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巴西革耳Lentinus striguellus深层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巴西革耳Lentinusstriguellus深层培养的适宜发酵培养基、摇瓶发酵条件。试验结果表明 ,Lentinusstriguellus对单糖、双糖、多糖和糖醇都有一定的利用 ,但葡萄糖等单糖对菌丝生长效果较好 ;酵母粉等蛋白质含量高的氮源对菌丝生长较为有利 ;通过L9(3 4 )正交试验确定了Lentinusstrigullus发酵的最适培养基为 :5 %葡萄糖 ,0 .7%酵母粉 ,0 .2 %KH2 PO4,0 .3 %MgSO4·7H2 O ,0 .0 0 1%VB1 ;一定浓度内 ,Fe2 + 、Ca2 + 对菌丝体生长有促进效果。适宜的摇瓶发酵条件为 :培养基起始 pH5 .0~ 6.0、培养温度 2 6℃、接种量 10 % ,摇床转速为 2 0 0r/min ,2 5 0mL三角瓶最适装液量为 80mL ,发酵周期为 6d。  相似文献   

2.
详细分析了在乳清基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酵母粉(0-15g/L)对酸奶菌株分批发酵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包括细菌数增长,乳糖消耗和乳酸生成.结果表明:较高的酵母粉浓度对菌株生长反而有一定抑制作用,适宜的酵母粉浓度为10g/L,该条件下德氏乳杆茵保加利亚亚种KLDS 1.9201乳糖转化率达到77%,乳酸终浓度为50g/L,增殖1Oh后的活茵数为1.96 X 109 CFU/mL;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KLDS 3.0201的乳糖转化率达到74%,乳酸终产量达到33g/L,发酵培养6h后的活茵数为2.52×109 CFU/mL.  相似文献   

3.
采用平板培养和液体培养的方法研究不同碳源及其浓度对黄伞菌丝生长和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黄伞菌平板培养菌丝的碳源及其浓度为:果糖 2.5%、麦芽糖3.0%、葡萄糖 3.0%、乳糖 3.0%、红糖2.5%、蔗糖2.5%;最适宜黄伞菌液体培养菌丝体的碳源为3.0% 的葡萄糖,最适宜黄伞菌产生胞外多糖的碳源为2.0% 的麦芽糖。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制作纳豆用芽孢杆菌液体深层发酵的优化方法,提高发酵水平,生产出含有较高活菌数的微生物菌剂产品.方法:采用L8(27)正交实验法优化芽孢杆菌的液体深层发酵培养基;通过不同的补料发酵方式,降低营养物质过浓产生的阻碍作用,提高发酵浓度和水平.结果:对纳豆芽孢杆菌的摇瓶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培养基为葡萄糖3%、酵母粉1.5%、豆饼粉0.2%、氯化钠0.5%、磷酸氢二钾0.1%、硫酸镁0.05%.通过2L发酵罐的补料发酵试验得出最佳的补料方式:液体深层发酵10 h以后开始补料,每15 min补一次,10 h补完,补料液的养分为葡萄糖和酵母粉含量为总发酵成分的33%.  相似文献   

5.
葡萄糖对光滑球拟酵母发酵生产丙酮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30L发酵罐中研究了初始葡萄糖质量浓度和补料方式对光滑球拟酵母WSH-IP303发酵生产丙酮酸的影响.实验确定116.4g/L左右是较为适宜的初始葡萄糖质量浓度,发酵58h时丙酮酸质量浓度和产率分别为58.0g/L和0.516g/g.采用初始葡萄糖质量浓度为53.4g/L,发酵24h分批补料至葡萄糖总质量浓度为115g/L的培养方式,发酵64h时丙酮酸质量浓度和产率分别为60.2g/L和0.559g/g;采用初始葡萄糖质量浓度为62.6g/L,发酵24h开始连续补料至葡萄糖总质量浓度为115g/L的培养方式,发酵72h时丙酮酸质量浓度和产率分别为63.3g/L和0.586g/g,与葡萄糖总质量浓度相似(115g/L)的分批发酵相比,丙酮酸产量分别提高了3.8%和9.1%.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初始葡萄糖质量浓度能促进光滑球拟酵母发酵生产丙酮酸;尽管葡萄糖补料培养可适度提高丙酮酸的产量及产率,但生产强度却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6.
苹果汁中耐热菌培养基的优化及生长曲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苹果汁中分离耐热菌和德国标准耐热菌菌株基础培养基的正交优化,确定最佳的培养基。得出最佳培养基配比是(质量分数):德国标准菌:蛋白胨0.5%,果糖0.2%,酵母粉0.2%,MgSO4·2H2O0.1%,CaCl20.5%,KH2PO40.12%,MnSO4·4H2O0.05%;分离菌:蛋白胨0.5%,葡萄糖0.2%,酵母粉0.2%,MgSO4·2H2O0.1%,CaCl20.5%,KH2PO40.12%,MnSO4·4H2O0.05%。并计算得出吸光度与细菌浓度之间的关系公式及用优化培养基培养绘制耐热菌生长曲线。  相似文献   

7.
灵芝菌丝液体深层发酵培养基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利用液体深层发酵方法进行灵芝菌丝发酵最佳培养基的确定。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可溶性淀粉、葡萄糖、蛋白胨、麸皮、MgSO4·7H2O、KH2PO4对液体深层发酵灵芝菌丝生长的影响,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灵芝液体深层发酵的最适培养基配比为可溶性淀粉1%,葡萄糖2.5%,蛋白胨0.1%,麸皮0.5%,MgSO4·7H2O0.015%,KH2PO40.1%。发酵6d干菌体得率为19.91g/L。  相似文献   

8.
利用啤酒废酵母深层发酵培养假蜜环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确了假蜜环菌试验菌株摇瓶培养条件为:碳源浓度25g/L,氮源浓度0.336g/L,初始pH4.0,种龄为7d的液体种子接种量为10%(V/V),在27℃,摇床转速140r/min。对照此培养条件,确定假蜜环菌深层发酵培养基的组成为:经过破壁处理啤酒废酵母粉4.8g/L,葡萄糖24g/L。相同培养条件下,菌丝体收获量为干重13.5g/L,生物量高于利用蛋白胨培养基扩大培养的产量:13.0g/L。  相似文献   

9.
以菌丝生物量为指标,对杏鲍菇液体发酵培养基和液体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杏鲍菇液体发酵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酵母粉,最佳培养基配方葡萄糖2%,玉米粉3%,酵母粉0.3%,麸皮2%,KH2PO40.1%,MgSO4·7H2O 0.05%.最佳培养条件装液量100mL/250mL,接种量10%,培养基初始pH5~6,培养温度25℃,摇瓶转速200r/min,发酵时间240h.  相似文献   

10.
周林  卢英华  何宁 《中国油脂》2007,32(6):32-34
以筛选得到的Schizochytrium sp.菌株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培养基碳源、氮源对该菌株生物量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建立了菌体生物量与葡萄糖、酵母粉以及玉米浆浓度之间的关系,得到较佳培养基组成为:126g/L葡萄糖、10g/L酵母膏、2g/L玉米浆、5g/L蛋白胨、0.5倍浓度自然海水1L。摇瓶发酵结果表明:在5d培养时间,Schizochytriumsp.生物量、积累油脂以及DHA分别可达42.9、34.1、13.8g/L。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对制备苹果酒菌剂的培养基配方、培养条件以及冷冻保护剂配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适的培养基组成为在YPD基础培养基上,加入葡萄糖2.5%,KNO3 1.5%,MgSO4 0.1%。菌剂最适培养条件为:发酵温度20 ℃,接种量1.0%,培养时间为14 h,pH5.0。保护剂为脱脂奶粉12%,甘油2%,谷氨酸钠1%,吐温80为0.5%。在此最佳条件下,冷冻干燥后菌剂的活菌数能达到6.12×1011 CFU/g。  相似文献   

12.
对海洋Arthrobacter protophormiae CDA2-2-2产几丁质脱乙酰酶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提高发酵产酶水平。在单因素实验优化的基础上,利用PB试验筛选显著影响菌株发酵产酶酶因素,进一步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这些因素,获得最佳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利用单因素实验优化获得碳源、氮源、金属离子、发酵温度、发酵时间、装液量、初始pH和转速的最佳条件。PB试验筛选获得显著影响发酵产酶的因素为MgSO4、发酵温度和葡萄糖。运用Box-Behnken设计,通过响应面法对上述3因素进行优化,获得Arthrobacter protophormiae CDA2-2-2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0.5%,酵母粉1%,MgSO4 0.015%;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8 ℃,初始pH7.0,转速140 r/min,发酵时间84 h,接种量2%,装液量40%。在此条件下Arthrobacter protophormiae CDA2-2-2产几丁质脱乙酰酶酶活为14.58 U/mL,较优化前提高了2.5倍。本研究结果为Arthrobacter protophormiae CDA2-2-2几丁质脱乙酰酶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奠定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3.
粉被虫草液体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摇瓶液体培养正交试验获得了粉被虫草的液体培养条件,即蔗糖2.5%,马铃薯淀粉2%,黄豆0.5%,牛肉膏0.5%,酵母膏0.1%,K2HPO4 0.1%,KCl 0.02%,MgSO4•7H2O 0.05%,pH5~7,装液量(100ml/250ml摇瓶),加15颗玻璃珠作分散剂,5%接种量,旋转式摇床150r/min,28℃培养7d,达到最大菌丝干重31.86g/L,于9d获得最大胞内产物3.13g/L。同时,对摇瓶液体培养和生物反应器液体深层分批培养的动力学做了较系统的研究,无论生物反应器还是摇瓶,其培养过程中相对应的pH、残糖、氨基氮、菌丝干重、胞内产物等参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生物反应器培养时间大大缩短,48h即可达到最大菌丝干重29.97g/L,54h达到4.95g/L的最高胞内产物产率。生物反应器设定培养温度28℃、装液量65%、接种量10%、0.2%的消泡剂、搅拌转速350r/min、通气量(12±3)L/min、罐压1.1MPa、初始pH6.5,培养基配方用食用蔗糖3%、蔗糖糖蜜2%、花生0.5%分别替代蔗糖、马铃薯淀粉、牛肉膏以降低成本。实验表明,粉被虫草的液体培养条件基本能达到工业发酵水平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采用响应面法对康宁木霉产纤维素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首先运用Plackett-Burman法筛选出3个影响较大的重要因素,分别为:葡萄糖,MgSO4.7H2O,MnSO4.H2O。然后进行最陡爬坡实验,确定这3种重要因素的最适质量浓度范围。最后通过Box-Behnken设计,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出3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及最佳发酵条件。确定康宁木霉发酵产纤维素酶的最佳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5.97 g/L,乳清粉7 g/L,玉米浆干粉13 g/L,(NH4)2SO4 4 g/L,KH2PO4 8 g/L,MgSO.4 7H2O 0.56 g/L,CaCl.2 2H2O 0.6 g/L,FeSO.4 7H2O 2.5 mg/L,ZnSO4.7H2O 0.7 mg/L,CoCl.2 6H2O 1.9 mg/L,MnSO.4 H2O 4.07 mg/L,吐温-80 1.5 mL/L,在此培养基下发酵酶活为0.233 IU/mL,比优化前提高了35.7%。  相似文献   

15.
产乳糖酶酵母Kluyveromyces lactis培养产酶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本实验室乳酸克鲁维酵母菌株产乳糖酶的发酵培养基组分(W/V,%)为乳糖8、葡萄糖0.5、酵母膏0.7、尿素0.15、KH2PO41.5、MgSO40.1、MnCl20.01,并考察了其发酵工艺条件,优化得到的最高产酶量平均达到1.930ONPGU/ml。  相似文献   

16.
应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黄霉素发酵培养基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在摇瓶条件下,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黄霉素发酵培养基各组份的配比。优化结果表明:在葡萄糖、淀粉、硫酸铵、硫酸镁、碳酸钙的浓度为1%、3.75%、0.25%、0.015%、0.3%时,发酵效价最高。  相似文献   

17.
针对分离自内蒙古锡林郭勒牧区马奶酒中的41株乳酸菌进行胞外多糖生物合成能力的的研究,筛选出一株胞外多糖产量高的菌株异肠球菌SJR-16-1,分别改变基础培养基的碳源、氮源以及发酵温度、时间、pH等条件,探讨其对异肠球菌SJR-16-1胞外多糖生物合成能力的影响。优化的培养基的组成为蛋白胨2.0%;葡萄糖1.5%;麦芽糖1.5%;K2HPO40.2%;MnSO.44H2O 0.02%;MgSO.47H2O 0.02%;醋酸钠0.5%;酵母粉0.5%;Tween80 1 mL/L。确定其胞外多糖的最佳生物合成条件为:初始pH6.0,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14 h,优化的条件显著提高了EPS的合成量。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脱木素选择性,探讨表面活性剂(X)与过氧化氢混合使用时氧脱木素工艺条件的优化,并进行了后续TCF漂白。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与过氧化氢强化氧脱木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浆浓10%,表面活性剂X用量0.3%,过氧化氢用量0.5%,硫酸镁用量0.5%,氧压0.5MPa,用碱量2.5%,反应温度85℃,反应时间60min。在最优条件下处理后,浆料卡伯值为9.7,黏度为964.3mL·g-1,白度为44.3%ISO,脱木素率为57.1%,黏度降低率为11.2%。优化后经TCF漂白,浆料白度可达80.6%IS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