31.91%,Z=2.212,P<0.05);治疗2、4个月后,实验组粗大运动发育商(GMQ)、精细运动发育商(FMQ)、智力发育指数(MDI)、运动发育指数(PDI)、Berg平衡量表(BBS)、发育商(D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GMQ、FMQ、MDI、PDI、BBS、DQ评分时间干预主效应、时间主效应和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的变化,两组GMQ、FMQ、MDI、PDI、BBS、DQ评分均呈上升趋势,且实验组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程度运动发育迟缓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有显著差异(H=7.433,P<0.05),程度越轻,治疗效果越好。结论 情景式运动训练能够促进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粗大及精细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和智力水平发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沂蒙老区18岁及以上人群血脂异常流行状况,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9年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全市15个乡镇抽取并调查18岁及以上常住人口4 296人,抽取空腹静脉血5 ml,检测其TC、HDL-C、LDL-C、TG等异常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血脂异常相关因素。结果 调查人群高TC血症患病率为9.55%(419例),男女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30,P=0.004),东、西部患病率较高(=39.51,P<0.001); 高LDL-C血症患病率为10.51%(458例),男女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2,P=0.891),南部患病率较低(=201.40,P<0.001); 低HDL-C血症患病率为29.82%(1 254例),男性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100.88,P<0.001),南、东、中部患病率较高(=60.82,P<0.001); 高TG血症患病率为16.22%(692例),男性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16.01,P=0.001),中、南部患病率较高(=6.30,P=0.004); 血脂总异常率为44.23%(1 887例),男性血脂总异常率显著高于女性(=46.98,P<0.001),中、东部异常率较高(=35.91,P<0.001)。除血脂总异常指标(=2.11,P=0.125)外,高TC血症(=10.15,P<0.001)、高LDL-C血症(=12.71,P<0.001)、低HDL-C血症(=7.57,P=0.001)、高TG血症(=6.93,P=0.002)等各项指标不同年龄组人群患病率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高TC血症(=4.06,P=0.064)、高LDL-C血症(=2.31,P=0.151)、低HDL-C血症(=0.76,P=0.399)、高TG血症(=0.59,P=0.454)、血脂总异常(=0.50,P=0.490)的城乡差异不显著; 高血压(OR=1.44,P<0.001)、糖尿病(OR=1.41,P=0.002)、超重肥胖(OR=2.96,P<0.001)、吸烟(OR=1.62,P<0.001)等多种因素对血脂异常发病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是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 临沂市成年人血脂异常水平较高,以低HDL-C血症、高TG血症为主。血脂异常的发生与高血压、糖尿病、超重肥胖、吸烟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早期介入丹佛模式(ESDM)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婴幼儿干预效果,为改善ASD预后提供依据。 方法 招募2015年6月—2017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临床诊断为ASD的婴幼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均接受ESDM干预;对照组30例,为干预等待的ASD婴幼儿。干预时间为每周1次,每次1 h,持续24周。干预前进行基线系统评估,干预后两组均完成儿童心理教育评估(PEP-3)、Gesell量表评估。 结果 ESDM组和对照组月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前两组沟通、社交互动、重复刻板行为、认知、语言、精细动作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ESDM组语言、个人-社交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15、2.379, P<0.05);ESDM组认知、语言表达、语言理解、小肌肉、模仿、行为特征-非语言的原积分较对照组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36、2.510、2.416、2.578、2.017、2.150,P<0.05)。此外,ESDM组Gesell量表中的语言发育商干预前后的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05,P<0.05)。 结论 经ESDM模式干预后,ASD婴幼儿语言、社交明显改善,认知、语言表达、语言理解、小肌肉、模仿能力明显提升,行为特征-非语言的刻板行为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学龄前期及学龄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儿童的临床及睡眠结构特点。方法 纳入2016年12月-2019年11月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就诊,经多导睡眠监测诊断为OSAHS的123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诊断为鼾症(PS)的313例患儿为对照组,根据年龄将两组患儿分为学龄前期组及学龄期组,收集临床资料及多导睡眠监测(PSG)结果。结果 学龄前期及学龄期OSAHS患儿夜间及日间症状均较对照组显著(P<0.05)。学龄前OSAHS患儿快动眼睡眠期(REM)比例高于对照组(Z=2.467,P<0.05);学龄期OSAHS患儿总睡眠时间(TST)及睡眠效率低于学龄前OSHAS患儿(t=2.518,Z=1.527),NREM 2期比例升高(t=4.080),NREM 3期比例下降(Z=1.832),氧减指数(ODI)升高(Z=1.653,P<0.05)。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与学龄前期患儿NREM 1期睡眠比例呈正相关(r=0.217),与REM期比例呈负相关(r=-0.220),体重指数(BMI)与学龄期OSAHS患儿NREM 3期比例呈负相关(r=-0.429,P<0.05)。结论 OSAHS患儿临床表现与鼾症患儿不同,且不同年龄症状有所差异;学龄期OSAHS患儿睡眠结构改变较学龄前期患儿明显;学龄前期、学龄期OSAHS患儿睡眠结构改变分别与AHI、BMI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家庭沙盘游戏治疗对学龄前儿童分离性焦虑障碍(SAD)的干预效果,为构建有效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0日在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从确诊SAD患儿中随机抽取6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n=30)和治疗组(n=30),对照组进行家长SAD知识的教育,治疗组进行沙盘游戏治疗和SAD知识教育,每周1~2次,每次40 min。采用Spence学前儿童焦虑量表(中文版)于干预前、干预7次、14次、21次后进行测评,并记录治疗师个案治疗报告、家庭成员治疗感受。 结果 家庭沙盘游戏治疗干预后,治疗组儿童广泛性焦虑、社交恐惧、强迫-冲动障碍、躯体伤害恐惧、分离焦虑及焦虑总分均降低(t=2.002、7.300、8.160、12.138、11.676、9.370,P<0.001)。干预前后,治疗组儿童广泛性焦虑、社交恐惧、强迫-冲动障碍、躯体伤害恐惧、分离焦虑得分及焦虑总分的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t=6.758、3.953、3.478、5.471、7.027、6.012,P<0.001)。家庭沙盘游戏治疗14次、21次后,治疗组焦虑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34、7.889,P<0.001)。结论 家庭沙盘游戏治疗可降低学龄前SAD儿童焦虑水平,需达到有效疗程才能显现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中文版SNAP-Ⅳ评定量表-父母版在学龄前儿童中的适用性。方法 选择门诊诊断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儿童200名以及附近幼儿园的81名正常儿童为研究对象,年龄范围4岁~5岁11个月。请其家长填写SNAP-Ⅳ父母版后,问卷进行内部一致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其中75名家长填写Conners问卷,265名家长填写CBCL量表以检查效标效度。32名家长间隔2周之后再次填写SNAP-Ⅳ以检查重测信度。结果 SNAP-Ⅳ重测信度为0.68~0.84(P<0.001),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4~0.93;SNAP-Ⅳ与Conners问卷及CBCL量表因子相关系数为r=0.38~0.79(P<0.01);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SNAP-Ⅳ 3因子模型结构拟合良好;实证效度在SNAP-Ⅳ各因子评分上,ADHD组显著高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组(t=-4.22~-9.67,P<0.001)。结论 中文版SNAP-Ⅳ评定量表父母版在学前儿童中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适用于我国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多感官刺激治疗对全面性发育迟缓(GDD)婴幼儿运动功能的疗效,为促进GDD婴幼儿运动功能的发育以及全面发展提供临床实践经验和循证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2—10月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治疗、诊断为全面性发育迟缓(存在运动发育落后)的0~2岁儿童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例)和实验组(20例)。实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一对一多感官刺激治疗,30 min/d,5次/周,共8周,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在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时对所有观察对象采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进行测评,观察粗大运动发育商(GMQ) 、精细运动发育商(FMQ) 、总体运动发育商(TMQ) 的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4周、8周后GMQ、FMQ、TMQ评分与治疗前比均有显著提高 (P<0.001)。治疗8周后实验组和对照组GMQ、FMQ、TMQ评分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4周后评分 (t=-9.354、-7.997、-14.518、-10.162、-6.102、-14.313,P<0.001)。实验组在治疗4周、8周后GMQ、FMQ、TMQ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2、-2.306、-2.276、-3.396、-3.392、-3.664,P<0.05)。结论 多感官刺激治疗有利于提高全面性发育迟缓婴幼儿的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