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建立快速简便的在线固相萃取液相(on-line SPE HPLC-DAD)分析方法,测定大鼠血浆中环磷酰胺的浓度。该方法为:将Acclaim Polar Advantage II C18保护柱(PA II柱,10mm×4.6mm,5μm)作为在线SPE柱,去蛋白的血浆样品进样后,100%H2O洗脱1min;经PA II C18柱(150mm×4.6mm,5μm)分析,流动相为乙腈水(40:60,v/v),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为195nm。经过验证发现该方法的选择性好,线性、精密度、准确度和灵敏度高,可用于临床监测环磷酰胺浓度。  相似文献   

2.
《中南药学》2017,(5):591-594
目的建立二维高效液相色谱(2D-HPLC)结合中间柱拦截技术测定舒巴坦血药浓度的方法,并用于临床患者血液与透析液舒巴坦浓度的测定。方法第一维色谱柱为ASTON MVV C18柱(30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20 mmol·L~(-1)磷酸铵(5∶95,v/v)(p H=3.5),流速:0.8m L·min~(-1);第二维色谱柱为苯基乙基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20 mmol·L~(-1)磷酸铵(88∶12,v/v),流速:1.2 m L·min~(-1);中间柱为ASTON PLI中间柱(20 mm×4.6 mm,3μm),检测波长230 nm,温度:40℃,进样量:50μL。结果舒巴坦在2.55~249.20μg·m L~(-1)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检测限为0.22μg·m L~(-1),绝对回收率为91.4%~102.1%,日间、日内精密度RSD均小于6%。结论本方法新颖,自动化程度高,样品前处理简单,检测结果准确稳定,适用于舒巴坦血药浓度及透析液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测定人血浆中舍曲林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以Diamonsil(TM)C18反相柱(150mm×4.6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0.03mol·L-1醋酸铵-甲醇(24:76);流速:0.8mL·min-1;柱温:40℃检测波长:210nm.以乙酸乙酯与氯甲烷(80:20)为提取剂.结果 舍曲林的低...  相似文献   

4.
吴暎  刘伟  林萍 《药学进展》2013,37(2):78-81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剂中的乳糖相关杂质含量.方法:分别选择Kromasil 100-5C18柱(250mm×4.6mm,5μm)、Xtimate C18柱(250mm×4.6mm,5μm)和Agilent HC-C18柱(250 mm×4.6 mm,5 μm)为固定相,乙腈-0.05 mol· L-磷酸二氢钾溶液(以三乙胺调节pH为3.0)(35∶65)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 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37 nm.分别以标准曲线法和多浓度点法测定校正因子.结果:2种方法测得的校正因子均为2.2;来自3个厂家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均未检出乳糖相关杂质.结论:该法可用于测定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剂中的乳糖相关杂质含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聚苯乙烯基质的凝胶色谱柱(MKF-GPC-300)对哌拉西林钠中的聚合物杂质(或称缩合物杂质)的分离分析方法.方法 凝胶色谱柱为MKF-GPC-300柱(300mm×7.8mm,5μm),流动相为0.01mol/L醋酸铵缓冲液(pH7.0):乙腈(65:35),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4nm.结果...  相似文献   

6.
车爽  周军  曲佳 《天津药学》2021,(3):16-18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妇康宝口服液中阿魏酸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Luna C18(2)100魡(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体系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21 nm,柱温为35℃.结果:阿魏酸在1.5890~10.593...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巴洛沙星血药浓度的RP-HPLC测定方法,并用于巴洛沙星片剂的药动学参数测定,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ODS C1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含0.04 mol/L磷酸和0.4%三乙胺,pH=4.5):23,77,流速为1.0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94 nm.内标物为加替沙星.将该方法用于单剂量口服100 mg巴洛沙星片的主要药动学参数研究.结果: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5~5.00μg/mL(r=0.999 8),方法的日内及日间RSD<10%.结论:该方法准确,快速、简便,可为临床评价药物治疗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茵苓退黄合剂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定性鉴别茵苓退黄合剂中大黄、栀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该制剂中的栀子苷含量,色谱柱为Ultimate XB-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15:85),柱温:3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一种HPLC-MS/MS方法测定清洁验证中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残留量.方法 实验中所用色谱柱为Hypersil GOLD C18(100mm×2.1mm,3 μm)柱;以水(A)-甲醇(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35℃;流速:0.4 mL·min-1;进样量:2 μL;以电喷雾电离源(electrospra...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胃乐宁片中各种游离氨基酸的方法.方法:以α-氨基丁酸为内标,以6-氨基喹啉基-N-羟基琥珀酰亚氨基甲酸酯(AQC)为柱前衍生化试荆,采用Kromasil 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醋酸铵缓冲液(pH5.10)和57%乙腈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对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伏立康唑用药的指导作用,为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前瞻性非随机对照方法,依据患者是否进行CYP2C19基因检测进行分组,A组(未进行基因检测)和B组(基因检测组),B组根据代谢表型分UM组(超快代谢型),EM组(快代谢型),IM组(中间代谢型),PM组(慢代谢型),均采用标准给药剂量,比较各组血药谷浓度(Cmin)、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采用RT-PCR法检测基因型,RP-HPLC法检测Cmin。常规治疗前、治疗后3 d、7 d和治疗结束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细菌学情况、肝、肾功能检测。结果:A组和B组一般临床资料、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EM、IM和PM 3组间Cmin和不良反应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PM组的Cmin显著高于EM组(P<0.01),PM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显著高于EM和IM组(P均<0.01)。单因素分析表明CRP和基因型对Cmin有显著影响(P均<0.05)。结论:基于CYP2C19基因型和炎症严重程度进行伏立康唑起始剂量用药,有助于获得目标谷浓度,提高疗效,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接受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的重症感染患者多黏菌素B血药浓度、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30名重症感染患者(CRRT组8人,非CRRT组22人)接受静脉用多黏菌素B治疗48 h后测定多黏菌素B谷浓度(Cmin)、中浓度(C1/2t)和峰浓度(Cmax),收集2组患者临床信息,并分析CRRT对药物浓度、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结果:CRRT组CminC1/2tCmax分别为(0.983±0.872)μg·mL-1、(2.141±1.116) μg·mL-1、(4.644±1.597) μg·mL-1,非CRRT组分别为(2.333±0.967) μg·mL-1、(3.502±1.191) μg·mL-1、(7.252±2.272) μg·mL-1,2组间各浓度差异显著(均P>0.01)。疗效方面,CRRT组临床有效率(25.0%)低于非CRRT组(40.9%),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RRT组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无相关关系(P>0.05),非CRRT组Cmax与临床疗效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临床有效的Cmax最佳阈值为8.352 μg·mL-1。不良反应方面,CRRT组和非CRRT组皮肤色素沉着发生率分别为25.0%和9.1%(P>0.05),非CRRT组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发生率为54.5%,均与血药浓度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CRRT会降低多黏菌素B的血药浓度,非CRRT组中Cmax浓度与临床疗效相关。对接受多黏菌素B治疗的重症感染患者进行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是有必要的,特别是接受CRRT治疗的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某三甲精神病院利培酮(risperidone,RIS)血药浓度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现状,探索RIS血药浓度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进行RIS TDM住院患者的检测结果及相关病例资料,分析利培酮、活性代谢物9-羟基利培酮(9-OH-RIS)以及总活性成分(active moiety,AM)血药浓度值的分布情况,探索日剂量、性别、年龄对血药浓度的影响以及体质量和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血药浓度的相关性。结果:1 007例患者共行RIS TDM 4 458例次,平均监测次数为4.47次,29.99%例次监测结果不在建议的参考范围(20~60 ng·mL-1)内,临床实际RIS血药浓度值(CRIS)、9-OH-RIS血药浓度值(C9-OH-RIS)以及AM血药浓度值(CAM)的参考值范围分别为(0.45~39.79)、(8.43~74.87)和(11.74~97.23) ng·mL-1CAM与日剂量具有相关性(ρ=0.536,P<0.01),C9-OH-RIS与日剂量具有相关性(ρ=0.570,P<0.01),CRIS与日剂量呈较弱的相关性(ρ=0.192,P<0.01)。女性较男性有更高的CAM与AM浓度剂量比(C/D)值,不同年龄段患者CAM与C/D值存在差异。体质量与CAMρ=-0.065,P<0.01)和C/D值(ρ=-0.098,P<0.01)呈负相关,与RIS/9-OH-RIS比值(ρ=0.037,P=0.014)呈正相关。BMI与CAMρ=-0.054,P<0.01)和C/D值(ρ=-0.033,P=0.026)呈负相关。结论:临床实际CAM参考值范围相比于AGNP-TDM专家组推荐的参考范围更宽;日剂量、性别、年龄、体质量和BMI是影响CAM以及C/D值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或可以为RIS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伏立康唑在肝硬化患者中的血药谷浓度(Cmin)的分布特征及影响浓度变异的因素,并对其进行用药安全性评价。方法:患者使用的维持剂量有减半维持剂量(A组)和标准维持剂量(B组),采用HPLC法测定伏立康唑血药浓度。收集伏立康唑用药相关信息,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探讨影响伏立康唑Cmin的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监测了53例肝硬化病患者的74个血药浓度。A组患者伏立康唑Cmin为(4.02±1.94)μg·mL-1,B组患者伏立康唑Cmin为(6.89±4.57)μg·mL-1。其中A组中有30.8%的Cmin高于治疗窗上限,B组有63.4%的Cmin高于治疗窗上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A组患者中伏立康唑Cmin与白蛋白值、INR值、合并使用肝毒性药物和CYP2C19抑制剂具有显著相关性。研究中并没有发现对B组血药浓度有影响的因素。伏立康唑在A组和B组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4%和38.9%。结论:减半维持剂量在肝硬化患者中仍具有较高的血药浓度。肝硬化患者使用伏立康唑应密切监测血药浓度,从而保证伏立康唑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考察克罗恩病患者维持治疗期英夫利西单抗(IFX)稳态谷浓度的分布特点,分析影响IFX谷浓度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接受IFX常规给药方案治疗的克罗恩病患者相关临床资料,采用多重PCR技术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的靶向测序法获得患者相关基因多态性信息,借助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FX谷浓度,利用SPSS 20.0软件分析患者遗传因素、病理生理因素及相关临床指标对IFX谷浓度水平(低、中、高浓度)的影响。结果: 研究共纳入117例患者,其中低浓度组(Cmin<3 μg·mL-1)89例,中浓度组(3 μg·mL-1Cmin ≤ 7 μg·mL-1)25例,高浓度组(Cmin>7 μg·mL-1)3例,3种浓度水平分别占总例数的76.1%,21.4%,2.5%。经统计分析结果显示,ALB值参数估算值0.273(P=0.002,OR=1.314),ATI(-)参数估算值1.666(P=0.039,OR=5.293)。结论: IFX维持缓解常规剂量下,患者ALB值及ATI是否阳性是影响IFX谷浓度水平的主要因素,未发现其他因素显著影响IFX谷浓度水平。临床在使用IFX时可结合患者ALB值及ATI状态适当调整方案,以提高IFX谷浓度达标效率,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体内普萘洛尔对氯氮平血药浓度及药动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4位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氯氮平片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的随机、开放、2周期交叉的空腹生物等效性试验,其中15人早晚服用氯氮平片100 mg,另外9人服用氯氮平片+普萘洛尔,每周期在固定的时间点进行血样采集,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样中氯氮平的浓度,使用WinNonlin 7.0软件计算参比制剂组氯氮平的药动学参数。结果:与单用氯氮平相比,合并使用普萘洛尔后,氯氮平的平均AUC0-12Cmin,ssCav,ss均显著增高(P=0.043,P=0.017和P=0.042);合用普萘洛尔组的氯氮平Cmax,ss均值也较单用氯氮平组高[(854.11±286.47) ng·mL-1 vs.(671.14±160.98) ng·mL-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用普萘洛尔组氯氮平的平均t1/2显著长于单用氯氮平组(P=0.001)。结论:合并使用普萘洛尔可显著增加氯氮平的系统暴露量,在临床上需注意普萘洛尔对氯氮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重症感染患者使用美罗培南造成的不良反应是否与浓度有关并确定造成不良反应发生的浓度阈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某院重症监护室连续使用美罗培南治疗重症感染并进行了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的患者。不良反应的考察包括神经毒性、肾毒性、肝毒性以及抗生素所致的难辨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是否发生美罗培南相关的不良反应是通过观察分级法、临床评估以及血清相关标志物来判断的。最后将获得的不良反应数据和TDM数据进行相关性的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共获得了87人次美罗培南的药物浓度数据,发生神经毒性反应和肾毒性的患者其美罗培南谷浓度(Cmin)都显著性高于未发生的患者(P<0.01),但是未发现肝毒性和CDI的发生与美罗培南谷浓度(Cmin)有相关性。进一步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得到,神经毒性的美罗培南谷浓度阈值为Cmin>27.4 mg·L-1;而造成肾毒性的阈值为Cmin>27.1 mg·L-1结论:本研究揭示了重症感染患者美罗培南谷浓度与神经毒性、肾毒性的相关性,并获得了造成毒性反应的美罗培南谷浓度阈值。临床在应用美罗培南治疗重症感染时,一方面要考虑疗效,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美罗培南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运用TDM定期进行药物浓度监测或许是一个有效的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在缺血性脑卒中(IS)合并小腿肌间静脉血栓(CMVT)患者中疗效与安全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将134例IS合并CMVT患者根据利伐沙班剂量分为低剂量(10 mg·d-1和15 mg·d-1)组(n=80)和标准剂量(20 mg·d-1)组(n=54),收集并比较2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随访记录治疗后的无效事件和出血事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结果:低剂量组患者肌酐清除率(CrCl)<50 mL·min-1、合用阿司匹林比例显著高于标准剂量组(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6 mmol·L-1比例显著低于标准剂量组(P<0.05)。低剂量组患者治疗无效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标准剂量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标准剂量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标准剂量(20 mg·d-1)是影响无效事件和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合并冠心病是影响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出血事件联合预测因子Z=-3.642+1.341X剂量+0.153XNIHSS+1.334X合并冠心病,ROC曲线的AUC值为0.833,表明有良好的预测性能。结论:低剂量利伐沙班(10 mg·d-1和15 mg·d-1)可能更适合IS合并CMVT患者,临床应结合剂量、NIHSS评分、合并冠心病3种危险因素综合评估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监测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寻找影响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发生无法耐受治疗的严重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方法:针对接受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治疗的非对乙酰氨基酚肝损伤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共收集1857名患者的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的药物治疗方案,结合相关临床数据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1857名患者中,共有537...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重症患者使用复方磺胺甲■唑发生的不良反应与血药峰浓度(Cmax)的相关性及其毒性阈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某三甲医院重症监护室使用复方磺胺甲■唑治疗并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的患者信息,使用Naranjo评分量表评价复方磺胺甲■唑与不良反应的关联性,并分析磺胺甲■唑及甲氧苄啶Cmax与不良反应发生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共获得109人次磺胺甲■唑的浓度数据及87人次甲氧苄啶的浓度数据,未发现皮疹、恶心呕吐、肝毒性及肾毒性的发生与磺胺甲■唑及甲氧苄啶Cmax有相关性(P>0.05),发生血液系统毒性及高钾血症的患者其甲氧苄啶Cmax显著高于未发生的患者(P<0.05),进一步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得到高钾血症的甲氧苄啶Cmax最佳阈值为8.75μg·mL-1。结论:有必要对使用复方磺胺甲■唑的重症患者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甲氧苄啶Cmax>8.75μg·m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