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了解成都市快食简餐类外卖商家营养知识和技能掌握现状,为开展外卖餐饮从业人员营养素养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于2019年4月至9月抽取成都市832名提供快食简餐类外卖餐厅的厨师和配餐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快食简餐类外卖商家营养知识知晓率为77.28%,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成人每日油的用量、成年人每日饮水量和成人每日盐的摄入量回答正确率分别为17.43%、22.60%和25.36%。具备一餐食物推荐摄入量估量能力、调味品估量能力、营养标签解读能力的商家比例分别为8.77%、8.77%和15.02%。≤25岁的调查对象营养知识知晓率最低,为71.47%,26~39岁最高,为8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4.419,P=0.001);汉族调查对象营养知识知晓率(78.45%)明显高于少数民族(57.14%)(χ 2=10.346,P=0.001);文化程度越高的调查对象,营养知识知晓率越高( χ 趋势 2 =20.458,P<0.001);从事餐饮行业时间越长,营养知识知晓率越高( χ 趋势 2 =8.503,P=0.004)。不同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从业时间、工作岗位、证书持有情况的调查对象间一餐食物推荐摄入量估量和调味品估量的正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男性营养标签解读正确的比例(18.69%)明显高于女性(9.86%)(χ 2=12.335,P<0.001);≥40岁的调查对象营养标签解读正确率最低,为9.91%,26~39岁最高,为1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228,P=0.044);文化程度越高的调查对象,营养标签解读正确率越高( χ 趋势 2 =36.514,P<0.001);厨师营养标签解读正确的比例(17.86%)高于配餐员(12.82%)(χ 2=4.068,P=0.044)。结论 成都市快食简餐类外卖商家营养知识知晓情况总体较好,但部分营养知识知晓情况仍不容乐观,营养相关技能掌握情况欠佳。应重点加强外卖餐饮从业人员膳食指南和营养标签相关知识培训,根据不同对象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营养知识培训,全面加强营养相关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与进展期结直肠癌化疗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2例接受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化疗的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标本中α-SMA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和化疗疗效的相关性,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52例患者中,29例(55.8%)为α-SMA高表达,α-SMA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χ 2=0.113,P=0.730)、性别(χ 2=0.515,P=0.332)、肿瘤部位(χ 2=3.675,P=0.159)、组织分化程度(χ 2=1.852,P=0.604)均无显著相关性。α-SMA高表达者化疗耐药率为65.5%(19/29),显著高于α-SMA低表达者的13.0%(3/23)(χ 2=14.470,P=0.000)。α-SMA高表达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显著短于α-SMA低表达者[(6.4±1.0)个月比(16.0±3.5)个月; χ log ? rank 2 =5.985,P=0.018]。 结论 α-SMA高表达与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对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耐药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斑点追踪技术评价中国优秀举重运动员心脏结构功能的变化。方法: 以中国男性优秀举重运动员(举重组n=16)和年龄匹配的健康男性(对照组n=16)为研究对象,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斑点追踪自动功能成像技术进行二维心肌应变测定。结果: 举重组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和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均大于对照组[(9.3±1.3) mm vs. (8.0±0.4) mm,(9.2±0.8) mm vs. (8.0±0.8) mm,(77.8±12.8) g/m2 vs. (67.8±11.2) g/m2,均P<0.05]。举重组与对照组相比,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和左心室整体长轴应变值(left ventricular 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LVGL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反映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平均收缩期运动速度峰值Sm和反映左心室舒张功能的舒张早期运动速度峰值Em这两个指标,举重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举重组前间隔基底段及后间隔中段长轴应变绝对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 - 15.1 ± 4.2 ) % vs. ( - 18.7 ± 3.0 ) %, ( - 18.8 ± 2.6 ) % vs. ( - 21.3 ± 2.8 ) %,均P<0.05]。根据运动员在全国青年运动会上的最好成绩排名将本组运动员分成成绩优秀组与成绩良好组,两组相比,成绩优秀组的室间隔厚度更大[(10.2±1.1) mm vs. (8.5±1.0) mm,P<0.05],后间隔中段长轴应变绝对值更低[ ( - 17.1 ± 2.1 ) % vs. ( - 20.4 ± 2.1 ) %,P<0.05]。结论: 举重运动员中,成绩优秀者的室间隔增厚更明显,伴随心肌收缩功能减低,超声心动图的斑点追踪技术能早期识别优秀运动员心脏形态的改变,有可能为运动医学监督及优秀人才选拔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同步记录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断裂患者进行单腿位置觉测试时的脑电信号,分析ACL断裂人群未伤侧、患侧分别运动时的脑电差异,明确ACL断裂造成的脑电功率谱变化特征,探究前交叉韧带断裂、膝关节失稳的中枢神经机制,为治疗及康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2014年11月—2015年4月收治的一侧单纯ACL断裂男性患者16例参与研究,使用等速肌力测试设备进行单侧主动膝关节位置觉运动和被动膝关节位置觉运动。同步记录ACL断裂人群未伤侧和患侧被动膝关节位置觉测试、主动膝关节位置觉测试的脑电功率谱(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 分析ACL断裂侧和非损伤侧单独运动时患者不同频段的脑电功率差异。主动膝关节位置觉任务和被动膝关节位置觉任务的目标位置为屈膝30°位。结果: ACL断裂人群未伤侧运动和患侧单独进行主动、被动膝关节位置觉测试发现,被动关节位置觉运动时,患侧较未伤侧脑电功率谱的Delta[ F (1, 15)=0.003, P=0.957, η P 2=0.001 ]、Theta[ F (1, 15)=0.002, P=0.962, η P 2 < 0.001]、Alpha [F (1, 15)=0.002, P=0.966, η P 2=0.001]、Beta[ F (1, 15)=0.008, P=0.929, η P 2=0.001]波在Fz、Cz、Pz 3个脑区位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主动关节位置觉运动时,患侧脑电功率谱的Delta、Theta、Alpha、Beta波段在Fz和Pz电极点处显著高于未伤侧。结论: 一侧ACL断裂带来的中枢变化,在进行对侧(未伤侧)被动运动时仍然存在;患侧主动运动时的脑电功率谱显著高于非伤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双生子人群分别探索与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或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aemoglobin, HbA1c)存在相关性的胞嘧啶-磷酸-鸟嘌呤(cytidine-phosphate-guanosine site,CpG)位点。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中国双生子登记系统2013年6月至12月和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于山东青岛、浙江、江苏、四川及黑龙江五地募集的338人(169对)同卵双生子。甲基化检测分别为Illumina Infinium HumanMethylation450 BeadChip和Illumina Infinium MethylationEPIC BeadChip两种芯片,采用混合效应模型,分别将空腹血糖及HbA1c作为主效应,将甲基化水平(β值)作为因变量,将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血压、血细胞组成成分、用SVA包生成的代理变量等连续变量,及性别、吸烟、饮酒、是否服用降糖药等分类变量作为协变量纳入固定效应模型,将双生子对编号纳入随机效应模型,将截距设置为随机,进行回归分析,找出分别与空腹血糖或HbA1c相关的CpG位点。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同卵双生子338人(169对),CpG位点412 459个,其中男性同卵双生子114对、女性55对,平均年龄(48.2±11.9)岁。在调整年龄、性别、BMI、血压、吸烟、饮酒、血细胞成分等协变量及多重比较校正后,发现7个与空腹血糖相关的CpG位点(cg19693031、cg01538969、cg08501915、cg04816311、ch.8.1820050F、cg06721411、cg26608667), 其中3个位点(cg08501915、ch.8.1820050F、cg26608667)为本研究新发现的位点;发现10个与HbA1c相关的CpG位点(cg19693031、cg04816311、cg01538969、cg01339781、cg01676795、cg24667115、cg09029192、cg20697417、ch.4.1528651F、cg16097041),其中4个位点(cg01339781、cg24667115、cg20697417、ch.4.1528651F)为本研究新发现的位点。本研究发现,位于TXNIP基因上的cg19693031位点在DNA甲基化与空腹血糖及HbA1c相关分析中均是P值最小的位点(PFPG=2.42×10-19, FD R FPG < 0.001; PHbA1c=1.72×10-19, FD R HbA 1 c < 0.001)。 结论 在验证既往研究发现的同时,本研究利用双生子的天然优势,发现新的与空腹血糖和HbA1c相关的CpG位点,为血糖相关指标的DNA甲基化机制提供一定的线索,但尚需外部样本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双生子人群分别探索与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或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aemoglobin, HbA1c)存在相关性的胞嘧啶-磷酸-鸟嘌呤(cytidine-phosphate-guanosine site,CpG)位点。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中国双生子登记系统2013年6月至12月和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于山东青岛、浙江、江苏、四川及黑龙江五地募集的338人(169对)同卵双生子。甲基化检测分别为Illumina Infinium HumanMethylation450 BeadChip和Illumina Infinium MethylationEPIC BeadChip两种芯片,采用混合效应模型,分别将空腹血糖及HbA1c作为主效应,将甲基化水平(β值)作为因变量,将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血压、血细胞组成成分、用SVA包生成的代理变量等连续变量,及性别、吸烟、饮酒、是否服用降糖药等分类变量作为协变量纳入固定效应模型,将双生子对编号纳入随机效应模型,将截距设置为随机,进行回归分析,找出分别与空腹血糖或HbA1c相关的CpG位点。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同卵双生子338人(169对),CpG位点412 459个,其中男性同卵双生子114对、女性55对,平均年龄(48.2±11.9)岁。在调整年龄、性别、BMI、血压、吸烟、饮酒、血细胞成分等协变量及多重比较校正后,发现7个与空腹血糖相关的CpG位点(cg19693031、cg01538969、cg08501915、cg04816311、ch.8.1820050F、cg06721411、cg26608667), 其中3个位点(cg08501915、ch.8.1820050F、cg26608667)为本研究新发现的位点;发现10个与HbA1c相关的CpG位点(cg19693031、cg04816311、cg01538969、cg01339781、cg01676795、cg24667115、cg09029192、cg20697417、ch.4.1528651F、cg16097041),其中4个位点(cg01339781、cg24667115、cg20697417、ch.4.1528651F)为本研究新发现的位点。本研究发现,位于TXNIP基因上的cg19693031位点在DNA甲基化与空腹血糖及HbA1c相关分析中均是P值最小的位点(PFPG=2.42×10-19, FD R FPG < 0.001; PHbA1c=1.72×10-19, FD R HbA 1 c < 0.001)。 结论 在验证既往研究发现的同时,本研究利用双生子的天然优势,发现新的与空腹血糖和HbA1c相关的CpG位点,为血糖相关指标的DNA甲基化机制提供一定的线索,但尚需外部样本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北京妇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on disorders complicating pregnancy, HDCP)发病率和孕早期维生素E(vitamin E, VE)营养状况,探究孕早期血清VE浓度与HDCP发病率的关系。方法 以北京市通州区孕期保健系统和通州区妇幼保健院医院信息系统为基础,利用2016年1月至 2018年12月在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分娩并在孕早期测定了血清VE浓度的22 283名单胎孕产妇的信息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血清VE浓度与HDCP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HDCP总发病率为5.4%,其中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为2.1%,子痫前期-子痫发病率为3.3%。妇女孕早期血清VE浓度中位值为10.1(8.8 ~ 11.6) mg/L,99.7%的妇女孕早期血清VE水平处于正常参考值范围内。3年间,妇女孕早期血清VE浓度(P < 0.001)及HDCP的发病率(P = 0.005)均有逐年上升趋势。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VE浓度较高的孕妇HDCP的发病风险更高;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与血清VE浓度在百分位数 P 25 ~ P75范围内的孕妇相比,血清VE浓度高于P75的孕妇HDCP(OR = 1.34,P < 0.001)、妊娠期高血压(OR = 1.39,P = 0.002)和子痫前期-子痫(OR = 1.34,P = 0.001)的发病风险均较高。与血清VE浓度在百分位数P40 ~ P60范围内的孕妇相比,当血清VE浓度达到11.2 mg/L时,HDCP的发病风险显著升高,且随着血清VE浓度的升高而升高。 结论 北京地区妊娠妇女孕早期VE营养状况良好,孕早期血清VE浓度高与妇女HDCP发病率相关,可以预示HDCP发生风险升高的孕早期血清维生素E浓度的临界值可能是11.2 mg/L,提示妊娠妇女应慎重服用含有VE的营养补充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四川省绵阳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现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地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提供线索。方法 对2017年10月至2019年4月绵阳市示范点筛查的115 775名6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个人基本资料、生活方式、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等资料。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绵阳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50.60%,男性和女性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50.27%和50.85%,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χ 2 =370.199,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79岁(OR=1.327,95%CI=1.292~1.363,P<0.001)、80岁及以上(OR=1.455,95%CI=1.386~1.527,P<0.001)、丧偶(OR=1.343,95%CI=1.296~1.392,P<0.001)、离婚(OR=1.255,95%CI=1.033~1.525,P=0.022)、超重(OR=1.431,95%CI=1.391~1.473,P<0.001)、肥胖(OR=2.171,95%CI=2.076~2.270,P<0.001)、腰围身高比值>0.5(OR=1.317,95%CI=1.281~1.354,P<0.001)以及有糖尿病史(OR=1.865,95%CI=1.791~1.941,P<0.001)、吸烟史(OR=1.107,95%CI=1.068~1.148,P<0.001)和饮酒史(OR=1.950,95%CI=1.894~2.009,P<0.001)为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居住区域为城乡结合部(OR=0.628,95%CI=0.594~0.664,P<0.001)、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OR=0.942,95%CI=0.912~0.974,P<0.001)、低体重(OR=0.785,95%CI=0.742~0.830,P<0.001)为高血压的保护因素。结论 超过半数的绵阳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患有高血压,具有高龄、丧偶、离婚、超重、肥胖、腰围身高比值>0.5、糖尿病史、吸烟史和饮酒史的老年人是高血压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北京妇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on disorders complicating pregnancy, HDCP)发病率和孕早期维生素E(vitamin E, VE)营养状况,探究孕早期血清VE浓度与HDCP发病率的关系。方法 以北京市通州区孕期保健系统和通州区妇幼保健院医院信息系统为基础,利用2016年1月至 2018年12月在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分娩并在孕早期测定了血清VE浓度的22 283名单胎孕产妇的信息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血清VE浓度与HDCP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HDCP总发病率为5.4%,其中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为2.1%,子痫前期-子痫发病率为3.3%。妇女孕早期血清VE浓度中位值为10.1(8.8 ~ 11.6) mg/L,99.7%的妇女孕早期血清VE水平处于正常参考值范围内。3年间,妇女孕早期血清VE浓度(P < 0.001)及HDCP的发病率(P = 0.005)均有逐年上升趋势。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VE浓度较高的孕妇HDCP的发病风险更高;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与血清VE浓度在百分位数 P 25 ~ P75范围内的孕妇相比,血清VE浓度高于P75的孕妇HDCP(OR = 1.34,P < 0.001)、妊娠期高血压(OR = 1.39,P = 0.002)和子痫前期-子痫(OR = 1.34,P = 0.001)的发病风险均较高。与血清VE浓度在百分位数P40 ~ P60范围内的孕妇相比,当血清VE浓度达到11.2 mg/L时,HDCP的发病风险显著升高,且随着血清VE浓度的升高而升高。 结论 北京地区妊娠妇女孕早期VE营养状况良好,孕早期血清VE浓度高与妇女HDCP发病率相关,可以预示HDCP发生风险升高的孕早期血清维生素E浓度的临界值可能是11.2 mg/L,提示妊娠妇女应慎重服用含有VE的营养补充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可溶性内皮糖蛋白(soluble endoglin,s-Eng)在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患者的血清水平并分析其潜在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139例APS患者[原发性APS患者64例,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APS患者75例]、44例不符合APS诊断的单纯SLE患者、37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 syndrome,pSS)患者、23例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患者、22例系统性硬化病(systemic sclerosis,SSc)患者、22例持续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y,aCL)阳性但无法诊断SLE或APS者(单纯aCL阳性组)及87例健康对照(health control,HC)的s-Eng血清水平,分析APS患者外周血s-Eng水平与其临床及实验室表现的关系。数据分析采用 t检验、方差分析、Mann-Whitney U 检验、Pearson’s χ 2检验。 结果: (1)APS患者血清s-Eng水平[(10.15±4.64) mg/L]显著高于其他风湿病患者[单纯SLE(5.55±2.51) mg/L,pSS(5.32±2.34) mg/L,BD(4.58±1.53) mg/L, SSc(7.11±4.18) mg/L]、单纯aCL阳性组[(5.17±2.00) mg/L]及HC组[(5.04±1.11) mg/L],P均小于0.001。原发性APS患者与继发于SLE的APS患者血清s-En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3±5.15) mg/L vs. (10.42±4.18) mg/L,P =0.12]。单纯aCL阳性组血清s-Eng水平与H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7±2.00) mg/L vs.(5.04±1.11) mg/L, P>0.05]。(2)以正常对照者血清s-Eng的 x - ±3s作为诊断APS的cut-off值,将APS患者血清s-Eng≥8.37 mg/L设为s-Eng阳性组,对应的敏感性为0.772,特异性为0.928;约登指数为0.700。(3)s-Eng阳性组患者出现动脉血栓事件、病态妊娠比例显著高于s-Eng阴性组患者[分别为46/81 vs. 19/58, P<0.05; 29/65 vs. 10/44, P<0.05];s-Eng阳性组患者的血小板水平显著低于s-Eng阴性组患者(72.00×10 9/L vs. 119.00×10 9/L, P<0.001)。(4)s-Eng阳性组患者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y,aCL)阳性的比例(93.83% vs. 37.93%, P<0.001)及抗体滴度(61.70 U/mL vs. 15.45 U/mL,P<0.001)均高于s-Eng阴性组。抗β2-糖蛋白Ⅰ抗体阳性的比例(61.73% vs. 43.10%, P<0.05)及抗体滴度(33.48 U/mL vs. 17.40 U/mL,P<0.05)也均高于s-Eng阴性组。 结论: s-Eng在APS患者血清中异常升高,其有可能为APS的诊断及风险预测提供一个血清学标志的补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普通型与重/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恢复期的CT影像,探讨COVID-19影像学转归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1日至29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确诊并治愈出院的63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普通型组和重/危重型组,比较恢复期首次CT影像特点,统计临床资料包括年龄、住院时间、性别、就诊症状、合并症、氧疗方式、CT至发病时间、CT特征、病灶分布、肺叶评分和累计CT评分。结果 普通型组纳入37例,重/危重型组纳入26例。与普通型组相比,重/危重型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更大[(43±16)岁比(52±16)岁;t=2.10, P=0.040],平均住院时间更长[(15±6)d比(19±7)d;t=2.70, P=0.009],呼吸困难(5.41%比53.85%;χ2=18.90, P<0.001)和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比例(0比57.69%;χ2=25.62, P<0.001)更高,经鼻导管吸氧比例更低(81.08%比19.23%;χ2=23.66, P<0.001)。重/危重型组患者纳入CT影像距发病时间平均为(23±6)d,明显长于普通型组的(18±7)d(t=3.40, P<0.001)。普通型组磨玻璃样病变比例明显高于重/危重型组(67.57%比15.38%;χ2=16.74, P<0.001),而重/危重型组铺路石样表现明显高于普通型组(46.15%比21.62%;χ2=4.24, P=0.039);普通型组肺野外周带病灶比例明显高于重/危重型组(78.38%比34.61%;χ2=13.43, P<0.001),重/危重型组弥散性分布病灶比例明显高于普通型组(65.38%比10.81%;χ2=20.47, P<0.001);重/危重型组中位CT评分为11(8,17)分,明显高于普通型组的7(4,9)分(Z=3.81, P<0.001)。结论 不同临床分型COVID-19 出院患者恢复期CT影像存在差异,重/危重型组双肺病灶浸润程度明显重于普通型组,需要更长时间随访以观察重/危重型患者胸部CT最终吸收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分析外科治疗DeBakeyⅠ型夹层和Ⅲ型夹层合并胸腹主动脉瘤(TAAA)的早期和中期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阜外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30例主动脉夹层合并胸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DeBakeyⅠ型患者47例(Ⅰ型组),DeBakeyⅢ型患者83例(Ⅲ型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的早期结果、中期生存和再干预情况。结果 术后30 d,全组死亡9例(6.9%),其中Ⅰ型组5例(10.6%),Ⅲ型组4例(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03, P=0.370)。Ⅰ型组和Ⅲ型组术后早期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38.3%比51.8%;χ2=2.199, P=0.138)、5年生存率[(81.7±5.9)% 比(87.2±4.2)%;χ2=0.483, P=0.487]和5年免于再干预结果[(84.5±6.7)% 比(85.5±4.8)%;χ2=0.010, P=0.9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组外科治疗DeBakeyⅠ型和Ⅲ型夹层合并TAAA的早期和中期结果相似,今后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国老年发病类风湿关节炎(elderly-onset rheumatoid arthritis, EORA)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7月至2014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1 116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VD(缺血性心脏病、脑及外周血管病)患病情况。根据发病年龄≥60岁和<60岁,分为EORA组(212例)和青壮年发病RA组(younger-onset RA, YORA, 904例),采用Student’s t检验、非参数U检验、 χ2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EORA合并CVD的危险因素。结果:EORA和YORA两组的疾病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ORA组男性患者比例、肺间质病变比例、畸形关节数显著高于YORA组[(32.1% vs. 18.5%, χ2=19.11, P<0.001; 23.6% vs. 13.6%, χ2=16.50, P<0.001; 6 (2, 12) vs. 3 (2, 7), Z=-3.60, P<0.001)],而合并干燥综合征的比例低于YORA组(13.5% vs. 5.2%, χ2=11.29,P=0.001)。EORA组未用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 DMARDs)的比例高于YORA组(35.4% vs. 26.7%, χ2=6.43,P=0.011),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 HCQ)、甲氨蝶呤(methotrexate, MTX)及柳氮磺吡啶(sulfasalazine, SSZ)的使用率显著低于YORA组。EORA组CVD发生率显著高于YORA组(27.8% vs. 11.6%, χ2=40.46, P<0.001),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中的吸烟、高血压及高脂血症比例也更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龄(OR=1.10,95%CI:1.00~1.20)、畸形关节数(OR=3.17,95%CI:1.04~9.68)、类风湿结节(OR=3.56,95%CI:1.03~12.23)、高血压(OR=2.37,95%CI:1.09~5.13)、高脂血症(OR=8.85,95%CI:2.50~31.27)是CVD的危险因素,使用HCQ(OR=0.22,95%CI:0.07~0.70)和MTX(OR=0.32,95%CI:0.14~0.73)是CVD的保护因素。结论:与YORA相比,EORA中男性及肺间质病变的患者更多,易出现关节畸形,可能与治疗欠规范有关。EORA易合并CVD,高龄、畸形关节数、类风湿结节、高血压、高脂血症是危险因素,而HCQ和MTX的使用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在矫正胎龄<60周的早产儿眼底手术中,不同全身麻醉管理方式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1月至2018年10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全身麻醉下眼底手术、出生孕周<37周、矫正胎龄<60周的早产儿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实施七氟醚吸入诱导与维持,气道管理工具为喉罩(laryngeal mask airway,LMA)或气管内导管(endotracheal tube, ETT)。根据麻醉管理方法分为LMA组(置入喉罩,压力支持通气)和ETT组(肌松剂+气管插管,压力控制通气)两组,主要观察指标包括围术期并发症及不良事件,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术毕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168例早产儿纳入本研究,LMA组68例,ETT组100例。术中不良事件(包括更换气道管理工具、更换通气模式和低氧血症)LMA组3例(4.4%), ETT组1例(1.0%),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4)。术毕拔管时间中位数(四分位数)LMA组和ETT组分别为6(5,10) min和10(6, 19) min(P<0.001);术毕拔管困难(拔管时间>30 min)的比例LMA组显著低于ETT组(4.4% vs. 15.0%,RR=0.262, 95% CI: 0.073~0.942, P=0.029)。LMA组呼吸系统并发症14例(20.6%), ETT组27例(27.0%),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2);其中LMA组呼吸暂停发生率较ETT组显著降低(4.4% vs.15.0%, RR=0.266, 95%CI: 0.086~0.822, P=0.015)。两组心血管系统并发症(0% vs. 1.0%, P=1.000)及意外转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发生率(5.9% vs. 7.0%, P=0.77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儿均未出现气道痉挛、二次插管/喉罩、反流误吸并发症。患儿返病房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 vs. 2.0%, P=0.241)。LMA组住院时间中位数为20(17,22) h,较ETT组 22(17,68) h显著缩短(P=0.002)。结论: 与使用肌松剂行气管插管的全麻管理模式相比,无肌松剂置入喉罩的管理模式用于早产儿眼底手术可缩短术后拔管时间,降低术后苏醒期呼吸暂停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以关节病变起病的复发性多软骨炎(RP)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至2019年2月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的201例RP患者临床资料。除外16例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的RP患者后,共纳入185例RP患者。其中16例RP患者以关节病变起病,169例以非关节病变起病。比较以关节病变起病的RP患者和非关节病变起病的RP患者的人口学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死亡预后的差异。结果 以关节病变起病的RP患者中,5例患者最初被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与非关节病变起病的RP患者相比,以关节病变起病的RP患者病程更长[(37.50±66.50)个月比(9.00±11.00)个月,z=-3.186,P=0.001],诊断延迟时间更长[(24.00±41.25)个月比(7.00±9.00)个月,z=-2.890,P=0.004)];更容易出现眼(62.50% 比36.09%,χ2=4.309,P=0.038)、神经系统(43.75% 比 15.38%,χ2=6.205,P=0.013)受累。结论 以关节病变起病的RP患者容易被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且以关节病变起病的RP患者病程及诊断延迟时间更长,更常出现眼、神经系统受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