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对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无痛人流术时对局部注射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120例孕6~10周拟行无痛人流术孕妇,随机分为A、B两组(各60例),两组在年龄、身高、体质量及孕周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静注异丙酚2mg/kg+芬太尼1μg/kg;B组静注异丙酚2mg/kg+芬太尼1μg/kg+2%利多卡因40mg,并观察麻醉效果、注射部位是否疼痛、采用疼痛分轻、中、重度.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注射部位疼痛者35例(58.3%),B组注射部位疼痛者5例(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无痛人流术中,以40mg利多卡因加入异丙酚-芬太尼合剂中,能有效的缓解局部注射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利多卡因减轻异丙酚注射痛最佳剂量。方法160例ASA评级Ⅰ-Ⅱ级择期行人工流产术女性患者,随机分为A、B、C、D共4组,每组40例,A组:预先推注利多卡因40mg后即推注异内酚150mg;B组、c组和D组均预先推注2ml生理盐水,之后B组推注10mg利多卡因与150mg异丙酚混合液;C组推注20mg利多卡因与异丙酚150mg混合液;D组推注40mg利多卡因与150mg异丙酚混合液。结果A组发生注射痛总计13例,占总数32%,B组发生注射痛总计11例.占总数27%,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和D组与A、B两组分别相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C组与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多卡因与异丙酚混合后注射的止痛效果要好于预先沌射,20mg利多卡因混合液为减轻异丙酚注射痛最佳剂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布托非诺治疗丙泊酚注射痛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18~38岁、自愿接受无痛人流术的早孕妇女300例,随机分为0.9%氯化钠注射液组(N)组100例、2%利多卡因组(L)组100例和布托非诺组(B)组100例,均开放手背静脉,并于注射芬太尼和丙泊酚之前分别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2ml、2%利多卡因2ml(40mg)和布托非诺1ml(1mg),随即由专人观察注射丙泊酚时患者手背的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VAS)评分法,所有患者芬太尼用量均为1μg·kg^-1,丙泊酚用量以呼之不应、睫毛反射消失且无肢体运动时所给剂量计为实际有效剂量。结果:三组患者VAS评分:N组明显高于L组和B组(P〈0.01),L组也高于B组(P〈0.01)。B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N组和L组(P〈0.05)。结论:布托非诺既能够解除丙泊酚注射时的手背痛,又避免了利多卡因过敏和中毒的高度危险性,且减少了丙泊酚的用量,是一种较安全、理想的无痛人流术前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异丙酚联合小剂量瑞芬太尼、利多卡因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麻醉效果及对异丙酚注射痛的影响。方法将ASAⅠ~Ⅱ级无痛胃镜检查患者80例按信封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仅给予异丙酚+瑞芬太尼混合液静脉注射;试验组先予以利多卡因20mg静脉注射后,再静脉注射异丙酚+瑞芬太尼混合液。2组患者均按照异丙酚1.5~2.5mg/kg静脉注射,给药速度为0.5~1ml/s,待患者入睡后再行胃镜检查,必要时追加异丙酚。对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和注射痛发生情况进行评级;观察2组用药前、用药后3min及检查结束3个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合度(SpO2)的变化,以及检查时间、苏醒时间、异丙酚总用量及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麻醉效果、操作时间、苏醒时间、异丙酚总用量及心动过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用药3min时点MAP、HR均低于同组检查前;试验组注射痛评分、用药3min时点SpO2、呼吸抑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均无恶心、呕吐、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异丙酚联合小剂量瑞芬太尼、利多卡因用于无痛胃镜检查不仅麻醉效果显著,而且能有效预防异丙酚注射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评价异丙酚与小剂量芬太尼、利多卡因静脉复合麻醉在无痛人流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100例在盘锦市辽油妇婴医院自愿接受无痛人流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实验组,Ⅱ组为对照组。组麻醉诱导先用芬太尼0.05mg、2%利多卡因20mg静脉注射,3min后给异丙酚1.5mg/kg静脉注射,速度4ml/10s。Ⅱ组直接静脉注射异丙酚2.5mg/kg,速度4ml/10s。两组均待睫毛反射消失(一般于注毕10—20s)后开始手术。术中如果出现皱眉等反应时追加异丙酚20-40mg。结果Ⅰ组与Ⅱ组对比麻醉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呼吸循环的影响Ⅰ组小于Ⅱ组,两组间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Ⅰ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Ⅱ组,组间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异丙酚与小剂量芬太尼、利多卡因静脉复合麻醉用于无痛人流术,麻醉效果满意,呼吸循环更稳定,不良反应少,明显优于传统单纯应用异丙酚组。  相似文献   

6.
李均 《北方药学》2014,(7):54-54
目的:观察异丙酚联合芬太尼、阿托品用于无痛人流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无痛人流手术患者先静脉滴注芬太尼0.05mg、阿托品0.3mg,再接受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剂量为1.5~2mg/kg,术中必要时分次追加异丙酚10~40mg,以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结果:镇痛效果确切,加用芬太尼、阿托品可提高患者痛阈,宫颈口松弛,手术顺利,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并减少了异丙酚的用量。结论:无痛人流手术时三药联用能提供平稳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7.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用于防治异丙酚注射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对防治异丙酚注射痛的效果。方法将90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利多卡因组(n=30),2%利多卡因2 mL与1%异丙酚18 mL混合,30 s后注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组(n=30),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 mg/kg后,立即注射生理盐水2 mL与1%异丙酚18 mL混合液;对照组(n=30),生理盐水2 mL与1%异丙酚18 mL混合,30 s后注射。观察每组疼痛发生率,并根据Ambesh法进行疼痛评分。结果氟比洛芬酯和利多卡因均可降低异丙酚注射痛的发生率(P<0.01),两者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预注1 mg/kg氟比洛芬酯能有效降低异丙酚注射痛的发生率并减轻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8.
周绪锋  王凤芝  周曙峰 《江西医药》2009,44(10):1000-1001
目的比较3种不同的方法对减轻异丙酚注射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2O例。Ⅰ组推注生理盐水2ml,Ⅱ组推注1%利多卡因20mg,Ⅲ组推注地塞米松6mg,Ⅳ组推注1%利多卡因20mg和地塞米松6mg。四组药物均在肘部扎止血带后推注,1min后松止血带以2~2.5mg/kg计算推注异丙酚。各组在静推异丙酚10s后询问患者疼痛情况,并按不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四级记录疼痛程度。结果与I组比较,Ⅱ、Ⅲ、Ⅳ组发生异丙酚注射痛的程度较轻,Ⅳ组的注射痛程度最轻。结论预注20mg利多卡因或地塞米松6mg或两种药物同时注射均能减轻异丙酚的注射痛,但两种药物同时推注其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黄毅  吴秀国 《海峡药学》2012,24(5):201-202
目的 观察右旋美托咪定复合异丙酚应用于无痛人流术的可行性.方法 将施行无痛人工流产患者80例随机分组A、B两组,每组40例.A组单用异丙酚麻醉,B组用右旋美托咪定复合异丙酚麻醉.观察两组的异丙酚用量、注射痛、并发症、苏醒时间、术后宫缩痛评分和患者离院时间.结果 B组较A组患者异丙酚用量减少,注射痛发生率减低,苏醒时间缩短,术后宫缩痛VAS评分较低.结果 右旋美托咪定复合异丙酚应与于无痛人流麻醉效果满意,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利多卡因和氟比洛芬酯联用治疗异丙酚注射痛的疗效观察.方法 将100例年龄22 ~69 a的患者(男55例,女45例)随机分成4组:安慰剂组(生理盐水);利多卡因40 mg组;氟比洛芬酯50 mg组:利多卡因-氟比洛芬酯联用组(n=25),静脉阻塞2min,然后手背静脉注射0.5 mg/kg的异丙酚.结果 异丙酚注射痛在安慰剂组、利多卡因组、氟比洛芬酯组、联用组分别为88%、32% 、40%和8%.结论 利多卡因40 mg和氟比洛芬酯注射液50 mg联合治疗有效地降低了异丙酚注射痛.  相似文献   

11.
预注小剂量利多卡因预防异丙酚注射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爱俊 《淮海医药》2008,26(5):422-422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预防异丙酚注射痛的作用。方法将100例ASAⅠ~Ⅱ级的择期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静注异丙酚前注入4 ml生理盐水;利多卡因组(n=50),静注异丙酚前注入1%利多卡因4ml,然后给予1%异丙酚5 ml注射。用VAS法对疼痛进行评分记录。结果对照组34例发生疼痛(68%);利多卡因组8例发生疼痛(16%),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利多卡因能有效预防异丙酚注射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不同镇痛药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时不同的特点。方法240例ASAⅠ~Ⅱ自愿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四组,A组:芬太尼和异丙酚组(60例)、B组:瑞芬太尼和异丙酚组(60例)、C组:盐酸氯胺酮和异丙酚组(60例)D组:单纯应用异丙酚组(60例)。术前给予NBP、SPO2、ECG常规监护。记录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以及术后离院时间。并且记录药物注射时引起肢体痛的例数以及异丙酚总剂量和麻醉效果评定。结论异丙酚复合小剂量瑞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术在镇痛效果、副作用发生率低以及苏醒和离院时间上较其他组有一定的优势,是目前较好的无痛人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罗凤堂  杨蓉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6):209-210
目的观察异丙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用于无痛人流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0例早孕妇女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100例,A组(氯胺酮+异丙酚组,n=100):术前1~2min,静脉注射氯胺酮1~2 mg/kg(100mg稀释成10mL),后缓慢注射异丙酚至睫毛反射消失,呼之不应时手术。B组单纯异丙酚组,n=100):异丙酚用法同A组;术中必要时追加异丙酚30~50mg。结果两组麻醉效果相当,头晕发生率:B组高于A组(P<0.05)。结论氯胺酮辅助异丙酚用于无痛人流麻醉安全、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或芬太尼静脉麻醉对无痛人流术中孕妇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组(F组)和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组(L组),每组30例。F组静注芬太尼1μg/kg,L组静注利多卡因1mg/kg,分别复合异丙酚2.5mg/kg。记录麻醉诱导前(T0)、手术开始即刻(T1)、术毕(T2)各时间点的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在手术开始即刻,F组血压明显低于L组(P<0.05);术中低血压、呼吸抑制、恶心呕吐、药物注射痛的发生率,L组明显低于F组(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可明显减少无痛人流术中孕妇的不良反应,对呼吸循环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苏芬太尼对异丙酚静脉注射疼痛的预防作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与利多卡因和对照组比较 ,观察苏芬太尼对异丙酚注射引起的疼痛缓解程度。方法 选择 1 60例ASAI-II级的病人行胃癌根治术、肝肿瘤切除术、胆囊切除术、结肠切除术等随机分为 4组 ,组I在施行异丙酚诱导之前 60s,给与苏芬太尼 50mg(2ml) ;组II在施行异丙酚诱导之前 60s给与利多卡因 40mg(2ml) ,组III在施行异丙酚诱导之前 60s给与苏芬太尼 50mg+利多卡因 40mg(2ml) ;组IV对照组在施行异丙酚诱导之前 60s给与生理盐水 (2ml)。根据Ambesh法进行疼痛评分观察每组疼痛的发生率。结果 与组IV相比 ,组I、组II和组III静脉异丙酚注射疼痛发生率降低 (P <0 .0 5) ,组III较组I、组II疼痛的发生率更低 (P <0 .0 5) ,而组I、组II间疼痛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 >0 .0 5)。结论 苏芬太尼作为麻醉的辅助用药与利多卡因一样可降低异丙酚引起的静脉注射痛 ,与利多卡因之间无明显差异 ,而苏芬太尼与利多卡因和用有协同作用 ,静注异丙酚的疼痛发生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16.
麻黄素预防异丙酚诱导注射痛和低血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小云  王德明 《贵州医药》2006,30(3):208-210
目的探讨麻黄素预防异丙酚诱导时注射痛和低血压的效果。方法90例ASA分级为Ⅰ-Ⅱ级自愿接受异丙酚麻醉的门诊人工流产手术早孕妇女,随机分为三组:麻黄素组(n=30), 异丙酚注射前30s给予麻黄素30μg/kg(麻黄素以生理盐水稀释至2ml);利多卡因组(n=30),异丙酚注射前30s给予2%利多卡因2ml;对照组(n=30),异丙酚注射前30s给予生理盐水2ml。观察每组疼痛发生率和根据McCrirrick与Hunter的VRS(verbal rating scale)进行疼痛评分,记录诱导前后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结果麻黄素组、利多卡因组异丙酚注射痛的发生率和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麻黄素组诱导后2分钟血压明显高于利多卡因组和时照组(P<0.01)。结论异丙酚诱导时预注麻黄素可减轻注射痛,预防异丙酚诱导时引起的低血压。  相似文献   

17.
瑞芬太尼与曲马多伍用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明睿  李步龙  詹鸿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2):1725-1726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与曲马多伍用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无痛人流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门诊ASAⅠ~Ⅱ早孕行人流自愿参加本实验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A组)、曲马多组(B组)和单用异丙酚组(C组),每组各30例。A组瑞芬太尼1.0μg/kg持续静注60s,随后静注异丙酚2mg/kg,B组曲马多1mg/kg-1+异丙酚2mg/kg,C组静注2mg/kg诱导,术中维持每次追加异丙酚0.5~1.0mg/kg。观察麻醉前后MAP、HR、SpO2的变化,注射痛和术后官缩痛的发生情况,记录异丙酚总用量、手术时间、术毕呼之睁眼时间、离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患者诱导后MAP、HR、SpO2均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均在正常范围内。A、B两组注射痛和术后官缩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1),异丙酚总用药量明显少于C组(P〈0.01),B组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A、C两组(P〈0.01)。结论瑞芬太尼与曲马多伍用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术较单用大剂量异丙酚具有麻醉效果好,能显著减少异丙酚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剂量布托啡诺用于无痛人流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无痛人工流产患者分成三组,每组30例。A组单用异丙酚麻醉,B组用布托啡诺+异丙酚复合麻醉,C组用芬太尼+异丙酚复合麻醉。观察三组的异丙酚用量、注射痛、苏醒时间、术后宫缩痛评分和患者离院时间。结果和A组比较,B、C组患者异丙酚的用量减少,注射痛发生率降低,苏醒时间缩短,术后宫缩痛VAS评分较低。与C组比较,B组呼吸抑制发生率低。结论布托啡诺复合异丙酚可安全有效应用于无痛人流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和比较单独使用氯胺酮预注射、利多卡因与异丙酚混合注射、氯胺酮与利多卡因联合3种方法减轻异丙酚注射痛的效果。方法选择150例3~10岁择期行外科手术的患儿为实验对象,共分成3组,每组50例。L组接受盐水3 mL,15 s后给予混合有2%利多卡因的异丙酚(容积比1∶19);K组给予0.4 mg/kg的氯胺酮3 mL,15 s后给予1%异丙酚;KL组给予利多卡因+氯胺酮。实验由一名不知分组情况的麻醉师依据4分法给注射痛评分。结果 KL组注射痛发生率(8%)显著低于K组(28%,P〈0.05)、L组(32%,P〈0.05)。三组之间异丙酚诱导用量、意识消失时间及并发症(呕吐、喉痉挛、苏醒期躁动、苏醒延迟和注射部位水肿皮疹)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氯胺酮与利多卡因联合可显著降低异丙酚注射痛,完全消除重度疼痛,且不良事件发生率低,诱导平稳。  相似文献   

20.
3种方法使用利多卡因以减轻异丙酚注射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洪  谭朝华 《中南药学》2007,5(2):183-184
目的比较3种方法使用利多卡因减轻异丙酚注射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人工流产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50例。Ⅰ组静脉推注1%的异丙酚;Ⅱ组静脉推注加入20mg利多卡因的1%的异丙酚10mL(共11mL)后静脉推注1%的异丙酚;Ⅲ组静推20mg利多卡因后立即静推1%的异丙酚;Ⅳ组静推20mg利多卡因同时阻断局部静脉回流,30s后推注1%的异丙酚。各组在静推异丙酚5s后询问患者疼痛情况,并按不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四级记录疼痛程度。结果Ⅱ、Ⅲ、Ⅳ组与Ⅰ组比较发生异丙酚注射痛的程度轻,Ⅲ组异丙酚注射痛的程度较Ⅱ、Ⅳ组更轻。结论加入20mg利多卡因或预推20mg利多卡因均能减轻异丙酚的注射痛,预推20mg利多卡因让其维持在局部静脉内30s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