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健康”背景下,对医学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提高医学研究生岗位胜任力,滨州医学院紧紧围绕“岗位胜任力”的核心,从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和研究生培养两个“经度”入手,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学科交叉思维和国际视野4个“纬度”,实施培养模式改革。在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经度,建立健全研究生导师分类遴选考核体系,构建“四位一体” +“思政贯通”的导师培训体系,开展“医学+X”交叉融合工程,组建国际化导师队伍,全面提高研究生导师岗位胜任力。在研究生培养经度,构建科学学位科研素养全周期覆盖、专业学位 “产学研”一体化的研究生分类培养体系,建立“医学+X”医学研究生交叉培养体系和“S-P-R-I国际化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学科交叉能力,拓宽国际视野,提升研究生岗位胜任力。自新模式实施以来,切实提升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学科交叉思维和国际视野,岗位胜任力显著提高,深受就业单位欢迎,就业率近100%,均从事医学科研或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2.
医学人文教育是医学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基石,将医学人文教育融入“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中,以培养“白求恩式卓越医学人才”,探讨医学人文教育融入“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途径,即完善课程培养体系、加强教师队伍素质建设、搭建多种人文素质践行平台以及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构建“职业精神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三位一体协同创新教育体系,育人机制坚持人才培养全过程融入白求恩精神教育,凸显了基础医学教育体系与白求恩精神教育体系的有机结合。通过借鉴成功经验并结合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特点,探索适合于基础医学教育的人文教育体系和教育方法,以培养医疗技能和人文素质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卓越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3.
在健康中国建设的背景下,我国目前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不仅要注重技能胜任力的培训,更要重视人文胜任力的培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人文教育需要逐渐形成以健康人文教育教学为核心、以融合健康人文的专业知识技能教育教学为主线、以健康人文实践教育教学为基本以及以健康人文考核评价为导向的体系,努力实现住院医师观念和实践上由医学人文拓展至健康人文的转变, 不断提高自身敬畏生命、提升健康素养、解除患者病痛和维护群众健康权益的职业精神和医德。  相似文献   

4.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合格的、具有综合素养的青年医师的重要手段。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与探索中,逐步建立了符合专业特点的规培管理体系,包括规培管理梯队、规培实施细则、三阶段评价反馈体系、教学相长双向培训模式、三维评价体系等,旨在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从理论知识、临床技能、医学人文素养、科研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多维度高质量的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5.
中医古籍里蕴含了“大医精诚”“仁术济世”等医学人文思想。高等医学院校图书馆作为古籍存储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部门,在培养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本文介绍了中国医科大学图书馆通过讲中医古籍故事、古籍展览、线装书制作等活动培养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实践,并对高校图书馆参与医学人文教育的途径提供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健康中国2030”战略对医学人文素养的重视,对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医学教育对护生人文精神培育方面缺乏足够重视,实效性尚不理想。通过提出以“医者之心”(HEART)课程体系为核心的创新性人文精神培育模式,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开展护理专业及人文特色课程入手,融入医疗服务实践活动、网络交互平台及使用跨学科小组的学习模式来实践护生人文教育的培育。形成多学科交融且贯穿护理教育全程的全方位多层次临床实践创新机制,提升高层次护理人才服务健康中心战略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医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的科学,本质上是研究人的科学,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医生对检测数据的关注逐渐超过了对患者本身的关注,医生对承载疾病的患者的人文关怀的欠缺是导致我国医患矛盾加深的原因之一。叙事医学以培养医生的叙事能力为主要目标,从而实现与患者共情,为医生提供一把走入患者内心世界的钥匙;叙事医学为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并在西方医学教育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纵观我国医学教育,重专业知识、轻人文教育的现象日益严重,探寻适合我国国情的医学人文教育之路仍是任重而道远,而西方医学教育的实践可为我国的医学人文素养教育提供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广州医科大学凝练了以“勇于担当的家国情怀,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追求卓越的人生态度”为核心的“南山精神”。学校依据榜样行为学习理论,融合南山育人理念,传承榜样精神,赋能医学教育,以“南山精神”引领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强调人文情怀、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为培养卓越医学人才进行了实践探索,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9.
实验教学中心是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平台。河北北方学院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中心,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聚焦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3个目标维度,从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加强实践与教学平台建设、强化平台开放共享、构建层次分明的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加强实验教学中心建设,进一步强化教师引领作用,强化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专业素养、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达到知识、能力、素质协同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临床学院学生培养质量,丰富临床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方法文章以《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2016)》为基本指导,基于Delphi法构建临床学院学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结果通过两轮专家咨询,提出了专业知识、临床能力、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和其他能力5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形成25个二级指标,反映学生综合能力。专家对指标体系认可度高,变异系数最大为0.240,最小为0.038。结论评价指标可以用于评价、考核、指导、规范临床学院教学工作,为评价学生培养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医学生的思政教育颇为重要。通过讨论首都医科大学医学史教学团队的思政教育教学实践,分析“案例-专题-实践”相结合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内容和效果,认为该体系将“思政教育”“人文教育”和“专业能力培养”有机融合,为医学类院校的人文课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实例。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动新医科建设的时代背景和国际、国内医学教育标准的要求下,结合医学学科特点和卫生系统的现实需求,医学人文教育已成为新时代医学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多年来持续开展医学人文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胜任力为导向推进医学人文的课程建设,同时建设物质空间、组织制度、文化心理三大类医学人文隐蔽课程,以学为中心改革医学人文课程的教学方法,以形成性评价为基础改革医学人文课程的考核方式,以此提升新时代医学人文教育的品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医科大学以“政治坚定、技术优良”为办学方针,以“培养更多情系人民、服务人民、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仁心医者”为人才培养总目标,形成了“认知—认同—践行”三位一体的医学人文教育模式。即构建人文知识体系、增强医学人文认知;丰富医学人文体验、提升医学人文认同;加强医学人文关怀、落地医学人文践行。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医学教育不仅要包括技术技能,还要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ACGME和ABMS制定的六项核心能力中,职业精神作为一项重要能力而被列入。文章阐述了我国古代、现代以及国外医师职业精神的内涵。探讨了在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形势下,培养医师职业精神的重要意义。住院医师职业精神的培养是一项持续性的系统工程,一项伟大的实践。职业精神的培养应从加强人文课程建设;树立医院文化;从实践中学习,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完善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使其融入到医师自己的价值体系中,成为价值观的一部分。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具体途径进行实际性操作能够培养出更高素养的医学人才。希望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加快培养高质量、拔尖创新医学人才,首都医科大学依据健康中国战略对高端复合型医学人才的需求,以及学校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医科大学的定位,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特色和基础,提出培养高水平复合型医学人才的新模式——首医阶平班,按照本科直攻学术型博士(PhD)“5+研究生培养阶段”一贯制的模式,培养具有拔尖创新能力和素养的医学领军人才。从培养创新能力、提升知识体系内涵、拓展国际视野到加强生源建设以及构建各项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6.
西藏自治区由于客观条件原因,医疗水平比较落后,医疗人才相对匮乏。“组团式”医疗援藏工作,为西藏的医疗水平发展和医学人才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开展“师带徒”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师带徒”负责制,强化临床实用性,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注重医学人文教育以及临床科研能力的培养等。通过前期的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当地医学人才水平达到预期的提高,该模式值得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实施与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新模式下对于研究生培养提出的新的挑战。本文结合医学影像学及新培养模式的特点,介绍了团队建设、课程设置、科研能力、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及评价考核体系构建方面的经验与探索,提出了详尽、全面的培养模式和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18.
经济社会的发展促使医患沟通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良好的医学人文执业技能是每位合格儿童口腔临床医生的必备素质之一,也是防范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不仅要加强医学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更要注重医学人文执业技能,尤其是医患沟通能力及医学人文素质的培养。华西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作为三级甲等专科医院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在儿童口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注重医学人文执业技能的培养,使其成为同时具备良好医学技能、医患沟通能力和人文素养,满足时代需求的儿童口腔专科医师。  相似文献   

19.
志愿服务和人文素养的本质都是以人为中心,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需要志愿服务的实践支撑。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广济之舟+”志愿服务项目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并从院校、医院和医学生三个层面出发,探索以志愿服务为载体的医学人文教育模式的优化路径,为志愿服务更好地融入医学人文教育实践提供思路参考。  相似文献   

20.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强化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广州医科大学以“南山精神”为引领,构建了“一体四翼”的临床实践教学体系,即以培养学生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实践能力为核心,构建进阶临床实践课程和技能竞赛、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搭建优质临床实践育人平台、构建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