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建立密云地区腹泻患者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毒力基因及耐药基因数据库。方法采集腹泻患者粪便样本,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鉴定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并确定毒力基因,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确定耐药性,采用普通PCR方法对耐药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2112份粪便样本中检出致泻大肠埃希氏菌114株,肠聚集性大肠埃希氏菌(enteroaggregative Escherichia coli,EAEC)占57.9%,毒力基因以astA+pic、eae为主,萘啶酸(nalidixic acid, NAL)、氨苄西林(ampicillin, AMP)、四环素(tetracycline, TET)、磺胺异恶唑(sulfamethoxazole, SUL)耐药率均超过30%, 41株菌株多重耐药,主要流行的耐药因子为GyrA、GyrB、blaTEM、ParC、aadA1、tetA、tetB、SUL2、floR、aac(3′)-IIa。结论密云地区腹泻患者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多重耐药性及耐药基因的存在情况较为普遍,应开展长期的主动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北京市大兴区食源性疾病病例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感染情况、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及耐药状况,为疾病防控及临床治疗提供依 据。 方法 通过收集三年大兴区辖区定点医院肠道门诊腹泻病人的粪便标本,依照GB4789.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验》和WS271-2007《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附录B.2 肠致泻性大肠杆菌检验》进行检验,在传统生化分离培养基础上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对菌株进行鉴定,并对分离出的菌株做出分析。 结果 三年共检测标本1049件,检出致泻大肠埃希氏菌75株(7.15%),多数基因型别均有检出,肠道集聚性大肠埃希氏菌(EAEC,3.91%)检出率最高,其次为产肠毒素大肠埃希氏菌(ETEC,2.29%),有3株菌为双重菌合并感染,;1~10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13.91%),年龄组别有统计学差异,男女感染无显著性差异;药敏试验结果耐药程度差异较大,耐药率最高的抗菌药物为红霉素(100%),其次为氨苄西林(87.1%)。结论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在腹泻病人中感染率较高,其不同型别致病性、毒力、引起的症状均有不同,临床治疗也有差异,关注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感染情况更多要关注不同基因型别的感染状况,对预防和治疗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广州市蔬菜类凉拌菜的微生物污染状况及大肠埃希氏菌耐药情况,为食源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广州市的超市、集贸摊点采集300份凉拌菜,依据GB 4789-2016进行微生物检验,用VETIK 对检出的大肠埃希氏菌进行药敏试验,PCR法检测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毒力基因。结果:300份样品中大肠菌群检出率为41.7%,大肠埃希氏菌检出率为6.7%,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2.0%,未检出沙门氏菌。药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氏菌对头孢唑啉的抗性最高(40.0%)、其次为氨苄西林(30.0%),对其它受试抗生素不具有耐药性,且无多重耐药菌株。20株大肠埃希氏菌中检出3株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结论:广州地区蔬菜类凉拌菜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微生物污染,食源性大肠埃希氏菌具有一定的耐药现象,应加大卫生监督力度,保障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湖州市腹泻人群中致泻大肠埃希菌(DEC)的感染状况、主要毒力基因以及耐药情况。方法 对2018—2020年各哨点医院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分离,采用多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对DEC分离株进行毒力基因检测,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共检出DEC阳性病例293例,分离菌株294株。肠集聚性大肠埃希菌(EAEC)占55.4%(163/294),肠产毒性大肠埃希氏菌(ETEC)占29.6%(87/294),肠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PEC)占11.2%(33/294),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EIEC)占3.4%(10/294),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EHEC)占0.3%(1/294)。随机选取117株DEC对氨苄西林、萘啶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四环素进行耐药性检测,耐药率分别为70.9%、60.7%、53.8%、51.3%。多重耐药率达到55.6%。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西丁的敏感率为99.1%、92.3%、92.3%和91.5%。DEC引起的腹泻发病高峰在7—8月,20~39岁为主要感染人群。结论 湖州市腹泻人群感染DEC基因型别以EAEC和ETEC为主,存在多重抗生素耐药,病例分布呈现明显的季节性,感染人群以青壮年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佳木斯市食品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与同源性,为有效控制食源性疾病发生与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食品中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 并利用Sensitire微生物药敏分析系统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菌株耐药性及同源性。 利用 Sensitire 微生物药敏分析系统对佳木斯市食品中分离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进行耐药性分析,并使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菌株同源性。结果 在1 320份食品中分离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51株,检出率为3.86%;其中21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具有耐药性,耐药率为41.18%,包括3株单重耐药和18株菌多重耐药。51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共获得49个不同PFGE指纹图谱,同源性为38.6%~100.00%。结论 佳木斯市食品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存在多重耐药现象,且分布呈多态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2018—2020年天津市津南区食源性致病菌污染进行监测及耐药分析,了解天津市津南区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和耐药情况,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8—2020年津南区哨点医院607例食源性疾病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致泻大肠埃希菌、副溶血性弧菌和志贺菌4种致病菌检测,并对阳性菌株做药敏分析。结果 607例粪便标本中共检出阳性菌株124株,阳性检出率20.43%(124/607)。其中沙门菌74株,副溶血性弧菌31株,致泻大肠埃希菌19株,未检出志贺菌。患者中,男∶女为4∶3(347/260);沙门菌中肠炎沙门菌检出率最高,达62.16%(46/74),致泻大肠埃希菌中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检出率最高;药物敏感试验中,沙门菌和致泻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AMP)耐药显著,高达72.04%(67/93),且普遍存在多重耐药情况,副溶血性弧菌对头孢唑啉(CFZ)的耐药最严重[77.42%(24/31)]。结论 天津市津南区2018—2020年引起腹泻的食源性疾病致病菌以肠炎沙门菌、EPEC为主。分离菌株普遍对AMP耐药,且存在多重耐药情况,提示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食品加工业的监管,同时加强致病菌耐药的监测力度,为津南区食品安全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上海市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收集的2018—2020年来自上海市30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感染性腹泻病例的流行病学信息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8—2020年共收集到13 672例有自诉可疑食物史腹泻病例及其标本,致泻大肠埃希氏菌阳性检出率为5.71%(781/13 672),其毒力基因型以ETEC和EAEC为主。7岁以下年龄组和职业为农民的就诊病例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阳性检出率最高,7~9月是致泻大肠埃希氏菌阳性检出最高的月份,有发热症状、无呕吐症状、腹泻次数在3~9次/d的就诊病例致泻大肠埃希氏菌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病例。自诉可疑食物类别为水果及其制品的就诊病例致泻大肠埃希氏菌阳性检出率相对较高。结论 本市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感染毒力基因型以ETEC和EAEC为主,感染高峰出现在夏季。通过对特定临床症状的询问,对疾病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应加强对餐饮服务业和街头食品的监督管理,加强对公众食品安全意识和良好食品安全习惯的宣传与培训,降低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感染性疾病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5 类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多重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安妥  王娉  张彩霞  蔡阳  陈颖 《食品科学》2018,39(22):249-255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和鉴别5?类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多重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方法:根据5?类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11?组毒力基因eae、stx1、stx2、ipaH、uidA、estla、estlb、aggR、pic、elt、astA建立多重实时荧光PCR方法,该方法包括A、B?2?个反应体系,可分别检测肠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肠产毒大肠埃希氏菌、肠聚集性大肠埃希氏菌,优化反应体系的引物、探针浓度以及PCR反应条件,并对该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行检测。结果:11?组基因的探针和引物均可特异性地扩增相应的基因片段,A体系检测下限可达到2.6×104?copies/反应,B体系检测下限可到达2.2×104?copies/反应。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多重实时荧光PCR方法可以对同一样本同时采用A、B?2?个反应体系进行检测,不但可以确定待测样本是否为大肠埃希氏菌,而且还能判定其致病型别。为大肠埃希氏菌的临床检测、疾病预防以及爆发溯源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010—2020年中国大陆食源性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暴发事件的季节特征,为减少食源性暴发事件的发生及针对性地开展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10—2020年国家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中调查确定致病因子为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监测资料,采用圆形分布法分析食源性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暴发事件的季节特征和月份分布规律。结果 2010—2020年中国大陆累计报告食源性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暴发事件349起,暴发事件发生高峰期为5~9月(74.50%,260/349),事件分布存在季节聚集性,平均发病高峰时点为7月10日,平均流行高峰期为4月24日至9月25日。结论 中国大陆食源性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暴发事件存在明显季节性趋势,发病高峰期在夏秋季节,需在发病高峰期来临前提早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郴州市食源性疾病的病原学特征和流行规律,为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7—2019年郴州市2家哨点医院主动监测的病例信息、粪便或肛拭子标本,依据《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中的方法对标本开展病原学检验、病原体分型以及药敏试验。结果 采集腹泻病例标本825份,病原体总检出率为30.18%(249/825),其中沙门菌16.24%(134/825)、诺如病毒11.76%(97/825)、致泻大肠埃希菌3.52%(29/825)、副溶血性弧菌0.73%(6/825)、志贺菌0.12%(1/825);第二、第三季度细菌检出率高,第一、第四季度病毒检出率高;不同年龄段病原体检出率以2~6岁年龄段最高(40.79%,31/76);可疑暴露食品主要为乳及乳制品、粮食类及其制品和水果类及其制品;检出的沙门菌中以鼠伤寒沙门菌占比最高(74.63%,100/134),致泻大肠埃希菌中以肠黏附型(EAEC)和产肠毒素型(ETEC)占比最高(34.48%,10/29),诺如病毒以GⅡ型为主(85.57%,83/97);沙门菌对四环素(TET)耐药率最高达88.71%(110/124),沙门菌多重耐药率达85.48%(106/124);致泻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AMP)耐药率较高(79.31%,23/29),致泻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率为62.07%(18/29)。结论 郴州市食源性疾病腹泻病例的主要病原体为沙门菌和诺如病毒,沙门菌和致泻大肠埃希菌耐药严重,应针对性地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强化抗生素耐药监测,严防抗生素滥用。  相似文献   

11.
In this study, the presence and pathogenic characteristics of Escherichia coli strains in pozol, an acid-fermented maize beverage consumed in South-eastern Mexico, were determined. Seventy-three E. coli strains were isolated at early and late times (6 and 48 h) during the pozol fermentation process, when pH values of the doughs were 6.7-4.7 (6 h) and 4.7-3.7 (48 h). Serotypes that belong to diarrheagenic E. coli serogroups O18, O88, O8, O11, O20, O173 were identified. HEp-2 cell adherence in vitro assays showed localized, diffuse and aggregative adherence patterns among some of these strains. A DNA colony hybridization analysis with different probes showed the presence of virulence genes related to diarrheal pathogenesis. Thirty-three percent of the E. coli strains were tetracycline-resistant and 95% had a 20 kb plasmid. The presence and survival of potentially pathogenic E. coli in acid-fermented pozol suggest that such foods may be a potential source of foodborne outbreaks.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奶牛场采奶过程中大肠埃希氏菌污染状况、菌株所携带毒力基因及其对抗生素和消毒剂抗性.选择成都市某奶牛场随机采集655份样品,对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进行分离鉴定,并检测分离株携带的毒力基因、耐药基因以及抗消毒剂基因,筛选出毒力强菌株,分别检测菌株对抗生素和消毒剂的敏感性.结果 表明,一共分离得到249株大肠埃希氏菌,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构建食源性致泻大肠埃希氏菌高效、快速、特异性强的检验方法。方法 根据6类致泻大肠埃希菌11种毒力基因引物, 采用煮沸法制备细菌基因组DNA作为模板构建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单菌多重PCR检测体系; 采用试剂盒法制备细菌基因组DNA作为模板构建6类菌十重PCR检测体系, 对2种检测体系进行优化并对其进行特异性、重复性验证。结果 构建了6类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多重PCR检测体系, 包括单菌多重PCR、6类菌十重PCR检测体系。仅6类致泻大肠埃希氏菌阳性菌株有特异性条带产生; 不同类型致泻大肠埃希氏菌菌株均检出其特异性阳性条带, 该多重PCR检测方法重复性好, 稳定性强。结论 该方法可高效快速地确定待测样是否为大肠埃希氏菌及其致病型, 为食品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监控、预警及爆发引起食物中毒后溯源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河南省食源性疾病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的致病型和分布情况,为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对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DEC检测,确定致病型和毒力基因。结果 4 137份粪便标本有215份DEC阳性,阳性检出率为5.2%,其中有4份标本是不同型别的DEC混合感染。共分离DEC菌株219株,其中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156株,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ETEC)28株,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28株,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2株,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5株。215例阳性病例中,5岁以下儿童有95例,占比为44.2%。DEC病例在6月和10月有一个发病的高峰,在其他月份均有检出。可疑暴露食品中,由肉与肉制品、乳与乳制品引发的病例分别为34和31例,占比分别为17.3%(34/196)和15.8%(31/196)。结论 河南省食源性疾病DEC基因型中,EAEC占比最高,感染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全年均有检出,夏秋季多发,肉与肉制品、乳与乳制品引发病例较多。  相似文献   

15.
2006-2009年江苏省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食品中主要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确定高危食品,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的检测技术要求,2006-2009年在江苏省的13个监测点采集食品样品3865份,对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弯曲菌和大肠埃希菌O157:H7的污染情况进行监测。结果 3865份样品中,共检出致病菌490株,总检出率为12.68%。生肉、生奶、水产品、速冻米面、熟肉制品、蛋糕以及蔬菜沙拉样品的致病菌检出率分别为27.93%(242/814)、18.87%(10/53)、17.49%(89/509)、16.18%(56/346)、9.24%(56/606)、4.79%(7/146)和0.98%(5/509);2006-2009年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分别为16.92%、14.05%、15.32%、7.06%;13个监测点中,泰州、南京、扬州、徐州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较高。结论生肉、生奶和水产品是江苏食品的主要污染品种,作为直接入口食品的熟肉、生食水产品和蛋糕,可能导致较高的食源性疾病风险。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冷冻食品中大肠杆菌污染情况,分析其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从陕西省4 市(宝鸡、咸阳、西安和渭南)共收集冷冻食品样品360 份(120 份速冻水饺和240 份冰淇淋)。通过选择培养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进行大肠杆菌分离鉴定。然后对分离株进行21 种毒力基因、23 种耐药基因、15 种抗生素耐药性检测及种群分型。360 份样品中大肠杆菌污染率为13.6%(49/360),其中5 份样品(10.2%,5/49)大肠菌群计数超过100 CFU/g。21 种被检毒力基因中有9 种毒力基因被检出,以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相关基因FyuA和iss的检出率最高(均为14.3%,7/49)。药敏结果显示,菌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叶酸代谢抑制剂的耐药最为普遍(均为98.0%,48/49),其次为四环素(20.4%,10/49)。其中β-内酰胺类主要编码基因为blaCTX,四环素主要编码基因为tetA。研究还发现1 株分离株携带多黏菌素类抗性基因mcr-9。此外,20.4%的菌株为多重耐药菌株,最多可对13 种抗生素耐药。所有分离株共有4 种系统发育群(A、B1、C和F),A群为优势群系(63.3%,31/49)。综上,陕西省典型冷冻食品中存在致病性大肠杆菌及耐多药菌株污染,存在通过食物链传播给人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近几年秦皇岛市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2016~2019年秦皇岛市1家哨点医院主动监测的食源性疾病病例资料, 并采集粪便标本开展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志贺氏菌和诺如病毒检测。结果 共监测食源性疾病病例718例, 男女比例为1:1.14, 以20~29岁年龄组病例最多(28.41%), 职业以家务及 待业为主(23.96%), 6~8月为高发期, 可疑暴露食品以水 产动物及 其制品所占比例最大(27.44%), 家庭是主要可疑进食场所。检出病原体187例, 总检出率26.04%, 其中副溶血性弧菌73例(10.17%)、诺如病毒65例(9.05%)、致泻大肠埃希氏菌25例(3.48%)、沙门氏菌24例(3.34%)。 结论 秦皇岛市食源性疾病主要 以副溶血性弧菌和诺如 病毒感染为主, 今后应加强健 康 宣传和主动监测, 有效降低 食源性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