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中国中医药报》2020年8月12日讯:2020年8月9日,省部共建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会议在天津中医药大学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昌孝担任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广基、黄璐琦、刘良担任副主任委员,与13名来自全国中医药科研一线的专家组成学术委员会。会上,省部共建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揭牌。实验室主任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为委员代表颁发聘书。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心实验室成立于1986年。二十年来,以技术为支柱、创新为核心、发展为目标,形成开放共享、竞争创新的机制,成为我省乃至全国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聚集和培养高水平优秀人才,构建我省中医药现代化创新服务平台,达到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标准,走以科研养科研、创科技品牌的新路子,在科研开发、技术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连创佳绩。2005年承担山西省中医药现代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1998年被山西省科学技术厅认证为省属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是集科研、开发、教学、服务于一体的实用性强、适…  相似文献   

3.
天津市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共建天津中医药大学的意见》(津政发〔2020〕14号)(简称《意见》,下同)。这标志着天津中医药大学正式成为天津市人民政府、教育部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根据《意见》,通过共建天津中医药大学,全面推进学校深化改革,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将学校建设成为中医药办学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成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中医药人才和探索解决中医药发展重大问题的重要基地,建设成为中医药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以及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中医药大学,为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4.
整合现有科技基础条件资源,构建一批开放共享和水平较高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是中医药现代化科技工作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中医药科研的特点决定了中医药科研实验室的建设和开放使用,应注重有效配置和重组创新,避免各种形式的重复建设;注重开发和创建有特色的实验研究方法技术,规范实验室制度及工作规程,以及培养稳定的能克尽职守的高级实验技术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5.
根据行业特点和高等中医药教育改革发展要求,北京中医药大学应该建设成为高水平特色型大学。"重开放"是学校多年来形成的办学特色之一,这一理念的实现,需要以开放的意识和视野,面向行业、面向社会、面向世界,构筑"大共建"平台,广泛开展交流互动与合作。"共建"是"开放"的直接体现和实际运作,具体形式多种多样。通过深入进行"共建"活动,达到了强强联合、优势集成,互利共赢、相互促进的效果,既增强了学校的办学实力、发挥了学校的社会作用,又扩大了学校的对外影响。构筑"大共建"平台,凸显"重开放"亮点,进一步充实了北京中医药大学建设高水平特色型大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马骋 《世界科学技术》2005,7(5):70-73,80
整合现有科技基础条件资源,构建-批开放共享和水平较高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是中医药现代化科技工作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中医药科研的特点决定了中医药科研实验室的建设和开放使用,应注重有效配置和重组创新,避免各种形式的重复建设;注重开发和创建有特色的实验研究方法技术,规范实验室制度及工作规程,以及培养稳定的能克尽职守的高级实验技术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7.
中药资源与中药复方重点实验室是国家教育部2007年9月批准立项建设的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湖北中医学院,实验室的方针是“立足资源、服务湖北、创新复方、做出特色”。实验室以研究湖北省中药资源和具代表性中药复方为己任,在从事创新性基础研究的同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努力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实验室凝聚湖北中医学院全院的科研力量,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学风严谨,富于创新,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是张伯礼院士,实验室主任为方念伯教授。实验室固定人员51名,研究人员32名,其中正高职称16名,副高职称23名,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39人。研究队伍包括中医临床药理学、中医方剂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资源学、中药炮制学、中药制剂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化学、药理学、分析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人才。实验室围绕4个研究方向建设4个研究平台,分别是:中药资源研究技术平台、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研究技术平台、中药复方配伍理论的现代研究技术平台、中药复方创新药物研究技术平台。实验室规划面积3000余平方米,主要仪器设备总值达2000万元,...  相似文献   

8.
大型仪器是高校进行科研创新的重要载体,是本科教学实验的来源。如何开放共享大型仪器设备,转化大型仪器的教学功能,使大型仪器平台向本科生充分开放,让大型仪器在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中充分发挥作用,是高等学校急需面对的重要课题。辽宁中医药大学先后通过"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共建专项资金""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等项目的支持,为学生购置了大批大型高端仪器,组建了大型仪器共享平台,这些大型仪器在培养探索型、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意义重大,同时也使学校办学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9.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12):804-804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心实验室成立于1986年。二十年来,以技术为支柱、创新为核心、发展为目标,形成开放共享、竞争创新的机制,成为我省乃至全国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聚集和培养高水平优秀人才,构建我省中医药现代化创新服务平台,达到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标准,走以科研养科研、创科技品牌的新路子,在科研开发、技术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连创佳绩。  相似文献   

10.
将传统中医药理论与当今高科技及实验技术相融合,有利于探寻中医药的宝藏,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中医药理论,这也是我们中医药科研工作者的首要任务。依托中医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及学术讲座,深入到实验室中进行各项实验技能的学习。通过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科研意识、实验技能等综合素质,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中医药科研人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2007年11月至2008年11月就诊的主观性耳鸣患者246例,排除其他中医证型,主要研究肾精亏损型耳鸣患者耳鸣的临床特征,变化规律及耳鸣产生的影响等.[方法]选择肾精亏损型耳鸣患者,记录临床症状及体征,采用电测听及耳鸣匹配、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等方法检查,并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年龄以51~60岁最多见,其次为61~70岁.耳鸣响度的自我评分与响度匹配值之间无关联.大多数病例的耳鸣病程在一年之内.大部分患者受耳鸣困扰的程度在中度以下.ABR测试结果听力正常者占25%,右侧和左侧听神经传导至脑干功能障碍患者分别占13%和19%,双侧听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占16%.[结论]临床耳鸣患者多数为肾精亏损型,年龄以51~60岁最多见,男女比例相当,大部分患者听神经传导障碍和脑干功能障碍,高音调耳鸣患者居多.  相似文献   

13.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4.
探讨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泌免疫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进行了总结和研究,医药辨治乳腺增生病的新思路。对乳腺增生病的红外光扫描诊断、病理分类、内分以期能够使微观医学与宏观辨证相结合,以开拓中医药辨治乳腺增生病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了竞争力理论与战略理论,分析了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环境与条件,提出了提升中药产业竞争力的三大战略目标、三大总体战略、四条战略举措及三个实施阶段与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6.
陈斌  苗林 《西部中医药》2005,18(7):17-19
收集我院门诊自2000年10月至2003年9月接诊的往来寒热证患者58例,实验室检查排除疟疾(血涂片均未找见疟原虫),分别从少阳辨证论治33例,从膜原辨证论治25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六经皆有咳嗽,寒热皆可致咳,治疗上不可拘于一理一方,当穷究其机,辨证施治,方能事半功倍。以六经辨证为纲,分析《伤寒杂病论》对咳嗽的有关论述,以期提高咳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防治思想,即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防惠于未然的预防学思想,即未病之前,防止疾病的发生;已病之后,防止疾病的传变,强调以“预防为主”。本文从治未病的渊源;治未病思想的实质内容;“治未病”理论的应用;“治未病”临床研究进展等几方面解释治未病。  相似文献   

19.
丁香苦苷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并比较丁香苦苷单体两种给药途径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考察丁香苦苷单体口服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家兔静脉注射丁香苦苷注射液和灌胃给予丁香苦苷水溶液,采集血样,固相萃取小柱活化方法处理血浆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香苦苷血浆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3P97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丁香苦苷静脉给药后在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T1/2α为2.41min,T1/2β为15.38min。灌胃给药后丁香苦苷的药动学行为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Cmax为17.91min,T1/2(α)为9.642min,T1/2(β)31.748min。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5.9%。结论:丁香苦苷单体经口服和静脉两种给药途径给药后,吸收和消除均较快。  相似文献   

20.
股骨颈骨折是发生于老年人的常见骨科病,以女性多见。因老年人骨质疏松,有机质少,应变力差,所以只需较小扭转暴力就能引起骨折。骨折后,由于骨折部位血供差,骨折不愈合的可能性大,加之患者年老体弱、长期卧床,易发生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因此恰当的护理非常重要,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