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6篇
工业技术   5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脱脂大豆粉为原料,利用碱溶酸沉法分离提取大豆球蛋白,采用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不同压 力、加压时间及不同质量浓度下大豆球蛋白的抗原性变化,并对超高压后产物的免疫原性及结构特性进行分析。结 果表明:超高压能显著影响大豆球蛋白的抗原性;免疫印迹结果显示超高压处理后大豆球蛋白的免疫原性有一定 程度的降低,但不能完全消除;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果表明超高压处理之后样品蛋白中α-螺旋和β-折叠的含量减 少,β-转角和无规卷曲含量增加;非还原性电泳与荧光光谱结果表明,大豆球蛋白的空间结构解聚,疏水性氨基酸 残基暴露在蛋白质表面,蛋白质的三、四级空间结构被破坏;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能会引起抗原表位的掩盖, 从而使其抗原性降低。  相似文献   
2.
该文对影响丁二酸二异辛酯磺酸钠(AOT)反胶束体系W0的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加水量的增大,反胶束体系W0增大;而离子强度与AOT浓度增大,反胶束体系W0反而减小。采用AOT反胶束体系萃取大豆蛋白质,可得到最佳前萃取工艺为:缓冲溶液pH 6.5、W015、萃取温度45℃、离子强度0.05 mol/L。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碱性条件(pH9.0)下反式肉桂酸(trans-cinnamic acid,TCA)对β-伴大豆球蛋白抗原性、抗原表位及蛋白结构的影响,利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评估互作后蛋白与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及表位抗体的结合能力;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测定蛋白分子量变化;利用紫外、荧光、红外光谱表征蛋白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在碱性条件下TCA与β-伴大豆球蛋白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且TCA可以降低蛋白的抗原性。互作后蛋白质的二、三级结构有显著变化,并降低了蛋白的表面疏水性,随着TCA添加浓度的增加,表面疏水性变化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4.
超声波辅助SDS反胶束前萃花生蛋白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采用SDS(十二烷基磺酸钠)/异辛烷―正辛醇反胶束体系萃取花生蛋白,并采用超声波辅助萃取,主要研究全脂花生粉加入量、缓冲溶液pH值、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超声波功率、KCl浓度、SDS浓度、Wo对蛋白萃取率影响。设计正交实验优化萃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优前萃工艺条件为:花生粉加入量0.015 g/mL、缓冲溶液pH值9、萃取时间40 min、萃取温度35℃、超声波功率270 W、KCl浓度0.25 mol/L、SDS浓度0.07 g/mL、Wo为24;在此条件下,花生蛋白萃取率为89.62%±1.15%。  相似文献   
5.
反胶束萃取技术及其在食品科学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综述反胶束技术概念及特点,及在食品科学中研究及应用,并分析反胶束技术用于蛋白质萃取方面存在问题,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升鸡骨架和鸡胸肉复合底物酶解产物的风味,利用生物酶解技术对鸡骨架和鸡胸肉复合底物进行酶解,通过单因素实验与正交试验优化了酶解工艺,并分析了酶解物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及肽分子量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复合蛋白酶与风味蛋白酶以3:1复配比同步酶解时风味最佳,最佳酶解条件是:鸡骨架与鸡胸肉比例9:1,料液比1:2 g/mL,温度50℃,pH7.5,酶添加量0.6%,酶解时间3 h。该条件下水解度达13.60%,感官评分4.7,制得的酶解物具有突出的鲜味和肉香味,呈味效果良好。随着酶解时间的延长,产物中游离氨基酸总量和小分子肽含量不断增加。最优工艺条件下,酶解产物中苦味氨基酸含量为2.74 mg/mL,占总游离氨基酸的71.73%,是主要的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小于3 kDa的肽含量为93.26%。该研究结果为低值鸡骨架的综合开发和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SDS-Tween 60混合反胶束体系萃取大豆蛋白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全脂大豆粉为原料,采用SDS(十二烷基硫酸钠)–Tween 60(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硬脂酸酯)/异辛烷–正辛醇形成混合反胶束体系,辅以超声波萃取大豆蛋白;研究两种表面活性剂总浓度和质量比、缓冲溶液KCl浓度和pH、W0、萃取温度和时间、大豆粉加入量等因素对大豆蛋白前萃率影响,及缓冲溶液KCl浓度、pH和乙醇加入量对大豆蛋白后萃率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萃取工艺,得到最优前萃取条件为:表面活性剂总浓度0.10 g/mL,质量比为7∶3、KCl浓度0.10 mol/L,pH 7、W020、萃取温度35℃;在此条件下,大豆蛋白前萃率为89.46%±1.21%。最优后萃取条件为:缓冲溶液KCl浓度1.4 mol/L、pH 8.5、乙醇加入量15%,大豆蛋白后萃率为87.37%±1.64%;总萃取率为78.16%±1.98%。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乳糖通过糖基化反应引入到大豆分离蛋白(SPI)上制备大豆分离蛋白-乳糖复合物,采用间接竞争ELISA法测定不同温度、不同质量比、不同反应时间下大豆分离蛋白-乳糖复合物中β-伴大豆球蛋白的抗原性变化,并对糖基化产物进行了结构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糖基化能有效降低β-伴大豆球蛋白的抗原性,其抗原性从93.79%降到37.75%。糖基化改性后,大豆蛋白中游离氨基含量降低,在反应60 h时,游离氨基含量下降最大;傅里叶红外光谱结果表明,与原大豆分离蛋白相比,大豆分离蛋白-乳糖糖基化产物的α-螺旋、β-转角、无规卷曲的含量下降,而β-折叠的含量增加;SDS-PAGE电泳及PAS染色结果表明,随着糖基化反应的程度增加,SPI谱带逐渐的减弱,说明SPI与乳糖分子发生了共价连接。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制备水解度较高的花生肽并研究花生肽其美拉德反应产物的风味特性。方法 从花生粕中提取花生蛋白,利用碱性和风味蛋白酶双酶分步酶解制备花生肽,以水解度和蛋白质回收率为指标,确定酶解工艺条件。当肽糖质量比为10:1,温度为105℃时,研究美拉德反应时间(0~100 min)对花生肽美拉德产物结构和风味的影响。结果 酶解制备花生肽最佳工艺条件为:6000 U/g碱性蛋白酶酶解120 min,450 U/g风味蛋白酶酶解150 min,在此条件下花生蛋白的水解度为20.26%;美拉德反应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花生肽中游离氨基酸含量逐渐下降,褐变程度逐渐增加,美拉德产物风味感官评分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光谱分析表明,美拉德反应后其肽链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且产生了一些有色物质前体;通过气相色谱-质谱仪分析,共检测出54种挥发性物质,与未添加木糖的花生肽相比,花生肽-木糖美拉德反应产生更多的吡嗪类、呋喃类、酮类、酯类等挥发性香气化合物。结论 本研究通过优化酶解工艺制备花生肽,并探究花生肽美拉德反应产物的风味特性,为天然香辛香料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大豆分离蛋白影响面团特性的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大豆分离蛋白对面团特性的影响规律及其对小麦蛋白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随着大豆分离蛋白(SPI)添加量的增加,湿面筋含量呈下降趋势,面筋指数呈上升趋势。SPI-小麦面团的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粉质指数逐渐增加,而弱化度逐渐减小。拉伸能量和延伸度逐渐降低,拉伸阻力和拉伸比值逐渐增大。糊化最高黏度、回升值依次降低。总质子信号幅度、T2(1)质子信号幅度、T2(2)质子信号幅度逐渐增大。巯基含量呈上升趋势,二硫键含量呈下降趋势。综合考虑,SPI在面制品中的添加量应低于7%。通过非还原和还原条件下的电泳图,可以看出SPI与小麦蛋白之间确实发生了交联,且SPI与小麦蛋白之间除形成二硫键外,还形成其它共价键。本研究为利用大豆分离蛋白改善面制食品的营养及加工品质,扩大大豆分离蛋白在面制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范围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