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及其空泡毒素基因(vacA)亚型,细胞毒素相关基因(cagA)与胃上皮HLA-DR抗原表达间的关系。[方法](1)自39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患中分离培养出39株幽门螺杆菌菌株,采用PCR方法鉴定39株菌株的ca-gA及vacA亚型;(2)采用HLA-DR小鼠抗人单克隆抗体,对上述已行cagA及vacA亚型鉴定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患及22例阴性患的胃窦活检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1)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胃上皮HLA-DR表达较阴性患更显;(2)幽门螺杆菌定植密度与胃上皮HLA-DR抗原表达程度间存在正相关;(3)感染cagA^ 菌株患较感染cagA^-株胃上皮HLA-DR抗原表达更明显;(4)本研究中vacAsla/m2亚型占90%,故未对不同vacA亚型与胃上皮HLA-DR表达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论](1)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诱导胃上皮HLA-DR抗原异常表达;(2)cagA^ 菌株可能通过胃上皮HLA-Ⅱ类分子介导而与宿主发生更为密切的相互作用,从而较cagA^-菌株引起更为显的胃上皮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vacA基因型、cagA基因 ,空泡形成细胞毒素和血清CagA抗体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 方法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方法对 6 2例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患者分离获得幽门螺杆菌菌株的vacA基因型和cagA基因进行测定 ;应用Hela细胞方法测定体外空泡形成细胞毒素活性 ;应用酶免疫测定方法检测同一患者的血清CagA抗体。结果  6 2株幽门螺杆菌菌株均具有vacA基因 ,所有菌株的vacA基因型均为sla/m2型。cagA基因的总阳性率为5 6 4 5 % ;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患者分离获得幽门螺杆菌的cagA基因阳性率分别为 5 5 5 6 %、5 4 17%和6 3 6 4 % (P >0 0 5 )。空泡形成细胞毒素的阳性率为 37 10 % ,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患者分离获得幽门螺杆菌菌株表达空泡形成细胞毒素的阳性率分别为 33 33%、2 9 17%和 6 3 6 4 % (P >0 0 5 )。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患者血清CagA抗体分别为 70 37%、79 17%和 4 0 0 0 % (P >0 0 5 ) ,血清CagA抗体的总阳性率为 6 8 85 %。结论 幽门螺杆菌vacA基因型、cagA基因、空泡形成细胞毒素和血清CagA抗体不能预示H pylori感染个体将更可能发生何种类型胃十二指肠疾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幽门螺杆菌vacA基因型和cagA基因的PCR测定方法.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方法对62例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患者分离获得幽门螺杆菌菌株的vacA基因型和cagA基因进行测定.结果62株幽门螺杆菌菌株均具有vacA基因,所有菌株的vacA基因型均为sla/m2型.cagA基因的总阳性率为56.45%;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患者分离获得幽门螺杆菌的cagA基因阳性率分别为55.56%、54.17%和63.64%(P>0.0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PCR测定幽门螺杆菌vacA基因型和cagA基因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幽门螺杆菌vacA基因型和cagA基因的PCR测定方法,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方法对62例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患者分离获得幽门螺杆菌菌株的vacA基因型和cagA基因进行测定,结果:62株幽门螺杆菌菌株均具有vacA基因,所有菌株的 vacA基因型均为sla/m2型,cagA基因的总阳性率为56.45%,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患者分离获得幽门螺杆菌的cagA基因阳性率分别为55.56%,54.17%和63.64%(P>0.0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PCR测定幽门螺杆菌vac A基因型和cagA基因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西安地区就医人群幽门螺杆菌(HP)菌株vacA、cagA、cagE基因型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方法:选取胃粘膜活检组织中分离培养到幽门螺杆菌的消化性溃疡58例,慢性胃炎30例,采用标准酚-氯仿抽提法提取HP基因组DNA,检测幽门螺杆菌cagA、cagE、vacA在消化性溃疡及慢性胃炎患者胃组织中的表达。结果:88株幽门螺杆菌中cagA的阳性率为100%,cagE的阳性率为100%,vacA s1/m-的阳性率为17.0%,vacA s1/m1a的阳性率为2.3%,vacA s1/m1a+m1b的阳性率为1.1%,vacA s1/m1a+m2的阳性率为1.1%,vacA s1/m2的阳性率为55.7%,vacA s1/m1b+m2的阳性率为1.1%,vacA s1/m1b的阳性率为17.0%,vacA s2/m2的阳性率为2.3%。结论:西安地区就医人群培养分离的HP菌株中,cagA和cagE阳性率均为100%,与本地区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不相关,不能作为西安地区HP毒力强弱的标志。西安地区就医人群幽门螺杆菌菌株的vacA基因型以s1/m2为主,但vacA各基因亚型均与临床结局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汤净  王琦  陈军  曾仕平  周元平 《广东医学》2008,29(10):1649-1652
目的 调查海南汉族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患者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ylori) babA2、cagA、vacA基因型和亚型的分布,探讨H.pylori基因型差异与临床感染结局的关系。方法 自176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的胃镜活检胃黏膜标本中分离幽门螺杆菌菌株,提取幽门螺杆菌DNA,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pylori的cagA、vacA(vacAs1/ vacAs2/ vacAm1/ vacAm2)及babA2基因型。 结果 176例患者中H.pylori cagA的阳性率72.72%(128/176);babA2 54.55%(96/176);vacAs1 73.30%(129/176);vacAm2 67.05%(118/176);vacAs1/cagA 65.34%(115/176);vacAs1/babA2 51.70%(91/176);cagA/babA2 50.00% (88/176);vacAs1/cagA/babA2 51.14% (90/176)。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患者中vacAs1、cagA、cagA/ vacAs1基因型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P<0.05)。其他基因型在各疾病间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海南汉族H. pylori感染的优势基因型为cagA, vacAsl, vacAm2, cagA/vacAs1。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患者中vacAs1、cagA 、cagA/vacAs1基因型更多见。未发现babA2基因型与H.pylori临床感染结局的相关性。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cagA基因 vacA基因 babA2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河南地区消化性溃疡人群中幽门螺杆菌babA2的表达情况.方法:分别从河南地区67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和41例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体内分离幽门螺杆菌,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cagA、iceA、vacA和babA2在患者体内的表达情况,并分析babA2与幽门螺杆菌中cagA、iceA和vacA的相关性.结果:从消化性溃疡患者体内分离到的67株幽门螺杆菌中,babA2阳性27株(40.3%);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体内分离到的41株幽门螺杆菌中,15株(36.6%)babA2阳性,2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1).babA2与幽门螺杆菌中cagA、iceA和vacA的出现无关.结论:河南地区人群中幽门螺杆菌babA2并不是一个实用的可预测消化性溃疡的毒力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敏感性高的幽门螺杆菌菌株cagA基因PCR检测方法,为客观评价CagA在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致病中的作用提供基础。方法 通过分析比较GenBank中已知的cagA基因序列,设计了一对针对cagA基因保守序列,可扩增297bp片段的PCR引物,用PCR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的cagA基因,与SDS-PAGE检测CagA蛋白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PCR检测82株国内幽门螺菌杆菌的cagA基因,77株为cagA阳性,阳性率为93.9%,SDS-PAGE显示包括所有PCR扩增阴性菌株在内的74株幽门螺杆菌均表达CagA,阳性率为100%,PCR检测cagA基因的敏感性为93.2%。结论 建立了敏感性高的幽门螺杆菌cagA基因PCR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vacA及cagA基因型与胃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vacA、cagA基因型与胃疾病的关系。方法选取105例胃疾病病人,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CSG)4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48例,胃癌(GC)12例。于胃窦处取3块胃黏膜,分别进行快速尿素酶反应、病理检查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提取胃黏膜基因组DNA,用6对引物检测Hp vacA、cagA基因的表达。结果快速尿素酶反应、病理检查均阳性的标本57例,Hp的阳性率为54.2%(57/105)。Hp vacA s1/m2、s1/m1、s2/m1、s2/m2的阳性率分别为53%(30/57)、18%(10/57)、8%(5/57)、21%(12/57);Hp cagA的阳性率为89%(51/57)。vacA、cagA基因型在CSG、CAG和GC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p菌株的优势基因亚型为Hp cagA、vacA s1/m2;Hp vacA、cagA基因与特定胃疾病间无显著相关性,不能预示Hp感染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盐城市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流行特征,并探讨Hp的vacA和cagA基因型与常见胃肠疾病的关系。方法:取江苏盐城确诊的1 892例常见胃肠疾病的近幽门胃黏膜组织,培养菌株,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法检测Hp的vacA和cagA基因型。结果:2 682例消化病患者,胃肠疾病确诊率为70.54%,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P < 0.01);1 892例样本,胃肠疾病Hp总感染率为41.81%,良性胃肠疾病Hp感染率之间无差异(P > 0.05),胃癌低于良性胃肠疾病,差异显著(P < 0.05);各县区Hp的临床感染,市区感染率低于其他县区(P < 0.05),而各县区无差异(P > 0.05);Hp基因型中,cagA阳性率盐城地区为88.85%,各市县区无差异(P > 0.05),响水达95.92%,与最高的射阳相比较,差异显著(P < 0.05);vacA阳性率各县市区无差异(P > 0.05);cagA和vacA均为阳性、cagA阳性而vacA阴性、cagA阴性而vacA阳性三者各县市区比较,均无差异(P > 0.05)。盐城市Hp的vac基因亚型中,各市县区均无差异(P > 0.05)。胃溃疡、复合性溃疡、胃癌和胃淋巴瘤与其他胃肠病之间,Hp的cagA阳性率比较,有差异(P < 0.05),Hp的vacA阳性率比较,差异亦显著(P < 0.01),Hp的cagA和vacA均为阳性比较,差异显著(P < 0.01),而Hp的cagA阳性和vacA阴性的比率及Hp的cagA阴性和vacA阳性的比率比较,差异无意义(P > 0.05),各种胃肠病Hp感染的vac基因亚型,各种胃肠病之间经统计学处理无差异(P > 0.05);s1b阳性率经统计学处理无差异(P > 0.05)。结论:盐城胃肠疾病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盐城地区市区Hp感染率低于其他县区;盐城地区Hp的vacA和cagA亚型以cagA 、vacA均阳性和cagA阴性而vacA阳性两种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1.
12.
13.
癌基因ras、抑癌基因P53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其在胰腺癌中的研究和应用作一综述 ,以便寻求胰腺癌诊断、估计预后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国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人群中是否存在Desmin基因外显子8上的一个错意突变(Ile451Met)及检测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 acetylhydrolase,PAF-AH)基因G^99s→T错义突变发生频率,以及它们与DCM的关系。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技术,结合DNA测序分析89例DCM患者和110例对照组Desmin基因及PAFAH基因可能突变位点(11e451Met,Va1279Phe)。结果通过上述方法检测后未能发现两组中存在Desmin基因(Ile451Met)突变,PAF—AH基因突变(Val279Phe)发生频率在病例组及对照组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样本中国成都地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未发现Desmin基因第8外显子存在Ile451Met突变,并且与PAF-AH基因突变(Val279Phe)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5.
基因诊断治疗与预测医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极大地提高和加深了人们对基因与疾病火系的认识.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获得者利根川进指出:人类的一切疾病都与基因受损有关.因为凭借人体基因密码可以预测相关疾病的风险性,做到早检测、早预防、早治疗,所以科学家们越来越重视在后基因组时代如何发展和利用基因检测技术解码个体基因、评估患病风险和对个体进行基因诊断和治疗,基因检测、诊断和预测医学随之迅速兴起,并正在逐渐改变现有的医疗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基因水平进行性别检测,为性发育异常患者的基因结构分析提供依据和检测方法。方法:应用PCR技术,扩增SRY基因,ZFX/ZFY基因,DYZ1顺序进行性发育异常患者的基因检测。结果:检测14例患者中,1-4例为SRY基因异常所致的性反转综合征;5-7例为性染色体数目异常或结构畸变所致的Turner综合征;8-9例为性染色体(X)与常染色体易位所致性腺发育不全;10-14例为Y染色体多态。结论:SRY基因和性染色体数目异常及结构畸变是导致性发育异常的主要原因。Y染色体上特异序列的检测对该疾病的病因学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19.
亚洲带绦虫成虫延伸因子-1基因的克隆和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和预测亚洲带绦虫成虫延伸因子-1(elongation factor 1,EF-1)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方法利用生物信息网站如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http:∥www.ncbi.nlm.nih.gov/)和瑞士生物信息学研究所的蛋白分析专家系统(ExPASY,http:∥ca.expasy.org/)中有关基因和蛋白的序列和结构信息分析的各种工具,结合其它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包,从亚洲带绦虫成虫全长cDNA质粒文库中识别延伸因子-1的全长编码基因并预测其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结果该基因是全长基因,长度988bp,编码区为67~868,编码269个氨基酸,无跨膜区;与GenBank中细粒棘球绦虫同源基因的一致性达87%,相似性达91%;预测三个主要的抗原表位位于135~140,126~131,157~162。结论应用生物信息方法从亚洲带绦虫成虫cDNA文库中筛选出EF-1基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克隆人组织型谷氨酰胺转氨酶基因,并进行原核表达及纯化.方法:从Caco-2细胞中提取总RNA,利用RT-PCR克隆人组织型谷氨酰胺转氨酶基因,然后将其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将构建成功的重组表达载体pET-32a-TG2导入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His-TG2融合蛋白.用Ni-NTA蛋白纯化柱对融合蛋白进行纯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重组蛋白的特异性.结果:成功克隆出人组织型谷氨酰胺转氨酶基因,构建了pET-32a-TG2原核表达载体,并成功诱导了重组融合蛋白His-TG2的表达.结论:构建了表达人组织型谷氨酰胺转氨酶基因的原核表达系统,并成功对重组蛋白进行了纯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