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俯卧位麻醉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麻醉时体位改变可能引起动脉血压下降和组织灌流减少。有人报道俯卧位全麻下行脊柱术时中心静脉压的改变与失血的影响。Backofen等曾报道俯卧下麻醉可能使心排血量减少。作者工作的医院矫形外科因为使用后凸鞍状支架行脊柱手术,而在这种俯卧体位下,病人能耐受较长时间手术对机体也无损伤,不过这种俯卧体位能使腹压增加往往直接影响腔静脉从而造成椎静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腰肋悬空位和俯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院100例经皮肾镜碎石术,随机分为腰肋悬空位和俯卧位两组,每组50例,分别记录两种手术体位患者的术前、改变体位后、术中30min、术毕各时间段患者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的数据;统计并比较两种不同体位上述相关数据的差异。结果俯卧位组在改变体位后,其血压(收缩压/舒张压)相比术前血压基础值都呈明显下降趋势,而心率则无明显变化;腰肋悬空位组在改变体位后,其血压(收缩压/舒张压)相比术前血压基础值都呈下降趋势,而心率则无明显变化;在血流动力学方面,两组术中、术后相比术前在血压方面都有所下降,两组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在血流动力学方面比较,俯卧位与腰肋悬空位组间比较,俯卧位对血压的影响相比仰卧位更明显(P〈0.05)。而两组在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方面改变体位后与基础值相比两组均无明显变化,两组间和组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腰肋悬空位经皮肾镜碎石术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俯卧位小,因此该术式对年老体衰、高危肥胖、身体畸形体位搬动不便和有慢性心肺疾患的患者尤为适用,是一种安全、有效、便利的治疗肾结石的微创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护理和临床角度比较仰卧位与俯卧位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的效果,探讨仰卧位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的可行性。方法将130例行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住院患者按手术体位分为仰卧位组(53例)和俯卧位组(77例),仰卧位组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时采用腰肋悬空仰卧位;俯卧位组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时采用俯卧位。结果仰卧位组舒适度显著优于俯卧位组(P<0.01);两组出血、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两种体位手术均安全有效,但腰肋悬空仰卧位手术的舒适度更佳,且更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术体位对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手术总出血量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全麻下行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的患者49例,按手术体位不同分为两组,其中俯卧位17例(A组,男13例、女4例),坐位组32例(B组,男28例、女4例),为减少性别差异的影响,从B组28例男患者中随机选取13例与4例女患者组成C组。分别在手术日晨、全麻诱导后(仰卧位)5min和摆好体位后5min测量并记录患者收缩压及心率,记录A、B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并为总出血量。分别对A、B两组组内及A、C两组组间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由仰卧位变为俯卧位后收缩压变化差值[d(BP)]为-19±21mm Hg,心率变化差值[d(HR)]为-7±10次/分,体位改变后收缩压及心率均下降,且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由仰卧位变为坐位后d(BP)为-12±23mm Hg,收缩压下降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d(HR)为-3±9次/分,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总出血量、d(BP)、d(HR)分别为272.94±105.82ml、-19±21mm Hg、-7±10次/分,C组分别为194.12±79.69ml、-3±21mm Hg、-3±9次/分,A组手术总出血量大于C组(P0.05),收缩压下降较C组更明显(P0.05),两组间心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俯卧位相比,坐位行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可减少手术总出血量,虽然两种体位下收缩压均下降且心率变化无明显差异,但在安全范围内坐位能维持更高的血压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仰卧位和俯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对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方法 2012年1月~ 2014年1月本院110例经皮肾镜碎石术,分为仰卧位和俯卧位两组,每组55例,分别记录两种手术体位患者的术前、术中30min、手术结束各时间段血气分析的数据,比较两种不同体位上述数据的差异.结果 两组术中术后相比术前在PH值、剩余碱方面都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俯卧位下降更明显;在血钠、血钾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仰卧位和俯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两组对血气分析都各自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仰卧位相比俯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具有对血气分析影响更小、更轻,因此仰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对年老体弱、肥胖、身体畸形体位搬动不便和有慢性心肺疾患的患者尤为适用,是一种安全和便利的治疗肾结石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同步悬空俯卧位对健康人呼吸功能情况的影响。方法:9例健康人志愿者,在“人工呼吸床”上随机四种不同体位:1、仰卧位2,悬空俯卧位3,托平俯卧位4、同步悬空俯卧位.每个体位观察10.9钟。通过NICO无创心肺功能监测系统连续测定志愿者的呼吸动力学指标,同时通过呼趿功能检测电极监测食道压和胃压:结果:四种体位对心率、呼吸频率、氧饱和度、呼气寒二氧化碳无明显的影响(P〉0.05),其中同步悬空俯卧的呼吸频率是最慢的(15.1±4.3)/min,由慢至快呈现:同步悬空俯卧→仰卧→悬空俯卧→托平俯卧的趋势.同步悬空俯卧位的潮气量是最大的(584.6±151.3)ml.明显高于其余三种体位(P〈0.05)。同步悬空俯卧位较其它体位能显著降低死腔通气比率(Vd/Vt)0.43±0.8(P〈0.05)的情况下,能显著提高肺泡潮气量(VTalv)375.2±145.2ml和肺泡分钟通气置(MVatv)5.1±1.2L;同时经呼吸功能检测电极监测的跨膈压(Pdi)。托平俯卧位的Pdi平均为13.5cmH2O,较其它体位显著升高(P〈0.05),平常的仰卧位Pdi平均10.1cmH2O。同步悬空俯卧位的Pdi平均为8.6cmH2O是四种体位中最低的;结论:同步悬空俯卧位经短时间观察是安全稳定的,能减少死腔通气、增加潮气量的前提下。不增加呼吸做功.志愿者的主观感觉最舒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成年男性SPECT心肌灌注显像左心室下后壁衰减程度与体质量指数(BMI)的相关性。方法对成年男性患者76例行仰卧位和俯卧位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重建两种体位下的心肌断层图像,利用靶心图获得两种体位显像左心室下后壁的放射性计数和灌注缺损面积,比较二者差异及其与BMI的相关性;对仰卧位显像时左心室下后壁的灌注缺损程度和俯卧位显像时的填充程度进行评分,比较不同体质量组之间评分的差异。结果 76例中,体质量正常组43例,体质量超重组33例。俯卧位显像时左心室下后壁的平均放射性计数显著高于仰卧位(P<0.001),平均灌注缺损面积显著低于仰卧位(P<0.001),两种显像体位间放射性计数及灌注缺损面积的差异与BMI无相关性(P均>0.05);仰卧位和俯卧位显像时左心室下后壁的平均放射性计数和灌注缺损面积在不同体质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仰卧位显像左心室下后壁稀疏缺损区在俯卧位显像时均可见不同程度的填充,缺损和填充程度评分在不同体质量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成年男性在仰卧位显像时,左心室下后壁的衰减程度与BMI无相关;俯卧位显像能明显改善男性患者左心室下后壁的衰减伪影,但改善程度与BMI无相关。  相似文献   

8.
俯卧位手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治疗的传统体位为仰卧位前臂置胸前位,1998年10月起改为俯卧位前臂悬垂位,临床效果肯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俯卧位手术体位垫的制作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脑外科、骨科等某些手术需在俯卧位下进行,俯卧位具有手术野暴露充分,手术切口不偏离中线,便于手术医生操作等优点,但此体位可造成患者生理功能变化,易导致循环、呼吸障碍,神经损伤或皮肤压疮等并发症[1].因此,俯卧位手术体位安置要求高.我科自制了一套俯卧位手术组合体位垫,临床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背景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index,BIS)可监测患者在全麻状态下的意识水平。在不影响麻醉深度的情况下,有些因素可影响BIS数值。本实验目的在于观察改变患者体位是否对BIS值有影响。方法选取40例在全麻下行短小手术的患者。首先将患者置于平卧位(仰卧位)15分钟,记录BIS值、平均动脉压、心率、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和呼气末异氟烷浓度。然后改变患者体位,将患者置于头低仰卧位(30°)。最后将患者置于头高仰卧位(30°)。每种体位保持15分钟并记录数据。结果与平卧位相比头低位的BIS值显著增高(中位数47VS40),而头高位的BIS值显著降低(39VS41)(P〈0.05)。结论患者体位的改变明显影响了BIS值,由此可影响对麻醉深度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治疗的传统体位为仰卧位前臂置胸前位,1998年10月起改为俯卧位前臂悬垂位,临床效果肯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脑外科、骨科等某些手术需在俯卧位下进行,俯卧位具有手术野暴露充分,手术切口不偏离中线,便于手术医生操作等优点,但此体位可造成患者生理功能变化,易导致循环、呼吸障碍,神经损伤或皮肤压疮等并发症一。因此,俯卧位手术体位安置要求高。我科自制了一套俯卧位手术组合体位垫,临床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董忠兰 《护理学杂志》2006,21(14):49-50
目的探讨新生儿手术体位的摆放方法,利于术野的暴露和手术的顺利完成.方法自制新生儿手术体位摆放辅助物品,用于46例出生2 h至28 d需仰卧位、侧俯卧位、截石卧位及侧卧位手术患儿的体位摆放.结果术野暴露充分,术中患儿呼吸、循环正常,关节、神经功能完好,皮肤无擦伤,均顺利完成手术.结论针对新生儿特点,合理摆放体位,有利于确保手术成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一种新型手术体位--腰肋悬空仰卧位,并验证其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将患侧肩部及臀部分别用3L水袋或气囊垫高,使患侧腰肋部悬空,同时建立腰桥,并放低手术床下半部,使患侧下肢后伸.从2010年3月至7月采用此体位进行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患者71例.均采用椎管麻醉,在B超引导下穿刺肾盂或目标肾盏成功后,依次扩张通道至16F或20F,用钬激光或三代超声将结石完全击碎.结果 所有患者均穿刺成功并能良好耐受手术,无一例患者因体位不适提前终止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78.29±26.13)min.一次性结石清除率达到83%,残留结石12例,其中4例行二期手术取尽结石.所有患者均未输血;无胸膜、腹腔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采用腰肋悬空仰卧位进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安全有效,耐受性好,较俯卧位及已有的仰卧位更有优势,可作为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新的标准体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新生儿手术体位的摆放方法,利于术野的暴露和手术的顺利完成。方法 自制新生儿手术体位摆放辅助物品,用于46例出生2h至28d需仰卧位、侧俯卧位、截石卧位及侧卧位手术患儿的体位摆放。结果 术野暴露充分,术中患儿呼吸、循环正常,关节、神经功能完好,皮肤无擦伤,均顺利完成手术。结论 针对新生儿特点,合理摆放体位,有利于确保手术成功。  相似文献   

16.
爆震伤并发ARDS患者采用翻身床交替卧位通气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5例爆震伤并发ARDS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用翻身床(床尾抬高5°)仰卧位与俯卧位通气交替使用.结果5例患者血氧饱和度由仰卧位时的0.90~0.91上升至俯卧位的0.95~0.96;气道阻力由仰卧位的30 cmH2O降至俯卧位后的20 cmH2O.5例患者住院51~93 d全部治愈出院.说明利用翻身床俯卧位通气更有利于体位引流,改善通气及气体交换.使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明显增加,气道阻力明显下降,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提高俯卧位脊柱后路手术患者体位安全性。方法 对157例全麻下脊柱后路手术患者,采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MIOM)行脊髓和神经功能监测,依据MIOM异常信号及时进行排查和体位调整。结果 11例发生神经电生理信号异常,经排查和调整受累肢体体位后,MIOM信号均恢复至基线水平,术后均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或原有神经功能障碍加重。结论 对俯卧位脊柱后路手术患者,MIOM可起到较好的体位异常预警,有利于及时有效排查处置,避免患者发生体位相关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仰卧位经皮骶髂置钉术的可行性,并与俯卧位状态进行比较。方法选择成人短期防腐湿尸10具,男5具,女5具。C型臂X线机透视下经皮骶髂置入1枚直径7.2mm空心钛钉,左侧取仰卧位,右侧俯卧位。手术前后摄骨盆前后位、腰椎侧位X线片,及骶髂关节CT扫描,比较2种手术操作的手术时间、透视时间、透视次数及螺钉在S1椎体中的位置。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仰卧位组为(17.333±1.862)min,俯卧位组为(16.333±2.805)min;透视时间:仰卧位组为(28.500±3.332)s,俯卧位组为(28.500±4.278)s;透视次数:仰卧位组为(12.000±2.000)次,俯卧位组为(11.667±2.422)次;2种方法均有1枚螺钉突破椎体后缘皮质,侵及椎管。统计学显示2种手术方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仰卧位经皮骶髂置钉固定术是安全、可行的,与俯卧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该术式为微创治疗骨盆后环损伤找到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术前仰卧位MRI和术中俯卧位O形臂X线机获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横断面影像学资料,探讨2种体位下主胸弯顶椎与胸主动脉的毗邻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8年7月美国梅奥医学中心骨科采用后路手术治疗的18例AIS患者资料。患者术前均行仰卧位全脊柱MRI平扫和术中俯卧位脊柱O形臂X线机平扫,将影像资料上传至临床图像显示系统(Qreads 5.10)。选取主胸弯顶椎为测量平面,测量顶椎椎体旋转角度(AVR),主动脉到椎体距离(a线),主动脉到左侧椎弓根置钉点距离(b线),主动脉到椎管垂直距离(c线),主动脉到椎弓根置钉点连线的垂直距离(d线),主动脉椎体角(AVA),左侧椎弓根置钉点和主动脉内侧切线与椎体中轴线平行线间的夹角(∠α),左侧椎弓根置钉点和主动脉中心点连线与椎体中轴线平行线间的夹角(∠β)。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2种体位下各参数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俯卧位AVR、c线均大于仰卧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平均差值分别为2.71°、2.24 mm。俯卧位与仰卧位AVA平均差值为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俯卧位AVR、a线、b线、c线、d线、AVA、∠α、∠β与仰卧位相应指标呈正相关;俯卧位∠β与主胸弯Cobb角呈正相关,与俯卧位及仰卧位AVR均呈负相关;俯卧位d线与主胸弯Cobb角呈负相关,与俯卧位及仰卧位AVR呈正相关。结论相较于仰卧位,脊柱侧凸患者俯卧位时顶椎旋转度增大,主动脉到椎管的垂直距离增大,主动脉向椎体右前方移动。  相似文献   

20.
作者测定了55例脊柱手术患者术前仰卧位、俯卧位,麻醉后俯卧位和术毕仰卧位的呼吸频率(frequency,f)、潮气量(tidalvolume,VT)、每分通气量(minutevolume,MV)、血氧饱和度(pulseoxygensaturation,SpO2)和呼气终末CO2分压(endtidalPCO2,PetCO2)。结果发现,麻醉后俯卧位的VT、MV、SpO2明显低于术前仰卧位(P值<0.05);f、PetCO2明显高于术前仰卧位(P值<0.05)。若改为先将患者置于手术体位,再麻醉,其呼吸功能则比较平稳(P值>0.05)。作者认为,俯卧位对呼吸功能的影响主要来自地心引力(重力)和机械干涉两方面因素。并提出:(1)此类手术应先将患者置于手术体位,再麻醉;(2)安置俯卧位时,应取髂前上棘、耻骨结节部和锁骨区为身体的负重点;(3)麻醉平面应控制在T6;(4)术中应常规吸氧;(5)慎用麻醉辅助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