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检测35例食管癌患者3p25D3S1038染色体位点的杂合缺失,为寻找此位点附近潜在的抑癌基因奠定基础。方法:微卫星DNA-PCR-银染法检测3p25D3S1038位点杂合缺失。结果:3p25D3S1038位点有ll例存在杂合缺失(LOH),LOH率为31.4%,此位点杂合缺失在各民族中均存在。结论:3p25D3S1038存在杂合缺失且有一定发生频率,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有关,值得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2.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配合限制片段长短多态现象(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RFLP)分析,对16例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病人3号染色体短臂3p24等位基因杂合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进行了测定,并同汉族、维吾尔族食管癌病人3p24杂合缺失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哈萨克族3p24杂合缺失率为100%(11/11),汉族为42.8%(3/7),维吾尔族为33.3%(1/3).提示3p24EAβMD、EAβH基因座位杂合缺失的检测有可能成为哈萨克族食管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3.
食管癌中3p24和11p15.5染色体位点潜在抑癌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3p24染色体位点的杂和缺失和11p15.6位点的点突变同食管癌之间的相关性,寻找这2个位点中潜在的抑癌基因,并希望通过此研究能为最后确定该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用PCR-RFLP法检测3p24染色体的3个位点(EAβMD,EA,βH,EAβR)上等位基因的杂合缺失情况,PCR-SSCP法检测11p15,位点的点突变。结果:经RFLP法显示:在3p24的EAβMD位点,杂合缺失率为7  相似文献   

4.
Zhou CZ  Zheng HT  Qiu GQ  Zhang F  He L  Peng ZH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6):1804-1807
目的抑癌基因的杂合缺失(LOH)被认为是结直肠癌形成的通路之一,本实验通过对染色体1p36.33-36.31区域的杂合缺失精细定位分析,发现高频杂合缺失区域并探讨其意义。方法7个荧光标记的微卫星引物(1p36.33-36.31)与83例结直肠癌的肿瘤和正常组织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在ABI Prism377自动荧光测序仪进行电泳,以GeneSean3.1和Genotyper2.1软件进行扫描以及杂合缺失分析。杂合缺失结果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p36.33-36.31区域平均杂合缺失率是31.5%,以D1S243位点最高,47.2%,最低是D1S1347,7.4%。存在两个高频杂合缺失区域:D1S243位点(1p36.33)以及D1S468和D1S2660位点之间约3cM的区域(1p36.32-36.31)。1p36.33—36.31区域各位点的杂合缺失率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生长方式以及分级无显著相关。结论1p36.33-36.31区域发现了两个高频LOH区域:1p36.33和1p36.32-36.31,可能存在与结直肠癌发生相关的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在哈萨克族(简称哈族)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阐明哈族食管癌高发的机理,从分子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应用PCR技术并配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和银染的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法对41 例新疆地区原发性食管癌及正常组织中家族性结肠腺瘤样息肉易感基因(APC)第11 外显子杂合缺失(LOH)及点突变进行检测。结果:31 例信息个体中13 例显示杂合缺失,杂合缺失率为41.9% ,其中哈族的杂合缺失率为50.0% (7/14),而汉族的杂合缺失率为35.3% (6/17)。点突变率为24.4% (10/41),其中哈族食管癌的点突变率为30.0% (6/20),汉族食管癌的点突变率为19.0% (4/21)。结论:APC抑癌基因第11 外显子的LOH 存在于食管癌的各个临床分期,LOH不是癌症发生的结果,可能是癌症发生的早期因素,且与食管癌的恶性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散发性结直肠癌染色体10q23~24区域杂合缺失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Zheng HT  Peng ZH  Zhou CZ  Wang ZW  Qiu GQ  Zhang F  He L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0):2124-2127
目的抑癌基因的杂合缺失(LOH)被认为是结直肠癌形成的通路之一,本实验拟通过对染色体10q23~24区的LOH分析,发现高频杂合缺失区域并筛查与结直肠癌相关的抑癌基因。方法7个荧光标记的微卫星引物(围绕D10S185位点)与83例结直肠癌的肿瘤和正常组织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反应。产物在ABI Prism377自动荧光测序仪进行电泳,以GeneSean3.1和Genotyper2.1软件进行扫描以及杂合缺失分析LOH。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7个位点平均杂合缺失率为36.11%,以D10S583位点最高,达54.84%;最低是D10S205,21.3%。发现两个高频杂合缺失区域:一个在D10S583和D10S185之间,大约0.9cM(10q23.33)的距离;另一个在D10S1709和D10S1265位点之间,大约1.5cM(10q24.2~24.31)的距离。D10S1265位点的杂合缺失与Dukes分期显著相关,其余位点与临床病理因素均无显著相关。结论在散发性结直肠癌10q23-24发现了两个高频LOH区域:10q23.33和10q24.2~24.31。除对磷脂酶同族蛋白(PTEN)基因外,10q上可能存在与散发性结直肠癌相关的其他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染色体9p21.3-23区域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OLH)情况,确定其在中国人喉鳞癌中发生频率和最小缺失区域,为定位克隆喉鳞癌相关抑癌基因提供线索。方法:应用9个微卫星多态性标记对24例喉鳞癌组织及其对应的正常远端肺组织进行了同位素标记的聚合酶链反应和变性凝胶电泳,并探讨各位点LOH与病理分级和病理分期的关系。结果:24例喉鳞癌组织中,共有23例(95.83%)存在至少一个位点的LOH,丢失频率最高的位点位于9p22-23的D9S1782(100%)其次是位于9p22-23的D9S162(85.71%)。结论:在9p21.3-23区域可能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与喉鳞癌发生相关的候选抑癌基因,分别位于9p22-23的D9S1782和D9S162附近。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患者3p24等位基因杂合缺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配合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对22例妇女乳腺癌患者3号染色体短臂3p24等位基因杂合缺失(LOH)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在3p24EAβMD位点和EAβH位点的LOH检出情况为6/14,杂合缺失率为42.8%。实验发现乳腺癌患者在3p24位点的LOH较高,提示这一位点可能存在抑癌基因,此基因的缺失改变与乳腺癌的发生可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鼻咽癌(NPC)13号染色体长臂(13q)和14号染色体长臂(14q)上21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杂合子丢失(LOH),并分析这些位点的LOH与NPC临床病理及EBV感染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为基础的微卫星多态性分析技术结合基因扫描和基因绘图技术对60例NPC进行LOH分析。结果:13q染色体发生一个或多个位点LOH频率为78%,高频率LOH(大于30%)位点集中于13q12.3-q14.3和13q32附近。14q染色体发生至少一个位点LOH的频率为80%,高频率丢失位点集中于14q11-q13、1q421-q24和14q32附近。13q31-q32位点的LOH与低滴度血清EBV EA/IgA有关;14q染色体的LOH与NPC细胞的分化差有关。结论:华南地区鼻咽癌在13q和14q染色体发生高频率的LOH,这些缺失区可能存在多个在NPC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肿瘤抑制基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在哈萨克族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阐明哈族食管癌高发的机理,从分子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应用PCR技术并配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和银染的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法对41例新疆地区原发性食管癌及正常中家族性结肠腺瘤样息肉易感基因(APC)等11外显子杂合缺失(LOH)及占突变进行检测。结果:31例信息个13例显示杂合缺失,杂合缺失率为41.9%,其中哈族的杂合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13.
扩张兔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动态观察扩张兔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选用2--3kg新西兰大白兔64只,分为2大组,快速扩张组和常规扩张组,每组32只,每大组再分为4组,为扩张完成后即时、1周、12周、24周组。每组8只,其中4只为实验组,另4只植入扩张器不扩张作为对照组。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皮扩张后经历--由扩张刺激引起的创伤至完全修复的过程。扩张后即时真皮中成纤维细胞大量增生,功能由静止转向活跃,胶原纤维碎裂成片,弹力纤维部分断裂,炎症细胞浸润;扩张后1周常规扩张组基底膜连续性基本恢复。显示成纤维细胞合成功能活跃。扩张后12周、24周,成纤维细胞趋于稳定、形态狭长,部分胶原排列紊乱,部分有似癜痕样改变。结论:扩张刺激可致兔皮肤创伤。扩张后真皮不可完全修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芹黄素对大鼠缺血视网膜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30只Long-Evans大鼠用动脉结扎法造成视网膜缺血模型,其中治疗组20只腹腔注射芹黄素,对照组10只注射溶媒二甲基亚酚。用视觉电生理仪检查视网膜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芹黄素治疗组视网膜功能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芹黄素能促进大鼠缺血视网膜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变化率的测定对细菌性肺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细菌性肺炎患者72例,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治疗有效组(有效组)47例和治疗无效组(无效组)25例,对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中的降钙素酶原变化及影响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有效组治疗后3天及治疗后7天的降钙素酶原显著低于无效组的患者(P<0.05);年龄>65岁、心功能≥3级、COPD、糖尿病、肺部双侧受累(X线示)、菌血症、感染性休克和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感染性休克、肺部双侧受累、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及心功能≥3级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测定降钙素原变化率对细菌性肺炎的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人体寄生虫学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初步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的应用,指出多媒体辅助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效果显著,受到了绝大部分同学的赞同和欢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和评价头孢他啶(泰得欣)应用于普通胸外手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对比试验,观察2005年8-10月96例普胸手术预防和治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泰得欣在预防和治疗术后感染中总有效率95.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结论 泰得欣临床效果满意,使用安全,值得在普胸手术中选用。  相似文献   

18.
罗岩 《当代医学》2010,16(11):247-248
患者女,19岁,体检发现全身多处固执破坏4个月。影像学检查:平片及CT平扫检查:双侧髂骨、耻骨、股骨颈及股骨上段均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的低密度影,略呈膨胀性,边界清楚,部分可见硬化边。双侧肱骨上段、肩胛骨近关节盂处骨质及股骨下段、右胫骨近端、左腓骨中上段可见多个囊性骨及右侧锁骨亦可见多发局限性低密度减低区、略呈膨胀性(图1、5)。MRI平扫:脊柱可见多个囊状长T1长T2信号,部分略呈膨胀性。(图2~4)  相似文献   

19.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20.
1986年1月至1991年6月经内窥镜检查发现胃癌107例,其中100例经内窥镜活检病理证实,阳性率93.5%,7例阴性者均经手术证实。本文分析了胃癌的内镜特征(中、晚期胃癌、一点癌)和病理特点,并就临床意义进行分析、讨论。认为在胃角、胃窦部的溃疡、糜烂、结节状及粘膜粗糙不平应仔细观察并进行活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