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8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表现及超声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意义及超声特点。方法和结果 对 32 16例冠状动脉造影中检出的 4 7例心肌桥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 13例 ,瓣膜病 1例 ,肥厚性心肌病 3例 ,孤立性心肌桥 30例。孤立性心肌桥者中约 4 0 %临床表现为心肌缺血。与非缺血组相比 ,心肌缺血组收缩期狭窄程度更重 [(6 7 6± 15 4 ) %vs (4 9 9± 2 1 8) % ],左室重量亦更大[(2 15 6± 4 2 2 )gvs (178 7± 5 1 0 )g],E A比小于 1,P值均 <0 0 5。结论 冠状动脉心肌桥可引起心肌缺血 ,临床表现的不同与收缩期狭窄程度、左室重量、左室舒张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ST段最大偏移(maxSTE)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后心肌组织灌注程度与左心室功能状态的关系。 方法:6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后即刻采用TMP、maxSTE评价心肌灌注程度,术后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检测N端脑钠肽水平;住院期间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值;临床评估Killip分级。 结果:无心肌灌注患者(TMP 0-1级)与心肌再灌注患者(TMP 2-3级)比较:N端脑钠肽水平升高、Killip分级增加,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值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TMP 0-1级、maxSTE高危为住院期间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子。 结沦:TMP、maxSTE评价的心肌组织灌注程度与左心室功能状态有关,TMP、maxSTE能预测住院期间心力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利用超声心动图评定大鼠心脏功能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通过与血流动力学检测比较 ,确定 M-型超声心动图是否可用来评价正常和心肌梗死大鼠左心室功能和结构变化。方法 利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术制备大鼠大面积心肌梗死模型后 ,术后 3 d和 3 0 d进行 M-型超声心动图测定、血流动力学检测和取材称左心室重量 ;同时也对心脏功能正常大鼠进行上述研究。结果 用 M-型超声心动图测定心脏功能正常大鼠 ( NOR组 )、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大鼠 ( AHF组 )和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 CHF组 )的 EF和 FS值与用血流动力学方法测得的 LVdp/ dtmax值呈良好的正相关 ( r=0 .811-0 .972 ,均 P<0 .0 1) ;心肌梗死后 3 d和 1月 EF值与 FS值变化趋势与 L Vdp/ dtmax值变化趋势一样 ,均明显低于 NOR组 (均 P<0 .0 1) ,而且 CHF组各值也明显低于 AHF组 (均 P<0 .0 1)。同时还观察到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得的三种心功能状态大鼠左心室重量与精密天平检测结果基本一致 (均 P>0 .5 )。结论 无创性经胸壁二维引导 M-型超声心动图可用来动态评价心肌梗死引起的大鼠心脏功能和结构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正常心肌组织及心肌梗死后血管生成素1及其受体Tie2受件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心肌梗死后的血管新生过程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6-04/2007-04在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实验室完成.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和假手术组,急性心肌梗死组通过结扎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于术后3,7,14,28d旭个时间点,每组取5只处死,取心脏左室裁壁同一部位,提取总RNA,用RT-PCR的力法,以GAPDH基因为内参,进行半定量分析检测正常心脏及梗死后血管生成素Ⅰ及Tie2 mRNA的表达;同时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各时间点梗死区域以及梗死周边区域血管数量.实验过程中动物处置符台动物伦理学标准.结果:40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血管生成素1及Tie2在正常心肌组织中均有所表达.在心肌梗死后的28d内,血管生成素1维持在相对不变的水平,而ne2的表选在心肌梗死后3 d略有升高,于7 d后达顶峰,14 d后恢复正常;急性心肌梗死后7 d,梗死区及梗死周边区域的血管数量均明显增多,并不随时间的延长而改变,维持在同一水平.结论:心肌梗死后Tie2受体的表达上调,与血管生成的时间相吻合,提示其在心肌梗死后的血管生成和稳定过程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正常心肌组织及心肌梗死后血管生成素1及其受体Tie2受体 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心肌梗死后的血管新生过程的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6-04/2007-04在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实验室完成。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和假手术组,急性心肌梗死组通过结扎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于术后3,7,14,28 d 四个时间点,每组取5只处死,取心脏左室前壁同一部位,提取总RNA,用RT-PCR的方法,以GAPDH基因为内参,进行半定量分析检测正常心脏及梗死后血管生成素1及Tie2 mRNA的表达;同时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各时间点梗死区域以及梗死周边区域血管数量。实验过程中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 结果:40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血管生成素1及Tie2在正常心肌组织中均有所表达。在心肌梗死后的28 d内,血管生成素1维持在相对不变的水平,而Tie2的表达在心肌梗死后3 d略有升高,于7 d后达顶峰,14 d后恢复正常;急性心肌梗死后7 d, 梗死区及梗死周边区域的血管数量均明显增多,并不随时间的延长而改变,维持在同一水平。 结论:心肌梗死后Tie2受体的表达上调,与血管生成的时间相吻合,提示其在心肌梗死后的血管生成和稳定过程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全人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医学研究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既能展现自身的医学专业技术,服务于社会;也能通过接触社会各阶层,全面锻炼交流沟通、团队协作能力。本文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科研究生班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探讨社会实践是有效落实医学研究生全人教育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骨髓细胞移植上调急性缺血心肌HSP32和HSP70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检测骨髓细胞移植在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模型中对细胞保护性蛋白HSP32和HSP70表达水平的影响 ,探讨细胞移植早期改善缺血心脏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 :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备大鼠心肌梗死模型 ,直视下心外膜注射 5× 10 6骨髓单个核细胞 ;利用免疫荧光和RT -PCR技术检测HSP32和HSP70在术后 1d、3d、7d和 14d的表达变化和移植细胞的分化情况 ;通过超声心动图分析心脏功能左室射血分数 (EF值 )和缩短分数(FS值 )。结果 :免疫荧光结果显示 ,缺血心肌中HSP32和HSP70的表达在移植组明显增强 ,并表达于部分移植细胞内。RT -PCR结果表明 ,移植组HSP32和HSP70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术后 3d达到高峰 ,比对照组分别增加 5 .0倍和 2 .9倍 (P <0 .0 1)。术后 7d ,移植组EF值和FS值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 (14 %和 2 2 % ,P <0 .0 5 ) ;术后 14d ,可在移植的骨髓细胞中检测到心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蛋白的表达 ,EF值和FS值进一步增加。结论 :骨髓细胞移植早期 ,细胞移植能够上调细胞保护性蛋白的表达 ,促进急性缺血心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比较低分子量肝素(LMWH)与普通肝素(SH)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35例UAP患者随机分为LMWH组(81例)和SH组(5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LMWH组给予低分子量肝素钠120IU/kg体重,每日2次皮下注射;SH组给予普通肝素钠5000U静注后连续静滴400U/kg·d,均连续用7d。结果 LMWP组7d内再发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塞、急救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大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7.3%与33.3%、6.2%与5.6%、6.2%与7.4%、0与3.7%,总的临床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9.6%与50.0%(P<0.05)。结论 LMWH较SH治疗UAP更有效、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9.
教练员的左心结构与功能的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比93例平均年龄49±6.7岁的国家级运动教练员与相应年龄的100例对照组的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发现运动教练员的心内结构和功能与对照组有差异,表现在左心室增大(P<0.001),左室心肌重量及重量指数增加(均P<0.001),左室收缩功能储备能力增加,左室舒张功能受损较早。因此,本文发现大强度的体育训练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将产生长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感染性心内膜炎68例临床特点及治疗演变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IE)临床特点的演变趋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7年7月至2007年7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确诊的68例IE患者病例资料,比较前后10年的临床表现.结果 68例患者中有基础心脏病者61例(89.7%),发热67例(98.5%),心脏杂音62例(91.2%);经胸超声心动图赘生物检出率为83.8%(57/68),血培养阳性率60.3%(41/68);外科手术治愈率19.1%;总体治愈率66.7%(52/68).前后10年比较:近10年发病年龄推后[(36.7±12.7)岁对(44.4±18.6)岁,P<0.05];基础心脏病中先天性心脏病和风湿性心脏病比例减少(分别44.4%对24.4%和33.3%对17.1%,P<0.05),而瓣膜松弛症的比例增加(0对29.3%);心力衰竭、器官或血管栓塞发生率在近10年显著下降(77.8%对46.3%和44.4%对17.1%,P<0.05).结论 IE临床表现复杂,发热、心脏杂音仍为主要症状;近10年发病年龄推后;及时、反复血培养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提高确诊率,规范、充分的抗生素治疗和及时、合理的手术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