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认为学训矛盾、投资主体单一、人才选拔及人才流动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应结合我国体育人才培养的优势以及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对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有效改革,建议我国后备人才培养在坚持"举国体制"下,形成政府主导下市场化培养机制,从而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后备人才的储备。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逻辑分析、SWOT分析等方法,对辽宁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进行探讨,进而引入战略规划的系统研究方法—TWOS分析对未来辽宁竞技体育发展的战略规划进行研究。表明:区域竞技体育发展的战略规划是关系到竞技体育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问题,是区域竞技体育取得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辽宁竞技体育的发展应以特色文化战略、相对优势战略、区域联盟战略、体制创新战略和整合发展战略为重点制定战略规划。  相似文献   

3.
以辽宁承办第12届全运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为切入点,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辽宁竞技体育发展的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机遇、挑战进行分析。辽宁竞技体育发展具有政策保障、人文环境、基础设施、后备人才等优势,但存在发展战略定位不合理、行政主导模式占主导地位、竞技体育人才流动不合理等问题。在建设体育强国和辽宁全面振兴的发展机遇面前,辽宁竞技体育管理部门应积极应对各种挑战,以全运会为契机谱写竞技体育新篇章。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新时期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问题中不同培养对象的“任务目标”及不同路径“培养模式”进行探讨,提出新时期我国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时,在建立任务目标及不同路径培养模式下政府职责的相关建议,以期为提高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我国竞技体育的持续性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文献资料及逻辑推理等方法,从我国人口政策、文化教育、家长对竞技体育的认知态度、竞技体育本身的职业特点、培养体系和体制方面对影响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供给进行分析,意在揭示我国竞技体育在后备人才培养上存在的国家包办包管过多等问题,提出进一步发挥培养单位积极性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演绎法等研究方法,对环北京地区竞技体育发展模式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环北京地区的四省市的竞技水平在全国排在中等偏上的位置。环北京地区竞技体育模式应采取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结合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环北京地区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的实证分析因素有社会经济因素、教育资源因素、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的政策因素。环北京地区竞技体育竞技体育模式实施措施有:体育部门应合理规划项目布局,发展特色项目,形成区域优势;加强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的合作,完善体教结合运行机制;改革竞赛制度,发挥竞赛杠杆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依据竞技体育现状、区域优势,结合高校特点,进行云南高校竞技体育项目布局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主要结果和结论:云南高校竞技体育存在具有招生资格的学校少、布局项目单一、项目布局与后备人才储备脱节等问题.建议:云南高校竞技体育持续发展必须加快人才培养的改革,扩大高水平运动员的招收比例和规模,有效实施优势特色运动项目的布局与建设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系统分析法、社会学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影响和制约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训练体制、竞赛体制、体育管理体制以及有关社会学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特点及发展的规律为切入点,多角度、深层次分析了我国训练体制、竞赛体制、体育管理体制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以及相互关系。以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实践成功与不足的实例论证了体育与教育结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初步建立了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框架,进而提出:树立现代化人才培养观;深化改革现行训练体制、加速学校化和社会化进程;完善竞赛体制、发挥竞赛的杠杆作用;优化体育管理体制;转变我国社会体育价值观是现阶段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9.
我国竞技体育管理制度实行的是举国体制,其管理的方式为中央集权地方分权.虽然在“奥运战略”的方针指引下一切为了奥运金牌而努力,但在平时的发展中各省均有自己发展竞技体育的自主权.因此,我国各地区竞技体育就形成了具有区域特征的竞争优势,在区域竞争日益激烈的竞技体育环境中,如何保持与延续自身竞技体育竞争优势,优势创新就成为最有效的途径.通过对区域竞技体育发展路径创新的研究发现,创新的驱动力来源于竞赛需要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其方法是打破路径依赖槽;内容包括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创新、竞技体育科技制度创新、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制度创新、竞技体育赛事管理制度创新,以及运动项目管理创新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10.
辽宁竞技体育优势地位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分期及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辽宁省竞技体育六十年辉煌历史进行了研究。为了全面、清晰地展示辽宁竞技体育发展的脉络,将辽宁竞技体育优势地位形成与发展划分为两大分期六个阶段,并阐述了不同历史分期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认为"举省体制"为"举国体制"提供了强大的助推力等方面体现了辽宁竞技体育优势地位形成与发展对我国竞技体育格局产生的历史性影响,旨在为辽宁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1.
顾广溢 《体育科研》2006,27(5):92-93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优秀运动员进行理想信念、运动队管理和运动员心理与道德修养等3方面的调查与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柔道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调查,分析了柔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特点和原因,并提出了预防损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针对性地解决运动员身体弱链的薄弱环节,提高身体肌肉的协调配合和身体对动作的控制能力,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竞技水平。方法对天津市蹦床队9名运动员进行运动模式评估,找出影响动作模式的薄弱环节,安排纠正性训练计划,改善身体弱链中的薄弱环节,纠正错误动作模式,提升动作质量。结果与结论通过8周的纠正性练习,运动员的动作得到明显改善,运动模式评估中出现的错误动作模式明显减少,在最大力量及爆发力的表现中有所提升,爆发力表现更为显著。运动模式评估作为一个指导工具,能够发现身体的错误动作模式,通过相应的纠正性动作,改善身体弱链,对于提高身体的最大力量及爆发力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资料调查法和专家访问等方法,对在陕西省杨凌水上运动管理中心参加2008年全国赛艇锦标赛40名参赛运动员进行了运动创伤的调查后发现,运动创伤患病率占80%,慢性创伤占62.5%,并且有46.3%的运动员在受伤后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和恢复。通过数据进一步深层次分析造成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运动员科学训练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重竞技项目运动员科学降控体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体重要求极高的重竞技运动项目中,运动员如柯科学地选择参赛级别,通过减体重的方法而尽可能达到最佳的身体机能状态,是固内外迄今为止还没有很好解决的一个难题.结合身体成分的分析,为运动更制定科学的减体重的方案,以期在参赛级别的选择、运动处方的制定等方面为运动员和教练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质,使学生能够德、智、体全面发展。但是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常会有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机体一旦受到运动损伤,常要休息很长时间,并重新参加训练,才能达到以前的运动水平,所以可以根据损伤部位的规律和特点,及时地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合理安排损伤后的恢复性训练的强度和负荷,以及运用一些辅助的恢复性练习方法加速机体功能的恢复。怎样使得运动损伤在青少年田径运动中最大限度地避免,使得青少年一生健康幸福,便是本论文所要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我国2005~2008年参加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China Sports Foundation)伤残互助保险并获理赔的741名柔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发生部位、损伤类型及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探讨预防或减少创伤的措施。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结果:损伤好发部位依次是膝关节、腰部、耳部、肘关节、踝关节和肩关节。损伤类型依次是:骨折、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耳廓损伤、关节扭伤、椎间盘突出症、脱位。结论:加强医务监督和易伤部位的运动防护,重视核心力量、易伤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和本体感觉的训练能有效地预防柔道运动损伤的发生,减少损伤的复发率和有利于损伤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运动训练对血液全血和红细胞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的影响,并探讨2,3-DPG与运动性贫血之间的关系;方法:国家跆拳道青年队和北京石景山运动技术学校中长跑28名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运动员的性别和血红蛋白指标结果分为女性贫血组(n=8)、女性对照组(n=10)、男性贫血组(n=4)和男性对照组(n=6).应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比色法(HiCN)和紫外测定法用于测定运动员血红蛋白和2,3-DPG水平;结果:运动性贫血男女运动员表现出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运动组的特点(女性对照组134.40±6.74 mmol/l,女性贫血组119.75±6.48 mmol/l,男性对照组144.00±7.04 mmol/l,男性贫血组109.75±11.50 mmol/l,P<0.01).无论是分性别还是不分性别,全血2,3-DPG和红细胞2,3-DPG均未表现出贫血组和对照组的组间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全血和红细胞2,3-DPG的研究结果显示运动性贫血运动员不比正常对照运动员具有更高的2,3-DPG;水平,说明从氧分离曲线右移的适应性角度探讨运动性贫血的发生机理是不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国运动员运动伤害事故频发而又缺少相应法律保护的现状,通过对运动员的性质、特征、分类、运动伤害种类及保护途径的分析,提出了运动员运动伤害的分段保护、全程保护的先期治疗等一系列新的设想,为全面建立运动员运动伤害保护体系做了一点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