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吴莉红  隆电熙 《海南医学》2012,23(10):101-102
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手术前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升高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118例BPH手术患者,对其按血清PSA值分为三组:A组<4 ng/ml;B组4~10 ng/ml;C组≥10 ng/ml.比较各组间年龄、经直肠前列腺超声检查测定的前列腺总体积及移行区体积大小、膀胱残余尿量;对其按是否出现尿潴留分两组:尿潴留组为因BPH入院并有急性尿潴留;无尿潴留组为因BPH入院而无尿潴留.比较组间年龄、经直肠前列腺超声检查测定的前列腺体积大小、血清PSA值.分析其血清PSA升高相关因素.结果 不同血清PSA值组间患者的前列腺总体积及移行区体积大小、残余尿多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潴留组和无尿潴留组患者年龄、前列腺总体积、移行区体积大小及血清PS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PH手术患者血清PSA水平升高与前列腺总体积及移行区增大、残余尿的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与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前列腺炎临床病理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4月-2012年1月入院诊断结果有下尿路梗阻症状并经过手术治疗后病理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术前经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结果为21.4±8.4,生活质量评分为4.0±08,尿流率8.2±3.3ml/s,前列腺体积70.3±35.5ml,残余尿81.3±1055ml,血清PSA值〈4ng/ml者51例(44.0%),4-10ng/ml者45例(38.8%),超过10ng/ml者20例(17.2%)。结果血清PSA水平同患者年龄、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无明显相关性,而同前列腺体积具有显著正相关;血清PSA水平升高与前列腺体积及尿潴留的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前列腺增生的组织标本中以前列腺增生为主,或伴有梗死性病灶患者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显著升高。结论超过一半以上接受手术治疗的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升高,前列腺体积明显增大、尿潴留以及表现为前列腺增生为主或伴有梗死灶的前列腺增生是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升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手术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PSA水平增高的相关因素。材料和方法:选取手术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共369例,取患者的PSA、前列腺体积、残余尿、最大尿流率及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共5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手术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PSA水平与前列腺体积和年龄呈显著正相关。患者的IPSS与血清PSA水平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患者的PSA与残余尿量和最大尿流率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在影响血清PSA的相关因素中,年龄、前列腺体积对血清PSA的水平起决定性作用;IPSS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和PSA的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有下尿路症状(LUTS)的前列腺增生(BPH)人群年龄、前列腺体积、残余尿、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对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值的影响,寻找影响血清PSA值的最主要因素。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了191例51~81岁有LUTS的BPH人群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值。应用直线相关统计学方法分析年龄、前列腺体积、残余尿、IPSS评分、最大尿流率与血清PSA值的相关性。结果:年龄与TPSA、FPSA、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成正相关关系(P<0.05);与FPSA/TPSA无相关性(P>0.05)。前列腺体积与TPSA、FPSA呈强正相关关系(P<0.01);与FPSA/TPSA值呈弱负相关关系(P<0.05)。残余尿量、IPSS评分与血清TPSA值呈弱正相关关系(P<0.05)。最大尿流率和血清TPSA值有弱负相关关系(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只有前列腺体积与血清PSA值有相关性(P<0.01),其他因素与血清PSA值之间均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前列腺体积是导致血清PSA值变化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雷普 《陕西医学杂志》2013,(12):1615-1616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患者的血清特异性抗原升高的影响因素。方法:将来我院就诊的17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按照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值分为A、B、C三组,分析患者的年龄、前列腺体积、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残余尿和前列腺炎与血清PSA之间的关系,并对可能的影响因素做了多元回归性分析。结果: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年龄、前列腺体积、IPSS、残余尿和前列腺炎是影响血清PSA的因素,经过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前列腺体积、IPSS和前列腺炎是其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影响血清PSA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前列腺体积、IPSS、残余尿和前列腺炎,其中年龄、前列腺体积、IPSS和前列腺炎是影响血清PSA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沙巴棕软胶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药物分别为沙巴棕软胶囊试验组和安慰剂组,连续口服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观症状和客观指标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及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试验组治疗前后比较,IPSS评分、最大尿流率、前列腺体积及残余尿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PSA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1)。治疗后试验组与安慰剂组比较,IPSS评分、最大尿流率、前列腺体积及残余尿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PSA无明显差异(P>0.01)。结论:采用沙巴棕软胶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体积、前列腺特异抗原、残余尿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54名在我院确诊为前列腺增生的患者进行经直肠超声检查,测量前列腺体积及残余尿,结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残余尿量Ⅲ组、Ⅳ组与Ⅰ组、Ⅱ组比较,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前列腺体积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年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残余尿与前列腺体积呈正相关(r=0.875,P<0.05)。结论残余尿和PSA无直接相关关系,当前列腺体积超过一定数值时会引起残余尿增多和PSA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前列腺组织炎症、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与BPH的临床进展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在泌尿外科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170例、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65例、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术72例共307例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前列腺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分析(炎症分级)、B超检测前列腺体积以及应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检测患者血清PSA.分析PSA与前列腺组织炎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前列腺体积、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等的关系.结果:188例(占61.2%)前列腺组织标本存在炎症,以慢性腺周炎症为主.炎症组的患者年龄段小于非炎症组患者,而IPSS评分及前列腺体积则高于和大于非炎症组患者,两组各指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0.05);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高年龄段患者血清PSA水平较低年龄段患者PSA明显升高(P<0.05),血清PSA水平与IPSS评分及前列腺体积呈正相关(r=0.21,0.61,P<0.01-0.05);前列腺组织炎症与血清PSA升高有关,两者呈显著正相关(r=0.42,P<0.01);血清PSA水平与最大尿流率及残余尿量无相关性(r=0.04,0.08,P>0.05).结论:前列腺增生患者大部分伴有组织炎症,提示炎症可能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最大自由尿流率和残余尿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取BPH患者51例记为研究组,取同期健康患者40例记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排尿量、自由尿流率和残余尿量检查,比较2组的区别,评价自由尿流率和残余尿量与BPH的相关性.结果 2组患者的常规检查结果明显不同,最大自由尿流率上,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5±3.2)mL/s、(21.6±4.1)mL/s,残余尿量上,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0.7±8.4)mL/s、(9.2±3.8)mL/s,2组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的最大自由尿流率与残余尿量呈正相关,对照组则无相关性.结论 用最大自由尿流率和残余尿量来判断BPH所致膀胱出口梗阻(BOO)对膀胱排尿功能的影响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残余尿量过多的影响因素并构建诊断模型。方法 根据残余尿量将60例BPH患者分为残余尿量<20 mL组28例与残余尿量≥20 mL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BPH病程、前列腺体积、最大尿流率、排尿次数、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排尿不尽感得分、2 h内排尿得分、排尿间断性得分、排尿不能等待得分、尿线变细得分、排尿用力得分、夜尿次数得分)、小腹胀满得分、尿急程度得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BPH患者残余尿量过多的影响因素。基于获得的影响因素构建诊断模型,采用混淆矩阵计算模型计算总体诊断正确率,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评价拟合度。结果 两组患者的前列腺体积、最大尿流率、排尿次数、排尿不尽感得分、2 h内排尿得分、排尿间断性得分、排尿不能等待得分、尿线变细得分、夜尿次数得分、小腹胀满得分、尿急程度得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最大尿流率、排尿间断性得分、小腹胀满得分为BPH患者残余尿量过多的影响因素(均P<0.05)。构建诊断模型:Logit(P)=2...  相似文献   

11.
Xiao H  Li HZ  Yang Y  Huang ZM  Li YQ  Zhao XF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3):1590-1593
目的 评价M-受体阻滞剂与α-受体阻滞剂联合用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下尿路症状(LUT)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经1周特拉唑嗪治疗后,梗阻症状缓解,但刺激症状仍明显的BPH/LUT患者69例,主要的排除标准为最大尿流率(Qmax)〈10ml/s、残余尿〉50ml、前列腺体积〉50ml。随机分成两组,特拉唑嗪组给予特拉唑嗪治疗,联合用药组给予托特罗定与特拉唑嗪联合治疗。用药时间6周,评估内容包括总症状评分(IPSS)及梗阻症状评分及刺激症状评分、尿流率和残余尿量等,并登记不良事件。结果 两组间基础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6周后联合用药组IPSS评分由19.1±2.9降低到14.0±4.2,P〈0.001。刺激症状评分由13.2±3.2降至9.2±2.9,P〈0.001。特拉唑嗪组IPSS评分由18.5±3.2降低到17.3±4.1,P=0.033。刺激症状评分由12.7±3.1降至11.7±3.0,P=0.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显示:(1)联合用药组IPSS评分的改善优于特拉唑嗪组(-5.09 vs-1.19,P〈0.001),联合用药组刺激评分的改善优于特拉唑嗪组(-4 vs-1,P〈0.001),而梗阻症状评分的改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9 vs-0.2,P〈0.168)。(2)治疗6周后两组间Qmax、残余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用药组无急性尿潴留和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托特罗定与α-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于前列腺轻中度肥大、轻中度肥大的患者,可不同程度降低患者IPSS评分,其中以刺激症状评分的改善更明显。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和急性尿潴留出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 患者发生急性尿潴留(AUR) 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48 例BPH 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有无AUR 发生的两组患者临床相关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合并AUR 的患者为164 例(29.9%),不伴有AUR 的患者为384 例(70.1%)。两组患者的年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前列腺体积、移行区体积、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游总比及PSA 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的病程和移行区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IPSS、残余尿量、tPSA 与AUR 发生呈正相关,Qmax 与AUR 发生呈负相关。结论:发生AUR 的BPH 患者,其主要临床特点是年龄较大、IPSS 值高、Qmax 减少、前列腺体积增大、血清PSA 升高及残余尿增多等,其中IPSS、残余尿量、tPSA 及Qmax 可作为预测AUR 发生的主要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探讨中成药前列舒通胶囊联合多沙唑嗪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BP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给予前列舒通胶囊,3次/d,3粒/次,多沙唑嗪4mg 1次/d,对照组单独服用多沙唑嗪治疗。用药3月,评估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前列腺体积、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并记录不良事件。结果治疗3月后,两组间比较,联合用药组IPSS评分、前列腺体积变化较对照组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3月后两组间Qmax、残余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舒通胶囊与α-受体阻滞剂联合用药能改善BPH症状,缩小前列腺体积,提高最大尿流率;联合用药优于单独使用α-受体阻滞剂。  相似文献   

14.
游离PSA与总PSA比值在鉴别诊断前列腺癌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嵘 《实用全科医学》2006,4(4):403-404
目的探讨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与总前列腺抗原(tPSA)的比值(f/t)对鉴别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免微粒子捕捉法同时检测28例前列腺癌(PCa)和32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血清tPSA、fPAS,计算其f/t比值。结果PCa组和BPH组血清,当tPSA在4.0~10.0ng/ml区间时,两组患者血清tPSA无显著差异(P>0.05),但PCa患者组的f/t比值却明显低于BPH(P<0.01)。结论f/t比值对PSA水平在4.0~10.0ng/ml之间的PCa和BPH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PKEP)治疗前列腺增生(BPH)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BP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一组给予PKEP治疗(PKEP组),一组给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治疗(TURP组),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并发症及术后3个月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VR)、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结果PKEP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血红蛋白下降水平、留置导尿管时间均少于TURP组(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TURP组(P<0.05),术后3个月Qmax大于TURP组(P<0.05),PVR和IPSS评分与TURP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KEP治疗BPH效果较好,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经尿道选择性绿激光汽化术(PVP)与前列腺双极等离子切除术(PRP)治疗高危高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HP)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总结预防控制术后并发症的经验。方法 将53例年龄≥75岁且合并内科性疾病又需要手术治疗的BHP患者随机分入PVP组(25例)及PRP组(28例),记录患者膀胱出口梗阻的指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PVR)、生活质量(QOL)评分〕、前列腺体积(PV)、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指标(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3月膀胱出口梗阻的改善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两组间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对比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术中出血量PVP组少于PRP组;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PVP组均短于PRP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44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数据,其中PVP组21例,PRP组23例。术后3月两组组间在膀胱出口梗阻的指标(IPSS、Qmax、残余尿、QOL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发生2例并发症,PRP组发生4例并发症。结论 PVP和PRP治疗高危高龄患者BPH,在良好控制内科合并症的情况下都安全有效。对于前列腺体积大的重度BPH患者,建议首选PRP。而手术风险高者,可选择PVP。  相似文献   

17.
两种术式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经尿道电切术(TURP)和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PKRP)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13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68例,分别采用PKRP和TURP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种术式手术指标以及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膀胱...  相似文献   

18.
樊新荣  孙涛  何清湖 《医学综述》2010,16(16):2545-2547
目的观察克癃胶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40例BPH患者随机分组后分别给予相应治疗,疗程4周,分析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最大尿流率、前列腺体积和剩余尿量等疗效指标变化差异,并作相应安全性评价。结果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前列腺体积、最大尿流率和剩余尿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的中医证侯积分、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最大尿流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前列腺体积、剩余尿量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克癃胶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疗效显著,且未见与药物有关的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经尿道选择性160W直光束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直光束PV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手术方法、疗效和安全性,并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进行对比。方法 将58例BPH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28例行直光束PVP,30例行TURP,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前术后残余尿(RUV)、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及近期并发症等相关指标。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直光束PVP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TURP组(P<0.05),同时膀胱冲洗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TURP组(P<0.05);其手术时间略大于TURP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IPSS、QOL、Qmax及RUV等指标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2组近期并发症无明显差异。结论 直光束PVP治疗BPH具有术中出血少、手术安全性高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可作为治疗BPH的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