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UA)危险度分层和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对比分析能否通过UA危险度分层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以利于治疗方法选择及预后判定。方法按照UA危险度分层标准将212例UA患者作为观察组分为高危、中危、低危3组,比较3组间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另有52例稳定性心绞痛(SA)作为对照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以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左主干病变、完全闭塞病变、无显著性病变、冠状动脉积分作为对比指标。结果低危、中危、高危3组之间冠状动脉积分分别为30.2±30.6、39.8±31.1、68.1±43.3,高危组显著高于低危和中危组。三支病变在高危组发生率高,与低危组相对比有显著性差异。单支病变在低危组发生率高,与高危组相差明显。在UA组和SA组,三支病变发生率UA组显著高于SA组。结论UA危险度分层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高危组三支病变和冠状动脉积分显著增高,提示冠状动脉病变广泛和严重,低危组单支病变显著高提示冠状动脉病变相对简单,此结果对UA患者治疗策略选择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40岁以下年轻人急性心肌梗塞的冠状动脉病变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年轻人急性心肌梗塞(AMI)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并探讨其病因,32例40岁以下年轻人AMI患者参加了本研究,在发病后4小时~4周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结果发现:8例(25.0%)CAG正常,且见于下壁AMI,24例(5.0%)共有33处冠状动脉病变,左前降支病变16例,左回旋支病变8例,右冠状动脉病变9例;其中单支病变16例(66.7%),双支病变7例(29.3%),三支病变1例(4.0%)。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多存在危险因素,特别是吸烟(100%)。本文提示,年轻人AMI的主要病因仍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痉挛次之,且见于下壁AMI。冠状动脉病变多单支受累,且以左前降支为多。  相似文献   

3.
艾民  王旋麟 《中外医疗》2009,28(7):137-137
目的分析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血管病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结果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多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阳性率高,其中3支冠脉血管病变74例(71.15%),2支血管病变24例(23.08%),1支血管病变6例(5.77%)。结论下壁心肌梗死提示多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老年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行完全血运重建和不完全血运重建对术后长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PCI术后2年随访,采用36项健康调查量表(SF-36),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心血管内科2003年6月至2004年12月完成PCI治疗的老年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生活质量测定结果。结果:除精神健康无明显变化外,其他7个维度均有显著提高。完全血运重建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优于不完全血运重建组。结论:PCI治疗能明显改善老年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的长期生活质量,但完全血运重建对老年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明显优于不完全血运重建。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窦性心率震荡(HRT)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110例完成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45)、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23例)、双支病变组(27例)和三支病变组(15)例;冠状动脉造影前2周内完成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心率震荡参数:震荡起始(T0)及震荡斜率(TS)值,比较冠心病患者与对照组及冠心病患者各组问的TO、TS值。结果:冠心病患者心率震荡起始TO值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震荡斜率TS值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多支病变组TO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单支病变组。TS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单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心率震荡指标异常有相关性。因此,对冠心病患者行HRT检测,将有助于对患者病情的了解.有助于临床指导患者进一步检查治疗.其对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钱中良  李旭东 《医学综述》2013,(24):4589-4590
目的探讨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踝臂指数(ABI)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在锡山人民医院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为冠心病组,包括42例冠状动脉单支病变、45例冠状动脉双支病变及33例多支病变。选择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探讨PWV、ABI及hs-CRP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PWV及hs-CRP显著升高,ABI显著降低(P〈0.05);在冠心病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及多支病变患者中,PWV及hs-CRP依次升高,ABI依次降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PWV及hs-CRP正相关(r=0.576,0.628,P〈0.05),与ABI呈负相关(r=-0.752,P〈0.05)。结论 PWV、hs-CRP及ABI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冠心病危险分层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7.
陈慧敏  吕淑敏  徐耕 《浙江医学》2011,33(12):1729-1731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bg)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375名患者,每位患者均于术前空腹抽血进行生化及Fbg等指标检测.根据造影结果分为正常对照组、一支病变组、两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采用Genisi's评分系统对冠心病患者病变程度进行评分.结果 4组血浆Fbg 水平分别为:对照组(2.19±0.34)g / L、一支病变组(2.64±0.73)g / L、两支病变组(2.85±0.66)g / L、三支病变组(3.19±0.80)g / L,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0.494,P<0.05);Gensini's评分分组与Fbg水平的关系显示: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增加,Fbg水平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576,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浆Fbg水平与病变程度明显相关(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浆Fbg水平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多支病变患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增加血浆Fbg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冠状动脉造影(CAG)改变。并探讨其病因。方法:26例40岁以下青年人AMI患者,在发病后4小时-4周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分析CAG结果,及其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26例患者中5例(19%)CAG正常,21例(81%)共有29处冠状动脉病变,左前降支病变15例,左回旋支病变6例,右冠状动脉病变8例;其中单支病变14例(67%),双支病变6例(29%),三支病变1例(5%),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多危险因素阳性,特别是吸烟(100%),且与受累血管范围呈正相关结论:青年人AMI病因仍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主,冠状动脉痉挛次之。冠状动脉病变多单支受累,且以左前降支病变为多。吸烟是青年人冠心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康玉民  刘绍妍 《海南医学》2002,13(11):89-89
目的: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选择1999年1月至2002年9月间临床确诊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6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男性46例,女性22例,年龄38-72岁,平均60.5岁)。其中初发劳累型12例,恶化劳累型21例,自发型8例,心肌梗塞后心绞痛27例。合并高血压病41例,糖尿病23例,高脂血症32例。冠状动脉造影均采用Judkins法,多体位投照,用数字减影记录资料。冠状动脉造影狭窄程度分5级:I组≤25%,Ⅱ级26%-50%,Ⅲ级51%-75%,Ⅳ级76%-99%,Ⅴ级完全闭塞。病变部位分为LM、LAD、LCX、RCA。结果:初发劳累型心绞痛多为1支病变(9/12),该型心绞痛的侧支循环多不丰富,恶性劳累型和心肌梗塞后心绞痛多为2、3支病变(17/21、23/27),且以B、C型病变为多,9例为完全闭塞病变,单纯自发型心绞痛亦1支病变为主(6/8),且冠状动脉病变较轻,I、Ⅱ级病变者占62.5%(5/8)。血管狭窄多表现为近端、偏心、多处。狭窄部位以LAD最多见,占80.9%(55/68),其中Ⅲ级以上病变占85.5%(47/55),其次为LCX,占57.4%(39/68),Ⅲ级以上病变占82.1%(32/39),RCA占51.5%(35/68),Ⅲ级以上病变占82.9%(29/35),LM病变占5.9%(4/68)。结论:UAP为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AMI之间的一种不稳定的心肌缺血综合症,常有较严重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血管狭窄程度>50%。不同临床类型UAP的冠状动脉病变有其自身特点,初发劳累型及自发型心绞痛以单支病变为多,恶化劳累型及梗塞后心绞痛以多支病变为多,根据其特点临床可采取药物、PTCA+支架或CABG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总结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冠状动脉造影的病变特征,以决定治疗方案。方法对62例UAP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加以分析,包括病变血管狭窄程度、病变特征。结果UAP大部分为三支及双支病变,且同一血管有多处病变,狭窄程度严重,有一部分为慢性闭塞病变且有侧支循环形成。结论UAP患者绝大部分为多支病变,且狭窄程度严重,指导早期血运重建,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血清载脂蛋白A(ApoA)、脂蛋白a(Lpa)与冠脉病变支数和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152例拟诊为“胸痛”患者自愿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结果分为无病变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4组,分别测定患者血浆ApoA、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B(ApoA/B)、脂蛋白a(Lp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结果 多支病变组的Lpa明显高于无病变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的ApoA明显低于无病变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ApoA呈负相关,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Lpa呈正相关.ApoA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Lpa与Gensini评分成正相关.结论 Lpa、ApoA是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一个潜在指标,可为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判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病变严重程度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98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住院患者检测入院后血浆hs—CRP,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正常对照组(n=32),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n=69)和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组(n=97)。比较不同组间hs—CRP的差异。结果:正常对照组、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血浆hs—CRP分别为(0.89±0.73)、(1.51±0.62)、(1.82±0.81)。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血浆hs—cR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多支病变组血浆hs—CRP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不同病变程度的血浆hs—CRP水平不同,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hs—CRP水平显著增高,血浆hs—CRP水平对预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病变程度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46例心电图示LBBB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146例LBBB患者中74例(50.7%)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异常,其中单支病变24例(32.4%),双支病变16例(21.6%),三支病变34例(45.9%),三支病变例数明显多于单支或双支病变(P〈0.05)。病变分布:前降支病变65例,回旋支病变45例,右冠状动脉病变48例,前降支病变例数明显多于回旋支病变或右冠状动脉病变(P〈0.05)。结论LBBB多见于冠心病,与前降支病变明显相关。发现LBBB并伴有冠心病危险因素,尤其伴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时,冠心病是首先考虑的病因,冠状动脉造影术是必要的检查。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冠心病左主干和(或)三支病变患者的首选血运重建治疗方案。近年来,随着腔内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新型支架的研发和应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远期通畅率有一定的提高,靶血管再血管化率有所降低,成为冠心病左主干和三支病变的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之一。本文总结冠心病左主干和(或)三支病变血运重建方式的最新研究进展,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尿微量白蛋白(MAU)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1年11月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者82例,根据血管病变程度分为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n=24)、单支病变组(n=22)、双支病变组(n=16)、三支及多支病变组(n=20),Gensini法计算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积分:在冠状动脉造影前及冠状动脉造影后1周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患者双侧颈动脉IMT及斑块情况,同时测定MAU,分析冠心病病变程度和颈动脉粥样硬化及MAU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冠状动脉正常组比较,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二三支及多支病变组的颈总动脉IMT明显增厚,而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其颈动脉IMT、斑块发生率、斑块积分及MAU亦随之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AU与Gensin-S呈正相关(r:0.54,P〈0.05),与颈动脉IMT亦呈正相关(r=0.57,P〈0.05)。结论颈动脉IMT及MAU水平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相关性,通过测定颈动脉IMT及MAU含量可预测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周动脉病变对非心肌梗死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ease,CHD)多支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非急性心肌梗死的可疑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其中明确冠心病43例(冠心病组),正常17例(正常组),对于冠状动脉病变依据修正的Genisini评分法进行评分。利用超声检测外周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斑块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不同评分的冠心病组患者与正常组3组外周动脉IMT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外周动脉IMT与冠脉积分的对数值间(修正Genisini评分)呈正相关(P〈0.05);(3)外周动脉IMT、斑块与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对冠状动脉多血管病变的预测价值较高,可以作为观察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重要指标。联合评价颈动脉和股动脉粥样硬化可为预测冠心病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B型利钠肽(BNP)水平与AMI患者早期心功能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008年1月至12月住院的AMI患者80例按心功能分为KillipⅠ级组、KillipⅡ级组及KillipⅢ、Ⅳ级组,按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分为单支组、多支组,选择同期住院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30例为对照组。入院后48h内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BNP浓度。结果 AMI各级心功能患者BNP浓度均高于对照组,且随Killip级别的升高,BNP浓度呈递增,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AMI冠状动脉病变单支组及多支组BN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多支组BNP浓度明显高于单支组(P〈0.01)。结论 AMI患者血清BNP水平与患者早期心功能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脉压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脉压水平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759例冠状动脉造影的病案资料进行回顾登记,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脉压,以及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以60mmHg为界将所有病例分为高脉压与低脉压2组,分析比较2组患者间一般情况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差异;以是否合并高血压对患者分为2个亚组,分析亚组内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患者间脉压的差异。【结果】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脉压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无相关。高脉压与低脉压2组患者一般情况的多个项目存在差异,高脉压组3支病变患者的比例高于低脉压组(17.4%V89.9%,P=-0.003)。高血压亚组冠状动脉3支病变患者的比例高于正常血压亚组(16.3%vs88.9%,P=0.004);高血压亚组内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之间的脉压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肚5.08,P=0.001),3支病变和2支病变患者的脉压高于1支病变者,正常血压组内不同病变程度患者之间无差异(F=0.70,P-0.56)。【结论】总体分析脉压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无相关。在高血压亚组内。不同冠脉病变程度患者之间的脉压存在差异,3支病变和2支病变患者的脉压显著高于1支病变。  相似文献   

19.
①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清载脂蛋白A、B(apoA、apoB)及相关脂类,抗凝、纤溶指标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②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病人173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136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至少一支冠状动脉狭窄〉70%,其中单支病变65例,双支或多支病变71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对照组)37例。采空腹静脉血2mL检测生化全套。③结果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apoB、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抗凝血酶Ⅲ、纤维结合蛋白水平及apoB/apoA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3.70~6.08,P〈0.05);而apoA1、纤溶酶原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F=0.09、2.78,P〉0.05)。apoB、TG、纤溶酶原、纤维结合蛋白含量及apoB/apoA与冠状动脉积分呈正相关(r=0.502~0.605,P〈0.05),apoA1与冠状动脉积分呈负相关(r=-0.601,P〈0.01)。④结论apoB、apoB/apoA的升高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与澳大利亚人冠状动脉病变规律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中国人与澳大利亚人冠状动脉病变规律的差异。方法:选择中国南京冠心病患者3021例(男性占68.4%),澳大利亚悉尼同步入选3230例患者(男性占67.5%),分别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比较冠状动脉病变的支数及部位。结果:①中国人CAG阳性率为69.4%,右冠状动脉优势型为85.2%,澳大利亚人CAG阳性率为75.5%(P〈0.05),右冠状动脉优势型为82.9%:②两组冠状动脉病变主要累及的血管依次为左前降芰(LAD)、右冠状动脉(RCA)、左回旋支(LCX)、左主干(LM),中国人与澳大利亚人3支病变分别为26.0%和31.9%(P〈0.01)。③中国人男、女3支病变分别为29.8%和15.8%,澳大利亚人男、女3支病变分别为34.0%和26.2%,与中国人同性别比较,澳大利亚人男、女LM、RCA病变率均高(P〈0.01)。结论:中国人与澳大利亚人冠状动脉病变依次累及LAD、RCA、LCX、LM;与中国人比较,澳大利亚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重,而且男、女患者均重:与女性比较,两组的男性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均较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