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目前,导管消融术(catheter ablation,CA)已成为国内外治疗药物难治性房颤患者的主要方法,尤其是肺静脉隔离术(pulmonary vein isolation,PVI),已成为CA治疗的基石。无论是导管的阻抗热损伤还是球囊的冷冻消融,两大能源仍存在膈神经损伤、心房食管瘘、心包填塞等不可逆的安全问题。脉冲电场消融(pulsed field ablation,PFA),作为一种电脉冲能源,是治疗心律失常最新的消融技术热点话题。PFA通过释放短时程、高电压的电脉冲能量对细胞产生不可逆电穿孔,导致细胞凋亡,对心肌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发挥肺静脉隔离的作用。其优点主要是避免冠状动脉、食管、肺静脉及膈神经等周围组织受到损伤,比常规房颤消融方法更具有效性及安全性。本文对PFA的特点展开综述,详细阐述其治疗房颤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环肺静脉前庭隔离消融术与7字线消融术两种不同术式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我科在EnSite三维指导下行房颤导管消融治疗的136例患者(阵发性房颤组93例,持续性房颤组4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其房颤类型和消融术式分为阵发性房颤环肺静脉前庭隔离消融者(45例),阵发性房颤7字线消融者(48例),持续性房颤环肺静脉前庭隔离消融者(18例),持续性房颤7字线消融者(25例),比较两术式对患者左心房直径、消融成功率、并发症情况、消融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等因素的影响。结果:通过12个月的随访,两术式在治疗阵发性房颤组和持续性房颤组的成功率和并发症上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对于阵发性房颤组,两术式均能有效减小左心房直径(P<0.01)。在手术时间上,7字线消融者明显短于环肺静脉前庭隔离消融者时间(P<0.01),但两术式X线曝光时间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在房颤治疗中,环肺静脉前庭隔离消融者与7字线消融者均具有较高的有效性与较好的安全性,能有效逆转阵发性房颤中左心房重构。  相似文献   

3.
背景:肺静脉前庭组织结构异常是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发生机制中的重要一环。本研究比较阵发性房颤治疗中,肺静脉前庭放射状线性(PAR)消融与环肺静脉电隔离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肺静脉隔离是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的基石,冷冻球囊是专门为肺静脉解剖结构设计的工具,应用冷冻球囊 导管进行肺静脉隔离(PV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获得了临床研究证实,国内外指南都已将冷冻球囊消融作为房颤消融 PVI的标准疗法。冷冻球囊消融具有持久肺静脉隔离、安全性高、操作简便、患者感受好、学习曲线短等优势,因此, 近10年在临床得以迅速普及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临床研究的深入,冷冻球囊消融疗法也在不断拓展。文 章就房颤冷冻球囊消融方法及应用进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心房颤动(房颤)作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受到全球广泛关注,外科房颤射频消融普及的今天,微创射频技术更是受到青睐。本文主要从外科房颤消融的历史开始,介绍了微创外科房颤消融的技术路线、种类、安全性和有效性等方面,涵盖了包括全腔镜肺静脉隔离及脉冲电场(pulsed electric field,PEF)在内的新技术,总结了微创外科房颤消融的发展与现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单消融导管指导环肺静脉电隔离术与单环状标测电极导管指导环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22例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单消融导管指导环肺静脉电隔离组和单环状标测电极导管指导环肺静脉电隔离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房颤发作时间、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及左心房直径、左心室射血分数、CT所测双侧肺静脉血管直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中阵发性房颤86例,持续性房颤36例.结果 两组患者平均总的消融时间为(158.0±29.5)min对(158.0±28.4)min(P=0.95),平均透视时间为(41.4±9.9)min对(37.7±9.5)min(P=0.23).所有患者随访9个月,房颤事件的复发率为32.5%对31%.两组患者随访期间无死亡事件发生,两种消融策略均未出现心脏压塞和肺静脉狭窄,与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3对2例.结论 单消融导管与单环状标测电极导管指导环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房颤具有同样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环肺静脉隔离术(CPVI)和以节段性肺静脉电隔离为基础的分步隔离术(分步隔离术)治疗阵发性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110例发作频繁的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CPVI组(n=55)和分步隔离术组(n=55)。CPVI组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行环绕两侧肺静脉前庭的线性消融,消融终点是肺静脉电学隔离。分步消融术组首先通过节段性消融隔离肺静脉,然后根据术中房颤诱发试验的结果决定是否进行左心房顶部或二尖瓣环峡部的线性消融。消融终点为肺静脉电隔离+房颤诱发试验阴性。结果:消融术后3个月内,两组的症状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ATa)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PVI组20例(36.4%)vs分步隔离术组23例(41.8%);P=0.69]。复发患者中,分步隔离术组7例,CPVI组5例患者接受了再次消融(P:0.76)。末次消融术后随访3~9个月,分步隔离术组和CPVI组分别有43例(7S.2%)和46例(83.6%)在不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情况亦无症状性ATa发作。并发症见于3例患者(无症状性肺静脉狭窄和严重的皮下血肿)。结论:对于发作频繁的阵发性房颤,以节段性肺静脉电隔离为核心的分步隔离术式和CPVI策略具有相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心房颤动(房颤)是目前射频消融治疗领域的难题之一,尤其是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目前消融策略有节段肺静脉隔离、环肺静脉消融、针对基质的线性或碎裂电位消融,或者是综合渐进式消融。主频区(dominant frequency)或房颤巢(atrial fibrillation nest)消融有望成为治疗房颤的策略,但其机制和临床有效性尚不清楚。本文对傅立叶变换、主频分析进行综述,阐述其对房颤的机制研究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射频及冷冻能源均是应用于心房颤动(房颤)经导管消融的成熟能源,而脉冲电场消融(PFA)则应用脉冲电场使组织产生不可逆性电穿孔,是目前应用于房颤经导管消融的新型能源,本研究旨在评估一种新型国产PFA系统在阵发性房颤经导管消融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前瞻性、单臂、观察性研究中牵头单位的初期结果,纳入了2022年6月至8月在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中心首次接受PFA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全部患者在消融前后分别进行左心房三维电解剖标测,术后48 h内进行头颅MRI检查。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例患者,其中7例为男性,年龄为(53.3±9.6)岁。共对40支肺静脉进行PFA治疗,其中左上、左下、右上、右下肺静脉的消融时间分别为(47.1±18.6)s、(33.6±10.7)s、(42.7±14.1)s、(37.1±10.4)s。手术时间为(89.5±22.9)min,左心房操作时间为(59.9±17.6)min,照射剂量为(23.1±11.9)mGy。全部(100%)肺静脉均达到肺静脉隔离的手术终点,无围术期并发症出现。结论:新型PFA系统治疗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即刻...  相似文献   

10.
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是一种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发病率高,危害大。近年来,房颤的非药物治疗取得了较快发展,其中肺静脉隔离(PVI)就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这种方法对于阵发性房颤患者治愈率较高,而在持续性房颤和长时程房颤患者中疗效一般。本综述主要探讨针对持续性房颤患者的最新辅助消融策略及其机制,包括线性消融、复杂碎裂心房电位(CFAE)消融、神经节(丛)消融、主频率消融、转子消融和与房颤触发相关的其他解剖位点消融。  相似文献   

11.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复发患者二次消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治疗仍然存在一定的复发率,而其复发的特点目前仍然不清,本文对房颤消融复发患者二次消融的特点进行分析。方法共442例房颤消融治疗患者中,29例消融后复发的患者[男性19例,年龄(56±11)岁],本文患者复发时间〉6个月。对这些复发患者进行二次导管消融治疗。分析和对比初次与二次消融的电生理特点。结果29例房颤患者(20例为阵发性房颤,9例为持续性房颤)复发时间6—33(11.3±5.3)个月,所有患者初次消融后均服用3个月抗心律失常药。在复发的29例患者中,(1)3例初次消融术采用单纯靶肺静脉电隔离,二次消融发现1例出现非消融肺静脉触发灶,予以补充消融;另2例发现原靶肺静脉均有传导恢复,予以所有肺静脉经验性电隔离。(2)12例初次消融策略为所有肺静脉(48根)经验性电隔离,二次消融时发现所有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肺静脉传导恢复(36根),8例再次所有肺静脉节段电隔离(其中1例发现上腔静脉起源予以针对性电隔离);4例患者采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同侧肺静脉环形电隔离。(3)12例患者初次消融策略为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同侧肺静脉环形电隔离,二次消融时重复进行环肺静脉电隔离。1例患者术中发现左心房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并成功消融,2例患者术中出现左心房不典型心房扑动(房扑)成功消融。二次消融术后随访(15±10)个月,5例患者出现房颤复发(阵发性房颤1例,持续性房颤4例;成功率82.8%),1例患者出现严重左肺静脉狭窄。结论对于房颤进行肺静脉消融电隔离治疗,其复发患者以肺静脉传导恢复为复发的主要原因。单纯进行靶肺静脉消融的部分患者,其他肺静脉的触发灶对于复发起着重要的作用。部分复发患者与非肺静脉起源的触发灶相关。复发的房颤患者,再次导管消融治疗可以达到较高的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射频导管消融因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经成为治疗心律失常的常规方法,并且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射频消融术仍然存在某些局限性。如靠近房室结或者希氏束的部位进行射频消融时,具有造成房室阻滞的危险。而心房颤动(房颤)的肺静脉电隔离又可导致肺静脉狭窄。寻找可逆性的标测能量对于避免并发症大有裨益。冷冻消融早在1977年由Harrison等首先报道应用于临床,后来被广泛地应用于心脏外科手术中,并被证实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消融手段。  相似文献   

13.
在过去十几年间,导管射频消融已逐渐发展为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一种重要手段。肺静脉电隔离(PVI)已被作为房颤的导管消融和外科手术治疗的终点。事实上,2007及2012欧洲心律学会(EHRA)和欧洲心律失常学会(ECAS)专家共识都把PVI视为大多数房颤消融手术的基石。  相似文献   

14.
射频导管消融电隔离肺静脉是目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主要方法之一。然而单纯电隔离肺静脉的患者中有20%~40%的复发率,为了提高房颤射频导管消融的成功率,在成功电隔离肺静脉后,加左心房关键部位线(如顶部线、二尖瓣峡部线)的消融提高了房颤消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不能忽视心房颤动的右房起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98年,Haissaguerre等发现,异位兴奋灶发放的冲动可以导致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发生,而这些异位兴奋灶95%以上位于肺静脉内。此后,肺静脉-左房在房颤发生机制中的地位受到了空前的重视。目前经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几种主要术式:节段性肺静脉电隔离、环肺静脉消融和心腔内超声引导的肺静脉前庭消融都是针对肺静脉-左房进行的.  相似文献   

16.
肺静脉隔离是心房颤动(房颤)消融策略的基石,也是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的主流术式,但对于持续性房颤患者,肺静脉隔离疗效仍显不足。随着消融治疗等相关技术不断提高,房颤射频消融术式也呈现多样性。该文介绍目前持续性房颤射频消融的术式及疗效,以期为房颤消融策略的选择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国产远山脉冲电场消融(PFA)治疗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近期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入选2022年6月至2023年1月住院接受国产PFA系统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18例,观察术后即刻的肺静脉隔离情况,围手术期手术并发症及3个月随访结果。结果 18例患者中阵发性房颤16例,持续性房颤2例,2例持续性房颤患者除完成了肺静脉隔离外,在顶部线和后壁增加消融,所有患者均实现肺静脉隔离(100%)。术后住院期间复发2例,均未给予处理自行转为窦性心律,左上肺消融过程中出现心率下降2例,停止消融后很快恢复,围手术期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术后3个月随访,有2例24 h动态心电图超过30 s的房颤发作。结论 初步研究显示国产远山PFA系统消融治疗房颤是可行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导管消融是治疗各种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中射频消融和冷冻消融是目前公认的心房颤动导管治疗方式,其疗效确切,但也存在一些并发症风险。脉冲电场消融是一种有高度组织选择性的新型消融方式,前期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已经评估了其在肺静脉隔离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及高效性,在真实世界研究中也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脉冲电场消融有望广泛应用于心房颤动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脉冲场消融(pulsed field ablation,PFA)作为一种非热消融技术,是治疗房颤的新型消融方式.这种能量形式采用一系列持续数微秒的高振幅电脉冲,当强脉冲电场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时,就会发生不可逆电穿孔,从而导致细胞稳态遭到破坏甚至死亡.由于脉冲电场具有独特的非热性和组织特异性,因此与射频和冷冻消融相比,PFA的应用范围更广、安全性更高,且发挥作用更快.本文主要介绍了PFA的原理和特性,阐明了PFA用于房颤治疗的组织特异性和应用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环肺静脉隔离(PVI)是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的基石,作为阵发性房颤的消融策略被广泛接受。对于持续性房颤,单纯PVI疗效欠佳,常需要对心房基质进行改良。目前常见的基质改良策略主要包括腔内指导的消融策略(如转子消融、碎裂电位消融)和解剖消融策略(如线性消融)等。目前尚无临床证据表明任何一种基质改良策略能够在PVI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