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探究辣木籽粕多肽亚铁螯合物的制备工艺及其结构特性。本实验以辣木籽粕多肽和氯化亚铁为原料制备多肽亚铁螯合物,同时以亚铁螯合率为指标对辣木籽粕多肽-亚铁螯合物的制备条件进行优化,得到了最佳螯合反应条件:肽铁质量比为4.1:1,多肽浓度为7.9 mg/mL,pH=4.70,反应温度为40 ℃,反应时间为20 min,在此条件下亚铁离子螯合率为(88.27±1.49)%。紫外、红外、荧光光谱以及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等方法对螯合物进行结构分析表明,亚铁离子能够与多肽氨基酸上C=O 、N-H、—COO-等官能团结合生成多肽亚铁螯合物,表面疏水性与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极性氨基酸能够在螯合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桃仁蛋白酶解分离所得多肽和氯化亚铁为原料,研究不同品种多肽、铁盐和不同分子质量多肽组分对螯合率的影响,以及对多肽螯合亚铁(PKP3-Fe)的结构表征和体外模拟消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桃仁多肽与亚铁离子的螯合率显著高于(P<0.05)大豆多肽、玉米多肽和鱼胶原蛋白肽,氯化亚铁和小分子质量桃仁多肽具有更高的螯合率。桃仁多肽与亚铁离子螯合前、后的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图对比显示,螯合后紫外吸收峰位置、峰值均发生迁移,内源荧光强度明显减弱,有螯合物形成;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亚铁离子与桃仁多肽中的-COO-、N-H、C-N、O-H形成配位键;扫描电镜图显示,桃仁多肽螯合后微观结构发生明显改变,有光滑球状颗粒生成。在模拟胃部消化过程中,PKP3-Fe的铁离子释放率显著低于硫酸亚铁片和乳酸亚铁片(P<0.05),避免了大量氢氧化铁沉淀的生成,进入模拟肠液后,PKP3-Fe仍有相当部分成分在肠道中以离子态或与多肽以螯合物的状态存在,能更好地被人体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3.
分别对亚铁离子与不同分子质量桃仁多肽和不同植物多肽形成的螯合物,以及亚铁、锌、钙和镁离子与桃仁多肽形成螯合物的抑菌活性进行比较,并对螯合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小分子质量(小于5 000 Da)桃仁多肽PKP3组分与亚铁离子螯合后的抑菌活性强于大分子质量(大于10 000 Da)桃仁多肽亚铁螯合物,桃仁多肽与亚铁离子和锌离子螯合后有较强抑菌活性;4 种植物多肽与亚铁离子所形成的螯合物间的抑菌活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桃仁多肽螯合亚铁和小麦多肽螯合亚铁的抑菌活性最强,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均为5.0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2.5、5.0 mg/mL;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亚铁离子与4 种植物多肽分子的—COO-、N—H、C=O形成配位键,多肽与亚铁离子能有效地螯合形成多肽螯合亚铁。  相似文献   

4.
研究超声波辅助条件下花生肽亚铁螯合物的制备工艺及其结构特性。方法 采用超声波辅助双酶酶解,考察肽铁质量比、pH、螯合温度和时间对螯合率的影响,并采用紫外、红外、荧光光谱及扫描电镜分析花生肽螯合前后空间结构及表观形态变化。结果 超声条件下碱性酶与风味酶复配能显著提高花生肽的亚铁离子螯合率;得到螯合率最佳的反应条件为肽铁质量比3.2:1,pH为7.9,温度38 ℃,时间30 min,亚铁螯合率可达67.5%;光谱分析表明,花生肽段所含的氨基与羧基参与螯合反应,使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扫描电镜结果显示花生肽由平滑的片状结构转变为密集的球状结构。结论 得到了花生肽亚铁螯合物的最优制备工艺并确定其螯合位点,本研究不仅能提高花生粕的经济价值,还有利于促进新型铁制剂的开发。  相似文献   

5.
以罗非鱼鳞胶原肽与氯化亚铁盐为原料制备多肽亚铁螯合物,并对其最佳螯合条件及螯合物结构进行探究。以螯合物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法对螯合条件进行优化;通过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X衍射和氨基酸分析等方法对螯合物结构及氨基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制备螯合物的最佳反应条件为pH 5.30,多肽浓度3.00%,多肽与铁质量比3.2∶1.0,该条件下螯合率为82%,螯合物得率为65.43%;通过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氨基酸组成符合胶原多肽的成分特征,螯合后天冬氨酸、谷氨酸、赖氨酸、组氨酸和精氨酸含量增加;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以及X衍射等结果表明多肽与亚铁盐以配位键结合成多肽亚铁螯合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优化卵黄高磷蛋白肽螯合亚铁的制备工艺,筛选结合亚铁含量最高的卵黄高磷蛋白肽制备肽-亚铁螯合物,并分析该螯合物的耐温、耐盐、耐酸碱稳定性。方法 响应面法优化亚铁螯合物的制备工艺,超滤分离得到不同分子量大小的肽组分,采用邻菲罗啉法测定亚铁结合含量,采用Ferrozine法测定温度、盐浓度、pH对游离铁释放量的影响。结果 最优螯合工艺条件为肽-亚铁质量比4:1、63℃、pH 4.8、43 min,该条件下小于3 kDa卵黄高磷蛋白肽的亚铁结合含量最高,为(96.13±2.86) μg Fe2+?mg pro,该螯合物耐温、耐盐、耐酸碱稳定性较好。结论 优化工艺的亚铁螯合率高,既能够节约亚铁离子的用量,还能够提高肽-亚铁的结合含量。小于3 kDa卵黄高磷蛋白肽-亚铁螯合物的亚铁含量高、稳定性好,是一种潜在的铁补充剂。 关键词:卵黄高磷蛋白肽;肽-亚铁螯合物;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以酶法水解冷榨花生粕蛋白质粉制备得到的花生多肽液(3 000 u)为原料,以氯化亚铁为金属螯合剂,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技术对多肽-亚铁螯合条件进行优化分析并获得最优螯合工艺参数,即多肽-亚铁质量比为4.31:1(g/g),螯合温度为25.4 C,螯合时间28.5 min和螯合pH 7.5,在此优化条件下,多肽-亚铁螯合率为(85.68±1.27)%(n=3),与模型预测值89.653 1%接近,偏差为4.64%。花生粕蛋白多肽-亚铁螯合物经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分析发现,Fe~(2+)与多肽中的NH_2~+以及COO-形成共价配位键并形成稳定的共轭结构,是一种新型有机金属螯合物。  相似文献   

8.
该试验采用紫外(UV)光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对制备得到的花生肽亚铁金属螯合物的结构进行确认,同时考察 了其热稳定性、pH稳定性及醇溶性。 紫外光谱结果表明,花生肽与亚铁进行了有效螯合;FTIR分析结果表明,亚铁离子可能与花生肽 配体的羰基以共价配位键形成共轭结构环,花生多肽中氨基N与羧基O均参与亚铁配位螯合。 结构稳态性研究结果表明,花生肽亚铁 在温度10~60 ℃范围内和pH值1~8范围内均保持较好的稳定性,亚铁螯合率均>80%;醇溶性试验结果表明,在纯水和10%稀乙醇 溶液中,花生肽亚铁保持较好的溶解性,溶解性达到95%以上,高浓度乙醇溶液中溶解性变差。 结果表明,花生肽亚铁具有很好的热 稳定性和pH稳定性,在纯水和体积分数10%的稀醇溶液中保持较好的溶解性。  相似文献   

9.
以乌鸡低聚肽为原料,FeCl2为铁源优化乌鸡肽铁(Ⅱ)螯合物的制备工艺,通过测定铁离子螯合率和多肽铁得率衡量螯合效果,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对螯合产物进行结构分析。优化结果表明,乌鸡肽铁(Ⅱ)螯合物的最佳螯合条件为:乌鸡肽浓度,4%(g/mL);乌鸡肽与亚铁盐的质量比,5∶1,pH值,4。在此条件下乌鸡肽铁(II)螯合物的螯合率为(84.76±0.12)%,螯合物得率为(40.27±0.15)%。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乌鸡肽铁(Ⅱ)螯合物中Fe2+与NH2+以及-COO-形成配位键,说明成功生成了一种新型肽铁螯合物。  相似文献   

10.
乌鸡肽铁(Ⅱ)螫合物的制备及红外光谱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乌鸡低聚肽为原料,FeCl2为铁源优化乌鸡肽铁(Ⅱ)螯合物的制备工艺,通过测定铁离子螯合率和多肽铁得率衡量螯合效果,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对螯合产物进行结构分析.优化结果表明,乌鸡肽铁(Ⅱ)螯合物的最佳螯合条件为:乌鸡肽浓度,4% (g/mL);乌鸡肽与亚铁盐的质量比,5:1,pH值,4.在此条件下乌鸡肽铁(Ⅱ)螯合物的螯合率为(84.76±0.12)%,螯合物得率为(40.27±0.15)%.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乌鸡肽铁(Ⅱ)螯合物中Fe2+与NH2+以及-COO-形成配位键,说明成功生成了一种新型肽铁螯合物.  相似文献   

11.
响应面法优化鳕鱼皮胶原蛋白肽螯合铁工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鳕鱼皮胶原蛋白肽与氯化亚铁进行螯合反应的条件,制备小分子肽螯合铁产品。以pH值、小分子肽与FeCl2的质量比和小分子肽液质量分数3因素的5水平进行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建立螯合物得率的二次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最佳螯合工艺条件为胶原蛋白肽与氯化亚铁的质量比4:1、小分子肽液质量分数3.5%、pH7.0。在此条件下,螯合物得率为37.31%,与模型的预测值37.46%接近。红外光谱检测结果显示,亚铁离子与小分子肽中的NH2+和COO-有螯合,是一种新型螯合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米糠蛋白制备米糠肽-铁锌螯合物的工艺。方法 以米糠蛋白为原料,优化米糠肽-铁锌螯合物制备工艺。以亚铁离子与锌离子的螯合率和水解度为评价指标,考察蛋白酶种类、反应物质量比、温度、时间及pH值对米糠酶解产物铁锌螯合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结合JMP软件进行定制试验设计,确定米糠肽-铁锌螯合物的制备工艺。结果 碱性蛋白酶较适宜制备米糠肽-铁锌螯合物,其最佳螯合工艺条件为时间70 min、温度70 oC、反应物质量比3:1、pH 5.0;在此条件下,其产物亚铁离子螯合率达到38.29%、锌离子螯合率达到57.2%,与预测值接近。结论 本研究采用米糠肽同时螯合铁锌2种金属离子,不仅可以充分吸收米糠肽的营养成分,提高消化率,发挥其降血压、降血脂、抗氧化等功能特性,还可以同时补铁、补锌,对人体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南极磷虾肽(antarctic krill peptides,AKP)和FeCl2·4H2O为原料,以亚铁螯合率和螯合物得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出南极磷虾肽-亚铁螯合物(antarctic krill peptide-ferrous chelates,AKP-Fe),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KP-Fe的最佳制备条件为:肽铁质量比3∶1,螯合温度40℃,螯合时间40 min,pH值5.5,肽浓度4%,乙醇体积倍数6。在此条件下测得亚铁螯合率为77.25%,螯合物得率为41.03%。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显示AKP的氨基和羧基与Fe2+发生结合;扫描电镜分析显示AKP与Fe2+螯合后由松疏的片状结构变为颗粒状的聚集体。  相似文献   

14.
从乌鸡中酶解得到乌鸡低聚肽,然后与亚铁螯合制备乌鸡低聚肽亚铁螯合物,螯合率为84.76±0.12%。乌鸡低聚肽亚铁螯合物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高达54.64±1.03%。并且分子量较低,其中分子量小于1000 u的占85.50%。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对乌鸡低聚肽亚铁螯合物的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乌鸡低聚肽亚铁螯合物是一种新型的铁螯合物。体外稳定性研究表明乌鸡低聚肽亚铁螯合物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和体外消化稳定性。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对乌鸡低聚肽亚铁螯合物进行分离纯化,选择一个主要的组分进行收集,然后利用质谱仪进行质谱分析。从乌鸡低聚肽亚铁螯合物的主要组分中鉴定出一个五肽,氨基酸序列为Thr-Ser-Gly-Met-Pro。乌鸡低聚肽亚铁螯合物可作为一种铁补充剂用于食品添加剂、营养物及医药制品中。  相似文献   

15.
采用连续提取法提取莜麦球蛋白、谷蛋白-1、水溶性清蛋白和谷蛋白-2,分析4种蛋白质对亚铁离子的螯合能力,最终筛选出莜麦谷蛋白-1的螯合能力最高(螯合率为29.55%)。以莜麦谷蛋白-1酶解物(naked oat glutelin-1 hydrolysates,NOG-1H)为原料制备肽-亚铁螯合物,并探讨酶的种类、亚铁离子用量、螯合时间等因素对NOG-1H亚铁离子螯合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莜麦谷蛋白-1经碱性蛋白酶结合风味蛋白酶水解后,水解产物的水解度(15.32%)和亚铁离子螯合能力(45.26%)均最高;当螯合时间为90 min,pH值为2.0、温度为30℃、亚铁离子浓度为1.25 mg/mL时,NOG-1H均表现出较高的亚铁离子螯合率。  相似文献   

16.
为充分开发利用驴骨资源,开发一种酶解驴骨蛋白从而得到驴骨胶原蛋白肽的方法,考察该酶解肽与亚铁离子的螯合能力,并将其产物进行表征。以亚铁离子螯合率为考察指标,筛选最优酶种类,通过单因素实验和考虑交互作用的正交实验优化确定驴骨的最佳酶解条件。结果表明,驴骨的最佳预处理条件为121 ℃蒸煮30 min,木瓜蛋白酶为最佳酶,优化过后的酶水解工艺参数为温度50 ℃、pH 7.0、酶底比1 000 U/mL、时间3 h,此时驴骨胶原肽和亚铁离子的螯合率为38.40%,可得到微观结构为片状的螯合产物。木瓜蛋白酶酶解驴骨蛋白可以制备有螯合亚铁离子能力的驴骨胶原肽,具有促铁吸收的潜力,对开发驴骨胶原肽相关产品具有科学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河蚬肉为原料制备河蚬多肽,探讨河蚬多肽与亚铁离子螯合的最佳工艺条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河蚬多肽螯合亚铁离子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的螯合工艺条件为pH6.0,多肽与亚铁离子质量比1.5:1,螯合时间41 min,螯合温度31℃,螯合率预测值为82.40%,实测值为81.63%。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多肽中的氨基和羧基均参与了螯合反应。本研究拓宽了河蚬的加工利用途径,并为多肽螯合亚铁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乌鸡低聚肽亚铁螯合物的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乌鸡中酶解得到乌鸡低聚肽,然后与亚铁螯合制备乌鸡低聚肽亚铁螯合物,螯合率为84.76±0.12%。乌鸡低聚肽亚铁螯合物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高达54.64±1.03%。并且分子量较低,其中分子量小于1000 u的占85.50%。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对乌鸡低聚肽亚铁螯合物的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乌鸡低聚肽亚铁螯合物是一种新型的铁螯合物。体外稳定性研究表明乌鸡低聚肽亚铁螯合物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和体外消化稳定性。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对乌鸡低聚肽亚铁螯合物进行分离纯化,选择一个主要的组分进行收集,然后利用质谱仪进行质谱分析。从乌鸡低聚肽亚铁螯合物的主要组分中鉴定出一个五肽,氨基酸序列为Thr-Ser-Gly-Met-Pro。乌鸡低聚肽亚铁螯合物可作为一种铁补充剂用于食品添加剂、营养物及医药制品中。  相似文献   

19.
试验以螯合率为指标,研究肽钙添加比例、温度、p H和时间四因素对猪皮胶原多肽螯合钙螯合效果的影响。通过设计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螯合效果进行优化,得到优化的螯合工艺的主要参数:肽钙比例3︰1、p H 7、温度50℃、螯合时间30 min。并对所制备的胶原多肽螯合钙粉末进行傅立叶红外光谱和紫外吸收定性检测,发现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峰移动,证明螯合前后胶原多肽-化学结构上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确定有新的螯合物生成。  相似文献   

20.
鱼蛋白酶水解物亚铁螯合修饰物抑菌特性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鱼蛋白酶水解物亚铁螯合修饰物的抑菌特性及机理,为带鱼下脚料和其它低值鱼高值化以及多肽亚铁螯合物抑菌剂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葡聚糖凝胶、SDS-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方法分离纯化并鉴定;以牛津杯双层平板法测定抑菌特性;通过透射电镜观测螯合物对大肠杆菌形态的影响。结果:分离到1种具有较高抑菌活性的纯化组分,相对分子质量约26 kDa;其对多种常见微生物,包括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红外光谱检测表明亚铁离子与多肽形成环状共轭结构;多肽亚铁螯合物通过形成跨膜的离子通道,使菌体内容物外泄,最终导致菌体死亡;铁含量与多肽亚铁螯合物抑菌活性有关。结论:多肽亚铁螯合物抑菌机理是通过在微生物细胞表面形成跨膜离子通道,从而具有抑菌功效。推测螯合物可竞争性结合微生物生长所需铁元素,且螯合环结构对其抑菌活性也有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