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57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界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其斑块分级在估测冠心病中的最佳预测值。【方法】用高频超声检测125例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分叉处内中膜厚度,以及颈动脉斑块分级,评价它们估测冠心病的作用,并用ROC曲线评价它们的诊断价值。【结果】冠心病组颈总动脉及分叉处内中膜增厚、斑块分级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显示颈总动脉及分叉处内中膜增厚、斑块分级均可估测冠心病,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0.75、0.74;将颈总动脉分叉处内中膜增厚≥1.3mm,颈总动脉内中膜增厚≥0.9mm,颈动脉斑块分级≥2定义为阳性,3者联合评价其阳性积分,则ROC曲线下面积为0.82,以3者中任2项阳性为预测值估测冠心病,灵敏度95.3%,特异度84.2%,阳性预测值85.3%,阴性预测值86.4%。【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颈总动脉及其分叉处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分级可用于估测冠心病。以3者联合评价诊断价值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皮祖细胞修复动脉内皮损伤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颈总动脉内皮损伤模型,16只大鼠随机等分为内皮祖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体外诱导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为内皮祖细胞.在动脉损伤后,将5-溴脱氧尿苷标记的内皮祖细胞注入损伤动脉段,14 d后取损伤动脉段和对侧正常动脉段.采用病理学方法、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评价内皮祖细胞的修复效果.[结果]内皮祖细胞移植组的损伤动脉段5-溴脱氧尿苷免疫组化为阳性.内皮祖细胞移植组损伤动脉段的新生内膜厚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43.5±5.5)μm vs(90.7±12.7)μm,P<0.05;内皮祖细胞移植组的再内皮化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77.8%±0.1%vs52.2%±0.1%,P<0.05.[结论]内皮祖细胞具有修复动脉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内皮祖细胞可作为心血管疾病细胞移植疗法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干细胞移植疗法种子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为探讨冠心病的干细胞移植疗法提供理想的种子细胞来源。方法 收集健康成人骨髓 ,通过Ficoll离心法获得骨髓单个核细胞 ,置于纤维连接蛋白预衬的DMEM培养基中 ,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加以诱导 ,并通过荧光显微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诱导后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和鉴定。结果 在VEGF、bFGF等诱导因子存在的条件下 ,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化成为内皮祖细胞 ,倒置荧光微镜下呈典型的“纺锤样”梭形细胞 ,单层细胞贴壁生长融合时呈铺路石样排列 ,免疫组织化学示vWF抗体染色阳性 ,CD34抗体染色阳性。结论 成人骨髓单个核细胞在特定条件下可诱导分化成为内皮祖细胞 ,此细胞可作为冠心病干细胞移植疗法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患者循环内皮微颗粒水平和动脉弹性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高血压病患者(n=60,高血压组)和健康志愿者(n=32,对照组)血浆中CD31+/CD42-内皮微颗粒的水平,袖带震荡技术无创检测肱动脉与胫后动脉之间的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评估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患者循环内皮微颗粒水平显著升高[(972.6±116.2)比(1920.3±152.0)个/μl,P<0.001];高血压组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增快[(1369.3±147.3)比(1793.0±328.3)cm/s,P<0.001]。循环内皮微颗粒水平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呈正相关(r=0.42,P<0.001),以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为因变量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循环内皮微颗粒水平是其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循环内皮微颗粒水平升高且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加快,循环内皮微颗粒是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独立影响因素,提示高血压病患者体内较高水平的循环内皮微颗粒加速了大动脉弹性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口服叶酸对冠心病患者的作用。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60例,检测血清叶酸、同型半胱氨酸(Hcy)、丙二醛(MD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血流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FMD);随机分为安慰剂组和叶酸口服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在冠心病二级预防基础上分别再予5 mg/d叶酸或安慰剂口服,治疗4 周、8周后复查前述指标,比较各组治疗前后及两组之间相关指标的差别。结果 叶酸口服组与安慰剂组基础年龄、性别、高血压比例、糖尿病比例、血清叶酸、Hcy和LDLC水平、FMD无明显差别;规范的冠心病二级预防能在4周时显著降低患者血清LDLC水平,持续至8周后能显著降低血清MDA水平并显著提高FMD,但对血清叶酸和Hcy水平无明显影响;而在此基础上加用叶酸口服4周,在轻度降低血清Hcy水平、提高血清叶酸水平的同时已显著降低血清MDA水平并显著提高FMD,持续至8周时这一益处进一步显现;叶酸口服组治疗8周后血清叶酸水平与Hcy水平无相关性,与FMD呈正相关,与MDA水平呈负相关, Hcy水平与其他指标之间无明显相关。结论 在规范冠心病二级预防基础上加用叶酸口服可进一步降低氧化应激水平并改善内皮功能;叶酸可能通过降低氧化应激改善冠心病患者内皮功能;这种作用与可能其降低Hcy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体外诱导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化成为内皮祖细胞,为小径聚氨酯人工血管内皮化提供合适的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收集健康成人骨髓单个核细胞,置于纤维连接蛋白预衬的DMEM培养基中,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加以诱导,通过荧光显微镜和免疫组化分析等方法观察和鉴定诱导后的细胞。将诱导分化的内皮祖细胞种植到聚氨酯小径人工血管表面,用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在VEGF、bFGF等诱导因子存在的条件下,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化成为内皮祖细胞,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呈典形的“纺锤样”梭形细胞,单层细胞贴壁生长融合时呈铺路石样排列,免疫组化示VWF和CD34抗体染色阳性。扫描电镜下,未种植细胞的聚氨酯小径人工血管表面呈典型的多孔蜂窝状结构,孔径大小比较适合内皮祖细胞爬行。种植细胞后,聚氨酯小径人工血管表面有大量的内皮祖细胞黏附、爬行及铺展生长,有时可见内皮祖细胞长入蜂窝状孔径内。[结论]体外诱导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化为内皮祖细胞可作为小径聚氨酯人工血管内皮化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7.
8.
糖尿病患者动脉弹性功能的变化与监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涂昌  陶军  杨震  王妍  徐明国  王洁梅 《新医学》2005,36(2):80-81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动脉弹性功能的变化,探讨对糖尿病引起早期血管顺应性的改变作定量分析的方法.方法:采用动脉弹性功能检测仪测定糖尿病组(30例)及正常对照组(30名)的大动脉弹性指数即容量顺应性(capacitive compliance),又称C1,和小动脉弹性指数即振荡顺应性(oscillatory compliance),又称C2.结果:糖尿病组的C1[(10.3±1.2)mL/mmHg×10]与对照组C1[(11.4±1.7)mL/mmHg×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2[(3.1±0.5 mL/mmHg)×100]较对照组C2[(7.7±1.6)mL/mmHg×100]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小动脉弹性明显降低.应用动脉弹性功能检测仪可对其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胰岛素抵抗对冠脉慢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冠脉造影正常但存在冠脉慢血流的28例患者为观察组,而冠脉造影正常且无冠脉慢血流的30例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和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敏感指标(HOMA-IS).结果: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冠脉慢血流组FINS和HOMA-IR较正常对照组高,而HOMA-IS较正常对照组低(P<0.05).结论:胰岛素抵抗与冠脉慢血流的发生有一定关系,这可能是冠脉慢血流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的数量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53例作为患者组,同期无冠状动脉病变患者33例作为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即抽取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单个核细胞中CD34及CD133双阳性细胞(EPCs)的数量。然后行冠状动脉造影,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对冠脉病变程度进行定量分析。分析外周血EPCs数量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严重的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明显高于狭窄程度较低的患者(P<0.05);冠脉狭窄的严重程度与EPCs数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数量明显降低,冠脉狭窄可导致外周血EPCs数量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