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大黄多糖对脑损伤后大鼠脑皮层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大黄多糖(Tanguticum Maxim polysaccharides,TMP)对大鼠脑损伤后不同时间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70表达的影响,探讨大黄多糖的脑保护作用机制,为其用于临床治疗脑损伤寻求依据。方法;复制大鼠脑挫裂伤模型,分别在伤后6,24,48h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脑皮层表达HSP70的神经细胞,以Western-blot蛋白印迹方法检测脑皮层HSP70表达变化。结果:大黄多糖治疗组6h HSP 70表达高于损伤组,24,48h均低于治疗组.结论:大黄多糖能促进HSP 70的表达,这可能是其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大黄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致急性肺损伤(ALI)中热休克蛋白70(heatshockprotein,HSP)的表达以及大黄对ALI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用Wistar大鼠复制ALI的动物模型,动物随机分成四组:对照组、ALI组、大黄预防用药组、大黄治疗用药组,每组15只。大黄采用腹腔注射给药,分别于注射LPS或生理盐水后2h处死动物。用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对ALI组和大黄用药组测定肺系数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印迹方法检测组织中HSP70的表达。结果ALI组肺间质水肿,肺泡腔内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和血浆蛋白渗出,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ALI组HSP70的表达量较少,大黄用药组HSP70表达量增强。大黄用药组肺系数测定明显降低,PaO2明显升高。ALI组肺系数测定升高,PaO2降低。结论大黄对ALI的肺组织起保护作用,并且预防组强于治疗组。大黄能增加LPS诱导ALI组织中HSP70的表达,表明大黄对ALI的肺组织起保护作用与HSP70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鼠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axonalinjuries,DAI)后不同时期脑皮层组织中热休克蛋白(heatshockproteins,HSP)70的表达,为临床治疗脑损伤寻求有效手段。方法制作大鼠DAI模型,分别在伤后6、24、48、72h,7d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脑皮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分析其含量变化特点。结果DAI后24hHSP表达增加,48h达高峰,7d后仍维持较高水平。结论bFGF在各时间点表达有明显差异,提示其参与脑损伤后神经元保护及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托吡酯对高血压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探讨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行双肾动脉狭窄术制成高血压模型,喂养2个月后随机分为3组:托吡酯干预组、缺血再灌注组和假手术对照组。线栓法制做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缺血2h,再灌注1d。取脑组织切片经免疫组化染色后,用病理图象分析仪计数HSP70阳性和阴性细胞数并计算阳性细胞比。结果托吡酯干预组大鼠HSP70的表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假手术对照组未见HSP70表达。结论托吡酯能促进HSP70的表达,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组织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源性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对脑缺血低氧模型大鼠脑组织保护作用。方法小鼠尾静脉注射携带全长HSP70基因vAd-HSP70,采用RT-PCR方法分别检测注射24、487、2 h后脑组织HSP70mRNA的转录水平。大鼠随机分为缺血低氧组(HI组)、vAd-HSP70静脉注射转染缺血低氧组(vAd-HSP70组,静脉注射转染vAd-HSP70的48 h后予缺血低氧处理)和正常对照组(NC组),各25只。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各组2、24、487、2 h及7 d脑组织中HSP70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小鼠尾静脉注射含HSP70重组腺病毒后可检测到HSP70基因的有效表达,且在注射48 h后表达水平最高,与247、2 h比较有显著性(F=18.58,P〈0.05)。缺血低氧后大鼠脑组织中HSP70的水平增高,在缺血低氧后24 h达高峰,并在24~48 h内维持较高水平,以后逐渐下降。vAd-HSP70组HSP70各时间点的表达水平均高于HI组,在2、48、72 h差异有显著意义(F=85.36~866.67,q=6.71~88.43,P〈0.05)。病理学检测显示HI组大鼠脑组织有较严重的缺血损伤性改变,vAd-HSP70组大鼠脑组织损伤较轻。结论外源性HSP70可在大鼠脑组织有效表达,并可减轻脑缺血低氧后病理损伤,对大鼠缺血低氧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烧伤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30%体表面积Ⅲ度烫伤大鼠模型,6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烧伤组和川芎嗪组。另取8只大鼠作为伤前对照。于致伤前及伤后3、6、12和24h检测血清心肌钙蛋白T(cTnT)、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变化;Westernblot检测心肌组织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结果 大鼠严重烧伤后3h和12h心肌组织中HSP70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血清cTnT含量显著升高,心肌组织中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与烧伤组相比,川芎嗪组心肌组织中HSP70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血清cTnT含量显著降低,而心肌组织中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川芎嗪对大鼠严重烧伤后早期心肌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HSP70诱导表达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7.
大鼠烧伤感染模型肺组织热应激蛋白70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实验大鼠热应激蛋白70(Heatstressproteins,HSP70)的表达与烧伤脓毒症的关系,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成6组,每组6只。其中4组以92℃水,18s烫伤(烫伤面积20%),腹腔注射乳酸林格氏液休克复苏,48h后尾静脉注射绿脓杆菌PA103悬液0.5mL(菌量1.5×109CFU/mL)制成大鼠烧伤感染模型,分别对成模后0,4,24,48h时相点进行检测;另以正常组及烧伤48h组作为对照。以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Blot检测各组肺组织HSP70的表达,同时以偶氮显色法检测各组血浆内毒素水平,并对大鼠肺组织进行大体及镜下观察。结果:Wistar大鼠在尾静脉注射绿脓杆菌PA103悬液后,其血浆内毒素水平迅速上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烧伤感染组大鼠的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t=2.2281,P<0.05)。正常大鼠肺组织HSP70表达较弱,表达部位在肺泡上皮及支气管上皮黏膜细胞的胞质。在烧伤感染条件下,大鼠肺组织HSP70表达逐渐增强,至成模后24h,HSP70表达累积量达到最高峰,并呈现较明显的核表达。成模后48h,HSP70表达逐渐减弱,核表达逐渐消失,主要在肺泡上皮及支气管上皮黏膜细胞的胞质表达。结论:HSP70与烧伤感染后的应激反应有密切关系,其表达规律与热应激反应相似。在烧伤感染的早期(24h内),热应激蛋白表达水平与血浆内  相似文献   

8.
背景:目前研究认为,Mr70000热休克蛋白(HSP70)是缺氧缺血的敏感指标。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Monosialotrahexosylganglioside,GM1)是哺乳类神经节苷脂的主要种类,HSP70及GM。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中的作用及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目的:研究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a-ischemia brain damage,HIBD)后海马CA1区Mr70000热休克蛋白(HSP70)表达、病理学损伤变化和外源性GM1对其的影响。设计:完全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材料和干预:本实验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航空医学系及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病理科完成,实验采用7日龄SD乳鼠,按随机抽签法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6只,缺氧缺血组24只,缺血后治疗组24只干预:建立HIBD模型,用免疫组化及苏木素-伊红(HE)染色方法检测缺氧缺血和GM.干预后不同时间点脑海马组织HSP70阳性细胞及病理学改变。主要观察指标:正常大鼠、缺氧缺血大鼠及缺氧缺后给予GM1大鼠的海马CA1区HSP70染色程度及神经损伤分级比较。结果:HI后新生大鼠海马CA1区仅能检出少量阳性HSP核蛋白,呈1级染色,海马CA1区神经元呈较严重的缺血损伤性改变,损伤程度达3—4级,而GM1组可见应激蛋白HSP70明显表达,24h达高峰,呈2—3级染色;神经元损伤程度为0—2级。结论:GM1可使新生大鼠海马CA1区HSP70表达上调,减轻脑缺氧缺血后病理损伤,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红旗  章翔 《中国临床康复》2002,6(8):1136-1137
目的:探讨大量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ies,DAI)后不同时期脑皮层组织中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70的表达,为临床治疗脑损伤寻求有效手段。方法:制作大鼠DAI模型,分别在伤后6、24、48、72h,7d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脑皮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分析其含量变化特点。结果:DAI后24hHSP表达增加,48h达高峰,7d后仍维持较高水平。结论:bFGF在各时间点表达有明显差异,提示其参与脑损伤后神经元保护及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10.
大鼠烧伤感染模型肺组织热应激蛋白70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实验大鼠热应激蛋白70(Heat stress proteins,HSP70)的表达与烧伤脓毒症的关系,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成6组,每组6只。其中4组以92℃水,18s烫伤(烫伤面积20%),腹腔注射乳酸林格氏液休克复苏,48h后尾静脉注射绿脓杆菌:PA103悬液0.5mL(菌量1.5&;#215;10^9CFU/mL)制成大鼠烧伤感染模型,分别对成模后0,4,24,48h时相点进行检测;另以正常组及烧伤48h组作为对照。以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肺组织HSP70的表达,同时以偶氮显色法检测各组血浆内毒素水平,并对大鼠肺组织进行大体及镜下观察。结果:Wistar大鼠在尾静脉注射绿脓杆菌PA103悬液后,其血浆内毒素水平迅速上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烧伤感染组大鼠的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t=2.2281,P&;lt;0.05)。正常大鼠肺组织HSP70表达较弱,表达部位在肺泡上皮及支气管上皮黏膜细胞的胞质。在烧伤感染条件下。大鼠肺组织HSP70表达逐渐增强,至成模后24h,HSP70表达累积量达到最高峰,并呈现较明显的核表达。成模后48h,HSP70表达逐渐减弱,核表达逐渐消失,主要在肺泡上皮及支气管上皮黏膜细胞的胞质表达。结论:HSP70与烧伤感染后的应激反应有密切关系,其表达规律与热应激反应相似。在烧伤感染的早期(24h内),热应激蛋白表达水平与血浆内毒素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12.
严重烧伤早期肠黏膜组织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规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大鼠烧伤后早期肠黏膜组织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大鼠烫伤模型,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blot)及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伤后3、6、12、24和48h不同时间点肠黏膜组织内HSP70及热休克因子1(HSF1)的表达分布情况。结果烫伤后3h肠黏膜组织内HSP70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分别在伤后6h和12h达高峰,伤后48h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伤后3h大鼠肠黏膜组织HSF1出现一过性降低,伤后6h其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并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直至持续到伤后48h(P均<0.01)。结论严重烧伤早期肠黏膜组织HSP70及HSF1表达均显著增加,提示严重烧伤早期即可引起肠黏膜组织细胞的应激反应,可能与细胞的自我保护机制启动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大鼠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乌司他丁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胰腺缺血30min再灌注0h、6h、12h及24h时胰腺组织中bcl-2蛋白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变化,同时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乌司他丁组在再灌注6h、12h、24h时bcl-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和假手术组(P〈0.05),后两组各时点表达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缺血再灌注组和鸟司他丁组HSP70的表达在12h、24h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5)。病理组织学观察:乌司他丁组炎症反应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减轻。结论乌司他丁对大鼠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胰腺bcl-2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重组腺病毒介导的热休克蛋白 70转染对缺氧再复氧损伤后肠上皮细胞生长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重组含人全长 HSP70基因的腺病毒转染体外培养的肠上皮细胞株 IEC 6 ,检测转染细胞 HSP70的 m RNA表达水平。 IEC 6细胞经缺氧再复氧处理后 ,对未转染组 ,转染 2 4 h、4 8h及 72 h组细胞的细胞活力、生长曲线、增殖能力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腺病毒转染组细胞 HSP70 m RNA表达呈阳性。经缺氧再复氧处理后 ,IEC 6转染细胞活力较未转染组活力明显增强 (P<0 .0 1) ,生长能力提高 (P<0 .0 5 ) ,分裂指数增高(P<0 .0 5 )。结论 :重组腺病毒介导的 HSP70转染可增强肠上皮细胞生长及增殖能力 ,从而保护其抵抗缺氧再复氧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百草枯(Paraquat PQ)中毒大鼠肺组织中表达及乌司他丁干预对其影响.方法 72只Spragne-Dawley(SD)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A组)、染毒组(B组)和乌司他丁组(C组),每组各24只.B组和C组PQ灌胃(80 mg/kg)染毒建立急性中毒模型.C组于PQ灌胃后30 min腹腔注射给UTI(10万U·kg-1·d-1).观察染毒后12,24,48,72 h各组肺组织HSP70的表达、湿/干重比(W/D)和病理改变.HSP70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与A组相比,各时间点B组和C组肺组织HSP70的表达明显增强,尤以C组为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肺组织病理检查可见PQ中毒后肺泡壁充血、炎性细胞浸润,并有局灶性出血.但C组病理改变较轻.结论 乌司他丁增强HSP70的表达,从而减轻PQ中毒大鼠急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16.
8Hz次声作用后大鼠脑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次声作用后大鼠脑的热休克蛋白70(heatshockprotein70,HSP70)的表达。方法大鼠暴露于8Hz的次声,2h/d,点杂交检测次声作用1次后多器官HSP70MRNA平;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次声作用1、3、7、14、21d后脑HSP70的表达和分布。结果次声作用后脑、心、肝、肺等器官HSP70mRNA明显增加,脑中有24个部位出现HSP70阳性神经元,且随声压增强、作用时间延长,阳性表达增强。结论这些部位对次声敏感,次声的作用效应与声压、作用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头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头针治疗脑缺血的可能机制。方法:90只健康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模型组和头针组各40只。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将模型组和头针组大鼠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再灌注模型,头针组大鼠给予头针治疗。观察治疗6、24、48及72h各时相点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NSS)评分,脑组织Bax、Fas及caspase-3的表达。结果:①NSS评分:造模后各时相上点组间比较,头针组与模型组NSS评分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在第72h时相点头针组NSS评分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②Western bloting检测:造模后6、24、48和72h时相点头针组及模型组Bax蛋白在梗死侧脑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24h达高峰,随着时间推移,模型组的Bax蛋白相对光密度比值较头针组减少缓慢(P〈0.01)。③RT-PCR检测:头针组与模型组Fas、caspase-3mRNA在梗死边缘区的内侧诱导表达,头针组明显少于模型组。结论:脑缺血损伤诱导Bax、caspase-3、Fas基因表达增强,Bax、caspase-3、Fas在介导神经细胞凋亡和缺血性脑损害中起关键作用。使用头针治疗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组织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